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偉大的悲劇》的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偉大的悲劇》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然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尊重自然,使自然得到最大的利用。
——題記
1912年的3月,南極的一個帳篷里,斯科特和他的伙伴們勇敢地走向死亡。而他們的對手阿蒙森,則意氣風發的回航。對于這次探險的失敗,茨威格是這樣評價他們的:"所用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但悲劇的發生總是有原因的,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我發現了…
斯科特隊伍里,有大量西伯利亞矮種馬和少量愛斯基摩狗;阿蒙森的隊伍里則全是愛斯基摩狗。狗能和人吃同樣的食物,而馬不可以。由于兩支探險隊的食物都是靠外界供給的,所以都出現了糧食危機。阿蒙森在到達南極點后,果斷的殺掉了22只狗作為糧食,駕著僅剩18只狗的雪橇返回。而斯科特的雪地狗們因為饑餓襲擊了他的馬群,再加上南極的極地氣候凍死、餓死了不少馬,所以最后只剩斯科特五人自己拉著雪橇前進。
西伯利亞矮種馬不能抵擋南極的奇寒,而愛斯基摩狗在零下50度的天氣里也能行走自如,一天走28公里輕而易舉。因此阿蒙森一行人一路優哉游哉的駕著狗拉雪橇養精蓄神,每逢休息日還照常休息。斯科特的矮種馬總是出現狀況,有時還要用人來拉雪橇,自然行進的路程要比阿蒙森慢了許多。
綜上所述,我發現在什么樣的地方要用適應那種環境的`動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在戈壁灘上最好的工具是"沙漠之舟"——駱駝。它們千百年來已經適應了那種干旱的氣候,可以為人類做許多事;而在森林,我們可以騎一些馴良的大象,它們是最可靠的坐騎和保鏢;在大海上,聰明的海豚可以幫我們渡過難關。所有的動物都有特殊的本領,但施展這些本領需要相應的地方。西伯利亞矮種馬最適應的地方是西伯利亞平原地帶,把它強帶進南極,難免會失敗。
讓所有的生物都有利用的價值吧!
【關于《偉大的悲劇》的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偉大的悲劇課件05-18
初中語文《偉大的悲劇》說課稿12-25
偉大的悲劇教案匯編五篇02-28
偉大的悲劇教案匯編5篇02-26
《偉大的悲劇》練習題及答案07-08
偉大的悲劇閱讀理解習題及參考答案02-23
柳永的悲劇人生09-13
七年級語文下冊《偉大的悲劇》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12-23
偉大的母親,偉大的愛作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