實用文檔>國殤課文教師教案

國殤課文教師教案

時間:2024-07-30 19:13:56

國殤課文教師教案

國殤課文教師教案

國殤課文教師教案

  《國殤》學案1

  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車錯轂兮短兵接( gǔ ) 凌余陣兮躐余行( liè )

  左驂殪兮右刃傷( yì ) 霾兩輪兮縶四馬( zhí )

  援玉枹兮擊鳴鼓( fú ) 天時懟兮威靈怒( duì )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操吳戈兮被犀甲 凌余陣兮躐余行

  天時懟兮威靈怒 誠既勇兮又以武

  (1)持 (2)侵犯 (3)怨恨 (4)誠然,確實

  3、文學常識填空

  屈原,名 平 , 字 原 , 戰國 時期楚國人,是我國最早的

  愛國 詩人,代表作有《 離騷 》《 九章 》《 九歌 》《天問 》等

  你所知道的屈原詩歌名句有: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4、根據詩歌內容,我們可以把全詩分成幾節?用簡要語言概述層意

  全詩可分兩大段

  從開頭至“嚴殺盡兮棄原野”為第一段,是敘寫將士們與敵人激戰及壯烈犧牲的經過

  從“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結束,為第二段,是作者對犧牲將士的哀悼與頌揚

  5、請概括本詩主旨

  全詩通過對激烈悲壯的戰斗場面的描述,歌頌了為國捐軀的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和英勇獻身精神,表達了楚國人民對烈士的崇高敬意,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1.“旌蔽日兮敵若云”這句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 這句話不僅寫出了敵人的強大、聲勢的兇猛,以此反襯楚國將士的英勇無畏,同時也用濃墨重彩,描繪出了濃烈的戰場氣氛: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增強了全詩的悲壯色彩

  《國殤》學案2

  學習目標:1、讀懂《國殤》

  2、走進《國殤》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3、體悟戰爭與民族精神的內核

  學習重點:疏通文意,讀懂《國殤》

  學習難點:體悟《國殤》之精神內核

  學習內容:

  一、老師帶你飛

  1、讀準字音(給加點字注音,并注意讀準)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2、讀懂句意(結合注釋,用你自己的語言寫出你理解的句意,并能使之連綴成文)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雖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3、讀懂文意(了解《國殤》敘贊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披掛出發

  敘述 敵我遭遇

  奮力死戰

  兵敗身死

  禮贊 遠離家鄉、義無反顧的決心

  剛強勇武、寧死不屈的精神

  思考:《楚辭》的《九歌》,是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毒鸥琛匪赖亩际亲匀簧竦o(qí),比如《湘君》《湘夫人》,而本文所祭卻顯然不是神,為什么?為什么詩歌描寫戰爭場面要從敵勝我敗著筆呢?

  明確:

  二、我思故我在

  1、通過以上學習,對于本文你還存在哪些疑問?如果有,寫在下面;若沒有,認真思考第2、3題。

  2、《國殤》的精神讓你產生了哪些聯想?比如想到了你曾經學過的一篇文章、一首詩、一個歌曲、一個人物、甚至一部影視劇……

  3、《國殤》精神給了你怎樣的人生啟示?

  三、總結學習收獲

  《國殤》思想、簡析及賞析

  1.思想:

  此篇是祭祀保衛國土戰死的將士的祭歌。詩中不僅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而且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

  2.簡析:

  本詩分為兩段。

  第一段寫戰場激戰。

  第二段熱情禮贊為國捐軀的戰士。

  在此詩中,屈原將動態過程的描述和靜態雕像的刻畫緊密結合;在動態過程中的描述中將大場面的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合;在靜態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合;而這種結合過程有同戰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發展協調一致。

  3.賞析

  這首詩歌是祭祀保衛國土戰死的將士的祭歌。詩中不僅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而且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本詩的寫作從敵勝我敗著筆,反映了楚國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清人蔣驥在《山帶閣注楚辭》中論及此篇是指出:“懷襄之世,任讒棄德,背約忘親,以至天怨神怒,國蹙兵亡,徒使壯士橫尸膏野,以快敵人之意。原蓋深悲極痛之。全詩分三節。第一節描繪車戰的激烈場面。先寫楚方士兵的武器和鎧甲,后寫兩軍相接,再寫敵人的蜂擁和瘋狂,最后寫楚方士兵的英勇頑強。這一節寫得層次分明,具體形象,突出了戰斗的殘酷、士兵的無畏和豪壯的感情。

  第二節寫楚方寡不敵眾,全部戰死的悲壯場面。敵人瘋狂而且殘醅,楚方受創慘重,然而士兵們卻英勇無畏,寧死不屈!霸衽圪鈸豇Q鼓”十分重要。古代作戰,鳴鼓表示進攻。這說明,楚方傷亡即使如此慘重,仍然一心進擊。楚方將士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詩人把這場戰斗的悲慘結局歸于命運和神靈,其實,真正的罪人是那些腐朽的貴族統治者。

  第三節是對為國戰死者的贊頌。先謳歌戰士們遠離家鄉、誓死報國、義無反顧的決心,然后贊美戰士們剛強勇武、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精神。感情是凝重、真誠而沉痛的。在此詩中,屈原將動態過程的描述和靜態雕像的刻畫緊密結合。在動態過程中的描述中將大場面的鳥瞰同局部特寫緊密結合,在靜態雕像的刻畫中將外形描繪同精神贊美緊密結合,而這種結合過程有同戰爭的步步展開、詩人感情的層層發展協調一致。

【國殤課文教師教案】相關文章: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課文燈的教案(精選15篇)10-17

課文《通分》的優秀教案(精選10篇)04-10

《品質》課文教案(精選10篇)09-26

課文泊船瓜洲的教案設計01-29

課文荷塘月色教案(通用12篇)10-12

初中語文課文《羚羊木雕》教案(通用10篇)10-26

課文《手指》優秀教學設計02-27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課文《軍神》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07-02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 天天综合精品在线观看 | 香蕉伊蕉中文在线视频播放 |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奇米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 亚洲成年网站青青草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