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華夏文化魅力讀后感范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展示華夏文化魅力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讀后感 篇1
世界著名建筑大師,1917年出生于中國廣東,1935年赴美留學,1955年在美國創辦建筑師事務所。1985年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所和國家文學藝術學院聯合推選為研究院院士。曾獲美國總統授予的“自由勛章”及美國的“國家藝術獎”,還有法國總統授予的“光榮勛章”,及“十佳公民獎”。
你們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美籍華人——貝聿銘。他自赴美國求學,以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業,功成名就,至今已66個年頭了,但他對中國的一片深情,依然縈繞于懷。他一生為中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把古代傳統的建筑藝術和現代最新的技術熔于一爐。
他一心一意的為祖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付出的汗水,比在外國的還要多。在中國香山飯店成立時,貝聿銘拒絕掉了一切的建筑工程,他為了建香山飯店,三番兩次的'去看周圍環境,他還說:“我們不能往國外看,要像中國看,我們的根在中國。”是啊!他們這些人的身上有一種值得我們的精神:要愛國,熱愛自己的國家,要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在世界各地,華夏子孫遍布全球,無處不有!雖然他們身處異鄉,但是他們有一顆愛國的心!
展示華夏文化魅力讀后感 篇2
貝聿銘,世界著名建筑大師,在國際學術界被認為現代派建筑代表人物。
他以過人的智慧撐起了世界建筑史上燦爛的旗幟,他用他那雙結實的雙手托起了日月星辰,美與丑的幻影閃爍在他那清泉般的雙眼里。他的榮耀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他的魅力是華夏子孫絢麗的光彩。
建筑和藝術雖然有所不同,但實質上是一致的,()貝聿銘實現了二者的和諧統一的目標。
他善于把古代傳統的建筑藝術和現代最新技術熔于一爐,從而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
貝聿銘不僅是杰出的建筑科學家,“用筆和尺”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殿,他更是極其理想化的建筑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