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
說實話,我一直不太喜歡教這篇,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也有自己拿手的和不拿手的,而這篇我就覺得不怎么好教,兩條行文線索,課后練習四還要學生劃出作者游覽路線圖。我自認為自己不是畫圖的高手,而且主要是對這篇內容不感興趣。
怎么辦?只能轉變思想,和學生先來一段一段地學習課文,找出關鍵詞,概括段意;找出具體景物 ,并說出其特點;找出過渡句,說出其作用;劃出描寫溪流的句子,感受溪流的位置。
就這樣,根據作者的游蹤,板書如下:
游雙龍洞(1)—沿途(2、3)—外洞(4)—孔隙(5)—內洞(6、7)—出洞(8)
學生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并知道了每個具體事物的具體特點,這節課其實就好學多了。因為學生的空間感和方向感總是很差。
接下來畫圖,由下而上地畫(羅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學生隨聲附和著我的路線圖,他們漸漸明白,原來是這么一回事。曲線代表溪流,再畫溪流行進圖(內洞—孔隙—外洞—洞口—路上),當圖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嚴肅的神情好像舒展開來。
學習真實一件苦差事,不學還不行。所以,在枯燥之余,我講起了“環!。當學生正瞪大眼睛欣賞著一幅幅雙龍洞美輪美奐的圖片時,我說起了霓虹燈對鐘乳石的污染,說到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人身體的溫度以及汽油燈的油煙對鐘乳石的污染,說到了鐘乳石的生長速度以及鐘乳石成長需要的條件。學生睜大眼睛不敢相信我說的話,他們很吃驚。
這就是我關注的角度,和課文告訴學生的“美麗”不同。這就是課文的延伸吧。我也真得想親眼看一看,時隔60年,葉圣陶先生筆下的雙龍洞如今是什么模樣。我只清楚地記得,我在1995年第一次游鞏義浮戲山雪花洞時的情景,溪水叮叮咚咚地流著,洞內有石筍和石鐘乳,還有罕見的石花,只是當時剛開發不久的雪花洞人頭攢動,再去是2015年,20年間,雪花洞面目全非,石鐘乳幾乎沒有一根是完整的,白色的晶石上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塵,溪水斷流,鐘乳石已經停止生長,甚至遭到空前的破壞。
我祈禱,金華的雙龍洞美麗依舊。
拐回來再說點線面,點是“雙龍洞”,線是“兩條線索”,面是整篇和課外延伸。
一節課四十分鐘,卻是我語文世界的一項大工程,每一次上課前我都會緊張,哪怕上了這多遍,我也是沒有自信,課前至少一個小時的備課給了我不少信心,但這緊張卻不曾減掉一分;蛟S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冒牌的語文老師,底氣不足的緣故吧。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學反思設計】相關文章:
記金華的雙龍洞感想(精選22篇)05-22
最新《貓》教學設計與反思03-20
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1篇)01-23
《塑料》教學設計反思(精選10篇)05-10
《祖父、后園和我》教學設計與反思06-15
關于竊讀記的教學反思03-20
博弈教學設計反思(通用10篇)04-11
我設計的風車教學反思(通用6篇)06-08
《開會啦》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5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