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讀本》讀后感
說實話,這本書更像一本字典,但很高興我有機會讀到它,由它帶我走進我所熟悉而又陌生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博大深邃,氣象氤氳,綿延悠久!蔽恼麻_頭就足以讓我體味到輕霧彌漫,云煙繚繞,密林深蹤,錚錚淙淙的悠長義蘊,不但是對中華文化,也是對文字的本身。中國的文字如同中華的文化,經過幾千年的錘打和磨練,從契刻甲骨文用來記事,到鑄器上的金文用來歌功頌德,再到后來,人們學會了用它描寫生活,表現平凡人的喜怒哀樂……人們常說百煉成鋼,那么千年會煉成什么呢?那就是深深印在我們腦海里,剪不斷理還亂的中華情結。所以會有“月是故鄉明”的詩句,所以會有《中華民謠》的歌曲。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渴望了解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過去發生的事情,而這片土地曾經,并將永遠屬于中國,屬于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我想這種感覺,是每個中國人共有的。所以當我在翻閱此書時,我不僅一次次對我們的`祖先產生景仰,也為自己是從中華文化走過來的中國人感到驕傲。
書中所述內容,大多為我們熟悉,比如四大發明、秦始皇陵等。但你可知朵積術和級數求和?你可知孫子定理和大衍求一術?為我們的古人驕傲吧!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撰寫了在現在看來也都艱澀難弄的數學文字。奇怪古人為何要解這么復雜,卻又沒有多少實用意義的數學題。在敬佩他們智慧的同時,也看到了祖先不凡的創造力和包裹在其中的一種文化穿透力,我把這定義為隱文化。
中華文化,我們的根。其中的博大精深,是一個小小的我不能盡數的。
在中華文化的大背景下,祖國的統一的順利解決才有了根基。當連戰面對氣勢宏偉的世界第八大奇跡時,當宋憷玉在黃帝陵前謁拜時,我想那一刻,所有國人的心都被緊緊的拽在了一起。60年隔閡被壓縮了,縮短了時間,縮小了距離!耙粋中國”,連同相同的文化都被緊緊的包融在了一起。有了這樣的根基,祖國的統一最終解決有了可能。
是!一個世紀的隔閡,和同宗同祖,和五千年的文化沉淀相比,那又算得了什么?每一個中國人都渴望世界的和平,期盼早日迎來臺灣的回歸。
雖然我們不是中華文明的締造者,但我們卻是文明的傳承者。
翻閱歷史,我們會驚訝的發現很多東西已經消失,很多東西正在消逝,F在的人類生活在物質文明相對豐富的時代,整天感受著外部世界五光十色的視覺沖擊。怎樣讓文明繼續持有,文明會因我們而失落嗎?一想到這個問題,就讓人膽戰心驚,因為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我們的確丟失過瑪雅、巴比倫、印加等可知、不可知的文明。見證它們曾經轟轟烈烈存在過的,是一處又一處被時間侵蝕了的巨型建筑,是一個又一個遺散在世界各地、在現代人看來仍然充滿靈性的藝術品。
傳承歷史,我們的責任,傳承文明,也同樣是我們的責任。不是每個人都能在歷史中留下自己的痕跡,但正是千千萬萬個沒有名字的人譜寫了中華文明的歷史,中華文化的歷史。既然歷史選擇了我們,我們就應將它繼續下去,做一個無愧于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中國文化讀本》讀后感】相關文章:
冰心讀本讀后感11-19
《老舍讀本》讀后感12-09
《老舍讀本》的讀后感07-19
《老舍讀本》讀后感7篇02-05
《老舍讀本》讀后感400字07-04
《小學生魯迅讀本》讀后感07-05
遲子建中學讀本讀后感11-04
冰心讀本讀后感(精選6篇)01-09
《小學生冰心讀本》讀后感10-16
冰心讀本讀后感范文4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