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家》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家》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家》有感1
《家》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位辛苦工作一天的爸爸,很疲憊了,可是剛回到家,兒子就向著他要錢,爸爸聽了兒子的話以為兒子要拿錢去買一個傻瓜玩具或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非常失望,又想到自己工作一天這么辛苦,不由得發火了。
爸爸冷靜下來以后,決定和自己的兒子好好溝通一下,不能這么盲從。爸爸走進兒子的房間和兒子一番交流之后,爸爸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兒子向自己要錢是為了能夠攢足二十美元換來和兒子一個小時的時間。兒子的話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這樣的:“因為錢不夠,但現在夠了!焙⒆踊卮,“爸爸,我現在有二十美元了,我能買你一個小時的時間嗎?請明天早點回家,我喜歡和你一起吃晚飯。”這句話表達了孩子對自己父親的愛,同時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也寫出了孩子缺乏家長的陪伴。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最終感受是:鮮花因陽光雨露而美麗,生命因關心呵護而燦爛。所以,孩子更需要心靈上的關愛。
讀《家》有感2
黑色的雪夜……黑漆漆的門佇立在寒風中。像瘦口一樣大開著,吞噬著無盡的黑暗……
你可曾想到旁邊公館里梅的心思?可曾想到她與覺新那段凄凄楚楚的感情?“日日思君不見君”的心情,何等悲涼?兩人相見,卻不能噓寒問暖,而是含淚轉身,扭頭離去,不容得敘敘舊情,就因懼怕周圍公子太太的誣陷。由于苦苦相思,知道自己永不能與覺新在一起,梅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即使有鈺,舊情依舊牽引在她心頭?薷闪藴I,卻又要慢慢的吞咽舊禮教的惡果,“此情無計可消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體終于吃不消,亭亭的梅閉上了美麗的眼睛。撕心裂肺的哭聲終究沒有喚醒她,錢太太的悔恨沒能將時光倒轉。一個無辜的犧牲,沒幾天便被人用歡聲替代了罷。還曾有誰記起呢?
你可曾記得鳴鳳慘淡的哭聲?可曾記得她最后一次來找覺慧時的樣子——“極力忍住淚”、“聲音異常凄慘”?可曾記得她抱著周氏的腿哭的昏天黑地?也許,鳴鳳只是一個女傭,但她有尊嚴,有人格!她寧死也要維護自己的清白,敢于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但又有誰會聽她的話呢?曾經覺慧與她的那段往事真真切切成了往事,一個女卑怎么可以和公子少爺相提并論呢?這樣一個剛烈的女子,卻換不來舊社會統治者的半點同情,冷若冰霜的心,少爺少奶奶們除了覺慧還有誰會考慮到鳴鳳呢?正如作者所說的——要為那無數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是掉了青春的青年!這樣一個純潔的女子,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就這樣以一個寧可投湖自殺也不屈服的背影,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懷想。
還有覺慧。接受了“新思潮”的影響下的覺慧,顯得獨樹一幟,他同情底層的工作者(如鳴鳳),他向往自由平等,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對一切都懦怯順從,他總是有很多的主意,他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本質,唯有他,敢于反抗封建統治,在那樣一個舊社會里,他覺醒了,“叛逆”了,是新青年中的一個,沒有做一個時代的落伍者,而是做了一名開拓者。爽朗的性格,讓他不會像大哥那樣矜持,充滿矛盾,又不會像梅一樣多愁善感。他向往自由,敢于創新,大膽爭取個性解放。他似乎什么都不怕,不懦弱,不膽怯,不肯服從,有自己的思想。我敬佩他,佩服他的骨氣。這樣的青年在當時真的是不可多得!陳腐的文化和嘈雜的社會沒有玷污他的雙眼,他有自己的打算,有對社會的新認識!
從《家》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當時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男女交往的不平等,和所謂封建倫理“孝“道的熏染,這一切都加強了悲劇的氛圍。
這一部傳奇的著作,給予了我震撼,和對社會的感慨,還有對現在這難能可貴的和諧世風有了更深的了解。
這篇讀后感重在對《家》中的人物發表感想。作者文筆明快,開篇營造沉重、壓抑的氛圍,幾個“黑”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下依次對梅、鳴鳳、覺慧議論,作者善于運用問句引出,概述人物的事跡簡單明了,更能寫出人物的悲劇與社會的關系,立意高,語言精。
讀《家》有感3
《家》在巴金筆下,以辛亥革命前后四川成都為背景,寫了大家庭高公館三代中的四類人物:封建大家庭的維護者,高老頭太爺;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敗家子;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覺慧,覺民;最后一類是封建家庭的受害者,梅,段玉和鳳鳴。作者通過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和封建家庭的罪惡,更描繪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
讓我有所感觸的必定是覺慧,時代的久遠,可能使我不能正確體會到當時封建大家家庭的家規,究竟有多嚴,至少我能體會到晚輩對長輩命令的絕對服從,因為覺新說:正因為沒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不反抗,因為我不愿意反抗,我自己愿意成為一個犧牲者!字里行間透露是一種無奈和迷茫,是一種懦弱。其實不然,不能說其是懦弱和膽怯,更是一種被任擺布后的的麻木,是封建家庭,封建思想擊碎著無數人追求幸福的夢想。與其說是麻木,不如說是順從。而覺慧不然,在學生和軍人的沖突時,覺慧滿帶熱情地參加了學生的游行,即使被老爺禁錮在家中,而那顆赤誠的心卻飛到府前,與其他學生并肩作戰。覺慧帶帶我一種震撼感,他用的不僅僅是言行,更重要的行動,抨擊著黑暗,追求光明,滿腔熱血,不甘平凡,這就是覺慧,這就是他帶給我帶來的財富。
同樣,另一方面,通過梅,端玉,覺新三人之間的戀愛關系,僅僅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卻有力訴說著一段被封建操控下的婚姻。相反,鳴鳳和覺慧,呈現了這個初戀的女孩對于異性之愛又驚卻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動和青澀,而卻因為自己是一個丫頭,粉碎著這美麗的一切。這些美麗的女性遭遇了不幸。正通過美的毀滅,作品很好地控訴測封建家族的罪惡。
讀《家》有感4
如果我們從小就知道,做好任何事情都必須付出艱辛的努力,那么我們就不會害怕困難,就不會在遇到挫折時,而輕易地放棄。聯想起平常做課后練習時,如果遇到比較難的題目,我不是棄之不理,就是隨便填上一個答案來糊弄了事,自己經常是得過且過,自欺欺人。我不由得非常慚愧。
《哈佛家訓》是一本適宜我們任何一個人閱讀的書,它的每一篇故事給我們帶來了透徹心靈的感悟。我要讓《哈佛家訓》時時刻刻地鞭策著我,除了學好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加強思想品德上的鍛煉,成為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哈佛家訓》這本書,看了一個故事就讓我永生難忘。它里面有幾百幾千個哲學故事,在這些中,有一個故事讓我記憶深刻。
讀《家》有感5
在我上初一時,記得有一次我們學了關于巴金的課文,書上極為推崇巴金的《家》這一作品。我嗜書如命,總想一品《家》的滋味。我的語文老師陳老師,她深知我喜歡讀書,于是她多次透露出她藏有《家》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向陳老師借閱,她很爽快的答應了。于是第2天下課時陳老師就把書借給了我,借之前還讓我細細地閱讀,卻沒有提什么時候還給她。我特別感謝陳老師無私的借閱,以及她對我的關懷。
雖然現在《家》已經還給了陳老師,但我仍記得當時我看到書時的激動。那本書飽含了陳老師對我的期望啊!可惜的是,我現在已經有點淡忘了《家》的內容,但是,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陳老師的借書之情。讀了這篇文章,我發現老師都是一樣的:他們都一樣地愛學生,給學生以博大的愛,卻從不居功自傲,而是內心謙遜;在學生失落時給學生以精神的鼓勵,在學生快樂時也和學生一起快樂;既用知識豐富了學生的心靈,也用人格照亮了學生的心靈……
老師!多么無私,多么寬容!我的老師們雖然很嚴厲,對我的要求也很高,但從來沒有對我們發過火;雖然也準備了戒尺,但從未打過我們一次。他們就像壽鏡吾先生,不茍言笑,也經常說要懲罰魯迅先生,卻總是“不了了之”。“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犧牲了自己的青春,用心栽培我們,除了父母,誰還會像老師一樣無私地關愛和教育我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吹綖槲覀兙瞎M瘁的老師,我們怎能不為之感動呢?作為學生,我們不但要感動,還要學會感恩。我們沒有貴重的禮物感謝老師,但我們會好好學習,規范行為,培養良好的品格。當老師看到我們的前途無比光明,祖國的棟梁正茁壯成長時,一定會綻放出欣慰的笑顏!
讀《家》有感6
天山腳下的戈壁灘,絕壁如銅鏡般包圍著漢家寨,然而我卻讀到了祖孫倆在漢家寨中千年的堅守。他們用生命的血汗來維持這種堅守,讓這種堅守充滿了力量,讓這種堅守有了如戈壁中風景般的蒼涼與廣闊。 我們走在人生的風景中,也許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欣賞日出燦爛的一瞬,我們就必須要在黑夜中登上山頂,于是我們選擇堅守自己的理想。
我們生活在一個光怪的社會,機遇和陷阱如膨脹的空氣一樣充斥在我們的周圍,我們的欲望也在同我們的靈魂進行著較量,于是我們選擇堅守自己的信念。 蔚藍的大海,比目魚在波濤洶涌中逆流而上,波如兇神,浪如惡煞 然而我是比目魚,我沒有理由不瞻顧遠方,于是我堅守自己遠游的理想;廣闊的蒼穹,鷹在暴風雪中展翅翱翔,風如冰刀,雪如利劍,然而我是鷹,我沒有理由不挺起胸膛,于是我選擇堅守自己飛翔的信念! 確實我們在機械式的學習生活中很累很累,但是學子騰飛的理想與信念支撐著我們繼續前行。
選擇堅守,就要有能夠忍受寂寞的心境;選擇堅守,就要有能夠戰勝困難的決心;選擇堅守,就要有能夠遠離誘惑的毅力。有的人在孤獨中堅守著信念;有人在庸俗中堅守著淡雅;有人在物欲中堅守著高潔。堅守是一種品德,高尚而純潔;堅守是一種態度,溫婉而絕決;堅守不單是一句動人的話,不單是一種超載體力的行為,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充滿力量的精神。
讀《家》有感7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叫《哈佛家訓》。這本書匯集了哈佛大學的教育理念和哈佛家訓的精華。
全書從人生哲學、優秀品質、杰出本領、人性弱點等多個角度,充分體現了哈佛大學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和哈佛家訓的精華,觸及了人生中樸素的感情和人性中本質的東西,并挖掘出成長路上豐富的成功內涵。其中有一篇叫“用寬容化解仇恨”讓我感觸頗多。
文中的小男孩因為自己的狗被鄰居家的狗咬死了,想殺了那條狗,他的爸爸給了他一把槍。不過那個小男孩最后用寬容之心放下了槍,沒殺那條狗。
“能寬恕別人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將別人的錯誤忘得一干二凈,那就更好!辈蓪幵f過這句話。是啊,寬容是消除報復的.良藥。對于心底寬容的人來說,沒有什么不可以饒恕的。在你寬恕別人的同時,也將自己內心的仇恨一并消除。面對別人的傷害,我們要以德抱怨,時刻提醒自己,讓傷害到自己這里為止。
寬容就是記著別人對自己的恩典,忘掉別人對自己的傷害。用愛和感激來代替仇恨,化解積怨。生活也是一樣,沖突和爭執在所難免,我們要學會用和平的方式處理沖突與爭執。沖突只能為雙方帶來傷害,而寬容忍讓則能夠為我們帶來美好的結果。
沖突和爭執會破壞團結和友誼,如果以一種寬容的方式去化解沖突和矛盾,就會避免因沖突為雙方帶來的傷害,進而重新贏得團隊。
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大度,只有這樣才能做成大事。
讀《家》有感8
即使再平靜的人,讀《家》,也會被那各種交織著的力量和各種情感的糾葛以及各種事件激流而變得心潮澎湃。
受新民主思想影響的奮進青年們。
孫子的思想挑戰老太爺的權威:覺慧、覺民。讀完后你就會感嘆他們如此勇猛,作者已全寄理想與希望于他們,唱出了“青春是美麗”的贊歌。
“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人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以!
“我做了我們家里從來沒有人敢做的事,我實行逃婚了,你們沒有人關心我的前途,關心我的命運,所以我決定一個人走自己的路;我毅然這樣做了……”
覺慧與覺民盡管處于重重的諷刺與他人的鄙視之中,有時甚至覺得生活在另一個世界,但他們能為著自己的幸福一如既往的奮斗,他們如舊封建用虛偽壘起的家庭關系下的炸出深層的黑暗:逃婚,與長輩們傳播著新思想,以及反對迷信而大獲全勝的堅強。
覺慧因為“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的獻身精神和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他對封建家庭制度和舊禮教徹底決絕?浯蟮亍鞍焉鐣母锝夥湃藗兊呢熑畏旁谧约旱募绨蛏稀钡挠X醒和革命精神讓我們贊嘆。
抽筆回到自己的世界,我們也應具有為美好明天而努力拼搏的精神,對未來充滿積極的態度。因為青年是活力四射的,從現在起努力打拼,我們再沒有時間去悲情被我們拋在后面的過去十八年的生活了,為正義而奮斗吧!為將來而拼搏吧!
《家》中新舊勢的交鋒以及他們水火不容的特性勢精彩的一幕,形形色色的克氏一輩就封建黑暗表露無遺。
琴說:“我努力多年才造就了那個美妙的夢境,她奮斗,她掙扎,她苦苦地追求,才得到一點小小的結果。然而在恐怖的面前這個結果顯得多么脆弱!彼枷肴绱烁畹俟獭
“從前做過傀儡的人,如今又來使別人做傀儡了。”
……
處于封建的最高層,老太爺盡管是連說話都是口水不斷的人,卻仍認為自己是權威的主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幼輩不能違背。當這個家庭支柱未被拆掉時,他認為有著一群違反人倫的孫子們,雖然是四世同堂,卻是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兩輩人,同時也有一群被他害了的兒子們,他們“在笑,在叫,像演戲一樣!碧搨蔚纳钍撬麄兝鄣母。這樣的悲劇是多么的具有諷刺性。
抽筆回到自己的世界,我們不必再為光明的社會而斗爭,但是我們只要想想封建勢力被摧毀的過程的艱辛我們也該從中明白些什么:有些很美好的東西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有時也會不以為意,因為我們習慣了。所以我們該認真審視生活,拋棄不好的抓住美好的,看來辨別是非也不易。
新思想下的女性。
梅、琴、瑞鈺和鳴鳳,四位從外表到內心都是“美”的特質女青年他們同樣受“五四”新思想的熏陶,有過幻想與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僅僅除琴外,現實將他們的夢粉碎了。鳴鳳說:“是的,我的生活是永遠是永遠沒有明天的!蓖逗幼员M。
瑞鈺為避自己帶來的“血光之災”慘死城外。這明不免為懦弱的覺新而悲憤、譴責。“兩扇木板門是多門脆弱的東西,如今居然變成了專制的君主······”
梅說:“我已經過了綠葉成蔭的時節,現在走上飄落的路了。我哪還有明天呢?”最終悲慘而死,是該傷心還是該思考?
《家》中的年輕女性多半被封建制度所毀滅,巴金向封建發出了控訴。她們的悲慘是千百年制度的代表縮影,不過,她們也喚醒了執迷不悟的人們。
文中還有許多精彩的人物:頑皮的淑字輩的人。用捉鬼間害了大夫的陳姨太,權利的代表張軍長······
他們在作者筆下活靈活現,作者的人道主義更是鮮明,當我們閱讀時會感悟至深。
讀《家》有感9
今天,我看了《暑假新天地》里的《病床上的作家》,對高士其老爺爺肅然起敬:要知道,患嚴重腦炎者不僅身體癱瘓,就連呼吸、飲食也有困難,說話口齒不清,生活的一切都要他人幫忙。
雖然高士其爺爺患了腦炎,可他不但頑強地活著,而且還給我們寫下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但你知道身體癱瘓的高士其爺爺是如何完成這些作品的嗎?他是靠口述,讓他人代筆。但他口齒不清,半天下來,他累得滿頭大汗,可別人沒聽清楚,才記下一兩百字呢!盡管如此,他還是堅持著,給我們寫下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高士其爺爺那種刻苦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墒俏遥ǔ2幌牒煤脤W習,總想逃避。
今天下午,媽媽讓我寫作文。我有點頭痛,就不想寫了,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現在頭很疼,要不要用溫度計量一量?”媽媽摸了摸我的頭:“沒事,可能是沒睡夠吧,那你去睡會兒吧!”我聽了滿心歡喜,立刻躺到了床上。可是我在床上翻來覆去,玩著被子就是睡不著。媽媽見我不想睡,就讓我起來寫作文。這時,我的頭已經不疼了,偏說還疼得厲害,我這個小伎倆還是被媽媽看出來了,最后被媽媽硬拉下床來了。
高士其爺爺躺在病床上還這么頑強地堅持寫作,而我只有一點點頭疼還裝成大病,就是為了不寫作業,想到這兒,我不禁臉紅。高士其爺爺是我學習的榜樣,以后不管碰到什么困難,我都要努力去克服。
讀《家》有感10
倘若一個家有它的家風,那這個家的族人之間的相處必然是和睦、幸福的。曾經看過王如的一本書《家風》,書中以一個百歲老人的口吻寫了王家三代人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這個叫作楊柳生的百歲老人,她為人處世可謂是做到了“器量須大,心境須寬”八個字。楊柳生老人是個小腳女人,文化水平不高,卻將近百人的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其中原因是因為立家訓、整家風,在這一過程中,她始終堅持仁愛治家,以仁愛為家風。
老人的孫女立梅意外懷孕,但她不想要這個孩子,于是去一家小診所將孩子流掉了。卻不料,因手術感染大出血,住進了醫院,當立梅心灰意冷之際,老人將王家的大半人叫來,想讓立梅感受到大家對她的關心與愛?v然立梅曾做過許多錯事,但老人一向堅持的仁愛思想使她要為立梅做點什么,讓被親生母親、前婆婆嫌棄、被趕出家門的立梅感受到溫暖。楊柳生老人不僅器量大,而且心胸寬。當立雨與哥哥立雪為爭家產大打出手,使立雨的孫子誘發白血病時,她雖為他們見利忘義的行為感到心寒,但一顆心始終是真誠善良、仁愛的,她從鼓勵基金中拿出二十萬給孩子治病,希望孩子能免受病痛的折磨。這便是她的仁愛之處,不管她再怎么對立雨、立雪兩兄弟的行為感到失望,也不會牽連到孩子,仍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救孩子。仁愛的家風,使整個家族興旺。立梅出院后,經營了一家小公司,日子過得有滋有色的;立雨不再與立雪爭家產,孩子的病得到了及時的治療。楊柳生老人的仁愛,使我敬佩不已。
若人人都像她一樣仁愛,都將仁愛當成家風來傳承,那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然是和諧幸福的吧。楊柳生老人的仁愛家風,使族人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也贏得了鄰里鄰鄉的稱贊。因此,我們應向楊柳生老人學習,繼承她的仁愛思想,當個“器量須大,心境須寬”的人。行動起來吧!
【讀《家》有感】相關文章:
讀老舍 《家》有感09-02
走進小說天地讀巴金《家》有感02-28
讀《諸子百家閃耀時》有感500字04-12
讀《飄》有感05-26
讀《活著》有感05-26
讀《簡愛》有感05-20
讀《童年》有感05-15
讀《曹操》有感04-24
讀《看見》有感04-22
讀《魔戒》有感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