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經驗》讀后感

時間:2021-06-18 19:25:1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歷史的經驗》讀后感

  今天拜讀了南懷瑾先生的<歷史的經驗>,《歷史的經驗》一書是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著作。培根(英)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人是歷史的人,歷史的經驗教訓是我們人生的最好教材。何謂歷史的經驗呢?一是源于生活的自身經驗,二是吸取別人經歷中的經驗,三是領悟歷史古人經歷中的經驗。這三者可謂廣義上歷史的經驗。

《歷史的經驗》讀后感

  那么從這本書上我也確實學到了很多!其中涉及到一些管理和做人的道理,正如大一時輔導員跟我們講的,只有首先懂得被管理,才能做一個好的管理者,財務管理專業的我也確實從中懂得如下的一些:真正懂得道理的,對于干部的統率管理,能夠做到沒有好惡,過太平日子,達到平安兩個字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太平。

  換句話說,反經告訴我們,任何一個辦法,正反兩端,有如天平一樣:只要有一端高一點,另一端就低一點,不能平衡,問題就出來了。

  最后引用晉朝名臣劉頌的`話作這五個反面的結論。劉頌說:政府中負有監督責任的人,為什么只注意大的地方,而對于一些小的地方不去注意,因為每個人小的過錯,偶然的缺點,或者忘記事情,這是人的常情,在所難免的,這不能算是犯了法,不應該將這類事情,列在不可違反的范圍,而糾正處罰他,否則的話,政府機構和社會上,就不會有一個稱得上標準的人了。這樣苛刻的要求,就算不上是清明的政治,因為要求得太過分,反而造成了亂源。在一個單位中,領導的人,自己做到清廉,自己沒有嗜好,是可以的,但要求部下,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這就不行了,這就是“以治而亂”了。這當然就比較現實的涉及到政治上一些理論,但我覺得應該注意的是他強調的看問題的方法,也就是文中所說的正反兩面,做呢,就要盡量找好平衡點!

  另一點讓我深受啟發的是要從自身看起,要靠自己的女里提高修養。人雖然各不相同,但愿望相同,都想讓自己過得舒服安逸,都想吃好、穿好,享受富貴。相反,能安貧樂道,守住清貧,保持高尚的節操是困難的,因為它與人的本性相違背。所以,人必須在后天不斷用禮儀教化約束、改造自己的行為,節制才能達到較高的道德水準。《禮記》上說:“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就是說:教育并不是要否定**,而是要使人學會如何設法不放縱自己的**;人不可自滿,人得意到極點,就會很危險。歷史上可以看到,一個人立下很大功勞時,往往禍患也隨之而來。慈禧太后對曾國藩十分信任,簡直有點將他當作副皇帝的意思了,但是曾國藩反而十分害怕,將自己的房子命名為“求缺齋”。所以,不要太圓滿,應該保留一點缺陷。

  這本書值得細讀,反復的讀。歷史的興衰是有輪回的,歷史的經驗是值得借鑒的。

【《歷史的經驗》讀后感】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經驗總結范文(精選8篇)07-28

歷史教學經驗總結(通用5篇)08-18

歷史教學的經驗總結范文(精選6篇)08-18

初中歷史教學經驗小結論文06-20

《陌生的經驗》讀后感11-05

歷史教學經驗總結范文(通用5篇)08-18

《清末歷史》讀后感05-29

《歷史禁區》讀后感11-27

《歷史的教訓》讀后感11-2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欧美17禁网站在线观看 | 我要看亚洲中字幕毛带 |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网址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