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各類習題教案
初一數學各類習題教案
(1)知識與技能:本節內容是通過實例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它的基本特征理解基本性質。我認為無論知識從上一節課過渡到這一節是多么自然,多么有延續性,學生都會覺得有困難。所以我在突破旋轉角這個難點的時候,我采用了自制的手動教具,讓學生理解找出旋轉角的普遍方法。
(2)過程方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認識和欣賞旋轉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我準備采用觀察,操作,猜想,推理,歸納等方式,真正變學生“碰到問題”為“尋找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際探索中,錘煉和提高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體會知識的遷移,并且能有效的和學生所學的知識聯系在一起,降低難度,并且突顯思維方法,理順知識的脈絡,這是關鍵。
(二)教材資源的利用和補充
我認為在這一節課里,有必要加深學生對同圓相等關系的理解,并且能對全等圖形的旋轉有進一步的認識。所以在這一部分的知識里,我做了很多的補充,對于知識的再認識是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實現的,我認為這樣降低了本節課的難度的同時,也鞏固了新的知識。
書上是以大量的例子,先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旋轉是無處不在的。當進一步的了解旋轉的特征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新課標這種要求從學生的主觀印象出發,然后引導學生探索旋轉的特征,是遵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所以我在利用教材的時候沿用了這種方法,為了迅速的讓學生進入情境,我采用了播放Flash的方法,吸引學生的眼球。針對我校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弱,我在書上的例子之前增加了點繞著中心旋轉以及半徑在圓中的旋轉,我認為這個例題的增加有助于學生理解三角形以及復雜圖形的旋轉。
新課標教材是以最簡潔的教學資源讓老師們有最大的想象的空間,合理的整合教材資源更有助于學生切身的學習,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而不是只停留于機械記憶和模仿上。
(三)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想結合的設想
就《旋轉的特征》這一節課的設計和教學過程來看,我的思考是:首先,教學目標定位要準。平移和旋轉,應該說,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從青少年空間知覺的認知發展來說,則是從靜態的前后、左右的空間知覺進人感悟平移和旋轉這一動態的空間知覺。這是培養空間觀念的基礎,而空間觀念是創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沒有空間觀念,就幾乎談不上任何發明創造。平移和旋轉,在現實生活中,學生也都經歷過,也應該有一種切實的感覺,只是不知道這兩個專門術語。在小學階段,課程標準也只要求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在初中階段,要讓學生抓住旋轉的本質特征。
其次,創設沒有教學的情境和策略。整個情境的創設體現了生活實踐教學化、數學概念實踐化這樣兩個轉化,即學生在一堂課中初步完成了個體在認識上從感性到理性又從理性回到感性這樣兩次飛躍。科技以人為本教育發展觀的理念。讓學生高高興興地感悟數學的魅力和價值。并從中體會教學的簡潔美、對稱美、輪換美。
教學引入
師:教材在《四邊形》這一章《引言》里有這樣一句話:把一個長方形折疊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形紙條,按動畫所示進行折疊處理。
動畫演示:
場景一:正方形折疊演示
師: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圓規,我們來研究正方形的幾何性質—邊、角以及對角線之間的關系。請大家測量各邊的長度、各角的大小、對角線的長度以及對角線交點到各頂點的長度。
[學生活動:各自測量。]
鼓勵學生將測量結果與鄰近同學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
講授新課
找一兩個學生表述其結論,表述是要注意糾正其語言的規范性。
【初一數學各類習題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年級上冊生物食物鏈習題10-22
關于一年級數學上冊習題09-30
初一《呼吸作用》教案02-02
數學單項式教案10-25
數學教案:圓的認識02-12
數學因真實而精彩教案03-20
認識球體數學教案03-20
蘇教版數學分數的教案03-20
高三數學的復習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