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愛同行的讀后感范文(通用1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愛同行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1
今天,我在看《與愛同行》,看著看著,一篇《一個鴨梨》的文章,深深地打動了我。
事情是這樣的:小作者的'爸媽出去幫親戚做事,親戚給小作者和他爸爸每人兩個鴨梨,小作者把兩個鴨梨全都吃光了。爸爸看他吃光了,把自己的一個也給了兒子,他爸而且說他不餓。他爸又給他買鞭炮,還給他買油條。他爸卻什么也沒吃,回到了家,他爸一口氣狼吞虎咽地吃了四碗飯。他爸晚上把最后一個梨讓給了媽媽,媽媽又讓給兒子,兒子又給了爸爸,過了一些日子,這個梨最后爛掉了。
我想:每個父親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我的爸爸也是這樣,爸爸有好的東西肯定是最早給我吃的。比如:今天我們去爬山,帶了兩塊巧克力,爸爸就把一塊巧克力給我,一塊給媽媽。我很感動,雖然事小,但看得出爸爸很愛我和媽媽,在平時的生活中,爸爸的愛,是點點滴熵的。他給我訂新鮮的牛奶,他“逼迫”我背《論語》,他要我和他一起跳繩,他為我下載優秀的電影……想到爸爸為我做的一切,我在心底里就會涌起感激之情。
爸爸,謝謝您,讓我們與愛一起同行。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2
這次媽媽一定會責怪我。是我們錯了。“我怎么知道啊,誰叫你自己每次放學總是不把紅領巾收好,現在知道了吧?想到這些,我就覺得不能報復那位扎著小辮子的女孩,因此我放棄了這一次愚蠢的行動。裁判讓小貓發表感想,小貓說:“朋友之間的友情是最珍貴的,我希望每個人都有一顆愛心。
讀完了這本書后,我懂得了在愛中生活、在愛中成長的`快樂,
還受到了很多的啟發。我敬佩這本書里面的許多人物,比如:羅雪華、
小楊妮、吳菊萍、曹秋芳、小林浩等。這本書介紹了他們對家人、同學、甚至是陌生人的關愛。其中,我最敬佩的,當然要數大愛托起生命里的吳菊萍,超越血緣的母愛中的羅雪華和背起母親去讀書中的曹秋芳。羅雪華救了得了“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癥”的被人遺棄的陌生女嬰小陸陸,我感覺到她對小陸陸廣博無私的愛;要不是“最美媽媽”吳菊萍伸出救援的手臂接住了醒來從十樓窗臺上往外爬掉下來的妞妞,她早就落入死神手中了。是吳菊萍從死神手中奪回了一條幼小的生命,愛能創造奇跡!曹秋芳的媽媽因手術意外,臥床不起。她就照顧媽媽,擔負重任,而她也不耽誤學習。考入中學后,她不放心媽媽,竟然在學校旁建立了房屋,還背著母親住進去……
致敬這些在愛中關心、熱心幫助別人的人們,我們值得向他們學習。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3
國慶假期時,我看了一本叫與愛同行的書,里面講述了許多平凡人卻做出了偉大的事跡。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吳菊萍舍身救了一位陌生孩子的事跡。
故事發生在2011年的7月,那天吳菊萍剛吃過午飯準備外出,可剛走的到小區門口卻聽見了有人大喊孩子,孩子。出于本能她往回跑了過去,驚險的一幕映入眼簾,10的`窗臺上竟然有個孩子在往外爬,突然孩子掉了下來,千鈞一發之際,吳菊萍甩掉了自己的高跟鞋飛奔而去,伸出雙臂接住了孩子。自己摔倒在地昏了過去。
吳菊萍這一舉動雖然看似平凡卻是那么的偉大,就因為那雙帶著愛的雙手卻救活了一條小生命。我想,在吳菊萍伸出雙手的那一刻她是出自于一個母親的愛,雖然那個不是自己的孩子,可當看到一個孩子從窗臺掉下來時她想都沒想那么多就做出了這樣的舉動。母愛給了她力量,也給了那個孩子希望。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別人和別人愛是同樣幸福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夠受用一輩子。
與愛同行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愛,我們都要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生活和身邊每一個人,那樣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4
在這個暑期里,我讀了一本叫《與愛同行》的好書,為何叫好書呢?是由于這本書里的每一個小故事都激起了我的頭腦,他們都產生在大家的身旁,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瑣事。或許他們壓根也不值得一提,可是他們卻打動了我,一個硬心腸的女生。《三分錢的朵拉》是《與愛同行》里的一個感人至深的短故事。朵拉是貝特的姥姥,她十分冷淡,十分嚴格。在一周以往的.情況下,姥姥在貝特母親的衣櫥里翻出了最好是的衣服褲子,并把他們帶去了。貝特跟隨她趕到了一個街上,大街上的人都叫她“三分錢的朵拉”。這讓貝特覺得非常尷尬,他把遮陽帽拉得低低的,期待沒有人能看得出朵拉是他的姥姥。來到之后,他們以每樣物件三分錢的價錢花光了全部的錢,趕到了猶太人救濟管理中心。貝特才懂了這一切,這些商家全是朵拉的“同伙”。貝特覺得羞愧難當,他把自己的遮陽帽也捐給了救濟管理中心。瞧!我覺得便是朵拉、貝特和他的同伙的善心嗎?《暗香》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小故事很短,卻十分感人至深,講的是一個男孩,家中很窮,以便節電。因此他就每一次校園內里學習培訓至十一點才回家。每一次校門口,都會有一個看門的老爺爺替他閉店。之后,老爺爺生病了,哪個男孩認為院校的大門每日是這個時候關的,因此每日他依然在這個時間回家。但他萬萬想不到,看門的老人換了一個。一次,他學習培訓完正提前準備回家,卻發覺院校的的門緊鎖著。
原先,大門是十點鐘按時要關的,而哪個老人一直在為這一男孩開了“方便之門”,當男孩買來禮物去看看他時,卻獲知,老人早已過世。我覺得便是典型性的善心嗎?以便一個不相遇的男孩,開關門到十一點鐘。一樣是講善心小故事的還有一個,題型叫《軍營的兒子》這個故事是說:一個老人生病了,進了醫院門診。醫師要給他們動手術,老人不同意,在手術治療前。老人慢慢地說:“兒子,我的兒子!”醫師也沒有辦法,只能到軍營把老人的兒子找來,一天以后,一個年青的小伙兒趕到了醫院門診。他坐著老人的身旁,握著他的手,陪老人聊聊天,醫生和護士搞清楚,老人在這時候侯最必須的是兒子。在幾日后的一個早上,老人過世,等辦好了后事。哪個年輕人來到前臺接待問一個護理人員:“哪個過世的老人到底是誰呀?”護理人員笑嘻嘻的說:“他不是你爸爸嗎?”接下去年輕人講過一句令護理人員驚訝得話:“不,我壓根就不認識他”。護理人員嚇了一跳,對比了年輕人的軍人證,發覺年輕人與老人的兒子同名同姓,僅僅序號類似。那時候情況緊急,護士們也沒細心校隊。老年人的孩子還在火車上往這趕呢!是啥使年輕人那樣沒有理由的照料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呢?沒有錯!便是“善心”。因此,善心是杰出的,它能夠使你沒有理由的為一個人做一切事。《與愛同行》這本書給了我巨大的啟迪,它告知了我,要有愛心、有善心、有責任感和有孝心。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5
當我再一次翻開《與愛同行》,再一次細細品味書中每一個動人的故事,驀然驚覺:愛一個人,不一定要每天對他(她)說“我愛你”,很多時候,用行動證明,往往比嘴上說說來得更加深刻。
合上書,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個畫面,那是一個老師,用自己的愛,來感化那些問題學生,他的不離不棄,使我忍不住感嘆:這些行動里,隱藏的,是多么深沉的愛啊!他將自己的愛,化作了一個個行動,夢想著有一天,他可以走進學生們的心里,了解他們。
我沒有這種經歷,無法想象面對這些無聲的愛,他們是怎么想的,但我卻深知:終有一天,他們會被這種愛感化,終有一天,那位老師可以實現愿望,那時,他們就會迎來屬于自己的.,真正的春天。
書中的每一個人物,何嘗不是這樣?默默送女兒上學的父親,換種方法給予孩子幫助的老師,用自己的鮮血換取女兒生存的母親?
當那些人的舉動,觸動了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時,我也終于懂得:即使無形,也會有愛。
是的,有時候,愛,無需太多的言辭,也無需太多的寒暄,幾個字,幾句話,亦或是一個眼神,都可以讓人滋生出無數的精彩和感動。真正愛一個人,是要用行動,用心,而非是言語,但是有時候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也足矣溫暖內心所有的蒼涼和冷漠。
不管是父母對孩子,還是老師對學生,那份無言的掛記和依托,最終都會化做一個個細小的感動,化作心頭的豐盈和充實。
而愛,也絕非那么簡單,愛是理解,愛是責任,愛是分享,愛是力量。我看見過一篇小短文,文中說:當你抱著你自己10公斤重的孩子是,你會不覺得累,是因為你愛自己的孩子;而當你抱著10公斤重的石頭時,你卻堅持不了多久,因為你對石頭沒有深厚的感情。我認為,這一篇短文,恰到好處的詮釋了——愛是力量。
其實,世界并不缺少愛,只是因為我們認為愛是有聲的,而忽視了那些隱藏的愛。或許,囈語背后有著寧靜,行動背后有著關愛。而寧靜的愛,也許比轟轟烈烈的愛更能感動人。希望,你能付出這樣的愛,為他人帶來一份幸福;更希望,你能用心感受這樣的愛,讓自己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6
初次讀到《與愛同行》時,我的心中沒有太大的觸動,就連我自己也很驚訝,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或許是因為這些事太遙遠,太陌生了,陌生到令我幾乎感覺不到這些事曾經發生過一樣,但前幾天的.那件事,令我似乎明白了些許道理。
前些天,我到大姨家小住幾天,因為沒有父母管著,所以每天寫完作業以后,我都和兄弟姐妹打成一片,一般10點以后才依依不舍的上床睡覺,有一次,我和他們玩到大姨家小店快打烊時,正在打掃衛生的大姨忽然低呼一聲:“老天爺呀!這是怎么回事啊!”我們一群人一聽,心里感到十分奇怪,跑過去一看,原來大姨手上拿著一個凱蒂貓造型的錢包,里面有500多元,大姨見到我們后又嘆了一口氣,便讓我們回去睡覺,我隨便胡編了一個理由跟著大姨,過了半個小時,失主回來了,直接拿走錢包,連“謝謝”都不說一聲,但大姨卻一點都沒有埋怨。
我好奇的問大姨:“大姨,你幫她看著錢包,她卻沒有感謝你,你怎么都不生氣呀?”大姨說:“我生什么氣呀,這點小事有什么關系,行了,你也快去睡吧,我要關門了。”……
自從那次以后,我再次閱讀《與愛同行》,我發現,每一個故事都是從心里對善的渴望,人性的一種表達方式,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與愛同行的行列來。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7
我每當讀這本《與愛同行》的書時,我的眼淚就如同調皮的小孩一樣從滑滑梯上流到臉頰上。這本書中有二個事件令我最感動。
第一篇是《愛,讓生命延續》,寫的是杭州勝藍實驗學校陽光校區三(6)班的學生棟棟。突然有一天,棟棟發燒了,他父母把他送進醫院。經檢查,棟棟確診為急性肝功能衰竭。他唯一的希望是肝移植手術,只有他爸爸的肝與他匹配。他爸毫不猶豫地移植給他了。從這件事讓我知道了父愛如山,父愛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感受,細細品味,就一定能夠領悟。
第二篇是《超越血緣的母愛》。羅雪華是一家餐館的老板娘。一天清晨,她收留了在家門口發現了一個被人拋棄的.女嬰。十幾天后,羅雪華發現女嬰一天天的瘦下去,后經醫生診斷,女嬰得的是罕見”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癥”,不僅治療費高昂,而且治療希望渺茫。她千辛萬苦并且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錢,精心照顧,最終治好了女嬰的病,女嬰的生命終于被揀了回來。這讓我知道愛是可以超越血緣的!
從這些事件中讓我知道:有一種愛讓我們享用一生,溫暖一生;有一種愛,讓我們成長,學會堅強。這就是偉大無私、不求回報的父母之愛!
父母的這么愛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回報他們呢?首先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幫父母做好家務,給下班的父母倒茶、捶背,最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父母少為我們操心。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8
在書中,我參與了重大決策的謀劃,目擊了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同一個書香門第的。孟姜女的情懷哭倒了長城,梁三伯的淚水感動了天地,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成為人間美麗的傳說。老師說:“現在同學們等父母來接你們?那些開放的花瓣像害羞的姑娘,嬌艷欲滴。什么時候我還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
老師和母親的相同點太多了。母親是清貧的,老師也是清貧的。母親是富有的,老師也是富有的。他的學生可說是“桃李滿天下”。母愛是無私的.,老師也是無私的,他為社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而向社會索取的又極少極少!這一切,怎么不叫我感慨萬千呢!
這篇文章中多是說:“我們在愛中成長,在愛中生活著。”愛是一本豐富多彩的書,當我仔細閱讀它時,會覺得越讀越有味道;愛是一個指南針,當我陷入迷茫時,它會為我們指明方向。有一種愛,我們會享用一生,溫暖一生;有一種愛,讓我們成長,學會堅強。這就是偉大無私,不求回報的父母之愛!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的愛無處不在,在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同伴、朋友,他們給我們人生帶來快樂,他們引領我們成長,幫助我渡過困境、難關。對于同伴的關愛,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我們漸漸長大后,也能為社會做些事,像雷鋒叔叔一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像“最美媽媽”吳菊萍一樣,用雙手托起人生的真善美,去溫暖這個社會最需要溫暖的地方,用團結的力量傳遞幸福。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學會感恩,關愛社會,盡我們所能幫助有困難的人,用自己的愛心去溫暖更多的人。
現在我們行動起來吧!我特別喜歡雷鋒叔叔,因為他做了一輩子的好事,他是我學習的榜樣!昨日的雷鋒,就是今天的你和我,我是千萬個小雷鋒中的一員,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溫暖、和諧。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9
掩卷而思,一股大愛觸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吳斌,一個平凡的人,就在那生死關頭詮釋了責任,用生命創造了那震撼世界的大愛。
20xx年5月29日中午,吳斌駕駛客車從無錫返回杭州。途中,一塊大鐵片從空中飛來,如炮彈般地砸碎擋風玻璃,擊中了他,他的內臟嚴重受挫,肋骨多根骨折……死亡的瞬間,他強忍劇痛,用那堅定的意志穩住方向盤,緩慢剎車,停車,拉手剎,打開雙跳燈,解開安全帶,掙扎著站起來,用盡最后一絲力氣告訴乘客注意安全……
就這樣,24名乘客安然無恙,而48歲的吳斌卻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去世。
這一切,只有76秒。吳斌用生命堅守著最后的76秒,他護住了24位乘客的安全。生死之間,吳斌用無言的行動,造就了大愛。他的愛,讓每一個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一個美麗的名字:吳斌。
每一朵花,只能開一次,只能享受一個季節的熱烈的或者溫柔的生命。我們又何嘗不一樣、我們只能來一次,只能有一個名字。而你,你要怎樣地過你這一生呢、你要怎樣來寫你這個名字呢?
吳斌堅守著76秒,堅守著他本應的責任。在生死間,他何曾沒想過自己可愛的.孩子,何曾沒想過自己的愛人,何曾沒想過自己年邁的父母,但他沒想過掏出手機打電話,他只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拯救了車上24條鮮活活的生命。
不禁讓我想起了1949年的那一次慘劇:新疆克拉瑪依的那場大火使舉國上下極度震驚。然而更讓人切齒痛心的,還是在火災現場某些“公仆”的表現。
當時市教委副主任唐建,市教委黨委副書記況麗,新疆石油管理局長方天錄等干部坐在前排觀看演出。大火燃起后,他們既沒有維護現場秩序,沒有指揮場內人員疏散,更沒有向任何一個被大火圍困的中小學生伸出救援之手,而是以猛虎撲食一般的速度,從后排的學生中擠過去,沖向僅有的一個大門,全部得以生還。僅燒著幾根頭發的方天錄,當即火速趕赴醫院,途中經過消防隊也不報警;在大火時,況麗憑借著對友誼館地形的熟悉鉆進了廁所,又憑著成年人的力氣,把原本可塞三十人以上的廁所反鎖頂上,任憑孩子們哭喊也絕不開門;事后在廁所門外地上發現一百多具學生尸體。她還驕傲地告訴記者,“自己的逃生知識有多豐富”。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在烈火中奮不顧身搶救學生的人民教師。他們完全可以迅速撤離現場,但他們頭腦中只有一個信念:把孩子們救出去。火災現場的40多名教師中,共有36人遇難。
同樣的事件,同樣的生死抉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選擇。身為領導,卻獨自逃生,他們從未想過他人的遭遇,與吳斌,其他教師相比,他們的生命是那么不值錢,他們空喊著:“學生們不要動,讓領導先走!”
閉目沉思,清風徐過,大愛猶在。
今天,我們老師發給了我們一本書,名字叫《與愛同行》,我拿回家后迫不及待地讀了這本書。里面寫的是一些名人或者是平凡人的感人事跡。
《與愛同行》里有一篇文章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大愛托起生命》里面講述的是在20xx年7月的一天中午,家住杭州的吳菊萍正準備出門,就看見了10樓的窗臺上竟然有一個孩子在往外爬,大半個身子已經懸在外面。幾乎就要掉下去了。
突然人們驚呼:孩子掉下來了!吳菊萍聽見了,跑上前去把孩子接住。最后她和孩子都重重地跌倒在草地上,吳菊萍昏了過去。孩子得救了,而吳菊萍的手卻骨折了。
我讀完這個故事,感動得快要哭出來了。我懂得了愛的世界沒有力學。那一瞬間,一個平凡的女人創造了一個奇跡。大愛是一種本能,責任是一種習慣,向善向美之心是人性中最亮麗的奇葩。讓我們記住那些平凡的善良與感動,讓愛一直傳遞下去!在生活中,關愛同伴就應該雪中送炭、雨中送傘,就應該肝膽相照、以心換心,就應該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我們在生活中要向吳菊萍學習,盡全力的去幫助別人,你會感到幫助別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我曾想過“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吳菊萍的勇敢一接打開了通往人們心靈深處的一扇大門,使社會上真善美的愛心之花瞬間綻放開來。他的行為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平凡人地善良與美好,也折射出了社會對少年兒童的關愛。我們作為這個社會中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學會感恩,關愛這個社會,盡我們所能幫助有困難的人,用自己的愛心溫暖更多的人。用心去關愛別人,世界會因為你變得更加溫暖。
與夢同行讀后感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吳菊萍那樣有一顆善良、有愛的心,整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美好!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10
我閱讀了《與愛同行》一書,深深感到愛在我們一生中的重要:父母之愛、同伴之愛、社會之愛、大自然之愛,所有這些愛一直存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讓我們健康快樂地體會成長。
《與愛同行》中“黃香溫席”的故事,讓我一下子想到了《三字經》教導我們尊老愛幼的典故:“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這些故事早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黃香九歲就知道爸爸勞動辛苦,為他打扇暖被窩,盡孝道感恩;孔融才四歲就明白尊老愛幼,把最小的梨留給自己吃。他們正是有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思想才成為流芳百世的榜樣。
記得有一次我考試沒考好,自己感到有些沮喪和失落,回到家一聲不吭。爸爸注意到我的神情后和顏悅色地安慰道:“分數并不代表全部,重要的是要掌握學到的知識。不能因為偶爾的一次失敗就喪失自己的信心,關鍵是引以為戒,要克服粗心大意的壞習慣。”聽了爸爸推心置腹的談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心情也舒暢了許多,學習的信心又恢復了。這件事讓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對于子女的關愛和貼心,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他們的心,正是他們的愛才讓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被困難擊倒。爸爸媽媽傾注了他們全部的愛,培養哺育我茁壯成長,我應該更加珍惜這樣的生活。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要像《弟子規》所說的那樣:“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假如能做到這些,我想就是對爸爸媽媽的回報。
愛讓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它能接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每個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愛就像炎炎夏天里涼爽的飲料,寒冷冬天里溫暖的火爐,無時無刻地給我們信心和感激。讓我們大家手牽手,肩并肩,在收獲愛的同時也付出對別人的愛,就像歌中唱的那樣:“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11
美是陌生人的一個微笑,美是朋友間的一句問候,美是親人的溫暖關懷。生活中美無處不在,只要你細心的觀察與領悟,美將無時無刻伴隨著你。
記得上學期的一天,剛好是我值日,接到媽媽打來電話說,可能有事會遲點過來接我。于是,我和同學一起打掃完教室和校園場地。便在校園的書吧里邊做作業,邊等媽媽。同學的爸爸媽媽都陸續過來把他們接走了。校園里只剩下我和一個小妹妹了。天色也有點暗了下來。正當我有點焦急的時候,剛好看到我家對面的鄰居阿姨騎著摩托車過來接她的女兒,記得平時她跟我們有見面的話也只是微笑一下。不是很熟絡的那種。我跟阿姨微笑了一下,便繼續做作業了。只聽見阿姨對我說:“小妹妹,阿姨帶你回家吧,反正你家和我家很近,坐我的.摩托車一起回家吧,說不定天還會下雨,一個人在學校里不安全的。”我有點不好意思,沒準備要坐她的車。阿姨看出了我的心事,便從車上下來,幫我一起把書本整理好,放回書包。還說:“沒事的,反正順路,你的書包好重啊,肯定有十幾斤重,還是把它放到阿姨的摩托車上吧。”沒等我反應過來,阿姨就已經把書包提過去了。于是小妹妹站在摩托車的前面,我坐半1f40她后面。摩托車起動了,一路上阿姨不時得叫我要坐好,手要牢牢抓緊她的腰,由于不是很熟,我有點兒不好意思,抓得不是很緊,阿姨就會用手幫我抓牢。那一刻,我真得很感動。不由得把臉緊緊得貼在阿姨背上,雖然那時候是冬天,天氣很冷,但我的心里卻暖洋洋的。很快,便到家了,媽媽剛好開門要去接我,回頭一看,是阿姨把我接回來了,便忙著感謝阿姨,阿姨微笑著說:“這是小事,沒什么好謝的。”便匆匆回家了,看著阿姨漸漸離去的背影,我覺得真得很美很美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幫忙,但是她的舉動,讓我覺得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陽光,充滿真善美的時代而自豪。讓我們帶著欣賞美,心懷愛的情感,把它傳遞到今后的生活,傳遞給身邊的人,與美同行,與愛同行。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12
輕的生命卻做到了,他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樹立了一種精神,這就是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
在離開雷鋒的幾十個春秋里,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并沒有因為失去了雷鋒而丟掉一種精神,相反,雷鋒精神處處綻放光芒。
在偏僻山村漏雨的教師室,一位女教師正在給學生上課,整個學校一共十二名學生,全都在一個教室上課,一到六年級全部的科目都是她任教。她既是班主任又是校長,又是炊事員。每天中午還要為這一到六年級的十二個學生燒飯。遇到下雨的日子,學校門前的一條小河的河水就暴漲。這條小河是學生們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這位老師又多了一個任務,背學生們過河。夏天還好一點,到了冬天,刺骨的河水冰得她幾乎站不穩腳,就這樣幾十年來她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一到病痛復發的日子,她疼得站不起來,可她還是堅持著不落下一天的課。家里人實在看不過去,讓她放棄這份工作。可她卻說:“我放不下這些孩子們呀!”
還有一位老人:白芳禮。這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動為三百個學生捐出了他畢生的積蓄。人們如此評論:“一個饅頭,一碗白水,他曾如此簡單生活;三百學子,35萬捐款,他就這樣感動中國。”白芳禮老人有穩定退休金,過著極端清貧樸素的`生活,常常撿別人鞋穿。他還出去蹬三輪賣苦力掙錢。他把自己省吃儉用,靠賣苦力掙的錢全部捐出去。他以自己老邁的九旬之軀,驚天動地的壯舉,激起了人們心中的波瀾。由白芳禮老人,我知道了什么叫“積小善成大善”,什么叫“大愛無言”。白芳禮老人讓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你從事的職業多么卑微,只要你竭盡全力去愛,去奉獻,你都會變得高貴,受人愛戴。”
讓我們在雷鋒精神的指引下,與愛同行,學會生活,學會奉獻。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13
今天我讀了《與愛同行》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一個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愛的故事,“愛,讓生命延續”讓我們體會到了父愛如山,母愛如河;“黃香溫席”是孩子對父母愛的回報;“一把斷尺”讓我們感受了朋友間的友情;“大愛托起生命”讓社會上真善美的愛心之花瞬間綻開;“我們奇妙的世界”讓我們深深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愛無處不在,愛讓人如沐春風。
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愛的腳印。它們在教室里,在家里,在大街上,在公交車上……還記得三年級下的時候,我們班的方言腳不小心受傷了,不能走路,每天只能依靠輪椅推上推下。早上,當方言爸爸背著方言一出現在教室門口,同學們就爭先恐后地把方言扶進教室,幫他扛書包;中午不用等方言開口,就有同學幫著他拿飯、倒水,推他上廁所……在大家的'關心下,方言的腳很快地愈合了,而我們也在付出愛的同時得到了很多的快樂。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變成美好的春天”,我要永遠做個有愛心的人,愛同學,愛老師,愛家人,愛自然,更要愛我們的國家。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14
我看了《與愛同行》這本書覺得愛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友愛,父母的愛,社會的愛她滋潤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健康,快樂,讓我們潔凈無睱。
讓我最感動的是《“背”母讀書》,主人公是曹秋芳,她媽媽因手術意外臥床不起,家里已經一貧如洗,爸爸只好外出打工。照顧母親的擔子落在曹秋芳幼小的肩上。
為了照顧媽媽,曹秋芳在學校旁邊租了一間小屋子,讓母親和她一起住。早上她準備好早飯,并喂母親吃,然后再去上學。晚上放學回來她還要護理母親,打掃衛生、做飯。曹秋芳還在學校里打工縫手套掙點錢來給母親買營養品,自己還學會了種菜。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秋芳的成績卻還能夠一直遙遙領先。我讀完后,不禁想:我生活在如此好的.條件下,每天上學不但由媽媽開車接送,而且每天早上還給我制作各種營養早餐,放學回到家又早早的給我準備好了豐盛的晚餐和水果。我更應要好好學習,像曹秋芳一樣把學習搞好,平時還要學會照顧孝敬父母。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 15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年級大個子二年級小個子》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的古田足日,這本書主要是寫了這么一個故事:小男孩正也是一年級的大個子,但膽子很小,愛哭鼻子。小女孩秋代是二年級的小個子,但很堅強、勇敢。他們之間發生了很多好玩的故事。為了尋找美麗的紫斑風鈴,正也一個人步行到很遠很遠的樹林,一路上他很害怕、猶豫、甚至想哭,但他堅持走下去,終于走進樹林,摘到了美麗的紫斑風鈴花。秋代帶著正也的媽媽四處尋找,幾經周折,他們找到了正也。正也和秋代感覺到自己一下子長大了許多。我讀完這本后,我很感動。感到秋代雖然個子很小,但是她是那么關心別人,那么勇敢,同時我也感到正也成長的過程,從上學的'那么膽小,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那么多的困難找到自己心愛的紫斑風鈴花。
通過他們,我想到了我自己,不是也很像正也剛上學的時候一樣嗎,課堂上老師提問,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怕答錯了老師同學們笑話我,其實現在想想真的沒必要,應該向正也學習,自己一定要勇敢,即使自己回答錯了,也明白錯在什么地方,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也使自己能集中精神聽講,跟上老師的思路,使自己能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同時以后我也要在其他方面改進自己,遵守學校的各項紀律,按時完成作業,做好預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他們都想象成正也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去克服他,我一定學習他的那種精神;
再一個就是秋代,她個子雖然小,但她是那樣勇敢,熱情的去幫助別人,在以后我也要學習她的這種精神,在學校里,我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從走好路隊,到打掃好教室衛生,更要做好學校衛生的維持,監督其他小朋友,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習慣,我們大家一起提高。
寒假中我讀了這本書,收獲真多,老師經常跟我們講要多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通過這次讀書,我真的體會到讀書的作用,以后我一定多讀書,多讀好書。
【與愛同行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與愛同行作文11-11
(精華)與愛同行作文05-03
我與愛同行作文01-23
愛與我同行作文07-15
愛伴我同行作文09-13
[精品]與愛同行作文04-23
[熱門]與愛同行作文04-07
愛與時間同行作文【精選】10-07
愛與時間同行作文06-11
與愛同行的優美散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