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女兒的故事》有感(通用20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女兒的故事》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
這幾天一直在看梅子涵老師寫的《女兒的故事》一書。這本書講述了梅子涵老師女兒童年時許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我不再哇哇亂叫了》這一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梅子涵老師的女兒梅思繁在小升初畢業考試前兩天發生的一件事。因為面臨考試改革,不是人人都可以考重點中學,而是必須在畢業考試中拿到“資格證”才可以考。一個上午,梅子涵出了四道“行程問題”讓梅思繁做,害為她在測驗,考試,平時的練習里都做錯過,并再三叮嚀梅思繁說,行程問題可要當心哦!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做好了拿給她爸爸一看,統統都是錯的,沒有一道是做對的,她爸爸就大吼大叫讓她重做,她低著頭,筆在紙上不移動舉步維艱,黃豆大的.淚珠滴滴答答落下來。到了中午十一點多鐘,梅子涵下樓去找梅思繁,梅思繁站在一棵樹下,淚水已干,但額頭上全是汗,回到家梅子涵心平氣和的倒了一杯飲料給梅思繁,說,你重新做一遍,別急。結果梅思繁通通做對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在做錯題目時不能著急,越是著急越做不出來。我讓爸爸媽媽看了這篇文章,也讓爸爸媽媽明白了:在我做不也題的時候不能罵,不能叫和吼,越是罵,叫和吼,我就越做不出來,要心平氣和的和我一起分析錯的原因,教我掌握方法,教我掌握規律,教我不要粗心大意,教我怎樣檢查
我愛你——《女兒的故事》!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2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關于童年、關于成長的書——《女兒的故事》。書的作者梅子涵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記錄下兒的點點滴滴,在書中飽含了他深深的父愛。
故事中的主人公梅思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活潑開朗,天真可愛,整天嘻嘻哈哈,開開心心地生活著,好像沒有什么煩惱可以牽絆住她。她單純真實,直爽率真永遠保持一顆美好的童心,是個機靈的孩子。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梅思繁似乎跟我們很像,F在我們只是小學生,卻已感覺到肩膀上壓力的'重量,這壓力一定會與俱增。雖然我們現在只有三門主課——語數英,可已經是提心吊膽了。害怕考不好,
回家之后,會有爸爸媽媽的責罵;害怕考不好,會有老師的批評。
如果要把學生比喻什么的話,那我覺得用“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形容再適合不過了,被家長吹來吹去,沒有自由。放暑假寒假,包括周末的兩天假日,要去學奧數、作文、英語、美術等等。知道你們為了我們好,但我還是覺得要適當的玩耍,并且我不喜歡家長總是諷刺自己的孩子,你說出來舒服了,那我們心里會怎么想?希望家長能還給我們兒童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天空。
暑假就要過去,馬上開學了,我重新準備好了,迎接新學期的挑戰。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3
每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都可能有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但他們的童心卻像翅膀一樣,越飛越高。梅子涵是大家都熟系的文學家和作家,他寫的《女兒的故事》是記錄自己女兒開心成長的一本書。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笑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這的確是本很好的書,生動活潑,特別是里面有趣的情節,使我回味無窮,令我百讀不厭。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章《綠色學!贰T谶@一章里,我學到了五句關于現在和過去的偉人、名人的`話。綠色學校的張校長關于“t”的解釋非常符合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規律,他認為不能只培養學生的單向發展,死拼兩樣,變成“i”,還應該加上一橫,有橫向的豐滿,興趣廣泛,品德高尚,身心健康,能說也會做,能做也會說,能唱也會跳,不僅僅是跳舞的跳,還是跳高的跳、跳遠的跳等等。
我對此感觸很深。我們在學校上學時,家長總是一位的追求我們考到高的學習成績,以為分數高就萬事大吉了,這其實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全面發展,需要培養多方面的本領,多少大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啊。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學習成績,還要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才能做到符合時代前進的需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4
《女兒的故事》一書雖然沒有華麗精美的文字,只有平凡而又古老的詞語;但書里卻包含著淳樸善良的童心,總能讓我想起童年。它像是一條小溪流,緩緩地流進你我的心里,讓人在閱讀中,不知不覺就被這精彩的記憶所逗笑了。
讀了《女兒的故事》之后,我明白了,如果家長一味地幫我們掌舵,就會影響我們的個性發展也降低了我們的創新能力,阻礙了我們實現美好的夢想。
當梅思繁的父母逼迫梅思繁彈鋼琴時,造成了她對鋼琴的厭倦;當梅思繁做錯了題目時,她的父親對她吼,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導致她一題都未能做出來;當梅思繁從三道杠變成兩道杠時,家長才發現她身上的一些缺點,希望她去改正,而她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選擇自己的人生態度,這在許多人的眼中是吃虧的,但她卻是快樂的,因為她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去做。
在這里我想對天下的父母說幾句:其實我們這些孩子都明白你們望子成龍的心?赡銈冇袥]有想過對我們壓力施加太大,效果反而適得其反。每個人的童年都只有一次,誰不想擁有無憂無慮的童年呢?
當然,有些故事也十分幽默,如梅子涵叔叔筆下的“數學數學數學”、“曹迪民先生”、“我不再哇哇亂叫了”等讀起來都讓人大笑不已。同時,他對現在的教育也是有深刻思考、有全面認識的,他寫的“綠色學!、“鋼琴睡覺”、“T在行動”等文章中可以讀到身為大學教授的教育理念。
《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是一本好書,我很愛讀它,我要把它珍藏起來,以后再拿出來細細品讀!讓我們多讀一些好書吧!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5
《女兒的故事》這本書,其實我很早之前就有了,但是當時被我匆匆翻了幾頁,就有被擱置在了書架上,而我又回過頭去看我的那些“課外書”了。直至暑假,老師要求我們在那些必讀的書單里選一本書寫一篇讀后感,我才又想起《女兒的故事》這本書。《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第一個部分是“女兒的.故事”,這一部分的主要作者是爸爸“梅子涵”,而另一部分是有“女兒”梅思繁縮寫的“我的故事講給你聽”,這兩部分同樣有著幽默的成分,卻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人、事、物,所以這樣寫有一個好處,能看到多面性的人、事、物。通俗一點講,就是從兩個不同的觀點,立場看待一些人、事物。
我對這本書感觸頗深,孩子們的一生不可能都由家長來掌舵,不如讓孩子自己來掌舵,駛向成功的彼岸。
《女兒的故事》深入人心,通俗易懂,也不乏文學性,我愛看,老媽也愛看,難怪會被選入“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6
最近,我讀了《女兒的故事》,內心深有感觸。
《女兒的故事》是中國著名童書作家梅子涵所作的一本書,本書講的是作者女兒梅思繁從出生到成年的成長故事。
這本書中間有一個片段,是梅思繁準備要去英語演講,而跟她爸爸討論題材的故事。他們最后討論的結果就是流行音樂和足球這一話題。從這個片段看出來,她爸爸對梅思繁進行英語演講的這一件事非常支持及寬容。
生活中,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這一種情況非常不給予寬容。如果換做是普通家長,肯定會只支持孩子講學習之類的話題,而不會講流行音樂和足球。普遍,家長會認為學習是最重要的,因此當孩子向家長談一些課外知識的時候,他們就會談虎色變,想方設法轉移話題,或者對他們進行斥罵等等。我認為,雖然學習重要,但課外的一些知識也很重要。設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沒有音樂、美術、體育等等這些課外雜課,孩子就不會全面發展。
在國內,這種現象很普遍存在,我希望這種現象會很快發生改變。我覺得,音樂、美術、體育準備加入高考,就證明國家教育局正在實施這個計劃,讓國內家長不認為只有主課是重要的.,課外知識也很重要。
故事中,父親非常給予她的女兒支持和寬容,希望更多家長能像故事中的父親一樣,給予自己孩子更多的支持、寬容、幫助和愛!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7
在暑假里,我閱讀了一部講述成長喜悅和苦惱的書——《女兒的故事》,它留給我的是“流連忘返”、“受益匪淺”,和很長很長時間里的記憶。
《女兒的故事》是梅子涵叔叔寫的關于他女兒梅思繁小時候的故事,也有一段是梅思繁寫的“我的故事講給你聽”。兩個人的筆法都很幽默,不相上下,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在《女兒的故事》中,我也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的數學成績不是很好,每次考試都是80分左右,怎么改都改不了粗心大意這個毛病,所以才考不出好成績。在爸爸媽媽和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我知道了要有好成績,不光是課堂上聽懂就行了,課后還要做大量的'數學練習,遇到不懂的就問同學、老師和家長。經過努力,我在期末考試中考出了94分的好成績,這是我在這段時間內最好的成績。
《女兒的故事》不僅是一本幽默的書、還是一本寫實的書,它寫了現代教育制度下,大城市兒童生活的點滴,大城市兒童的家長為子女所做的點滴,反映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憂愁。我非常喜歡這本《女兒的故事》,她讓我思考了一些東西。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只要你肯學總有學得到的。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做一個體諒父母的好女兒。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8
在女兒小學畢業后的這個暑假里,跟女兒一起讀了梅子涵的《女兒的故事》。我從來沒有想過,一部兒童文學作品居然可以寫得這樣有趣;也從來沒有想過,和女兒一起讀書竟會有這樣奇妙的感受。
在這本出版于11年前的著作里,梅教授用了一種非常奇特的方式來講述《女兒的故事》。大家一直都講,藝術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而寫作無疑是門藝術,但在讀《女兒的故事》時,我一點兒也沒感覺到這些瑣碎而隨意的文字怎樣高于生活,卻深刻地吸引了我,吸引了女兒――也許,這才是藝術的極致。在梅教授喋喋不休的“嘮叨”中,我仿佛已經成為書中的一個角色,正平平淡淡地過著平平常常的日子,有些迫切又有些無奈地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也許,這就是原本的生活。
應該承認,《女兒的故事》給了我深刻的影響,而反映在我身上的這些影響或許正間接地影響著女兒的成長。從《女兒的故事》中的梅教授身上,我如此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時會感到許多的'欣慰,有時也會莫名地焦躁;有時像是女兒的好朋友,陪她玩些無聊的游戲;有時又不免擺出教訓的派頭,讓她偷偷會抹出眼淚……而跟梅教授不同的是,我很少作自我批評。現在看來,這是能繼續跟女兒做朋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在和女兒一起讀這本書的某個章節的時候,我一邊會忍俊不禁地笑也聲來,一邊就自覺跟老梅同志作個對比,誠懇地向女兒作一點自我批評。譬如說老梅同志在教訓小梅要學好數學時,會說數學要學到名列前茅真是不難的,我會檢討自己也是這樣一副腔調,但事實上我的數學沒有老梅同志學得好,這樣講有些言不由衷,甚至有些虛偽;再比如老梅同志在女兒做不出題目的時候,會急得敲小梅的頭,然后心里叫嚷著完蛋了完蛋了,我會檢討說自己也無數次地像老梅這樣“絕望”,而事實上這過份地夸大了事物發展的可能性,并且讓大家失去了好心情。哎呀,類似的毛病好像還有很多。但自我批評不能講多了――講多了,在女兒眼里我就不再是一個好的父親了,呵呵。
所有的孩子都要長大。對于父親來說,這個過程永遠是一個全新的經歷,也是自己生命和理想的又一次延續。
女兒的成長,有很多讓人高興、讓人回味、讓人煩惱、讓人無奈的故事。以后,這些故事還會有很多,甚至源源不斷。也許,在這條隨時間前行的船上,我們真的應該將舵交給女兒來掌,而我們就站在旁邊,看她開到大河,開到長江,開到大!
后記:本來是計劃跟女兒一起讀這本書,然后一起寫讀后感和參加征文比賽的,但女兒最終沒有采納我的建議。這次,我沒有“要求”她按我說的來。我想,這是應該給予她的一點自由,同時也是《女兒的故事》對我產生的顯而易見的影響。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9
這個周末我讀了《海的女兒》這本書,這是一個悲劇故事,一口氣看完后,我深深的被故事里的女主人公——漂亮的美人魚公主的經歷打動了,讀《海的女兒》有感作文。
人魚公主本來是生活在海底世界,她有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空間和比人類長許多的壽命,可是她非常希望可以擁有一份人類的靈魂。一個湊巧的機會她救了在海上落難的王子,并且愛上了他,于是人魚公主忍痛讓巫婆把她的魚尾變成了人腿,希望可以與王子過上幸福的生活。但陰差陽錯,王子卻與鄰國的公主結了婚,人魚公主的夢想破滅了。她還有一個機會重新成為“海的女兒”,就是在王子結婚的早晨用尖刀刺進他的胸膛,讓他的熱血流到她的腿上,這時她的雙腿就能變回魚尾,回到屬于她自己的世界中去。善良的人魚公主沒有這樣做,而是自己投入了海中,化為了泡沫……
好凄美的故事啊,好善良的人魚公主啊,她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對僅有一次的生命她一定也有著無限的留戀,對自己深愛的家人和朋友她一定也有著萬分的`不舍,在生死的關頭她一定也有過徘徊和猶豫,可是最終她還是選擇了放棄自己而成全他人,這是一種怎樣的胸襟與氣量啊!
聯想到我自己,我多么缺乏這種處處多為別人考慮,事事先人后己的精神啊,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很多事我只先想到自己有沒有吃虧,很少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愛是相互的,我相信只有付出的多才能期望有更多的收獲。人魚公主能夠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人生,這也激勵我在任何事物面前都要有堅強的毅力,勇敢去面對困難征服困難的精神。
我喜歡這本書,更珍惜它給我的教育和啟發,美麗的人魚公主,我會永遠記得你。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0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好書。書名叫《女兒的故事》。
本書的作者不像別的作家一樣循規蹈矩,只在指定的小說中寫指定的人,而他卻不那么做, 他總是喜歡在里面參加一些其他的人物。
這是一部講述成長喜悅和苦惱的書。作者的.文筆實在很特別。第一頁即始的新奇,全書完整的幽默,直至故事終了,留給你的是“流連忘返”,和長時間里的回憶。本文主要講了作者的女兒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文中充滿了父親對女兒的愛。
從鋼琴睡覺之一章節,我明白了做一件事就要把他給做完,不能半途而廢。不能像文中梅子涵一樣,因為學務重而放棄了學鋼琴,要像徐悲鴻那樣持之以恒作畫,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和受到多大屈辱,都堅持練畫畫,最后成為了一代大師。我還明白父母對我們的愛都是無私的,我們要好好學習報答他們養育之恩。我也明白了要想學習好,就要學習作者那樣,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學習,就連上廁所坐在馬桶上還在認真做奧數題。
高爾基說過: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漢代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女兒的故事》是一本好書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看這本書。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1
這幾天,我讀完了《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書中的梅子涵和梅思繁簡直就是一對好朋友。在成長的道路上,梅思繁有歡笑、有困難、有艱辛,更有挫折。
梅思繁在不斷地長大,我也如此。時間過得很快,十年的光陰如同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一去不復返了。莎士比亞說的對:“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字——現在!我一定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時光,不能浪費。
書中的梅思繁很樸實、善良,也很有主見。在《綠色學!愤@一章節中,梅子涵想為女兒買一個四十一元的鉛筆盒,但梅思繁考慮再三決定買一個三十二元的鉛筆盒,她樸實的說:”就買三十二元的好了!
在我的家庭中,我原來是一個對什么都新鮮的人,總是讓爸爸媽媽給我買這買那,讀了這本書后,我決定向梅思繁學習:懂得節儉,克制,做什么事情先三思而后行。這本書給我的啟示很大的。
有些故事也十分幽默,梅子涵筆下的”數學數學數學“、”曹迪民先生“、”我不再哇哇叫了“,等讀起來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這是一本很真實的故事,就像生活中的每個家庭一樣,每天上演著快樂、煩惱,讀完我才知道,父母對我們的愛有多深!我要做一個像梅思繁一樣的”女兒“。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2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是作者梅子涵先生站在父親的角度來記錄女兒梅思繁生活中的喜悅、悲傷、失望和希望。他用幽默的口吻來細說生活中的聲律美,用優美的句子表達生活中的快樂。
梅思繁從三歲起就開始學習彈鋼琴。每個小孩子看見鋼琴都會愛上它?吹竭@時我就不覺幻想起來,傾聽著鋼琴發出的美妙音樂,用心感受鋼琴每個有趣的音符,令我陶醉。接下來,現實終歸是現實,把我從幻想中拉了回來。其實這些只不過是父母的期望而已。孩子們只不過是一時來的興趣,滿懷好奇心去體驗。因為這樣,梅思繁得知父母的期望后就完全對鋼琴喪失了興趣,后來學業太重,也就放棄了鋼琴。
上小學了,梅思繁就一直當干部。從學習委員升到班長,從班長升到中隊委,從中隊委升到大隊長。梅思繁參加活動非常積極,在合唱隊里給大家鋼琴伴奏,當啦啦隊隊長……說到學習,梅思繁的.語文和外語都是尖子生,數學較差,梅子涵先生甚至說她是文科腦袋?吹竭@時,我也是十分佩服梅思繁。不僅能搞好自己的學習成績,也可以在藝術方面更上一層樓。我也要向她好好學習。
梅子涵先生先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然后對她女兒的細節描寫,簡直讓我拍案叫絕。在文中,梅子涵先生把她的女兒當作朋友一樣尊重。也讓我知道生活中缺少的那些純真、善良、簡單和可愛。同時明白只有尊重才能讓親情更深,只有了解才能讓關系更融洽。人生雖然坎坷,但可以攜手相伴共同面對困難,一起用勇氣去戰勝。愛的力量真是無窮無盡!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3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女兒的故事”,一個是“我的故事講給你聽”、“女兒的故事”是梅子涵叔叔在日常生活中聽梅思繁講的故事記錄下來,或是自己觀察到的故事;而“我的故事講給你聽”,則是梅思繁自己寫的故事,也是一樣的有趣和梅子涵叔叔寫的不相上下。
在《女兒的'故事》中,有一篇令我掩卷深思、心情沉悶許久的故事,就是《你今晨幾點睡的》。乍一看,這題目很好笑,怎么是今晨幾點睡的呢?真有趣?山酉氯タ戳宋恼碌膬热,我就知道了學習的辛苦!拔遗欢,每天怎么會有這么多功課?”這是梅思繁在上中學時說的一句話。每天,她幾乎都要到半夜三更才能睡覺。他們同學之間經常這樣問:“你今天早晨幾點睡的?”請注意,是:今天早晨。其實,我們這些讀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也已經要做到七、八點鐘,別說他們中學的了,一般都要十點以后吧,F在讀書多辛苦呀!在成功的背后,就得付出汗水和辛勤.正如華羅庚所說:“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當然,有些故事也十分幽默,梅子涵叔叔筆下的“數學數學數學”、“曹迪民先生”、“我不再哇哇亂叫了”等讀起來都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同時,他對現在的教育也是有深刻思考、有全面認識的,他寫的“綠色學校”、“鋼琴睡覺”、“T在行動”等文章中可以讀到身為大學教授的他的教育理念。
告訴大家一個秘密: 書中的梅思繁已經長大成人,在法國讀書呢.我想,她今后一定為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祝她好運!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4
最近,我讀了著名作家梅子涵寫的《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此書是女兒梅思繁從父親梅子涵那里得到的最好的禮物。這本書,沒有多少華麗的語言,卻讓無數讀者感受到了這對幽默的父女倆,富有海派情趣,且典雅而詼諧,幽默而真實。
《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有一部分是父親梅子涵寫的,有一部分是女兒梅思繁寫的。它記錄了梅思繁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文中的故事內容真實,沉醉其中親切感撲面而來;文中的故事幽默有趣,愈讀愈有滋味;它是梅思繁最幸福、最難忘的童年。在這段童年中,有歡笑、有淚水、有無奈、有恐懼。而每當打開這本書,我的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頭,腦海里像播放電影似得,童年的那些嗅事、那些趣事、快速地閃現在腦!
這本書,它的寫作方式十分獨特,它不似有些書,整本整本都是華麗的詞藻堆積而成。這本書的語言平平淡淡,如同敘舊,卻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激發了我無限的聯想。絮絮叨叨的話語如同拉家常,夾雜的上海方言,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與舒服。這本書還非常的幽默,有趣。比如:父親在吵女兒,生氣了,正準備過去打她一巴掌,母親就沖過來保護她,背對女兒,胸膛對父親,就這樣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個平常的舉動,在梅思繁筆下,卻把母親比作黃繼光、董存瑞、比作革命先烈。當時,女兒心里一定害怕極了,她不理解父親為什么要那樣做,可是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漸漸明白了,父母這樣做都是為她好,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呢?所以,女兒也慢慢地理解了父母的苦心。這樣一幕,在梅子涵筆下變得如此地幽默,讓我一邊看一邊開懷大笑。
猶記得,這本書還是在老師的推薦下讀的。起初,我只是漫不經心的隨手一翻,就丟在書柜任其落滿了灰塵。后來,在老師的一次次的推薦下,我才勉強又重新把它翻開,一頁、兩頁、三頁……我漸漸地走進了書中,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跟著主人公一起笑,一起流淚,與字里行間體會那濃濃的樂趣。很快,我對它愛不釋手,閑著沒事就翻翻,甚至有時候吃飯了也舍不得把它放下,我仿佛進入了梅思繁的.世界,跟梅思繁一起長大。有時,在梅思繁遇到傷心事時,我仿佛比她還要難過呢!
我國著名理學家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說的不錯,也的確如此,《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我一共讀了三遍。每一次閱讀,都給我一種全新的感受。
每個人都有童年,而每個人的童年都只有一個。讀了這本《女兒的故事》,我對"童年"的理解又加深了許多。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是呀!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好好珍惜童年,珍惜時間,趁童年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抓緊每一分每一秒,讓快樂的種子在童年開出燦爛明艷的花朵。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5
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女兒的故事》。我先看作者簡介,梅子涵,上海某大學文科教授。我想教授寫的東西肯定又高深,又嚴肅。結果呢,不僅不嚴肅,還很好玩,很生動,很多地方都把我逗笑了。
梅子涵寫的,是十六七年前上初中和上初中以前的女兒。這個女兒梅思繁,我從百度上知道,她現在是個作家和翻譯家,但她爸爸筆下的小時候的她卻和現在的.我們沒什么兩樣,她的煩惱和快樂也和我們那么相像。比如說,梅思繁四年級時當大隊委員,五年級時沒選上,梅子涵為女兒總結的原因是態度不好,具體說就是對有些調皮的男生太兇。這個事嚴重引起了我的同感,我二、三年級當衛生委員,四年級時改選沒選上,也是因為太兇。本來我對這件事一直耿耿于懷,看到這兒我心里終于好過些了,被選下來的不止我一個,態度不好就慢慢改吧。
梅思繁語文和英語特別好,老愛寫文章,可她的教授爸爸卻老讓她別寫了。怪吧?可也不怪,光寫文章了,數學不好,那可不得了,中考高考都是靠數學拉分的,所以梅子涵不得不讓女兒搞搞數學,上上數學培訓班,還不時因為數學不好對她吼。他怎么不想女承父業,當個作家,可首先得過中考、高考的坎啊。我的媽媽是文科副教授,對學奧數這種事向來嗤之以鼻,可周圍很多朋友對她現身說法,甚至說到沒上奧數的血淚教訓,媽媽也終于投降了,給我報了下學期的奧數班。
梅子涵筆下的梅思繁還是一個能言善辯、思維敏捷的女孩,這一點讓我佩服得不得了。在辯論賽上,她總能出奇制勝。比如他們辯論應不應該發展汽車,梅思繁在正方,她反駁對方說雖然汽車污染環境,但如果不發展汽車,就沒有交通工具,就像穿鞋腳會臭,但不發展鞋,就只能赤腳走路一樣。我想梅思繁真會打比方啊,這么貼切,這么有力量,如果讓我參加辯論肯定想不到這個絕妙的比喻。
《女兒的故事》可以說是一本老書了,但我從中能感受到我們成長的快樂和煩惱。感謝梅子涵,和他故意用上海方言以及“車轱轆話”講述的真實生動的故事。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6
比較近,我讀了梅子涵先生的《女兒的故事》,它沒有華麗的語言,可是合上書,我仍然沉浸在其中,回味所讀,感慨良多。
這本書是梅子涵記錄的陪女兒梅思繁成長的點滴。梅思繁的成長有歡笑,有難過,有收獲,更有挫折。每一個故事,都讓我學到了許多。其中,比較讓我難忘的'是《綠色校園》那一章。這一章通過莎士比亞的名言:“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來告訴我們時間轉瞬即逝,要好好珍惜時間;通過綠色校園校長的話,告訴我們學習要全面發展……但是比較讓我受益的是那個故事。
梅思繁考上了綠色學校,爸爸要獎勵她,而她只要一個鐵皮文具盒。途中,爸爸問她還要什么,她沒有動搖,還是堅持自己需要什么就買什么,而不是趁著爸爸高興多索取,這不就是一種自控力嗎?難怪她能取得成功。
看完這個故事,我很慚愧,我經?刂撇蛔∽约,看什么東西好玩有趣,哪怕并不是必須的,也想買回去,結果東西是多,可一轉眼就忘了,都沒有好好利用,不但造成浪費,更在這個過程中失去了自我控制。生活如此,學習不更需要自控力嗎?
我在一個小幽默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學習是件反人性的事情。剛看到還不太理解,現在我明白了,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克制自己玩的欲望,抵抗本性中的好逸惡勞,而去面對枯燥乏味的1、2、3、4、A、B、C、D……這需要多大的自控能力啊!的棉花糖實驗不就驗證了自控力在人一生發展中的重要性嗎?想到這里,我敲響了心中的警鐘:要從生活中點滴小事開始,來加強自己的自控力。
謝謝梅子涵老師給我們帶來《女兒的故事》,讓我從這一個個小故事中汲取成長的能量!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7
《女兒的故事》這本書,其實我很早之前就有了,但是當時被我匆匆翻了幾頁,就有被擱置在了書架上,而我又回過頭去看我的那些“課外書”了。直至暑假,老師要求我們在那些必讀的書單里選一本書寫一篇讀后感,我才又想起《女兒的故事》這本書!杜畠旱墓适隆愤@本書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第一個部分是“女兒的故事”,這一部分的主要作者是爸爸“梅子涵”,而另一部分是有“女兒”梅思繁縮寫的“我的故事講給你聽”,這兩部分同樣有著幽默的成分,卻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人、事、物,所以這樣寫有一個好處,能看到多面性的人、事、物。通俗一點講,就是從兩個不同的觀點,立場看待一些人、事物。
我對這本書感觸頗深,孩子們的一生不可能都由家長來掌舵,不如讓孩子自己來掌舵,駛向成功的彼岸。
《女兒的故事》深入人心,通俗易懂,也不乏文學性,我愛看,老媽也愛看,難怪會被選入“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8
今天,我讀了一本《女兒的故事》兒童詩,詩人謝芳群說:這本書是女兒梅思繁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最好禮物,也是作家梅子涵送給所有孩子的禮物。
先說說梅思繁名字的含義,她的名字是她奶奶起的,她奶奶喜歡起名字。她奶奶很希望梅思繁這棵“梅”能繁花似錦,繁榮昌盛。繁花似錦是什么意思?當然是好好讀書,長大了有出息,有所作為,大有作為等等。
梅思繁很喜歡動物,尤其是小動物,小的狗、小的貓、小的兔子、小的猴子、小的羊、小的牛、小的'雞、小的鴨,甚至那些小的老虎、小的獅子看上去也是那么可愛,小的狼她倒是沒有看見過,她不知道會不會喜歡!尤其是狗,那些長得好看好玩的狗,大狗小狗,她更是情有獨鐘。
我可真是喜歡《女兒的故事》呀!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19
暑假里,我在閱讀了梅子涵寫的《女兒的故事》,綠色、清爽的封面讓我聯想到了書中梅子涵女兒梅思繁就讀的學!G色的房屋,綠色的大門,還有綠色的廊壁。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走進了梅思繁的真實生活。
梅思繁是一個可愛善良的女孩。在這個女孩身上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你今晨幾點睡的》。仔細看看題目,他問的居然是“今晨”,難道她晚上沒有睡覺嗎。當讀完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她不想睡,而是繁重的功課使得她只能在凌晨入睡,這正是當代中學生的'心聲。“我弄不懂,每天怎么會有這么多功課!边@是梅思繁在進入中學時發出的疑問。每天晚上,好像都有做不完的作業。梅思繁每次都要做到十二點以后,才上床休息,成了家里起的最早,睡的最晚的人。父母十分心痛。但是繁重的學業背后卻是生活的快樂!罢娴氖鞘馑罌Q戰:今年的考試又改革了,不是人人都可以考重點中學,而是必須在畢業考中拿到‘資格證’才可以考。‘資格證’有限,歡迎大家積極爭取。這樣就你死我活了。本來是你死我活一次,現在是你死我活兩次。本來是考中學的時候你死我活,現在是畢業考的時候就先要你死我活了。一直你死我活到最后你考取了重點中學或者沒有考取重點中學。”多么幽默的話語,梅思繁用玩笑的口吻寫出了中考的殘酷性。把本來你死我活的考試寫的好像世界大戰一樣。梅子涵叔叔細心觀察自己女兒的成長,記錄下所有點點滴滴,在我的生活里也有一些有趣的經歷。
記得有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我不由自主地把腳架到了爸爸的腿上,爸爸一把把我的腳撣了下去,我很不服氣,
又把腳架了上去,爸爸的臉色立刻由晴轉陰,大吼到“不要以為給你點陽光就燦爛的不得了!”我想也沒想就回了一句“不要以為給你朵烏云就下暴雨了!”本來爸爸又要批評我坐沒坐相,沒大沒小,又是一通老生常談,可是被我無意的話逗樂了并直夸我反應快,一場暴風雨化成了全家的哈哈大笑。生活中的快樂經常發生在不經意間。
到此我真正了解到了梅子涵寫這本書的原因了,那就是:多關心孩子,精彩的生活無處不在!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 篇20
《女兒的故事》是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爺爺的作品。讀它時,我心頭熱乎乎的。讀完了它,我才真正懂得一個父親教育孩子以及一個孩子陪伴父親的正確方式。對此我無比崇拜梅子涵爺爺的教育方式,也向梅思繁姐姐致以感謝,因為她給了我一個好榜樣,讓我懂得了怎樣做好一個小學生。
本書敘述了父女倆之間發生的各種有趣的事情。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最深,那就是梅思繁數學成績不太理想時,他爸爸給她做補充數學題的事。梅思繁把四道題全做錯了,爸爸的怒吼使她跑到了外面。她十分傷心的坐在大樹下發愣。不一會兒,爸爸叫她再做一遍,呵,全對!那是因為她的態度端正了,又有了目標。
是啊,對待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梅思繁第一次分神,所以做不成事情。我們要學習她第二次端正了態度再做題,并且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數學考試。那次考試不是很難,但我也沒有端正的心態,結果分數才89分。這都是因為我的分神,亂寫一通,丟了不該丟的`11分。如果我考試時心態積極,就不會產生亂寫的后果。
想到這兒,我既體會了父母的用心良苦,又懂得了做事的態度最重要。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相關文章: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05-01
讀《女兒的故事》有感05-22
女兒的故事讀后感11-04
《女兒的故事》讀后感09-01
女兒的故事讀后感11-22
《海的女兒》童話故事05-15
《巫師的女兒》童話故事04-17
故事《海的女兒》讀后感11-08
女兒的故事讀后感范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