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通用6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 1
20xx年3月30日,我讀完了艾薩克.阿西莫多的《銀河帝國》系列1~7冊。當年看劉慈欣的《三體》,我是幾個不眠之夜一氣呵成的,《銀河帝國》卻歷時一、二個月,是飯后茶余、斷斷續續讀完的,同是科幻小說的巔峰之作,中外作品之于我的吸引力立分高下。
這個故事講的是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幾萬年之后,征服了整個銀河系,把大大小小2500個荒涼的星球統統改造成了繁華的世界,建立起輝煌的銀河帝國,疆域橫跨10萬光年,人口達到數兆億
機器人丹尼爾心懷天下,大愛無邊,并且智勇雙全,意志堅定,它受制于機器人三大法則,以保護人類整體的利益為己任。為了人類的未來,他幫助哈里.謝頓教授,開創了"心理史學",并制定了"謝頓計劃"。“心理史學”預測銀河帝國將走向衰亡和毀滅,進入長達3萬年的黑暗時代,帝國累積的知識將會散佚,建立的秩序將會瓦解,星際戰爭將永無休止,人口將急劇減少。“謝頓計劃”將縮短和拯救這種狀況,并規劃了重建更加偉大的第二銀河帝國之路徑:第一基地技術將無限發達,重新征服每個星球;第二基地,精神領域將無限發達,暗中幫助第一基地,并控制、糾正第二帝國建立的節奏和方向。
至此,帝國已經發展了12,000年,行星際旅行依靠的是超空間躍遷,人類可以在一剎那間穿越銀河,對于馬克思他老人家定義的物質“極大豐富”,應該是早已經實現了吧!可是,權力的爭奪、貪婪、背叛、欺騙、恃強凌弱卻一樣不少地依然存在。
丹尼爾活了2萬歲,它悲憫地看著人類的種種,發現了“謝頓計劃”的漏洞,并嘗試著解救、保護人類。它新的解決方案是把人類整體轉變為一個超級生命體,首先在人類的頭腦里根深蒂固地烙印上兩個法則:1,將這個超級生命體看得比自身重要,2,真正尊重生命。然后,再加入植物,加入無機世界,讓這個超級生命體擁有穩定的生態。
作為嘗試,丹尼爾首先建立了一個蓋婭星系,這個小行星共同享有一個心靈以及共同的個性,每個獨立的生物體又有自己獨立的意識,每個人、每個動物、每棵樹、每塊石頭都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應該干什么,一切自治自理。樹木都自發地長得整整齊齊,動物都繁殖得不多不少,有需要的'時候才下雨,連墻壁都可以感覺到快樂。
丹尼爾認為自己的嘗試是成功的,并得到了要為人類前途作出抉擇的青年才俊崔維茲的認可,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蓋婭模式推廣至全銀河了。
丹尼爾太老了,沒辦法再活下去,它決定把自己的大腦與人腦合并,這樣它就可以不再受制于機器人三大法則,又可以把自己的一切傳承下去,它選擇了菲龍———一位壽命可以長達三、四個世紀,頭腦二側長有轉換能量的葉突,聰明絕頂的少年阿爾法星人。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共產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阿西莫夫是俄裔美國人,是資本主義的環境培養出來的,但是他必然接觸過馬克思對共產主義的論述,他是在暗示什么嗎?如果資本主義引領這個世界發展下去,人類的未來應該就是《銀河帝國》描述的這種情景吧,豈不讓人失望?反之,如果是具有共產主義信仰的群體引領世界的發展,英特納雄耐爾或許還是會有希望實現吧?那么,是不是人類就不用成為一個生命體,又能過上墻壁都快樂的生活呢?
《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 2
銀河帝國,一個遙不可及的帝國,在《銀河帝國·基地》中,講述了一個銀河帝國由科技發達、富裕 到逐漸衰亡的過程。
在銀河帝國銀河紀元11988年,哈里·謝頓出生于繁華的銀河帝國。等他成為老人時,已是一名數學家,他預測出銀河帝國將三個世紀后完全滅亡,準確度98.4%!公共安全委員會認為哈里·謝頓在詛咒銀河帝國,便將他流放于端點星。謝頓早已以百科全書編書招來十萬名數學家,以端點星為基礎,開始了拯救銀河帝國的實驗。
在基地將破裂時,塞佛·哈定建立了宗教,使人們相信基地,崛起基地。侯伯·馬洛幫助基地擴張,給予基地經濟資源。在他們的努力下,銀河帝國有所好轉。
哈里·謝頓、塞佛·哈定與侯伯·馬洛有著相同的性格:有擔當,敢于嘗試,為了后人造福等。這些性格的體現在書中無處不在。正是因為這樣,他們原本并不認識,最后才能成為基礎的領頭人,一直改變銀河帝國的未來。
想想,若我們能有他們三人的好品質,能出現沒解出的難題就把筆一扔放棄的情景嗎?能出現媽媽吩咐的事沒完成被媽媽罵而不服氣的心態嗎?能有數學題的多個答題,多種列式方法嗎?
并不能。
所以我們生活中缺的`就是這種精神與品質。再想想前幾天,我在畫水彩,人們的手部怎么也畫不好,不是手指扭歪,就是比例不正。畫一次就滿地改一次,帶著負面情緒越改越差,越改越丑,我也絲毫不顧擦橡皮的力度了。生氣地使勁兒一擦,紙破了,不等上身人物的比例多完全完美也沒用了。我沮喪地往床上攤,不顧那幅比損壞也畫了。
要是我能把手改一改,不按樣品畫,是不是就尷了?要是我堅持地畫它,是否就成功了呢?敢于嘗試,堅定,堅持不懈,其中我一點也沒做到。
艾薩克·阿西莫夫寫出的《銀河帝國·基地》僅僅只是講述了一件銀河帝國由富墜衰的故事嗎?不,它還說明了科技與數學在漸漸發達,變強,但耗用太大了,會使國家不幸。
《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 3
現階段的兒子特別喜歡讀科幻讀物,最近迷上了《銀河帝國》系列。為了跟上兒子的節奏,和他有共同語言,我也在閑暇之余,和兒子同步閱讀,也算是補一補自己好奇心和想象力貧乏的短板。目前讀了銀河帝國基地系列的前三部《基地》《基地與帝國》《第二基地》,感覺非常過癮,仿佛穿越古今,遨游太空般。
首先吸引我的是三部書的情節,跌宕起伏,超乎想象,非常之燒腦,絕對挑戰你的想象力。例如基地建成初期如何度過三次危機?如何戰勝武力仍然非常強大的老帝國?誰是神秘的“騾”?面對精神力無比強大的“騾”,誰來戰勝他?第二基地到底在哪兒?每一個故事,每一個危機,每一個場景都非常精彩,環環相扣,堪比偵探懸疑小說。
第二吸引我的是關于心理史學的描寫。心理史學和機器人法則是銀河帝國叢書的兩大支柱。謝頓的心理史學,是包括數學、心理學、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人口學、統計學等學科在內的超級綜合體,能夠從概率上精準預測未來。這個想象力太豐富了,讓人心情澎湃。現在看,的確有實現的'可能,就像天氣預報一樣,心理史學就是高階版大數據應用,通過它來總結過去、洞悉現在、預測未來,盡可能減少混亂,促進人類社會文明復興。
第三就是各種未來科技的想象。例如超空間飛行、語音輸入打字機、能讓紙片化為原子的垃圾桶、各種核動力小家電、點鐵成金的技術等等。要知道這些科技想象是阿西莫夫在50年代寫出來的,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之豐富。書中有一些科技已經在現代社會不同程度的得以實現,例如語音輸入轉成文字的技術,怪不得說科學最偉大的進步是由嶄新的大膽的想象力所帶來的。
想象力是人類的財富,是促進社會進步的源泉。真的呼吁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教育中要加強對孩子們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鼓勵、培養和教育。用網上搜到的一句名言做結:“想象力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它從實際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創造出第二自然。”
《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 4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做——《銀河帝國·基地》雖然有點兒亂,但是我還是對這本書中的三個不可缺少的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里·謝頓是一個非常有預見的、愿意為了事業來奉獻所有的人。而且是他和一大群科學家在端點星建立起這個基地的,他用強大的科技讓基地生存下去。
塞佛·哈定是這些科學家之一。他讓這個基地崛起了,還用宗教來讓基地更加神秘,同樣,他也有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
侯伯·馬洛也十分厲害,他不但利用自己的能力來讓基地擴張,而且更可貴的'是他還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
通過這三個人的故事以及他們三個人的性格特點我覺得這是現代非常缺少的一些性格。
國》,立刻吊起了我的胃口,如餓虎撲食般地讀了起來。
哈里·謝頓出生于繁華的銀河帝國。他是一名數學家,預測出銀河帝國將在三個世紀后完全滅亡且準確度為98.4%!可公共安全委員卻認為哈利·謝頓在詛咒銀河帝國,便將他流放于端點星。謝頓早已以百科全書編書招來十萬名數學家,以端點星為基礎,開始了拯救銀河帝國的實驗。在基地即將破裂時,塞佛·哈定建立了宗教,使人們相信基地,崛起基地。侯伯·馬洛幫助基地擴張并給予基地經濟資源。在他們的努力下,銀河帝國終于有所好轉。
這三位的人物形象鮮明的樹立在我的面前,他們都有擔當,敢于嘗試,為了后人造福。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最后才能成為領頭人,一直改變銀河帝國的未來。
想想我們,讓我們也擁有他們三人這么優秀的品質,還會做不出那些讓人頭疼的奧數題嗎?還會放棄自己唯一的一次機會嗎?
前幾天,我做奧數題,怎么做也做不出答案,最后我一氣之下把筆扔了,不再理會那道題,現在想想,我沒有從其他角度去想想,并且不堅持著一直鉆研它,怎么可能會做出來這道題呢?于是我靜下心來又仔細想了好久,最后居然做了出來并且完全正確,我高興壞了!
艾薩克·阿西莫夫寫出的《銀河帝國1:基地》僅僅只是講述了一件銀河帝國由富到衰的故事嗎?它不僅反映出科技與數學漸漸的發達、進步,同時還告訴我只有你敢于嘗試,堅持不懈地努力做、爭取,就會有反轉,甚至是成功!
《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 5
《基地》由阿西莫夫所著,稱“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說”。哈里·謝頓首先帶領科學家們來到端點星,銀河的盡頭,創建了基地,五十年過去,現任市長塞佛·哈定利用宗教的形式使基地迅速崛起,再就是馬洛建立一種財閥政治,令基地繁榮拓展。
初讀《銀河帝國》我的感想是出奇,意想不到,不可思議。種種感想都來自這本書奇異的構思,例如皇帝、宰相、奪權者,反叛星球,各方勢力的劍拔弩張,一個預言讓整個銀河各種變化。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一個人產生的想象構思的奇異瑰麗,不得不令我深深欽佩。
當然這是一本科幻小說,幻想的極至,卻也不失它現實的科學性,這樣一本跟現實緊密的聯系科幻小說,怎不值得你認真的閱讀?我想,是的。其中哈里·謝頓的心理史學,準確率達到98.4%,這可不是一味地空想能夠達到的數字。
文中人物形象生動的塑造,也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我也在其中。哈里·謝頓,塞佛·哈定,侯伯·馬洛,三人先先后后為這個基地作出了貢獻,他們三人通過作者細膩的描寫,都展示了一個又一個領導者的魅力。
小說中不管是大人物,或是小人物,都有他們人性的真實性,人類的本性在一個與現實生活完全不一致的環境下,卻全然顯示了出來。貪婪的,狡詐的,機智的,冷靜的……我想這本小說的魅力也就是這樣對現實生活的影射和批判,讓讀者們深恩的對人性的思考。
文中所散發出的耀眼的光芒,就在這樣的三個引領人物上。哈里·謝頓的“吾事已畢”,塞佛·哈定的“我知道——但是我相信,在你我壽終正寢之前,他絕不會再回來了”侯伯·馬洛的“我已經解決了當前后難題,再有新的問題,就留給那些繼任者吧。”
他們擁有遠大的目光,還敢于擔當,自強自立,不畏權威。但,這還不夠,這并不能使基地永恒,最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的時代性有非常清新的`認知。
每本書擁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所在,而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每位科幻小說的作家,就是天生的預言家!
我期待著閱讀下一本能夠擁有科幻魅力的小說,那將是我的另一次遨游科幻之國的旅程,這是我對小說的一種新穎獨特的認知!
銀河的帝國,一種奧秘的探究之旅。
《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 6
《銀河帝國:基地》講了一個敲冰求火的問題:如何通過銀河系百千億顆星球中的一顆位于銀河邊緣荒涼地帶的微不足道的小星球,來改變整個銀河未來的走勢?
人類在小小行星上(他們稱"地球")生活了十多萬年久,建立兩百多個行政區域(他們稱"國家")。在地球上第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的幫助下,掌握改造外星球的技術,開啟星際殖民運動。人類在銀河系如蝗蟲般繁衍,帶著愚昧與智慧、貪婪與良知,將銀河系卷入星際戰國時代。直至銀河統一為統治超過2500萬個住人行星、疆域橫跨十萬光年、總計數兆億人口的帝國——銀河帝國。在銀河帝國建國后12020年,哈里·謝頓32歲的數學家,開創了"心理史學"。這門學科用數學公式推演人類的未來。在帝國走向衰亡期間,謝頓預見銀河將經歷三萬年黑暗。他集合最優秀的科學家建立"基地",期望它成為人類的`希望。然而帝國衰微,基地被強鄰包圍。人類面臨抉擇:受控制?還是奮戰?
前三次謝頓危機都是由某位領導而解決。我不禁產生疑問,如果當時獲得端點星控制權的不是哈定,而是百科全書委員會。如果馬洛的行商沒有出現,而是繼續哈定政策的接班人上位。那歷史是否改變?歷史到底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歷史上那些充滿偶然性的小事件,如果偏差,是否會將歷史導向截然不同的結果?
當然,阿西莫夫的"心理史學"對此是有解釋的。心理史學預測的是宏觀歷史的發展,而不是微觀個體的動作。因此,阿西莫夫的假設是,即使哈定、馬洛由于種種不確定的原因而沒有掌握端點星的權力,也會有其他"英雄"出現,讓基地度過危機。用書中的話來說:"我們盲目信仰謝頓的心理史學——它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就是個人行為絕對不算數,絕不足以創造歷史。因為復雜的社會和經濟巨流會將他淹沒,使他成為歷史的傀儡。""這些嘗試,就像是你在水面上拍擊出的漣漪,而謝頓的巨浪則繼續向前推進,雖悄無聲息,卻勢不可擋。"
人類的自由意志,在歷史中竟如此一文不值?千萬人的努力奮斗,只是一場被歷史操控的戲劇?那我們人類的個體,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
【《銀河帝國》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銀河帝國基地》讀后感04-20
中學生銀河帝國讀后感02-06
《銀河帝國基地》的優秀讀書筆記04-20
銀河帝國基地讀后感(精選7篇)03-08
銀河帝國基地的讀后感(精選18篇)08-25
銀河帝國讀后感范文(通用15篇)08-30
銀河帝國基地讀后感(精選10篇)08-23
遠見讀后感 - 讀后感03-09
日記讀后感_讀后感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