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文檔>總結《師說》中“ 之”的用法

總結《師說》中“ 之”的用法

時間:2025-01-16 15:09:52

總結《師說》中“ 之”的用法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總結《師說》中“ 之”的用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總結《師說》中“ 之”的用法

  總結《師說》中“ 之”的用法

  《師說》這篇課文只有400來字,之共出現27次,細加辨析,就可看出其用法共有八種情況。

  一、作助詞,可譯為的

  例如:

  1、古之學者必有師。

  譯為:古代的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譯為: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向老師請教。

  3、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

  譯為: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于圣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4、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譯為: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幫助他)學習書中的句讀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夠傳授那些大道理,解決那些疑惑的老師。

  二、作助詞,用在句中,舒緩語氣,翻譯時可去掉

  例如:

  1、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譯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古文觀止全譯》(安徽教育出版社)下冊第683頁對該句的之注為:用在主語和謂語中間,化句子形式為主謂短語。按此說,這里的之是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其實這里的所存即為存在的地方,顯然是名詞性短語,它不能作謂語。由此看來,這里的兩個之不是用在主語和謂語中間,化句子形式為主謂短語的。因此該注是不可取的。

  2、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譯為:圣人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這種情況吧?

  三、作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翻譯時可去掉

  例如:

  1、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譯為:我是向老師學習道理,哪管他的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之用在主語其年和謂語先后生于吾之間,使原來的主謂句子變為主謂短語(即取消句子獨立性),這個主謂短語作了全句的謂語動詞知的賓語。

  2、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譯為:古代那種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

  之用在主語師道和謂語不傳之間,使原來的主謂句子變為主謂短語,這個主謂短語作了全句的主語。

  3、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譯為:想要人沒有疑惑難啊!

  之用在主語人和謂語無惑之間,使原來的主謂句子變為主謂短語,這個主謂短語作了全句的主語。

  4、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譯為:(古代那種)從師學習的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可以知道了。

  之用在主語師道和謂語不復之間,使原來的主謂句子變為主謂短語,這個主謂短語作了全句的主語。

  四、作助詞,用在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翻譯時可去掉

  例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譯為:不通曉句讀,不能解決疑惑。

  五、作代詞,代人,可譯為他、他們,或根據語境靈活地譯出來

  例如:

  1、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譯為: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來(就)比我早,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兩個師之中的師均為名詞的意動用法,師之即為以之為師,亦即把他當作老師。)

  2、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譯為:(人們)愛他們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

  3、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譯為:那孩子的老師,教孩子讀書,(幫助他)學習書中的句讀的,不是我所說的能夠傳授那些大道理,解決那些疑惑的。

  第二個之代童子,即孩子。

  4、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譯為:士大夫這類人,一聽到稱弟子稱老師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譏笑他。

  5、問之,則曰

  譯為:問他們(為什么譏笑),就說

  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為: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寫這篇《師說》來贈送給他。

  六、作代詞,代事物,可根據語境靈活地譯出來

  例如: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譯為: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

  七、作代詞,復指主語,用在動詞后作賓語,翻譯時可去掉

  例如: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

  譯為: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地學習了,(但)不被時俗限制,向我學習。

  之復指六藝經傳,翻譯時去掉了。

  八、作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這些

  例如:

  1、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譯為: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

  2、士大夫之族,曰弟子曰師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譯為:士大夫這類人,一聽到稱弟子稱老師等等的,就成群地聚在一起譏笑他。

  之族中之譯為這,族譯為一類人,之族即為這類人。

  3、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郯子這類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

  譯為:之徒中之譯為這,徒譯為一類人,之徒即為這類人。

  韓愈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陽(今河南孟縣)人,祖籍昌黎,故人稱昌黎先生,因曾任吏部侍郎,所以后世稱為韓吏部。著作有《韓昌黎集》。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生在一個中下級官僚家庭和書香門第。自幼受到較好的但又是比較正統的儒家教育。叔父云卿、伯兄韓會都是傾向于儒家復古運動的人物,這對其都有一定的影響。

  韓愈3歲時父母雙亡,靠伯兄韓會生活,韓會去世,由寡嫂鄭氏撫養成人。家庭的不幸,促使他刻苦努力,認真讀書,盡通《六經》百家學。25歲成進士,但仕途不順,歷經坎坷。先后曾任汴州觀察推官、四門博士、監察御史等官職,因上疏指斥朝政,被貶為陽山令。后從裴度平淮西吳元濟有功。升為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觸怒憲宗,幾乎被殺,被貶為潮州刺史。后改任袁州刺史。穆宗即位后,被召回任國子學祭酒,后歷任兵部侍郎、京北尹兼御史大夫,吏部侍郎等職,57歲去世。

  《師說》注釋

  之:結構助詞,的。學者:求學的人。

  所以:固定句式:用來……的,

  道:指儒家之道

  受:通“授”。傳授。

  業:泛指古代經、史、諸子之學及古文寫作。

  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識和道理。語本《論語·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認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認為自己并非這樣。韓愈則進一步明確沒有生而知之的人。

  其為惑也:那些成為疑難的問題。

  乎:相當于于,在。

  聞道:語本《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聞,聽見,引伸為懂得。道:儒家之道。

  從而師之:跟從他(并且)拜他為老師。師,意動用法,以...為師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用得著知道他的生年是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庸,豈,難道。知,了解,知道。年:這里指生年。之,助詞,無實義。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知識、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師道:從師求學的道理。

  出人:超出一般人。

  猶且:尚且。

  眾人:普通人,一般人。

  下:不如,不及。

  恥學于師:以從師學習為恥。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發。

  于其身:對于他自己。身,自身,自己。

  惑矣:(真是)糊涂!

  彼童子之師:那些教小孩子的(啟蒙)老師。

  句讀:讀,通“逗”,句子中間需要稍稍停頓的地方。也叫句逗。古代稱文辭意盡處為句,語意未盡而須停頓處為讀(逗),句號為圈,逗號為點。古代書籍上沒有標點,老師教學童讀書時要進行句逗的教學。

  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有的(指“句讀之不知”這樣的小事)請教老師,有的(指“惑之不解”這樣的大事)不問老師。

  小學而大遺:小的方面(句讀之不知)學習,大的方面卻放棄了。遺,丟棄,放棄。

  巫醫:古代用祝禱、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藥物醫治疾病為業的人,連稱為巫醫。《逸周書·大聚》有關于“巫醫”的記載,視為一種低下的職業。

  百工:泛指手工業者。

  相師:互相學習。

  族:類。

  云者:云,語氣助詞,無義。者,表陳述語氣,無義。

  相若:相像,差不多的意思。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足,可,夠得上。盛,高,大。諛,阿諛,奉承。

  復:恢復。

  君子:古代“君子”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這里用前一種意思,相當于士大夫。

  不齒: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齒,并列,排列。

  乃:竟。

  其可怪也歟:真是奇怪啊。其,語氣副詞,表示反問;也歟,也作“也與”,虛詞連用,語氣詞,表示疑問或感嘆,相當于“啊”。

  圣人無常師: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常:固定的。

  郯(tán)子:春秋時郯國(今山東郯城北)的國君,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少皞(hào浩)氏(傳說中古代帝王)時代的官職名稱的由來。

  萇(cháng)弘:東周敬王時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請教古樂。

  師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學習彈琴。師:樂師。

  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時楚國人,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鬃釉蛩埥潭Y儀。

  三人行句:語本《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必:不一定。

  術業有專攻:學問和技藝上(各)自有(各的)專門研究。攻:學習、研究。

  李氏子蟠:李蟠(pán盤),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進士。

  六藝經傳(zhuàn)皆通習之:六藝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的學習了。六藝:指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儒家經典。《樂》已失傳,此為古說。經:兩漢及其以前的散文。傳:注解經典的著作。通,普遍。

  不拘于時:指沒有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不以從師學習為恥。時,時俗,指當時士大夫中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于,被。

  余嘉其能行古道:贊許他能遵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嘉:贊許,嘉獎。

  貽:贈送。

【總結《師說》中“ 之”的用法】相關文章:

C#中this指針的用法示例總結06-19

初中英語中Keep用法總結09-26

to be用法的總結05-08

the same as的用法總結08-22

虛詞用法總結07-05

動詞+for的用法總結06-10

practice的用法總結07-04

介詞 at 的用法總結10-30

there be用法總結梳理09-05

用戶協議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午夜一本在线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线 | 思思热精品在线8 |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看 | 一级亚洲欧洲国产网站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