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孩子長大》讀后感

時間:2021-10-12 19:49:16 讀后感 我要投稿

《陪著孩子長大》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在寫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陪著孩子長大》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陪著孩子長大》讀后感

  曾經有人對“孩子為什么要放寒暑假?為什么要開學?”這兩個問題給出這么一個解釋:“不放暑假,老師會瘋;不開學,家長會瘋。”之所以要放假和開學就是為了給老師和家長彼此一個不進精神病院的理由。這個說法雖然有些戲言,但卻非常形象的道出了一些老師、孩子和家長之間平時相處的狀態。確實,我相信,大多數家長和孩子平時關系應該是這樣的:說笑玩鬧,母慈子孝;作業一到,雞飛狗跳。這不,2018新學年如期而至,又到“雞飛狗跳”的時候了……

  孩子已經升入一年級,除了完成日常作業外語文老師也布置了每天閱讀的任務,許多家長叫苦連天。其中的原因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孩子沒有閱讀的習慣,閱讀興趣不高,一到讀書的時候就坐不住,摸摸這個,搗搗那個,三心二意,小動作不斷。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部分家長只能絞盡腦汁,甚至“河東獅吼”、“大刑伺候”,強迫孩子進行閱讀。但是,“強扭的瓜不甜”,一味的強迫孩子讀書,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反感讀書,畏懼讀書。于是很多家長羨慕我,說我們家女兒懂事,每天都能夠自覺閱讀,給家長省了不少心等等。其實,只要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讀書興趣,養成閱讀習慣的,比單純的口頭督促和武力強迫效果要強的多。下面是我和女兒的一些閱讀經歷,希望能對正處于苦惱中的家長有些提示和啟發。

  首先,我認為,角色扮演在女兒的閱讀興趣培養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謂“角色扮演”,在360百科中是這樣解釋的:

  角色扮演(英文:Role-playing),也叫扮裝游戲。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活動,可以以任何形式進行(游戲、治療、培訓)。在活動中,參與者在故事世界中通過扮演角色進行互動。參與者通過對角色的扮演,可以獲得快樂、體驗以及寶貴的經歷。角色扮演可以是:游戲娛樂、表演、實景練習、心理引導、自我思考等等。這是一種綜合性創造性的活動。當然,我這里所說的“角色扮演”沒有這么復雜,只是單純指在親子共讀中父母和孩子通過自己對書中的描寫對象的閱讀和理解,彼此扮演角色進行游戲互動。通俗點來說就是在閱讀中為了不讓閱讀過程顯得那么枯燥乏味,在孩子閱讀以后父母可以和孩子分別去飾演書中的人物,甚至是動植物,以此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舉個例子來說,我和女兒讀《沒頭腦和不高興》讀到《奶奶的怪耳朵》這個故事時,進行角色扮演。我演奶奶,女兒演鬧鬧,演的是“鬧鬧給我講他奶奶那雙怪耳朵的故事”這一片段。

  我本準備跟她商量一下具體要怎么演,就見女兒認真的穿好自己的拖鞋,“撲撲撲”地跑出臥室“咚”一聲就把自己關在了外面,我正納悶著這孩子是不是去上廁所了的時候,就聽到臥室門“嘭”的一聲響后又被踢開了,我這個氣呀,這孩子怎么回事!不學好想找揍了是不是?剛想拿出我“母后大人”的威嚴對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時候,卻只看見女兒張開大嘴扯開嗓子就喊起來:“餓壞了,餓壞了,你快給我吃……”愣怔一瞬之后,我終于明白:得,人這是已經開始扮上了。搞得我一口氣噎在胸口,哭笑不得:你這到底是有多著急?這么心急,能演好才怪!看來演完之后我要好好教教你什么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慢工出細活”的道理。不過,雖然心里對女兒暗暗腹誹,我卻也還是按部就班地陪著她把整段故事演了下來。但最終我并沒能在演完之后繼續發揮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因為:女兒的臺詞竟然比我記得還順溜!對此我不禁感到十分詫異!于是在閱讀后的放松時間就調侃他:“女兒,你是不是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啊?臺詞怎么記這么熟練?”“哪有啊媽媽,知道我們要演這一段,所以我早就提前看了幾遍把詞背熟了。”這時我才恍然:原來,在我看不到的時候,女兒已經默默在背后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我不禁為女兒的努力點了個贊,但依然對女兒破壞公物的行為進行了勸戒,畢竟我們沒有專項的道具經費。女兒也欣然點頭接受。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那是你女兒乖巧懂事,知道上進!”“不!”我會這樣反駁他們:“沒有不貪玩的孩子!有幾個孩子是剛開始就愿意老老實實坐在書桌前讀書而不去惦記電視機里各種各樣好玩的動畫片和手機上五彩繽紛的游戲的?”孩子之所以喜歡動畫片和游戲機是因為那里面有吸引他們的地方,只要你能找到比動畫片和游戲機更吸引他們的`東西,他們的注意力肯定不會再只集中到動畫片和游戲機里,那就是--“角色扮演”。試想:看動畫片過癮還是自己演動畫片過癮?這樣一想,你就會完全明白“角色扮演”對孩子的吸引力有多大了。而想要順利完成“角色扮演”這個游戲孩子就必須要閱讀,這就無形中給孩子的閱讀行為提供了動力,從而進一步由外而內去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也有的家長會說:“并不是所有的書都適合拿來進行‘角色扮演’”,更甚至有的還會說:“我沒有表演的天賦,演不好”等等諸多問題。可我卻只想說:“確實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適合表演,我們家長也的確都不是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甚至有時候有些書中的句子和詞語連我們自己也都揣摩不好到底該用怎樣的語氣和聲調去讀……”但是,這些真的重要嗎?沒有合適的書我們可以去找,“角色扮演”不需要你有多么精湛的演技;也不需要你把臺詞背的滾瓜爛熟;更甚而都不需要固定的時間和場地,專業的道具和服裝。相信我,所有的這些孩子都不會在意,他所在意的,不過是和你,“一起”而已--不管是閱讀,抑或是表演。

  其次,我認為,要把激發出來的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成長期習慣的另一種方法,則是“閱讀打卡”。“閱讀打卡”活動最先是由女兒的一個口才興趣班發起的,目的就在于激勵學生進行閱讀。具體操作方式是這樣的:孩子可以自由選擇在每天的某個時間段進行閱讀,讀書內容和時間都沒有任何限制,唯一的要求就是孩子必須每天都要閱讀,不能間斷,而家長則要每天拍下孩子讀書的畫面發到微信朋友圈讓朋友點贊,稱作“閱讀打卡”。當孩子累積閱讀一周后就可以在興趣班領到一個小禮品,第二周又可以領到另外一個小禮品,以此類推。說到這里,很多家長應該都明白了:其實,這就是興趣班搞的一個宣傳活動而已。禮品也都是一些很常見的小玩意兒,女兒的玩具箱里也有不少類似甚至一模一樣的東西,盡管如此,我卻驚奇的發現:這個活動竟然治好了女兒本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讀書拖延癥”。因為,自從參與了這個“閱讀打卡”活動,女兒的閱讀積極性空前的高漲,竟然每天都能自覺主動地閱讀,讀完之后還默默念叨今天是“閱讀打卡”的第幾天了,再讀幾天又能領到什么禮品了……我有點不敢置信:一個小小的常見的禮品而已,竟然有這么大的魔力?可轉念一想就又明白了。

  即使是大人,在長時期做一件事時都會產生倦怠,更惶論是孩子?“角色扮演”的游戲再好玩,孩子也總有玩膩的時候,這時再單單靠內在的動機去促使孩子閱讀顯然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來自外界的肯定。所以,其實并不是女兒有多么喜歡活動里送的這個小禮品,而是這個禮品是她自己得來的,意味著對她努力付出的肯定,而來自外部的肯定在女兒產生閱讀倦怠的時候給了她堅持的理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之處,我也就懂得了“閱讀打卡”對孩子的意義。因此,在興趣班的“閱讀打卡”活動結束以后,我們家里的“閱讀打卡”活動又開始了,具體操作過程基本不變,只不過“禮品”發生了一些小小的變化:每天堅持閱讀都可以得到一顆小星星,累積得到7顆就可以讓爸爸媽媽幫忙完成一個小愿望。如果暫時沒有愿望可完成,星星也可以累積記賬,等有需要的時候再用星星進行兌換。行為心理學上有這么一種說法:一種行為如果堅持21天就能成為一個習慣。就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女兒每天的閱讀從來沒有間斷,后來根本都不需要我的提醒,晚上洗完澡后就會主動地拿起書本閱讀了。

  如果說“角色扮演”是從內部去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促使孩子“拿起”書本的話,那么“閱讀打卡”就是從外部對孩子的閱讀行為進行強化,鼓勵孩子不把書本“放下”。這樣一來,內在的興趣有了,外在的習慣也有了,孩子每天都能自覺主動的閱讀,家長也能省心不少。況且,“雞飛狗跳”的事情還是少些為好,畢竟減少一些“噪音”污染,為城市的和諧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屬于我們家長“言傳身教”的一部分。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久久6热热热综合精品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 | 日本素人黑人视频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真实国产乱子伦激情对白视频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