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鳥與文學》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鳥與文學》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鳥與文學》讀后感 1
一本不起眼的小書,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作者,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充滿春意和自然生活氣息的寒假,它就是已故科普作家賈祖璋先生的科學小品集《鳥與文學》。
我是前年在一個廉價書店偶然發現這本書,對文學和美麗的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的我便立刻買下了這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被許多人遺忘在角落里的小書。
賈祖璋先生于20世紀20年代開始撰寫科學小品,對祖國山河自然風光的熱愛,使作者鐘情花鳥蟲魚的研究,寫成了一些科學小品文,結集為《鳥與文學》出版。中國古代文學一向有以花鳥興寄的傳統,我們隨便都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來:看見鴛鴦想起情侶,看見荷花想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看見杜鵑想起啼血染紅……這些頗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現象,是很值得研究和總結的文學話題,應該有一本比較概括的介紹性的書,賈祖璋先生的這本,可以看作是一個嘗試。這本書在1931年已有初版問世,進入新中國動亂的十年中“破四舊”的年代時,這樣的小冊子肯定遭到了嚴厲的打擊。進入八十年代以后,中國科學文化領域百廢待興,這本小冊子也重現再版,經歷了幾個年代,這本書確實是影響了幾代人了。然而2001年的再版,它卻靜靜地躺在了廉價書店的角落里,很少人關注它。
祖璋先生寫花鳥文學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紹中國文學獨具特色的這一面,展示中國文化的博大內涵,影響人們的心靈,這在夏鑄先生為這本《鳥與文學》所寫的序中可以見諸:“文學不能無所緣,文學所緣的東西,在自然現象中要算草、蟲、鳥最普通。……民族各以其常見的事物為對象,發為歌詠或編成傳說,經過多人的歌詠及普遍的傳說以后,那事物就在民族的血脈中,遺下某種情調,呈出一種特有的觀感。這些情調與觀感,足以長久地作為酵素,來溫暖潤澤民族的心情。……”作者選取了燕、鸜鵒(八哥)、黃鳥、伯勞、畫眉、戴勝、翡翠、杜鵑、鸤鳩、鳩、鷗、鶴、秧雞、孔雀、鷓鴣、雁、鳧、鴛鴦、鷺等近二十種中國文學中常見的鳥類來作介紹,雖然不算全面,但可說是很典型了。作者對這些鳥類的介紹主要分為釋名、形體習性、相關傳說故事、相關文學作品等部分來進行,可謂既做到了科普介紹,又做到了文學欣賞。
在介紹每一種鳥類的篇首,作者都以優美的文學語言,先作了一番生動的描述,使讀者能一下子找到對該種鳥類的特殊印象,如寫燕子:“……當晶瑩和暖的陽光照耀萬物的時候,在這紅桃綠柳之間,更容易瞥見一種呢喃軟語、輕揚梭穿的鳥類,那就是燕子。它是我們最熟知的一種鳥類,你看:‘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燕燕于飛,頡之頏之。’‘燕燕于飛,上下其音。’(《詩經·邶風》)兩千馀年以前的詩人,已經能夠這樣細膩地描寫它的生活情形了。……”寥寥幾筆,就把燕子這種鳥類的特征和動人之處和它的文學影響勾勒出來了。作者還廣據經典,引用眾多的文學作品與字詞典籍,介紹和歸納了燕子的十幾種別名,更詳細地分辨了這些名字所代表的不同種類。最精彩最可貴的地方是作者廣引了中國歷代文學作品中關于這些鳥類的篇章包括釋名、雜記和詩詞章句,尤其是眾多的詩詞名句,作者不惜余力地廣泛征引,在帶給人強烈的文學審美感受的同時,顯示了中國古代文學與花鳥山水自然的.密切關系。作者還介紹了許多相關的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如伯勞鳴聲尖利的來由,鷸蚌相爭、杜鵑啼血的典故,苦惡哀鳴的傳說,舉鶴象長壽、鴛鴦象情侶諧情、杜鵑鳴如“歸去”、鷓鴣鳴如“行不得也哥哥”等文學意象為例,反映了中國文學的一種普遍心態。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文學方面的了解,在這個春天來臨、群鳥爭鳴的寒假里,也讓我更加熱愛美麗的自然可愛的鳥兒,讓我去欣賞她們、認識她們。比如,我搜尋資料,認識了生活在家鄉的一種常見的小鳥原來就是鹡鸰,這種鳥兒受驚時則飛起上下發出“脊令、脊令”的叫聲,向同伴示警,因而在中國古代文學里,它被看作是急難時兄弟互助的友于之情的象征。
祖璋先生還寫過一本《鳥與文學》的姐妹篇,那就是《花與文學》,寫作的方式與《鳥與文學》基本相同。然而作者無疑對《鳥與文學》傾注了更多的心血,因為他對鳥類至今遭到人類的殘酷捕殺而數量、種類劇減的情況感到憂心忡忡。確實,在人們已經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的今天,許多人仍沒有改掉獵殺野生動物圖飽口福的野蠻習俗,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將給自己生活的環境乃至自己的健康所帶來的危害。現在社會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人與自然的隔閡也越來越大,原因可能就在于他們缺乏了像以前的人們一樣把認識自然、把自然當作自己的家一樣的平和的心態。祖璋先生在介紹中國花鳥文學的同時,必定也寄寓了勸導人們愛護自然、保護鳥類的意思。
現在剛好是三月廣東的愛鳥周的時候,我坐在宿舍里,聽著樓外青山婉轉清脆的鳥啼,我寫下了寒假時讀這本《鳥與文學》而得到的一些感受。
《鳥與文學》讀后感 2
《鳥與文學》這本書,仿佛是一扇通往自然與人文交界處的秘境之門,讓我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了飛翔的自由與文學的深邃。這不僅是一部關于鳥類生態的科普讀物,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它以鳥為媒介,探討了文學作品中鳥的象征意義、人類情感的寄托以及自然與文化之間的微妙聯系。
首先,書中通過豐富的文學案例,展現了鳥兒如何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從古詩詞中的燕子、杜鵑,到現代文學作品中的鷹隼、鴿子,每一種鳥都被賦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和哲學寓意。比如,杜鵑的啼聲常常引起人們對故鄉的思念,而雄鷹則象征著自由與力量。這些生動的描繪,讓我深刻體會到鳥類不僅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人類情感與思想的鏡像。
其次,《鳥與文學》巧妙地將自然科學知識融入文學賞析之中,使得閱讀過程既是一場文學的盛宴,也是一次自然探索的旅程。作者通過對鳥類生活習性的描述,讓讀者對這些文學作品中的“角色”有了更加立體的`認識。例如,在解讀某位詩人筆下夜鶯的歌聲時,不僅描繪了其美妙的旋律,還介紹了夜鶯的生活習性,這樣的結合讓人感受到自然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此外,本書還引發了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思考。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顯得尤為重要。書中提到的許多文學作品,不僅是對鳥類生態的關注,也是對人類自身生存狀態的反思。鳥兒在文學中的形象變化,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環境態度的變遷,提醒我們應當尊重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地球這個共同的家園。
總之,《鳥與文學》是一本跨越學科界限、富含哲思的書籍。它不僅拓寬了我的知識視野,更激發了我對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對文學作品深層含義的探索興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帶著從這本書中學到的感悟,更加珍惜身邊的自然環境,同時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和欣賞那些蘊含在文字中的生命之美。
【《鳥與文學》讀后感】相關文章:
高考文學常識:元代文學05-24
文學常識:中外常見文學流派12-27
文學常識之文學體裁常識11-07
根鳥課外書讀后感 《根鳥讀后感》03-21
籠中鳥與林中鳥02-18
古代文學秦漢文學常識03-19
寫文學名著讀后感文學名著的讀后感04-25
根鳥中學讀后感2022年根鳥讀后感12-28
《鳥》說課稿01-05
《鳥》說課稿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