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智能的結構》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智能的結構》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多元智能理論是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風行全球的國際教育新理念,它是由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加德納(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智能的結構》一書中首先系統地提出,并在后來的研究中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人類智能結構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自提出以來,在美國和世界其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該理論認為,智能是解決某一問題或創造某種產品的能力,而這一問題或這種產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環境中是被認為有價值的。就其基本結構來說,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身上至少存在七項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認識自然的智能。
1.語言智能:指人對語言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表現為用詞語思考,用語言和詞語的多種不同方式來表達復雜意義。
2.數理邏輯智能:指人對邏輯結果關系的理解推理思維表達能力,突出特征為用邏輯方法解決問題,有對數字和抽象模式的理解力,認識解決問題的應用推理。
3.空間智能:指人對色彩、形狀空間位置的正確感受和表達能力突出特征為對視覺世界有準確的感知,產生思維圖像,有三維空間的思維能力,能辨別感知空間物體之間的聯系。
4.音樂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別、記憶、表達音樂的能力,突出特征為對環境中的非言語聲音,包括韻律和曲調、節奏、音高音質的敏感。
5.身體運動智能:指人的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和運動的力量、速度、靈活性等,突出特征為利用身體交流和解決問題,熟練地進行物體操作以及需要良好動作技能的活動。
6.人際交往智能:指對他人的表情、說話、手勢動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對此作出有效反應的能力,表現為個人能覺察體驗他人的情緒情感并作出適當的反應。
7.自我認識智能:指個體認識、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突出特征為對自己的感覺和情緒敏感,了解自己的優缺點,用自己的知識來引導決策,設定目標。8.認識自然的智能:指的是觀察自然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辨認和分類、能夠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統的能力。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對傳統的智力觀念提出了新的詮釋,也為我國新課程改革“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與支持。所以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一經提出,就對當前教學改革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對教學的啟示:
1.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加德納認為,每個學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學習風格。因此,我們應對所有的學生都抱有熱切的成長希望,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智力特點。
2.科學的智力觀。不但要培養學生的言語智力和邏輯—數學智力,還要重視學生其他智力的開發和培養。根據多元智力理論,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智力的多樣性、廣泛性和差異性,把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3.因材施教的教學觀。由于每個學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其作用方式也是有差異的,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智力特點進行教學,要善于針對不同智力特點的學生,尤其是要根據學生智力結構中的優勢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4.多樣化人才觀和成才觀。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優勢,只要這一優勢智力得到了合理的發展,就有可能成為優秀人才,成才的道路也應該是多樣化的。
總而言之,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因材施教、重視每個學生的才能、專才與全才同樣重要、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和諧共處。
【《智能的結構》讀后感】相關文章:
智能的作文10-04
智能書包11-29
智能鋼筆作文08-14
智能筷子作文08-24
智能課桌作文09-09
智能筷子作文[精選]01-25
智能的房子作文11-08
智能房子作文12-30
智能屋作文01-02
智能·生活作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