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儀、小棒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筆算
____ _____
3)9 9)37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出示P19植樹情境圖,讓學生說圖意。
2.引導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演)
42÷2 52÷2
3.師: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學們會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樣用豎式計算呢?(揭示課題)板書:一位數除兩位數。
三、自主探索,領悟算法
1.教學例1 42÷2=21
(1)用豎式計算,你們會嗎?試試看。
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第一種 第二種
21 21
2)42 2)42
42 4
0 2
2
(2)比較一下,你喜歡哪一種算法?說說理由。
學生發表意見:(學生多數會喜歡地一種算法,簡單、豎式短,很少有學生喜歡第二種也就是課本例題的形式)
師:其實第二種方法有自己的優勢,它能讓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
(3)師邊用電腦演示邊講解:筆算除法的計算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請哪位用第二種方法做的同學上來講解一下。 類型: 信息搜索FLASH搜索帖子標題帖子作者
(4)讓學生質疑
(還會有一部分學生會提出第一種豎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計算過程。)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列豎式算52÷2
2.教學例2 :
52÷2
(1)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第一種 26 第二種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2)你們同意哪一種算法?
學生討論后得出:第一種是先口算出26的,應該用第二種方法才正確。
(3)師:讓我們借助小棒來驗證(師生共同擺小棒,師邊演示邊講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還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開與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來共分得26根,所以 52÷2=26
師指第二個豎式,被除數十位上余下的“1”,這個1是怎么來的?表示多少?
指商個位上的 “6”,這個6是怎樣得來的?同桌互相說一說。
(4)我們再看一看電腦是怎樣算的?(電腦演示)誰愿意當小老師把電腦演算的過程再說給大家聽聽?(指名學生敘述計算過程)
(5)比較例1和例2筆算豎式的區別,強調:筆算除法時,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數怎么辦?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
(6)指導看書質疑
3. 練習反饋 P20 做一做 1
4. 引導概括總結:從哪一位除起?商怎樣寫?被除數十位上除后有余數怎么辦?每次除得的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
4)4 8 6)8 4
4 □
0 0
2.比賽,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請你當小醫生,先診斷,再“治病”。
34 11 1
2)68 6)96 5)60
68 6 5
0 6 1
6
五、全課總結
板書設計: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
例1 42÷2=21 例2 52÷2=26
21 26
2)42 2)52
4 4
2 12
2 12
0 0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16頁的例1、例2,相對應的“做一做”,練習四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掌握書寫格式。
2.理解用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在筆算過程中的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
600÷6 27÷3 180÷9
2.筆算。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多媒體課件出示教材第19頁例1的情景圖。
師:同學們,圖上小朋友在干什么?從圖上你還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組織學生觀察畫面,引導學生明確:三年級兩個班共要種樹42棵,四年級兩個班共要種樹52棵。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分別板書。
2.教學例1:
①師:要求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應怎樣解答?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42÷2=________(棵)
②師:42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誰會口算42÷2?怎樣想?得多少?
③師:出示小棒,擺好42根小棒,怎樣把四個十和兩個一各平均分成兩份?要分得又對又快。
④多媒體課件演示分棒的過程。
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2捆,也就是先用4個十除以2,得到2個十,再把2根散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根,也就是把2個一除以2,得到1個一,合起來是21根。
⑤師:根據剛才分棒的過程,你能算出42÷2的結果嗎?
組織學生在草稿紙上試算。教師巡視,指名算得好的學生在黑板上試算,并講解算理。
⑥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進一步講解算理。
使學生明確:一個數除兩位數,先除十位上的數,商寫在十位上,再除個位上的數,商寫在個位上。
3.教學例2:
(1)師:要求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應怎樣解答?又該怎樣算呢?你會驗算嗎?
學生自己動手,用小棒分一分,并想想算理,用豎式算一算,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2)學生匯報。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這樣想:先用2去除十位上的5,商2,余下1個十和個位上的2個一,合并12個一再用2除,所以商是26。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16頁的“做一做”。
【課堂小結】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19頁例1
教學目標:
1. 經歷分小棒地過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地計算順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 學會一位數除法(被除數每一位商地數都能被除數整除)地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 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以表內除法的筆算、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口算基礎上,進行一位數兩位數(被除數每一位上的數都能被除數整除)的'筆算除法。
教學難點:
著重幫助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再哪一位上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1204=答案
2807=答案
3006=答案
5409=答案
242=答案
844=答案
問:242時是怎樣想的?
2、 豎式計算
84=答案
255=答案
648=答案
659=答案
二、新授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畫面內容,并用自己的話口述,編一除法應用題。
2、 出示板書例1,求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你會列式計算嗎?
3、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4、果用豎式計算你會嗎?(教師巡視指導)
5、讓板書的學生說說理由。根據他的回答,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書,分一分。看看他這樣計算與思考對嗎?
6、師講解豎式除法的步驟和關鍵。
7、試一試(抽學生黑板上做)
363=答案
682=答案
844=答案
783=答案
三、鞏固練習
第21頁第2題。前兩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在教學例1中,側重于讓學生了解除法筆算順序和商的書寫位置。可太注重書寫格式,把對算理的理解教學放的弱了點,有些孩子對這樣的書寫理解比較模糊。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掌握書寫格式。理解用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及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和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1、指名用豎式板演:84,165,其余的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
2.、口算:
422 4202
指名任選一題說出口算過程。
剛才同學們用口算的方法計算出了得數,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筆算的方法。(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領悟算法
第一層:初步理解
1、出示例1:422=
動手操作,重現口算過程。
要求:動手分小棒,說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先用4個十除以2得2個十,再用2個一除以2得1個一,2個十加上1個一商是21。)
(2)明確筆算的過程和豎式的寫法:
筆算除法的計算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被除數十位上的4表示4個十,4個十除以2商 2個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數的十位數對齊)上寫2。用除數2去乘2個十,積是4個十,表示從被除數中已經分掉的數,寫在42十位的下面。4 減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數已分完了,個位上還有2,要落下來繼續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個位(跟被除數的個位對齊)上寫1,再用除數2去乘1,積是2,表示從被除數中又分掉的數,寫在落下來的被除數的個位上的 2的下面。2減2得0,在余數的位置上寫0,表示個位上的數也分完了,計算過程結束。
(3)師問:說一說,作筆算除法時,是從被除數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么位置上?(小組討論)
(4)初步練習,掌握其法。
指名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做。說出筆算的過程。
2、把例1換數變為例2: 522=
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問:52能不能平均分成兩份呢?自己動手分一分。
學生匯報分的結果。
問:這道題在分小棍時與例1有什么不同?
讓學生獨立試算522,有困難的,可以提問。
學生可能問:十位除后余1該怎么辦?
先請會的'同學幫助解答。師再進一步明確:
筆算除法的計算時,要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被除數十位上的5表示5個十,5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最多能分2個十,也就表示商2個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數的十位數對齊)上寫2。用除數2去乘2個十,積是4個十。把4寫在十位的下面。5減4得1,表示十位上還剩1個十沒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還剩1捆。就把剩下的1個十與個位上的2合并。即要把被除數個位上的2落下來,和十位上的余數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要在商的個位(跟被除數的個位對齊)上寫6,再用除數2去乘6,積是12,表示從被除數中又分掉的數,寫在落下來的被除數的12的下面。12減12得0,在余數的位置上寫0,表示分完了,計算過程結束。
小組內討論:說一說例2和例1比,計算過程有什么不同,應注意什么?
明確:如果除到被除數的十位以后還有余數,要把余數與被除數的下一位數和起來繼續除。
練習:豎式計算
3、小結算法: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今天所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小組內互相說)
師生共同總結:筆算除法,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數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數(要注意余數必須比除數小),就把余數與被除數的下一位數合起來繼續除。
師生共同編法則歌訣:除數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4、練習反饋:
844 963 682 753
847 968 684 755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慶國慶做紙花,要求每班做48朵,五年級每班分給2個同學完成,四年級每班分給3個同學完成,三年級每班分給4個同學完成,二年級每班分給6個同學完成,一年級每班分給8個同學完成。請你任選三個年級算一算每個同學做幾朵。用豎式計算。
2、練習九的第1、2題。
(1)
(2)
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個別糾正。
四、看書質疑,總結全課
問:今天都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9頁—20頁例1、例2及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合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教具準備:
小棒、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校是濟南市綠色學校,你看我們的校園美嗎?說說美在哪里?
生:我們的校園到處是綠樹、小草,不管什么時候都能看到美麗的鮮花,池塘里有成群的小魚游來游去,有時還能聽見小鳥快樂的鳴叫……
師:生活在這樣美的環境里你感到幸福嗎?
(從學生身邊的環境談起,導入新課,既貼近生活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學生不僅開心,而且很放松)
師:這么美的校園環境來自我們學校老師和同學的'辛勤創設,來自于我們對校園環境的愛護。你看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電腦出示圖片:我們愛護植物、我們保護校園環境、我們參加護綠活動)
師:我們不僅愛護校園環境,還利用“護綠小隊”開展為社區添一分綠活動。這是我們三年級同學3月12日植樹節那天到廣場種樹拍下的照片,你瞧!他們干得多起勁。
電腦出示圖片:(課本第19頁主題圖:同學們在植樹)。
2.引出實際問題
(1)引導學生觀察:你從圖中看出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對學生提出的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隨時解決。)
(2)對學生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請學生說出算式,再說一說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學生習慣直接口算,對學生來說口算難度不大)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板演:
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42÷2= 52÷2=
二 動手操作,領悟算法,重現口算過程
(一)教學例1 42÷2=
1.請學生動手分小棒,說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用4個十除以2得2個十,再用2個一除以2得1個2個十加上1個一商是2l。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會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樣用豎式計算呢?這節課我們來初步探究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一位數除兩位數)
3.明確筆算的過程和豎式的寫法(課件演示)
教師說明筆算的過程和豎式的寫法:筆算除法的計算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被除數十位上的4表示4個十,4個十除以2商2個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數的十位數對齊)上寫2。用除數2去乘2個十,積是4個十,表示從被除數中已經分掉的部分,寫在42十位的下面。4減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數已分完了,個位上還有2,要落下來繼續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個位(跟被除數的個位對齊)上寫1,再用除數2去乘1,積是2,表示從被除數中又分掉的數,寫在落下來的被除數的個位上的2的下面。2減去2得0,在余數的位置上寫0,表示個位上的數也分完了,計算過程結束。
4.師:說一說,做筆算除法時,是從被除數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么位置上?
(同桌討論,指生回答)
5.課堂練習,掌握算法(課本20頁做一做第2題的第一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做,對做題中出現的錯誤,集中進行分析)
要求:訂正說出筆算的過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通過練習,重點看學生對豎式的書寫是否正確,有針對性地提問豎式中某一步的含義及各個數表示的意義)。
6.師生共同總結算法
筆算除法,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
(二)教學例2 52÷2=
1.學生獨立計算,請不同算法的同學板演
2.你們同意哪一種算法?
學生討論后得出:第一種是先口算出得數26的,應該用第二種方法才正確。
3.師:讓我們借助小棒來驗證
(師生共同擺小棒,師邊演示邊講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20),還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開與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來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師:第二個豎式中被除數十位上余下的“1”,這個1是怎么來的?表示多少?商個位上的“6”是怎樣得來的?
(同桌互相說一說。)
4.再用課件演示計算過程,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誰愿意當小老師把電腦演算的過程再說給大家聽聽?(指生敘述計算過程)
5.比較例1和例2筆算豎式的區別,強調:筆算除法時,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數怎么辦?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指生說一說)
6.課堂練習,掌握算法(課本20頁做一做第2題的第二排)
(指名板演,其余在練習本上做,對做題中出現的錯誤,集中進行分析)
7.引導學生概括總結:計算時從哪一位除起?商怎樣寫?被除數十位上除后有余數怎么辦?每次除得的余數和除數有什么聯系?(指生說一說)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兩位數且有余數)的筆算方法,培養學生有序思考能力。
2、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地探索并理解算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用一位數除三位數(商是兩位數且有余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被除數的最高位不夠商1,怎么辦?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爭當小老師。
1、出示書22頁例3的情境圖。
師:寒假期間,小夢和小欣兄妹倆在家整理照片。他們數了數共有238張照片,相冊每頁可插6張照片,問:要插多少頁?
生:列式為“238÷6”。
師: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240÷6=40。
生:想(四)六二十四,接近238的前兩位數“23”,所以238÷6≈40。
2、師;如何筆算?
請每個學生試算在本子上。
試算完畢,開展“爭當小老師”的活動。在“爭當小老師”的活動中,四人小組的成員自找同伴,互教互聽。可對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評價,如:“我聽懂了。”“聽不懂。”“你好象這個地方說錯了。”“這樣說會更好。”……
師注意觀察,巡視,發現交流好的同伴,予以表揚、鼓勵。
全班交流。請一人當老師,教教班上的同學。可自由辯論,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釋,說錯的予以反駁,有好的`想法可再說明……
(重點可針對以下問題進行討論:先用6除幾?2個百除以6不夠商一個百,怎么辦?23個十除以6,商應該寫在哪位上?商是幾位數?)
小組內評評小老師的作用有多大?你教會了誰?
3、通過觀察、討論、發現每一題的筆算過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著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筆算除法的運算程序。
以例3為例,師生共同小結:
①先判斷。商是幾位數?
②除。用23除以6,等于3,3寫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訣“三六十八”算出商3個十乘除數6等于18個十,寫在23個十的下面。
④減。用23個十減去18個十等于5個十,5寫在十位上。
⑤查。檢查余數5是否比除數小。
⑥放。把被除數個位上的8放下來,和余數5個十合起來是58個一。
⑦除。用6除58,等于9。
⑧乘。……(再重復上面的筆算步驟。)
讓學生閉眼,回憶筆算的六步驟“①先判斷。②除。③乘。④減。⑤查。⑥放……”。理清筆算除法的運算程序。
4、師:筆算的結果正確嗎?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結果加以比較,初步檢驗結果的正確性,然后再檢查一遍。
二、問題延伸,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
進而解決例3的延伸問題:“如果一本相冊有24頁,1本相冊能插得下這些照片嗎?2本呢?”。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
生2:24×6=144,144<236<144×2。
所以,一本相冊不夠,2本可以。
交流方法,對比出最佳方案。
三、基本練習,學會筆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應用總結出來的筆算除法運算六步驟,獨立完成課本第22頁的“做一做”。注意先估算,再筆算。
2、請四個同學板演,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課堂總結。
說說今天學到了什么?
五、作業。
完成書23頁第2、4題。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進一步鞏固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被除數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通過探究,得到每次除得的余數都要比除數小,會根據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等于被除數的關系來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能靈活的運用驗算的方法計算出被除數、除數。
重點難點:
理解被除數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掌握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當余數比除數小時,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練習一
師:“分析題意,平均分我們用什么法?算式是什么?回憶一下,除法豎式計算的四個步驟是什么?”
生:“用除法,算式:86÷4,步驟是①商 ②乘 ③減 ④落。”
練習二、練一練
師:“做豎式計算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
生①:“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開始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到那一位上面。”
生②:“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
師:“完成下列豎式。”
二、新課探索
探究一
師:“列式并嘗試計算。”
師:“個位上的0是怎么來的?能不能省略?”
生①:“個位上不夠商1,用0占位。”
生②:“不能省略,如果沒有0的話商就成了2,太小了。”
師:“生③在商0之后沒有和3相乘,他這樣做對不對?”
生①:“不對,做除法的步驟是①商 ②乘 ③減 ④落,這樣做少了三步。”
生②:“可以這樣做,因為這樣做的結果和剛才的一樣。”
生③:“0與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任何數減去0等于它本身。”所以第三種方法更為簡便。
…………
小結:被除數的'個位上不夠商1的時候要用0占位。
探究二
師:“下列三種做法中,你認為哪一個才是正確的?”
生①:“第一個一看就錯了,余數比除數大了。”
生②:“我列豎式計算得到:94÷4=23……2”
…………
小結:檢查除法計算時,首先看余數,余數要比除數小。
師:“當余數比除數小時,除了通過豎式重新計算以外,你還有什么好方法嗎?”
生①:“因為23×4+2=94,所以94÷4=23……2是對的。”
生②:“因為24×4+2=98,所以94÷4=24……2是錯的。”
小結:當余數比除數小時,可以看商×除數+余數是否等于被除數來驗算。
三、課內練習
練一練
師:完成下列豎式,
師:說說(3)(4)兩題商末尾的0是怎么來的。
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計算并驗算
師:“說說驗算的方法。”
生:“先看余數。如果余數大于或等于除數,答案錯;如果余數小于除數,再看商×除數+余數是否等于被除數。”
師:“任選兩題,計算并驗算。”
想一想,填一填
師:“如何求被除數?”
生:“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想一想,下列各數該怎樣求?
師:“第一題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①:“想誰乘9的結果離83最近。”
生②:“想誰乘9等于81。”
…………
師:“81是怎么來的?”
生:“用被除數83減去余數2。”
師:“因此,求除數的時候,我們可以先用被除數減去余數,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商來得到。”
師:“第二題除了列豎式外,還可以怎么做?”
生:“先用被除數減去余數,再用所得的結果除以除數。”
師:“小巧、小丁丁和小亞經過自己的努力,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的獎學金,讓我們來看一下,他們拿著這些獎學金準備買些什么學習用品吧!”
師:“完成下列三題,并說說你是怎么驗算的。”
四、課后小結
本課小結
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先看余數。如果余數大于或等于除數,答案錯;如果余數小于除數,再看商×除數+余數是否等于被除數。
五、課后習題
課后作業
補充題
⑴ 被除數+除數×商=96,被除數=( )
⑵ 把8、79、7、9四個數填入括號里,使算式成立。
( )÷( )=( )……( )
練習冊第28、29、30頁。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和每次余下的數要與下一位商的數合并造繼續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分錢幣的實踐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除到某一位時有余數,要把余數和后一位的數結合起來繼續除的`計算過程,從而明白算理。
教學難點:
掌握一位數除三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口算
2408=答案
3603=答案
1505=答案
363=答案
333=答案
633=答案
2、豎式計算
693=答案
783=答案
955=答案
723=答案
783=答案
582=答案
二、新授
1、出示例2 猜想每班種多少棵樹?
2、問: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確?如果學生猜得不正確:問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準確計算出每班種多少棵樹?
3、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然后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并講解豎式計算過程。
4、課本第20頁做一做第2題。
展示學生作業。如果發現錯誤,請學生判斷,并說明原因。
5、小結:你覺得計算除數是一位數除法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
第21頁第4題。
教學反思:
整節課教學環節比較清楚,每個環節還是能很自然的連貫起來,大多數學生掌握的情況比較好。但在其中還是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復習中安排的聽算題數多了,花費了許多時間使后面學生練習的時間少了,而且復習中可以重點復習口算除法的方法,更好的做好新課的鋪墊。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幾百幾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2.使學生會把新的問題轉化成已學過的問題,發展數學思維,提高探索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口算的過程中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思路:
數學教學既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注重從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建構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認知、情意、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發展。然而習慣上教學本課時,一般都是按教材的編排與呈現順序進行復習、出示例題、呈現小棒圖、講解算法、練習。這樣的教學看似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也利用小棒圖讓學生經歷將直觀現象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生也會獲得對口算除法方法的理解。但這樣教學的結果是,學習者除在知識積累的量上獲得增加外,其思維能力、認知策略、探索能力以及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體驗等作為人的一般素質方面,獲得的發展是微乎其微的。筆者以為造成這種教學目標缺失的原因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沒有真正在教學設計和實施中得以落實。基于上述分析和考慮,我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旨在讓學生在體悟中學習,把數學學習過程加工成兒童再創造的活動。
教學過程:
一、引導編題,于探索挑戰中體悟
師:老師這兒有兩道除法題,請同學們口算一下。出示603= 153=
學生算完上述兩題后,提問:計算這兩道除法題時你們感覺怎樣?
生:很好算,一下子就算出了結果。
師:那接下來我再出幾道好算的除法題。隨手在603=20的后面板書如下:303= 804=算完后提問:有誰知道接下來老師還會出一些怎樣的好算的除法題?大家可以大膽地猜一猜,出一出。
學生出題后,教師板書成:303= 804= 602= 707= 402=
師(故作驚訝地)誘問:這些好算的除法題你們是怎樣猜到的?
生:因為我們發現前面算的幾道除法題都是一個整十數除以一個一位數,而且正好除盡,所以我們后來出的都是這樣的除法題。
師:接下來我要出像153=5這樣好算的式題,你們會出嗎?
學生出后,教師板書在下面一行,成為:
303= 804= 602= 243= 186= 124= 903= 707= .402=
246= 486= 728=
師問:下面這行除法題為什么也好算?
生:因為這些除法題都可以用乘法口訣來算。
[評析:上述教學過程,教師先讓學生口算兩道除法題,在學生有了好算的體驗后,教師再把學生組織在猜、編好算的除法題這一極富挑戰性的探索活動中,他們在先前兩道好算的除法題的啟發提示下猜、編出了兩類好算的除法題,通過猜題、編題、算題,充分獲得了對于好算的除法的感受。這種直觀的整十數除以一個一位數和用表內乘法口訣算除法好算的經驗,將對后繼學習產生積極的啟示作用。
二、制造沖突,于問題情境中體悟
在學生對于好算的'除法有了較為深刻的體驗后,教師出示:753=?學生算出結果后,教師追問:這道題你們怎樣算的?
生1:用筆算除法的方法算的。
生2;在腦子里想一個豎式后再算的。
師:算這道題的感覺與算上面這些題有什么不一樣?
生:上面兩組題好算,這道題不好算,難算。
師: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
生:不是所有的除法題都像上面兩組那樣好算的。
師誘導:要是有什么辦法使這道題也能像算上面的題那樣好算,就好了,你們說對不對?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討論討論。
[評析:原有的經驗不能解決類似的問題所造成的認知沖突常常能激起學生欲罷不能的探究熱情。就在學生形成了對于除法都好算的得意心理后,教師出示753=?讓學生知道已有的好算的經驗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從而使學生帶著認知困惑有的放矢地展開學習討論,也為下面的學習在策略上作了引導。
三、溝通聯系,于遷移同化中體悟
在學生處于上述心求通而末達的憤悱境地時,教師予以點撥,指著這三道題:603=20
153=5 753=
說:大家試著把這三道題聯系起來看看,能不能得出使753好算的辦法?學生恍然大悟。
生1:上面兩題的被除數加起來等于下面這道題的被除數,它們除數都是3,上面兩道題的商相加就是下面一道題的商。
生2:算下面這道除法題的時候可以像算上面兩道除法題那樣來想。即75可以分成60和15,603=20,153=5,20+5=25。
師:接下來我們用這種方法試著算幾道題:362= 483= 605=
算完后,教師讓學生概括一下口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方法。再引導學生把上面的方法遷移到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的口算除法中(如4503=?)。具體過程略。
[評析:學習的本質是學習者用已有的經驗來解釋同化新知的過程,也是未知與已有的經驗間建立實質性聯系的過程。在學生感到753不好算時,教師引導他們著力溝通這道題與603、153兩題的聯系,學生在捕捉聯系、發現竅門的,頓悟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經歷著知識經驗的遷移與同化,認知矛盾趨于平衡,認知結構得以拓展。之后,又在嘗試運用具體方法口算幾道題進行驗證的基礎上,概括出一般方法。這里學生學習口算除法的過程成了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獲得知識,又發展思維,同時也在解決問題中體驗了學習的快樂。]
四、引導探究、于反思總結中體悟
1.在課尾,教師出示:
問:在計算753=?有這樣一種想法,你們覺得對嗎?
生:對的。
師:對這種算法你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這種想法盡管也能算出結果,可是太麻煩了。
師:原因在哪里?
生:這種想法在把75分成兩個數時,整十數30小了一些,我認為分成的那個整十數既要能除以3正得幾十,又要盡可能大,所以75分成60和15就不存在上面的問題。
師:通過這道題的深究,你能為以后口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提一個什么建議?
生:把被除數分成兩個數時,分成的那個整十數要盡可能大,除以除數又要正好得幾十。
2.師:回顧一下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生1:我學會了口算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方法,還知道要注意什么。
生2:我覺得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可以想辦法把它轉化成學過的知識。
生3:我覺得口算要算得快,要找竅門,做事也要找竅門。
生4:
評析: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當今倡導主體性教學并不是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主導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筆者以為課堂上教師應導在所當導,放在該放處。上述教學中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教師創造性地提供了一個變式,讓學生探究,從而既強化對口算方法和轉化思想的認識,又孕伏了優化的策略思想。最后的學習回顧,又讓學生在與同伴的交流申提升了學習的效果。
總評:
教師是課程開發的重要力量,因為課程的實施最終是通過教師的中介而得以落實的。為此,筆者以為教師應強化課程開發的意識,具體表現在教學設計時既要深入鉆研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再也不能把教學的過程純粹地看做是忠實地執行與實施教材,而應該在課程目標的導向下因時、因地、因生、因己靈活地處理、開發教材,創造出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方案,同時在自己的創造性活動中煥發自己的生命活力。面對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這一內容,我們沒有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一宗旨著眼,在當代主體性教育論、認知心理學、數學學習論的指導下,把這一內容看成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載體,把學生參與學習口算的過程加工成一個學生親身參與體悟和再創造的活動,從而實現學生在認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 篇10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動手操作,探究算理。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將動態分小棒的操作與理解豎式中的每一步的意義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豎式的書寫方法,能幫助學生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例2時,讓學生分小棒,在分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5捆小棒平均分成了2份以后,余出的1捆要把它拆開變成10根,和剩下的2根合起來繼續分,剛好每份還可以分6根。這一操作過程會使學生輕松地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理解豎式計算中為什么十位余下的1個十要和個位落下來的2合在一起來除的`道理。
2.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不但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和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還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的教學從植樹節入手,引導學生進行交流,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小棒
學生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節是每年的幾月幾日嗎?(3月12日)誰能說一說植樹有什么好處?(學生自由匯報多植樹可以綠化環境,讓空氣更清新)今年的植樹節,我們學校也組織了植樹活動。大家看,同學們正忙著種樹呢!(出示教材15頁主題圖)
1.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教師有選擇地進行板書)
(1)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
(2)四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
2.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列出算式嗎?
(42÷2= 52÷2=)
師:被除數是整十、整百數時,我們可以很快地口算出結果,要想準確地計算出42÷2和52÷2的結果,可以列豎式,也就是筆算。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筆算除法。(板書課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筆算)
設計意圖:交流對綠化的認識,培養學生愛林、護林、改善生態環境的意識,并通過此情境引入新課的教學。
⊙動手操作,體會算法
1.教學例1:42÷2。
(1)學生動手操作,初步感知算理。
①指導學生利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42÷2。
②學生匯報操作過程。(課件演示)
預設
生: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每份2捆,再把剩下的2根小棒平均分成兩份,每份1根,合在一起就是21根小棒,21就是42÷2的商。
(2)結合操作過程探究筆算方法。
①嘗試用豎式計算。
師:想一想,如果用豎式計算應該分幾步?試一試,寫一寫。(學生結合擺小棒的過程嘗試用豎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②匯報交流,明確筆算的方法。
引導學生明確以下兩點:
a.筆算除法,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被除數十位上的4除以2商2個十,要在商的十位(與被除數的十位對齊)上寫2。用除數2去乘2個十,積是4個十,表示從被除數中已經分掉4個十,寫在十位的下面。4減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數已經分完了。
b.被除數的個位上還有2,要落下來繼續除。2除以2得1,要在商的個位(與被除數的個位對齊)上寫1,再用除數2去乘1,積是2,表示從被除數中又分掉2個一,寫在落下來的2的下面。2減2得0,在2的下面寫0,表示個位上的數也分完了。
③看教材15頁例1方框中的豎式,進一步明確算理和書寫格式。
(3)小組討論:筆算除法時,先從被除數的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么位置上?
(4)反饋練習,鞏固方法。
完成教材16頁“做一做”中左邊的三道題。(指名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做完后說一說筆算的過程)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教學反思(精選10篇)09-14
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教案(精選10篇)10-22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教學設計三篇03-20
小學四年級兩位數除三位數口算題09-23
二年級上冊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教案范文(精選11篇)09-19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