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
《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1
“媽親,你能相信地球的最深處不但沒有巖漿,還有一片大海嗎!”“什么?你在說什么?”老媽疑惑的看著我。可我還是興奮地大叫著:“瞧瞧,看還有一大片森林啊!啊,太厲害了。”老媽無奈地扶額:“天哪,這孩子又瘋了!”——題記
我揮舞著手中的新書《地心游記》興奮極了。《地心游記》的作者是被人稱為“科學小說之父”的19世紀法國著名的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儒勒·凡爾納一生中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其代表作有《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氣球上的五星期》等其中也包括這本《地心游記》!
這本書徹底顛覆了我從小到大對“地心”的理解——1863年5月的某一天,德國科學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薩克努塞姆一封密碼信的啟發,在某年5月27日帶了足夠的糧食、儀器和武器等,偕同侄子阿克塞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千辛萬苦,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島的斯德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剛開始寫了阿克塞爾的擔憂、符合我們思想的描述和路上的艱難險阻,不僅讓我們為主人公接下來的遭遇感到擔憂。但又似乎吸引著我們往下讀去,到底接下來他們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呢。作者用各種描述讓我們相信他所說的真實,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作者寫出的奇妙故事中……
終于開始向地心進發,路程比剛開始更要艱險,如果現在的是艱難的話,剛開始就只能算是無聊了!其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缺水,阿克塞爾在途中昏迷了兩次,兩次的昏迷都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除了貼有“干練”、“實干”、“憤青”標簽的李登布洛克教授,也讓我們看到了“溫柔”“關心家人”不同的教授。
可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故意”讓我們看到了和前面完全“不同風格”的地心。美麗的“地中海”和神奇的“地中原始生物”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這美麗的環境。和前面的陰沉凄涼的過程鮮明的對比,主人公們經歷了各種悲劇、艱辛的旅程后,終于看到陽光明媚、泉水清澈、鮮果豐美的“天堂”。可謂“是不經歷風雨,何以見彩虹”?
最后大家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回到了地面。這部小說可以讓我們學習堅韌不拔的精神,和獲得一些豐富的科學知識。作文
《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2
地心,顧名思義,地底的中心,一個現代人類不敢逾越的地方,據說那兒的溫度高達十萬多度,可能還要高些。但同樣的都是可以毀滅萬物的,令人膽寒的溫度,至今還是一片“圣土”。就因人類對它了解少之又少,所以地心那么神秘,那么令人想有征服的欲望。
我不得不感謝上天賜予了人類一顆智慧的頭腦,而我又不得不佩服人類無窮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將一個人間煉獄——地心,描繪得如此美倫美奐,富有“生機與活力”。我只能再一次感嘆造物主的神奇!起碼在我看的《地心游記》之后便是如此想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儒勒。凡爾納。《地心游記》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德國的科學家李登布洛客偶然發現了一封密碼信的內容后便決定帶著侄子阿克賽爾前往地心。在真正進入地心之前,還經人介紹了向導漢斯。三人從冰島的一處火山口開始進入地心,一路了克服了迷路、缺水、暴風雨等種種在地面上難以想像的困難后,在一次火山噴發后回到了地上。
在我的理解里,這可不僅僅是一本科普書。它容納了關于各個方面的知識,如生物、地理、物理,作者肯定查閱了許多資料,想必作者也是用心良苦吧!
讀這本書時,感覺像進入了一片原始森林,儒勒。凡爾納給我們上了一堂豐富的生物課。在我的認知中,在那些動畫片中,魚龍是一個看起來十分溫順、比較可愛的動物。但是,儒勒。凡爾納推翻了我的想像。魚龍長著海蜥蜴的頭,鼠海豚的嘴巴以及鱷魚的牙齒,想起來多么駭人呀!而它和看似海蛇卻有著龜殼的蛇頸龍是天生的死對頭。還知道水杉、柏樹、崖柏、乳齒象這些只存在于三世紀和四世紀的生物等等一些你所想不到的事。我只能感嘆是怎樣的一個作家熱愛他的事業,將所有美好的、令人珍惜的、令人如癡如醉的事物容合在一起,并且如此自然。
文中一次次描寫著不可思議的景象,如:地心有大海,還有不知從何而來的光;高達40英寸的蘑菇和其它蕨類植物……我邊讀邊贊嘆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作者強大的想像力。而我也覺得作者可能想對世上表明: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一切皆有可能!更何況世界上不是有那么的世界未解之迷嗎?文中還不只一次提到阿克賽爾用論文來辯駁李登布洛克教授,卻都被現在打破了。李登布洛克教授說的“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往了手腳”,這話我想不僅是對阿克賽爾說的,也是對跟阿克賽爾有相同想法的人說的。正因為太過于相信書本,所以世上有那么多書呆子,只會讀死書的人。
阿爾賽克也提醒著我們:人不能一直養尊處優地活著,否則會表決人的一些本性,如勇敢、堅強。如果一直一帆風順,只會使人類懶惰,遲早會退化掉。所以適當的經歷磨難,才會使潛能激發出來。雖然過程是痛苦的,但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棄一時的痛苦,得到一生的幸福。如鉆石一般,從不起眼的石頭,經過不斷的磨煉與割舍,最終才能發出璀璨的光芒,得到世人的景仰。
而故事的情節跌宕起伏,令人驚肉跳,仿佛歷歷在目一般。主人公經歷了多次險難,生命始終徘徊在生死邊緣,每次命懸一線,卻總能化險為夷。看著他們在生死關頭時的表現,漢斯的表現,令我恍然大悟,明白在遇事時,首當其沖地就是冷靜。只有如漢斯一般冷靜,才能化險為夷,否則一切都只能化做過眼云煙了。
文中一次次的坎坷,并不只為了讀者的需求,而是想讓讀者們明白,做事不能優柔寡斷,懦弱,必須要學會堅強、勇敢,學會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
這本書不僅給我充實了科學知識,豐富了我的想像力,更給予了我冒險精神。要知道前人的發現,就是通過不斷冒險發現的。而我也相信,也許就在明天,人類能去地心探險一回,讓人對地心的了解存在于現實中,而不是虛幻中。
《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3
《地心游記》的作者是法國科幻作家凡爾納,他被譽為“現代科幻小說的鼻祖”、“科學時代的預言家”。他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許多語言都已得到后人證實,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世紀中期,德國科學家里登布洛克教授偶然得到一張古老的羊皮紙,便依照此所述攜侄子阿克賽爾及向導漢斯從冰島的火山口下去,開始這場穿越地心的冒險旅行。路上眩暈、缺水、饑餓、黑暗等困難一路隨行,他們堅強克服,到了最后,他們從西西里的一座山回到地面,到了一個美麗壯觀的天堂……
文中,最令人所敬佩的應該就是他們那堅持不懈的精神了吧!在生活中脾氣暴烈、不拘小節,但在對待問題時嚴謹認真,不輕言放棄的里登教授,從他身上真正可以看出一位教育者的精神,教授的侄子兼助手阿克塞爾,他年輕且聰明,雖一開始有些意志不堅,但后來也變得勇敢,無所畏懼。向導漢斯,他沉默寡言、忠厚老實,在這場地心之旅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當其他人萬分饑渴時,他尋找到水源與糧食,以解燃眉之急,船被海水破壞時,他修好了木筏繼續前行。我想如果沒有漢斯,其他人應該在火山里時就喪生了吧。在這幾個主人公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里登布洛克教授。
他是一位自私的學者,是一個科學的源泉,但想從他這個源泉里汲取水分,并非易事。他是個慳吝的人,在面對其他科學家的提問時,他隱瞞了有關與地心之旅的事,可見他真是一個吝嗇的學者。但另一方面,他又堅持不懈,勇于探索,在與侄子的多次爭辯后,他都沒有退縮。在火山管里,沒有氣壓表的情況下,他憑著多年來的經驗計算出頭頂底層的厚度,在缺水可能喪生的情況下,他毅然令漢斯將阿克賽爾帶回地面,自己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繼續前行。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他是一個如何堅強,如何勇敢的人。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一個意志堅強者,只要他們的心臟還在跳動,他的肌肉還在繃著,他就絕不會沮喪絕望的。”
書中前面的內容,作者用夸張的手法描寫渲染后冰島環境的惡劣,使得人們覺得探險工作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最后,同前面陰沉恐怖的景象形成對比,地獄與天堂般的對比,西西里島,一個陽光明媚、滿目翠綠、天高云淡的如天堂般的地方。這無非是在告訴我們,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他們正在前往斯奈菲爾時,弗立德里克森先生用維吉爾的一句詩作為告別,這句詩也似乎特意為他們這些命運難測的運行者所寫:“無論明天讓我們走哪條路,我們都會走下去。”生命也就如這樣的一場探險,有困難,有挫折,但我們能放棄嗎?這可是生命啊!我們必須堅持,勇敢克服!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像書中的一行人般,最后到達成功的彼岸,那天堂般的地方。
《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4
“智慧,一種辨析判斷的能力;勇氣,一種敢做敢為的氣魄;毅力,一種堅強持久的意志。”每當翻開這本充滿智慧、勇氣和毅力的《地心游記》時,我仿佛來到了一個奇妙的海底世界,凡爾納用他那天才般瑰麗的想象力,讓地底深處波濤洶涌的大海,巨大的蘑菇林,遠古時期的海獸,攝人心魄的巖漿奔騰等一個個神奇的地下世界躍然紙上。全書在展示曲折生動、饒有趣味的情節的同時,又讓我不知不覺中學到許多科學知識。正是因為有了自然科學知識的支撐,書中的幻想才讓我感覺是那樣的有根有據,讀起來那樣的入迷。書中那感人肺腑、激動人心的每段故事深深地感染著我……
這本書講述了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張羊皮紙,發現前人曾到地心旅行,李登布洛克教授決心也做同樣的旅行。他和侄子阿克塞爾從漢堡出發,到冰島請了一位向導漢斯,他們按照前人的指引,由冰島的一個火山口下降,經過三個月的旅行,歷盡艱險和種種奇觀,最終回到地面的故事。
最感動我的是李登布洛克教授一行人在走錯路和極度缺水的情況下,仍不退縮,堅持邁向那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地心”,“當初,哥倫布要求他的船員再給他三天時間尋找新大陸,盡管船員們疾病纏身、充滿恐懼,但他們還是答應了這個要求,結果他們發現了新大陸。我就是地下世界的哥倫布,我只要你們給我一天的時間,我們走西面的這個坑道,如果一天后沒有我們所需要的水,我答應你們,一定返回地面。”盡管侄子阿克塞爾非常惱怒,但還是被他叔叔的這番話和堅決的態度感動了。這種堅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雖然這只是一本科幻小說,但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地心之旅可能將變成現實。目前美國科學家正在籌劃一項耗資一百億美元的宏偉計劃,向地心發射一個探測器,人類的地心之旅不會太遙遠了。地球的內部到底是什么樣子呢?讀著作者書中描寫的嘆為觀止的奇景、驚心動魄的見聞、九死一生的遭遇,我感覺自己也在熱血沸騰,為之振奮。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知識,向著自己夢想中的“地心”努力前進,去探尋其中的奧秘。
《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5
凡爾納出生于法國南特的一個律師家庭,他自幼喜歡旅游和航海,酷愛科學和幻想。他一生寫了上百篇科幻小說,作品被譯成五十四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他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地心游記》是儒爾?凡爾納的又一本科幻小說。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大多是以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無法完成的探險旅行為主題,有的在時間軸線上展開,穿越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有的在空間軸線上展開,涵蓋了天上地下、地球內外;更多的則是二者兼而有之。
《地心游記》同樣也有上述的特點。《地心游記》的主要內容是:1863年5月的某一天,里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書籍里偶然發現一張羊皮紙,他從這張羊皮紙上的字里行間得到了啟示:前人阿思?薩克奴姍曾到地心旅行。為了證實火山口可以通向地球的中心,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帶著他的侄子和美麗的女導游踏上了這條神秘而又充滿危險的旅程。順著礦場的軌道疾馳而下,通向地心的入口,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幅美麗而又陌生的圖畫,神奇的鳥,巨大的植物,這正是了世人永遠不會相信的事實,地球的中心擁有一個好無污染的生態環境。旅程永遠少不了驚險。海中兇猛的`食人魚,巨大的像恐龍一樣的生物,當然還有在今天已經成為化石的真正的恐龍。這一切仿佛將我帶進一個活動的博物館。
最后,他們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逃出了地心,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結束了這段旅程。本書是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科幻小說,但它的誕生是和當時的歷史、社會背景分不開的。一方面,歐洲殖民者出于建立各自殖民地帝國的目的,掀起了一股探險狂熱,在短短的時間里,他們相繼征服了尼羅河的源頭、撒哈拉沙漠、非洲大陸、南北兩極,地球上人跡未至之處越來越少。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特別是考古學和地質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地心游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通過閱讀我將文章大致分成了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儒爾?凡爾納夸張地渲染了冰島的貧窮、落后和凄涼,故意把探險的準備工作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使我不由自主地對主人公們的命運產生擔心。
第二部分是本書的重點,敘述了地心探險的全過程,作者以緊張,快速的手法寫了主人公們的艱險經歷和種種奇觀。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的陰沉凄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主人公們在經歷了地獄般的旅程之后,突然回到了陽光明媚、泉水清澈、鮮果豐美的天堂。整篇小說就像凡爾納以后的所有作品一樣,不僅文筆流暢、情節波瀾起伏,而且有著浪漫而合乎科學的非凡想象力,把讀者帶進了一個超越時空的幻想世界。我在讀這篇小說時,就好象親自經歷了一次探索地心的冒險,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而為他們的勇敢和互幫互諒的精神而折服。在跟隨這本書歷險的同時,我知道了許多有關地層結構及考古學的知識。但我認為,地心沒有另一個世界,只有巖漿和熾熱的地核,因為地心的溫度讓人無法忍受,所以動植物不可以生存。科學的真理總是從幻想開始,展開想象的翅膀,堅定自己的信念,將智慧與勇氣結合起來,任何人都可以成功。這本書語言幽默,情節扣人心弦。
我認為最驚心動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講述向導漢斯、阿克賽爾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離地心不遠的地下河遇到了風暴,大風把他們的小船吹得差點沉下河。后來,一個火球襲擊了他們,這個帶電的火球落下后,將木筏上所有的鐵器都磁化了。書中寫道:“儀器和武器顫動著、碰擊著,發出尖利的聲音。我的鞋釘和一塊嵌入木頭的鐵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難怪我無法收回我的腳。”“半白半藍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徑10英寸的巨大炸彈,慢慢的移動著,在風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轉。它朝我們來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后跳到食品包上,然后又輕輕飄下,一個反彈,掠過火藥箱。多么恐怖!我們都要被炸上天了。”凡爾納是一位敢于堅持科學真理的勇士,更是一位善于刻畫人物的文學大師。
《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6
《地心游記》,出自法國科幻作家儒爾˙凡爾納的筆下。講的是德國科學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從前人薩克努塞姆的一封密碼信里得到啟發,于是帶著侄子阿克賽爾和向導漢斯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他們從冰島的斯奈菲爾火山口出發,一直向著地心方向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風暴等各種困難,終于在一次火山噴發中從西西里島的斯得龍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讀這本書,能把你帶到地心深處。去看原始的人類化石和許多早已滅絕了的生物,以及不同時代沉積下來的各種巖層。你還會隨著教授他們三人一起去艱難地找尋水源,在地下暗河里漂流以及漂流途中不斷地和怪獸搏斗。隨著故事的發展,你還會陪著阿克賽爾渡過沒有光亮的走失的四天,最后終于憑著毅力,借助聲音在花崗巖間的傳播找到他叔叔和向導。后來他們一起隨著又一次的火山噴發被噴到地面,結束了這次旅行。
這本書語言幽默,情節扣人心弦。我認為最驚心動魄的是第三十五章。本章講述向導漢斯、阿克賽爾和李登布洛克教授在離地心不遠的地下河遇到了風暴,大風把他們的小船吹得差點沉下河。后來,一個火球襲擊了他們,這個帶電的火球落下后,將木筏上所有的鐵器都磁化了。書中寫道:“儀器和武器顫動著、碰擊著,發出尖利的聲音。我的鞋釘和一塊嵌入木頭的鐵板牢牢地吸在一起。難怪我無法收回我的腳。”
“半白半藍的火球如同一刻直徑10英寸的巨大炸彈,慢慢的移動著,在風暴的抽打下急速旋轉。它朝我們來了,它爬上木筏的骨架,然后跳到食品包上,然后又輕輕飄下,一個反彈,掠過火藥箱。多么恐怖!我們都要被炸上天了。”
這本書不僅情節使人驚心動魄,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的三位性格迥異的人物。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個精力充沛卻性格急躁的人物,他是科學界的泰斗。他固執卻有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正是他的這份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才使這個團隊勝利穿越地心。另一位同樣可敬的是冰島人漢斯,他誠實守信,不怕困難,認真踏實地履行當向導的職責。雖然語言不通,但漢斯頭腦冷靜且動作靈敏,憑著這些,他幫助教授克服了種種困難。作者阿克賽爾經過這次地心之旅,也由一個毛頭小伙長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人們稱凡爾納是科幻文學之父,是因為他所預言的事情若干年后總能變成事實。那么此次奇妙旅行的所見所聞,也將會是未來的事實了?同學們快來看看這本書,并和我一同去驗證吧!
《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7
一個夏日,我偶然看到了法國作家凡爾納所著的科幻小說《地心游記》。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阿克塞爾的叔叔李登布洛克發現了一張字條,并帶領主人公和向導漢斯一起想地心進發,最后又隨著一次火山噴發返回地面的故事。
這雖然是一個科幻故事,但在作者筆下就像真正發生過一樣,我仿佛也跟著他們到了地下世界,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探險。
故事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主人公阿克塞爾的脫變。
阿克塞爾,一個只有十九歲的大孩子。他并不善于探險,每天只是熱衷于鉆研一些珍奇的石頭。在旁人眼中,他有著與眾不同,甚至令人費解的思維方式,而這是這種驚異的思維,使他成功的破譯了有著幾億億種組合的密碼。也正是這張倒霉的密碼,驅使他的叔叔帶領他向地心出發。
雖然他們未能到達地心,但這次驚心動魄的旅程,卻使阿克塞爾得到成長,最終成為了一個名符其實的男子漢。
出發前,為了克服阿克塞爾的“恐高癥”,叔叔對他進行了“登高俯視”的訓練。阿克塞爾每天不得不登上高高的鐘樓,向下俯視一個小時。阿克塞爾居然撐了下來,五天后,他不再懼怕那令人生畏的高度,他變了。
在向地心進發的過程中,阿克塞爾經歷了一次次嚴酷的考驗。旅途中,他與叔叔等人失散了。他沒有同伴、沒有飲用水,周圍凈是堅硬的巖石,伴隨他的只有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他恐懼了。然而絕望中,他看到了僅存的一絲火苗,正是這絲微弱的火苗,讓他燃起了希望。他重新站來起來,找了叔叔。
經過無數次恐懼和絕望,不僅沒有打垮阿克塞爾,反而使他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歷練,終于讓他成為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在黑暗中,用心感受風氣息,隨著風吹來的方向一直向前,就能找到出口,等在那里的是我們久違的光明。經歷了挫折,感受過隨時失去希望的痛苦之后,我們才能脫變為美麗的蝴蝶,真正懂得“光明”的含義。
《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8
暑假,我讀了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名著《地心游記》。
這本書講述的是德國科學家里登布洛克受前人的一封密碼信的影響,帶著他的侄兒和向導進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險旅行。他們從冰島的一座火山口下去,穿越長長的地心山洞,又橫渡了地心大海,沿途克服了缺水、迷路、暴風雨等艱難險阻,還在地底發現了許多奇跡,最后終于從西西里的一座火山被噴回了地面。
我覺得凡爾納特別棒,他把現代科學積累的有關地理、地質、物理、天文的許多知識綜合起來,以他特有的迷人方式表達出來,他的想象有趣而不荒謬、合理而不死板,特別引人入勝。
這本書給我很深的啟示。最讓我欽佩的是書中的主人公里登布洛克教授,他是一位癡迷的考古學家,為了研究總是不顧一切,他又是一位天才的發明家、能干的工程師和經驗豐富的探險家。雖然在生活小事中不拘小節,甚至脾氣暴躁,在大家眼中是個怪人,但他總是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他不僅是一個科學家,更是一個有勇有謀、志趣高尚的人。
在火山管里,教授雖然沒有氣壓表,但他憑借多年的經驗,計算出頭頂上地層的厚度。在地心,教授發現了一群體型龐大、異常兇猛的乳齒象,他不但不膽怯,反而很興奮,堅持要靠近一探究竟。為了橫渡地心海洋,他們自己做了一條小船,在海上,他們遭遇了一個移動的火球,一下子就卷走了桅桿和船帆,而且讓船上所有的儀器都失靈了,他們還遭遇了大海獸和暴風雨,但還是頑強地渡過了地心海洋。最后,他們從西西里的火山口出來,坐在木排上,被沸水和巖漿推動著從火山噴發管里往上升,真是不可思議,但里登布洛克教授一點也不驚慌,甚至還津津有味地吃著可能是自己這一生最后的一頓飯。
我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知識,做一個像里登布洛克教授那樣有智慧的人。我印象最深的還有教授說的那句話:“一個意志堅強者,只要他的心臟還在跳動,他的肌肉還在繃著,他就不會沮喪絕望的。”當我們遇到困難,一定要像他一樣冷靜清醒,在困境中尋找希望,更要堅韌不拔,在我們的生活中,凡是自己要做的事,都要努力堅持,絕不輕言放棄。
我也忍不住想,神奇的地心,到底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吧!
【《地心游記》1000字讀后感】相關文章:
《地心游記》讀后感(15篇)04-16
《地心游記》好詞10-18
《地心游記》讀后感范文500字04-21
地心游記好詞12-01
《地心游記》感悟五篇05-20
《地心游記》觀后感04-23
《地心游記》讀書收獲范文02-22
《地心游記》讀后感300字范文實用5篇04-25
地心游記作文(匯編9篇)03-08
《地心游記》高二讀書筆記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