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引爆社群的讀后感范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引爆社群的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引爆社群的讀后感 1
《引爆社群》一書運用了大量成功的案例以及一系列的觀點總結,向我們闡述了各個行業充分利用4C法則和互聯網相結合的商業創新模式,使企業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創造利潤的途徑更為多樣化。
近些年對于銀行業來說,也在不斷的改變舊的經營模式,大家從原來的等客戶上門變為主動營銷,利用各種節假日及推出各種活動來吸引客戶,不斷更新產品來滿足客戶需求,不斷縮短解決客戶問題的時間,不斷優化手機銀行APP,使業務辦理流程盡量的化繁為簡。想方設法的獲取現有客戶的邊緣化信息,增加與客戶的粘稠度,提高客戶的滿意度,通過各種公眾號發布增加客戶的關注度。逐步實現從砍樹營銷到挖井營銷的過渡。
作為一個銀行人我們最常見的營銷場景就是廳堂營銷。在營業廳坐等辦理業務的客戶中有90%是我們的準客戶,10%是我們的潛在客戶,這時我們能否準確掌握客戶的辦理需求,是存還是取,是消費還是到別家理財,客戶是否知道我行的最新產品、利率以及積分兌換和禮品領取的標準。客戶對我們的產品是否滿意或有何建議,有沒有兌換殘幣和零鈔的需求,與之同行的朋友是否是我行客戶,能否轉換為我行客戶。我們能否把LED屏上干巴巴的信息轉換為一個個金融漫畫,在客戶等待辦理業務的過程中,我們能否把握好時間,建立與客戶的連接。當然,在這之前我們可能要預見客戶會問到的問題或者做好客戶不配合的準備,畢竟每個營銷技巧從想法到落地都是有預謀的。我們要做好的就是要預演在各個場景中營銷。
一個完整的營銷環節除了需要場景以外,它的核心一定是營銷的產品內容,這是吸引客戶的關鍵,也是產品定位的重要因素。這個產品在推出之前,我們是否做了詳細的市場調研,它是否優于我們的競爭產品,就同類產品而言,它屬于領先者,追隨者還是替補者,它的受眾群體是哪一類客戶,這種客戶是否具有極強的主導權和購買力。我們應該如何設置它的內容并在合適場景下快速、全面的滲透給客戶。比如我行的天天利業務就是比較受客戶喜歡的一個產品。它不僅符合大眾客戶的儲蓄習慣、抓住了大家愛占便宜的心理,還將起存金額設為比較低的1000元起,讓每一個開卡的客戶都有嘗試的機會,利用每晚短信告知的方式,讓大家享受躺賺的快感。當然我們更希望這類客戶能替我們發聲,做我們的產品代言人,把他們周邊的朋友帶成我們的客戶。也就是本書4C法則中除了場景和內容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與客戶間的連接。
與客戶建立連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我們認為商超人流量大,客戶多,想在商超周邊與客戶建立連接,但又覺得做不到精準營銷。這就需要利用新品宣傳的展架,或者以舉辦活動為由留取客戶的聯系方式,進行二次營銷。還可以嘗試與與商超建立合作關系,并與商超客服臺進行溝通,利用他們的客服臺幫助我行做產品宣傳,從而達到在不同時間與不同客戶的連接關系。讓每一個到商超購物的客戶都有機會成為我們的客戶。如需要在田間地頭與客戶建立連接,我們就不能只給客戶發張宣傳頁,完全可以在客戶休息空檔與客戶交流的時候,將我行新產品的優勢,融匯卡特色,與他行的對比告知客戶,在溝通的過程中能把其他行不常對客戶說的存款按實際天數計息,著急用錢可以部提、可以存單質押等信息詳盡的告知客戶,能把客戶對我們放下防備一不下心說出的快要到期的存單日期悄悄記下,能幫客戶把我們的聯系方式存到他手機里,讓客戶通過短暫的溝通對我們產生信任感,記下我們的名字,下次辦業務的時候能找到我們。建立好與客戶之間的連接就等于我們的營銷工作已經成功了一半。
對于這本書中提到的場景營銷、內容營銷和如何建立與人的連接我們一直在努力,很多時候也稍顯成效。但是想完全做好群體性營銷還是有困難的,畢竟客戶之間很大一部分沒有相互認識和彼此了解的基礎,他們辦理業務的需求不同,對產品的接受程度不同,來辦理業務的時間也不相同。加之我行成立時間短,也沒有理財產品,無法在短期內增加客戶的復購率,雖然相比較別家村鎮銀行來說我們已經實現了銀行卡微信綁定、提現以及支付寶綁定和各種消費業務。但我們也明白我們的競爭對手一直都很強大,我們需要在各個環節上不斷精進,不斷努力,為我們之后想要做的社群營銷做好鋪墊。當然如果我們能不斷堅持重復做一些簡單的社群宣傳,比如微信推送新產品、讓朋友和家人幫忙轉發,通過微信群進行新產品介紹,和同事間合拍一些介紹新產品的'小視頻,將自己手頭的客戶分類,進行逐層營銷,這樣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或者我們也可以利用數據分析對我們的存量客戶進行分層篩選,5到20萬的,20到50萬的,50到100萬的,100萬以上的,我們分別應該如何營銷,如何為不同層級的客戶策劃活動。如何為我們想要做的社群活動做好鋪墊。
以上是對營銷存款如何利用4C法則的一個淺薄的認識。如若將此法則運用到貸款上我們的成功幾率將會翻倍,特別是針對一些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我們可以借助這部分客戶找尋他們的上下游成為我們的貸戶,可以考慮給不斷為我行介紹優質貸戶且經營很好還款及時的客戶適當的增加授信額度。讓他們成為我們貸款產品的代言人,源源不斷的為我行輸入客戶資源。
這部書列舉的成功案例比較多,有些可以讓我們借鑒學習,有些可以引發我們的思考,也有些能帶給我們營銷靈感。我們可以是行業的小白,但是必須有一顆善于學習和總結的心,在努力讓客戶成為我們產品代言人的同時也要不斷提升自我專業知識,汲取行業養分做交融匯的代言人。
引爆社群的讀后感 2
《引爆社群》引領我們走向成功,此話不假,筆者讀了此書以后感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當技術使整個社會突變到移動互聯時代,實現了社群、人人實時在線等質變,企業應該如何在移動互聯時代實現生存、進化?《引爆社群》倚靠中國商界第一高端社群——正和島長期積累的企業資源、研究成果及相關人脈,試圖集學院研究派(資深研究員)、行業觀察派(資深財經記者)以及實操派(知名企業家、創業者)群力,反思、探尋、解答這一問題。
從結構上,《引爆社群》首先從現今商業世界的巨變出發,提出“社群經濟”這一當下不容忽視的趨勢。并從案例的角度,對傳統行業中實現基因突變的'企業,對依托社群經濟,從0到1實現獨家領域開拓的企業,對向互聯網進階的傳統企業進行個案研究與經驗提煉。可以說,《引爆社群》實現了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的結合,為正激蕩在移動互聯浪潮中的企業與個人提供了生存指南。
引爆社群的讀后感 3
“沒有人能打敗趨勢。”一句話奠定了這本書的基調,社群經濟講的就是趨勢,一個大時代的互聯網社群發展的趨勢。
和大多數互聯網書籍一樣,該書也講到了互聯網思維,但不同的是這本書從本質根源上講解了什么是互聯網思維,把互聯網思維講透徹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講互聯網思維,尤其是在一些會議,會務中,總能聽到互聯網思維這樣的字眼,但是如果有人問一句什么是互聯網思維,估計很多一口一個互聯網思維的人群未必能夠準確的給出答案。
這本書沒有把互聯網思維神秘化、高大化,沒有繞彎子,沒有試圖用專業術語把人繞暈,而是針尖對麥芒,直接從根源闡述互聯網思維,講到了互聯網思維的幾大特色:極致思維、跨界思維、精益思維……等等。更為重要的是,這本書把支撐互聯網思維的核心精髓說出來了,那就是經濟發展過程中趨勢的轉變。在傳統工業時代,是“原子經濟”,到了互聯網時代,則是“比特經濟”。所謂的原子經濟,意思就是稀缺經濟學,所有資源都是稀缺的,因為稀缺,也就自然有了價格,需要花錢才能購買或者擁有。而比特經濟不同,比特經濟就是指網絡的資源共享性,去成本化,資源零成本成為現實。從資源是有償的到資源是無償的,這一趨勢的出現,最終形成了互聯網思維。到此,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就很清楚了。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于把互聯網思維講的很透徹,對于想要深入了解什么是互聯網思維的人群,這是一本不可不讀的書籍,也是一本快速了解互聯網思維的書籍,可以說這本書是了解互聯網思維的`終南捷徑。
最后還要提到一點,這本書其實是一本集子一本關于互聯網,關于社群的集子,并非某個人所寫,是很多作者一人一篇或者幾篇這樣收集整理成冊的,每個作者對社群的觀點各不相同,雖然編者盡量根據社群發展趨勢收集這些作者的觀點和文章,所有的文章都指向社群趨勢,但是不得不說每個人的觀點還是不能完全一致。于是,問題就來了,第一種論調,這本書吸收了這么多專業研究社群經濟的專家、學者言論,每一篇都是精華,沒有看完最后一章,你永遠停不下來,因為每一篇都有吸引你的地方,每一篇都有超乎你預想的內容在等著你;還有一種論調是因為是集子,擁有多家觀點,如果不能有自己的判斷,你看著看著或許就將迷失在書本中,因為書中觀點太多,你無從選擇聽哪種更合適,這也可能是看本書的一種苦惱。
但不管怎樣,這確實是一本值得認真研讀的好書。對于將互聯網、社群當工作工具的職場人群是這樣,對想要依靠互聯網、社區賺錢的專業人士更是如此。
引爆社群的讀后感 4
這是一個神奇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人與人之間通過互聯網捆綁在一起,虛擬與真實,冷漠與溫情,皆在鍵盤與屏幕之間。無論是主動進擊,或被動參與,我們無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或多或少加入了各種網絡群組,互推資源,錢情交易,成為了社群經濟中的一份子。沒有網絡,全世界便仿佛與屏幕一同熄滅了。
然而,雖然身處時代漩渦之中,對于“互聯網+”與社群經濟,卻并沒有足夠清晰深刻的概念。繼年初干活科普書《風口上的豬》問世,號稱一書讀懂互聯網經濟,提綱挈領,理性而簡潔,只在概念上淺嘗輒止。作為悟性不夠的非專業人士,仍處于云里霧里狀態。而當閱讀完《引爆社群》,心中的困惑有所減少,對于息息相關的互聯網經濟現狀,終于有了一次感性多方面的認識。
《引爆社群》從更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本深入淺出的經濟短篇論文集,書中輯選了聚力集團創始人陶闖、邏輯思維首席執行官李天田等新興企業高層與部分高校專家教授、新聞記者對于社群經濟與互聯網時代經濟格局的主題書寫。這些文章共同的特色是篇幅精短,基本控制在十頁以內,可以一口氣輕松讀完;此外,這些文章絕不是干巴巴的理論,或是空對空的高談闊論,相反以例證貫穿,大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企業作為鮮活案例,感性呈現、理性解讀目前的經濟局勢與時代變革。
通過閱讀《引爆社群》,首先可以厘清一些相關的概念,為我們理解經濟理念提供了基礎思路。比如移動互聯網的核心,被陶闖概括為:“形成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群鏈,其人群關系組織特征體現為社交、本地、移動、個性。”寥寥數語,互聯網經濟與社群經濟的概念皆得到了解釋。而對于成功社群的特征,在李春光這里得到了精彩的三點總結:“它本質上是聚焦于某個心靈次元的意識群體;它在現實物質效應上會表現出一種“非線性成長”的方式;它必然具有高概念與高感性的文藝模塊。”由此可見,社群經濟不僅聚焦于產品與服務,更依賴于情感體驗,在交易中融入了更為豐富的內涵。
由于《引爆社群》不同于大部分經濟著作引進于國外,因此在例證的選擇、語言的表達更為親切接地氣。書中所舉例子集中于小米、邏輯思維、360、阿里巴巴等耳熟能詳的國內企業,講解了這些已經融入我們生活中的`互聯網經濟運作模式,更直觀易于理解。同時,這些作者大多擅長講故事,跨界舉例,連《哈利波特》和豆瓣小組都露了臉,讓此書在生動性上頗有特色,而他們本身的專業性保障了內容的到位深度與可讀。本身十分符合互聯網思維:無界、精益、媒體化。合上書本,我仍記得李天田分享的故事,他把企業競爭比作機場安檢排隊,當隊伍過長,互聯網社群模式就像隊伍旁邊新開的窗口。當窗口打開,原來隊伍末位的人了無牽掛地跑了過去,排頭兵按兵不動,而位列中間的企業受到了改革的最大陣痛。這個故事觸動了我,它簡潔卻深刻,形象地勾勒出了企業的狀況。這樣的故事,在書中還有很多,著實值得細品。
讀完《引爆社群》,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個屬于互聯網與社群經濟的時代,互聯網代表著未來與高科技的前進,同時也意味著同時發生的“返祖”。由于互聯網社群社交模式的開啟,我們真正進入了一個重回部落、重回口語的個人時代,過去的經驗被新的變革沖散,時間感、距離感、位置感均被改變,而前方的路仍充滿了未知。
【引爆社群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社群活動方案04-23
社群運營方案范文07-02
護膚社群每日分享文案范文11-04
引爆雙十一賣點文案11-02
提前引爆雙11主題文案11-04
引爆雙十一賣點主題文案11-02
2022年提前引爆雙11文案11-08
社群電商年度總結范文11-10
2022年引爆雙十一賣點文案11-08
社群運營年終總結(通用6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