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挑山工的教案設計
關于挑山工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挑山工挑著重物,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的原因。
2、理解課文內容,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懂得只有認準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理解挑山工話里的深刻含義,能從中受到思想的啟迪、情感的熏陶。
教學方法:
1、以讀促思、以讀促解。
2、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泰山的風景。有什么感受?泰山雖然雄偉,但是我們游人要想登上泰山,只有一條陡直的山路。
一、復習導入、引發質疑
1、談話激趣:同學們,泰山以它奇特的景象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人,但是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來到泰山,更讓他難以忘懷的并不是那雄渾的景色,而是一位挑山工。
2、板書課題。
3、談談對挑山工和作者的了解。
4、對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這句話進行質疑。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對重點句的質疑,既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又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二、品讀課文、感知不同
1、初讀挑山工說的話,談談讀懂了什么?
2、學習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
(1)上山時負重不同。
①體會沉甸甸。(播放課件)
②指導朗讀: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兩頭垂下幾根繩子,掛著沉甸甸的物品。
(2)上山時路線不同。
①什么是折尺形路線。
②動筆在書上畫一畫折尺形路線圖。
③體會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3)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游人走走停停。
3、引讀:挑著沉甸甸的物品,走著折尺形的路線,不聲不響地從我們身旁走過,悄悄地走到我們前頭去了。
【設計意圖:通過品、讀、思、畫相結合的方法,感悟挑山工和游人的不一樣,為下文悟理做好鋪墊。】
三、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1、挑山工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理兒呢?請大家再讀挑山工的話,說說感受到的理兒。(全班交流)
2、理解它指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設計旨在運用知識遷移的原則,不僅讓學生理解挑山工樸素的話語,還要理解其文字背后的含義。】
四、聯系生活、拓展升華
1、挑山工的精神只有作者需要嗎?還有誰需要?
2、教師總結,希望大家能用挑山工的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前行。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設計旨在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將挑山工的精神內化并激勵自己前行,以達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挑山工的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
《平面向量》教案設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