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的讀后感
一放假我就從卓越網上買了幾本適合我們老師看的書,包括學校推薦的其中一本名為《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的書,剛買回來那幾天正好兒子生病,就沒看,隨手扔在沙發上了。后來正好有次批評我兒子的時候把他弄哭了,該做的事也沒做成,我就想我剛才是不是說的話重啦,換種方式處理是不是會好點,可是怎么處理呢?突然就看到了沙發上的書,最上面的剛好是那本《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書上寫著這是一本幫助學生、家長與學校有效溝通的指導性讀物,于是我就拿起來看看里面有什么妙計。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作者是海姆吉諾特,一位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也是兒童心理學家。顧名思義,這本書主要談老師怎樣與自己的學生,進行有效地言語溝通,以便更好地教學。 該書正文部分分成有12塊,從“老師的自白”開始,由一群剛剛執教不久的年輕老師的說詞開始。一部分人都灰心喪氣,想放棄老師這個職業,他們內心充滿了不滿,失望,沮喪和壓力,認為這是個“失望的主題”;一部分人是想繼續做老師,卻萌發出不愿為學生操心的心理,他們認為,得過且過,沒什么大事發生就很好了……看了這些自白,我感觸頗多,的確,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教學時時常會感到自己教育的無力和遭受挫折的無奈。每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真的想放棄教師這個職業,也想只要上課就行,再也不想為班里的學生操心了。每當教學中出現問題的時候,曾經學過的看過的所有理論好像都成了毫無價值的東西。接著往后看,我發現這本書里講的東西確確實實能帶給我們啟發,對我們能有很大的幫助,難怪學校推薦大家看呢。本書中吉諾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學理論轉變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劇、對話和故事情節,告訴老師應該如何摒棄拒絕性的語言,轉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納的語言,向我們充分介紹了如何應用語言交流來創造信任和愉悅的氣氛,也為我們提供了同孩子進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們正確處理孩子的學習、心理等問題,教育孩子健康成長。(讀后感 )
以下是我印象較為深刻的一些地方:
在“最佳師表”這一塊的引言中寫道:“他們不相信訓話的力量,他們從不對孩子們講大道理,他們不讓孩子們有罪惡感,也不要求孩子們做出什么保證。他們不對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對孩子的過去和遙遠的未來憂心憂心忡忡。他們只著手處理現在的事。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地有一個沮喪的孩子需要幫助。”我想想我自己的做法,雖然有些方面做得與后面的案例提到一樣或類似的地方,但離引言中說的境界距離還很大。其中有個案列是“安慰的紙條”,一張小小的紙條,短短的幾行字,安慰了保羅那委屈不平的心,看到那里時,我想到自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也經常采用這樣的方式與學生交流,有時候的確比直面的交流更有效,因為在寫的時候我會慎重考慮措辭用句,而且有些學生也不敢或不愿意與老師當面交流,而這樣的方式讓他們愿意與我更多地交流,更多地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另外,有些學生擅寫不善言辭,這樣的方式也便于他們表達自我。我在批改作業的時候,常會給學生夾張小紙條進行點評,可以是善意的提醒也可以表揚,尤其是前者,這樣的.方式使他有得到尊重的感覺,會更容易接受。幾年的教學中我感覺到,的確,整天課堂上語重心長地說,課后反反復復的講的道理,很多時候確實不如一張小紙條--短短幾行字收到的成效大!
本部分結束的地方一段話也甚得我心,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與大家分享——“我過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們的未來。現在,我卻有了更為切實的目標我只關注孩子們現在的情緒和主要需要。我不再去構想遙不可及的烏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地處理好教室里現時發生的各種問題”。
當然接下來的“最差師表”中的案列,都是我們需要引以為戒的。確實,不恰當的評論和行為對學生來說,是具有很大的破壞力的。對于章后的溫馨提示,我很認同:“進步從來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這需要我們付出特別的努力。每位老師都應該時刻意識到,不能對孩子采取疏遠冷漠的態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以及其他各種傷害。這樣,他就可以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變得熟練、謹慎、冷靜和理性。
第四部分談到師生之間怎樣“恰當的交流”。引言中提到“健康的成長來自于孩子對自身內心世界的信任”,而這種信任,可以通過恰當的交流,去逐漸激發和培養出來。其中說到一個交流的基本原則:“就事論事,絕不攻擊孩子的品行。”這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應該怎樣去改變我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方式、言辭,怎樣去維持自己的教育原則,怎樣真正地去與學生言語溝通。現在大家比較認同的是,贊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這跟“表揚的藝術”有很大的關系。而第五部分剛好就是談論這一內容,正是我需要需要學習的,我自己感覺平時可能過于嚴格了,批評多于表揚,這點急需改進。
第五部分的引言中提到了有益表揚的基本原則在于:“描述而不評價,敘述而不作判斷。我們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出對自己的評價”, 這句總結性的話讓我意識到,有時我們會忘卻教書的本質區別。誰都知道,作為老師,不光要傳授書本上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對生活中的每件事作出判別。當作者指出:“評價式的表揚是有害的,贊賞式的表揚是有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都認為表揚只有一種,現在知道表揚有兩種。通俗來說,可以分為直接表揚和間接表揚。很多人都認為,直接表揚小孩不好嗎?看了后面作者將表揚比喻成藥物,就很容易明白了,藥物可以讓病人獲得暫時的舒服感覺,但也會造成病人長久以來的依靠。表揚也是同理,若它成為孩子心靈上的依賴,孩子便會依賴他人來決定自己的欲望和確立自我的價值。
后面還有好些值得提起的地方,比如,第六部分“常規管理”中,我們可以看到替代責罰的辦法有很多,學生犯了錯,老師不一定非要大發雷霆處罰學生才行,也可以避開事端,或者引開話題,提倡用最短的時間去平息矛盾。第八部分中關于家庭作業一點也值得我們老師深思,是不是認可“家庭作業應當是孩子與老師之間的事務”,具體該怎么處理?因為這的確是每個老師經常頭疼的一個老問題。我們該把責任歸于家長還是歸于自己或是雙方、三方?其實想想這個問題我們老師處理應該更合適,只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學生是愿意接受的。第九部分中談的是鼓勵,其中一句話我記得很牢“讓他們的學習有安全感”,這是我們該重視的。學校,是允許學生犯錯誤的地方。優秀的老師會使孩子不怕犯錯誤,消除孩子的恐懼就能引得孩子躍躍欲試,歡迎犯錯誤就能鼓勵孩子用于學習。在錯誤中吸取教訓,多給學生留一點自醒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自醒中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語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蠻;既能使人受傷,也能使人得救。如何與學生溝通,一直是教師工作的一個難點,更是一個重點。良師益友,我覺得要想當一個好老師,得先和學生交朋友,當他們從心里接納你的時候,你的教學自然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這本書,值得好好看看,我看的還不夠細,還要繼續看。作為母親和老師的我要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時刻謹記書中的教誨,要謹言慎行,用自己的愛和智慧去幫助學生和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大寫的人。我要在實踐中向著“最佳師表”靠攏,爭取成為學生“難忘的老師”!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06-05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03-31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的范文04-08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范文04-08
有關《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04-08
《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范文07-11
關于《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03-28
讀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有感03-24
關于《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讀后感范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