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850字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相爭,又并入于漢;自漢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后光武帝中興,傳至獻帝,遂分三國,也就有了今日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
觀三國英豪,不外乎孫權、劉備、曹操、關羽、張飛、諸葛亮最為人所深知,也由此六人展開了那個戰亂年代的凄美畫卷: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平定黃巾起義,而因西涼賊首董卓被殺遂生叛亂。后有曹操托名漢相,實為漢賊,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有孫權繼父兄基業據守江東稱霸一方。因張飛怒鞭督郵,兄弟三人以劉備為首結以鄉勇奔戰各地,又三請諸葛亮,再與江東結盟,戰曹于赤壁,引出了三國鼎立數十年的征戰……
在我看來,這三國的霸主中,只有孫權是成功的,而劉備卻是凄涼的`,曹操是悲慘的。吳主孫權十八統領江東,廣招賢士深藏不露,坐守江東笑看各霸主離世。蜀主劉備既讓人同情又讓人惋惜。同為漢室宗親,勝劉表、劉璋,終得蜀地,卻臨死將位錯傳阿斗,以致蜀國早亡,若傳于那哭祖廟的劉諶,我想也不會誤了諸葛亮的攻魏大計。曹操更是讓人不禁發笑,自封魏王,欲留帝位與子,卻怎么也想不到司馬昭在數十年后以同樣的方式讓司馬炎將自己沙場上的心血吞沒。
論謀士,無非諸葛亮、司馬懿與龐統。龐統是一個悲劇,智比臥龍卻大意死于落鳳坡。司馬懿從結局看應是成功的,但也是一個孤獨者。對魏主,他或許只為諸葛亮而存在,對自己,他為了孔明這個對手,這個朋友而存在。而孔明不存,他也只能獨嘆空虛。諸葛亮,每當我想到他,唯獨嘆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論戰將,趙云、關羽、張飛是戰場上的常勝將軍。趙云讓我想到了“忠”,長坂坡單騎救主,不懼上萬敵軍,一刀一槍殺出重圍;截江救阿斗,為幼主,殺退江東群雄,何等英勇。關羽、張飛讓我想到了“義”,關羽傲氣,張飛重情,雖遭殺害,我想他們不后悔。
《三國演義》完美詮釋了東漢末年的戰亂年代,雖然其中的思想對于現代社會并不適用,但三國的精神應留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回首長嘆: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點評:作者慧心慧眼,對《三國》進行了透辟而辯證的理解,整篇文章讀來深刻、雋永,具有較濃的哲理色彩和思辨味道。作者以嚴謹平實的語言,哲人的眼光給三國人物量體裁衣。整篇文章博大而沉厚,雄強而剛健,質樸而自然,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厚實的心智和敏銳的靈光。歷練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晰的思路、深刻的思辨、廣博的見識,無不令人賞心悅目。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850字】相關文章:
名著讀后感:《三國演義》03-18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07-09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 讀后感12-24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05-24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06-08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07-14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07-14
關于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10-09
名著《三國演義》讀后感范文05-24
名著三國演義寒假讀后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