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翼》讀后感800字(通用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翼》讀后感8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金翼》讀后感800字 1
這本書的故事發展幾乎圍繞著東林而展開。這是東林個人的命運發展的故事,也是經由他而一一展開的不同事件的故事。
不究其深刻理解而言,從這本書里能很明顯感受到的是那個時期的一個傳統家庭形態。男人們在外打拼,女人們在內育子。當然,就社會學視角而言,我們不去深究他們所做所為是否與當今時代相違。
一切應該是從單個家庭為基點講起的。東林一家從祖父逝世,到東林的兄弟東明逝世,再到后面小女兒逝世。東林這單個家庭的命運發展是坎坷的.。而正如文中形容的那樣,所謂“家庭”,就如“由竹竿構成的保持微妙平衡的網絡”。那么當單個竹竿(即單個個體)發生崩離,于是就會深刻地影響著整個網絡(即單個完整家庭)的平衡。于我理解,就是個體與個體的鏈接構成的網絡格局是固定的,而個體的崩解變化,會重新打亂這個固有的網絡狀態,最終形成新的網絡格局。
我看過一些書評,覺得說的也很好。他們認為這本書中,人在生存環境中是在不斷實現自我調整,發生一定變化的,在這些變化中獲得一定能力,以有益自身的長遠發展!督鹨怼坊蛞匀宋锏男袆域炞C理論,或帶著理論視角反觀人物社會生活的展開,如黃東林通過協調,終于平衡其在城里店鋪的工作和在家鄉中扮演的家庭角色,再如黃東林在城市金融商業體系中的調試和平衡,最終較好地“融入一方天地”。
所以說,縱觀全書,對于初讀者來說那些說不清楚的人物姓名,捋不清楚的事件真的無法被記住。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至少能感受的到確實就是,一個個體聯結的網絡,網絡的動態發展、運行過程,是在影響著個體發展。而同時的,個體的不斷往前,接觸新的網絡,又會影響著他原來所處的網絡格局。那么在這種互相推拉的一個“力”的過程,個體總會在保持平衡,以實現最好的生存條件。
那么社會的運行又何不是這樣,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一個個人又何不是這樣。在個體實現動態發展的同時,又把整個社會聯結一起,推動社會的變化。
但是我會有一個疑惑。東林作為全書,亦或者說整個家族的支撐點,如果一開始是東林去世了怎么辦?其他人物的發展軌跡會是如何?全書看下來我看到了東林面對許許多多不同的人發生變故或者變化之后他的做法,他的改變。但只是因為他是他,他有遠見,有能力。如果這個家族里面沒有類似于東林這樣的人,其他人的命運變化又是如何?像《紅樓夢》里家族一點點消亡嗎?(雖然我沒有看《紅樓夢》)。
《金翼》讀后感800字 2
《金翼》這是一本反應社會學的書,展現了30年代前后中國農村的生活情況。
時代的發展要求著在這社會上生存的人要順應,張家的沒落證實著這一點。而我想說的是歷史的長河中大浪淘沙,那些不入流,不順應的事物終將被淘汰。正如那5千年的中華歷史中,那些封建習俗,迷信思想,在時代的發展中,科學的進程中都被剔除,鄙棄。書中談及的風水問題在我們看來是迷信的,但就算是現代科技高度發展的社會,誰又能真正說他完全不信這些呢,人們總是憑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卻又以一種“大無畏者”的表象去欺騙別人。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人們買樓請風水師看風水,家具安放都講究風水。這在我的家鄉是司空見慣的了,盡管科學發達著,盡管人們有很好的知識武裝著,但這些“歷史性的東西”似乎還是無法被科學所消滅,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了。
對于家族的分家,這在電視劇里都是這樣演的`,而電視劇或多或少都是由現實改編的。大家族的不用說,像小家族的也會有這樣的事。幾年前我的大姨丈去世了,雖然他不怎么富有,但也有一點財產,照法律來說,那也應該是歸大姨所有,但大姨丈那邊的人名義上說替我大姨管理,但大姨丈一手經營的書屋在他們經營的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就把里面的東西變賣了,留一個空屋子給大姨住。雖然不算分家,但和分家一樣體現了人情的冷淡。社會上講人情,講道義,但有太多都是以錢財為前提,表面溫馨的大家庭,其中醞釀的陰謀,旁人無從插話,只有當陰謀浮現時感嘆人心叵測!
要說的是,這個世界很現實,不順應發展你就要OUT,一味相信科學,你可能也會倒霉,滿足于表面現象你可能會遭到背叛。
其實這本書我都沒看完,可是作業的死期降至,我不得以而為之,寫的可能跟書都對不上號,還請作者,讀者原諒一個在中國教育下的學生為了完成作業的無奈。若有時間我會把書看完,希望學術部原諒!希望老師原諒!
《金翼》讀后感800字 3
《金翼》雖然是學術著作,卻巧妙地運用了小說的形式,股市主要以黃村的兩個農民家族的興衰為線索, 它述說兩個家庭在中國民間傳統文化與經濟的背景下,面對新的商業社會的經濟方式,如何調整適應以求新的發展或因不能適應而日漸衰落,再現了 30 年代前后中國農村生活的情景及經濟變遷的剖斷面。文字淺顯流利樸素平白,內容豐富生動,而且通俗易懂,所以花費了不是很多的時間就能看完了。
它的故事主要講的是:黃東林在深愛她的爺爺去世之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體系,懸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上,在無所事事,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遇見了姻兄弟張芬洲。于是兩個人就合伙在湖口開了一間店鋪。他們便從純粹的農業家庭走出來,將農村和城鎮一經商的'方式聯系起來。精心打算的周芬洲和善于實干的黃東林在共同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兩個極端。芬洲因為家庭成員的連續死亡,使他一蹶不振,什么心情都沒有了,完全沒有了做任何事情的動力,最終無力管轄店里事宜。他所經營的“龍吐珠之家”日漸衰落。東林卻沉著冷靜,心態平和,一件一件解決棘手的事情讓自己的“金翼之家”漸漸走向興旺。最后因為盧溝橋事變的戰斗打響,一切又回歸原點,回復現狀了。
在書中很多地方提到了命運的問題。當東林遭遇官司后,他認為這是命中難逃得一劫;當茂橫的家道敗落后,他認為這是風水的問題 …… 講到命運這種東西,我感悟很深,突然間腦海里涌現出很多想法。我們經常都會聽到老一輩的人說。那是誰的命運啊,上天安排他們要經歷這些事,他們就怎么也無法逃避,要來的始終都要來的。其實,我們都知道那都是迷信的人的想法而已,是否真實,我們也無法證實。雖然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都是科技基本發達,不斷地向前發展的社會,人們不再過那種刀耕火種的生活了,到處可看的都是電話,電腦,電燈,電磁爐等高科技產品,這些東西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更方便。但是,可能是因為古時候的那種思想在人們的腦海早已根深蒂固了,所以不管社會怎么變化發展,怎么科技化,人們的思想或多或少都是會保留些傳統的迷信觀念。例如,人們仍舊會燒香拜佛,祈求觀音佛祖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
看到“命運”這個詞,我想起了李克勤唱的那首紅日里的那幾句:“命運就算顛沛流離,命運就算曲折離奇,命運就算······”其實,事實上,我們的命運是否真的從我們一出生就已經確定下來,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們的命運充滿荊棘,困難與挫折,也許我們真的不可以改變命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想法,積極地去面對命運的一切一切。所有困難等事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連我們自己也選擇了逃避。懦弱都是改變不了事實,解決不到問題的。只有勇于面對自己的命運,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金翼》讀后感800字 4
讀了《金翼》的大部分內容之后,我有了一些想法和看法。
本書主要以小說的形式編成的。這個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個村莊里毗鄰而居的兩個家族。這兩家既有親戚關系,又一起做生意。其中一家度過逆境繼續繁榮,另一家最初很是興旺而后卻衰落了。兩家都有著相似的環境和背景,結果卻截然不同,這是為什么呢?難道真的像書中主人公想的,是因為命運嗎?作為生活在科學時代的我們,肯定不相信。那么,究竟是為什么?細讀者不難發現,這與張家和黃家的人的性格密切相關。
黃家家長黃東林,是中國農民中最優秀的典型,勤儉節約、精明能干、吃苦耐勞,更重要的是他對于不幸的遭遇總能懷著樂觀的態度,他相信這都是命運的安排,雖然對我們現在看來這是迷信的想法,但是卻對他的人生的成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家人的逝世、被捕入獄、打官司破財以及一大家人的生機,這一個個重擔壓在東林肩上,盡管感到很累,但他并不因此泄氣和抱怨,而是更加勤勞工作,最終終于成功了,并贏得村人的敬仰!
而我們再看看張芬洲,東林的姐夫,起初建議和東林一起做生意,兩人團結合作,經過一番努力,均取得一定成就,并建成了大的新居,同樣受人敬仰。本認為可以一直歡樂、平靜地過日子,然而,他的兩個兒子先后逝世給他以及他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因此無心經營店鋪和藥店,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給東林及先前跟他學醫的學徒。等后來想再回來管理時,發現自己已老,有心無力了。再加上妻子的死和兒媳的瘋鬧,張芬洲最后在憂郁中死去。這時,家里還有他的一個兒子茂衡和大筆財產,本可以子承父業,繼續經營店鋪和藥店,但他卻終日游玩,無能且不聽親人勸告,輕信小人的話,把原有在店鋪和藥店的股份取出另行開店,不料被小人欺騙,落得錢財盡失,還得變賣家里的田地還債,張家也因此迅速衰敗
乍一看,這兩家的遭遇和結果好像是命運的安排,而且這兩家人也篤信是這樣,無論是過節婚娶住新居還是追喪葬禮,這兩家人都要請人看風水以及燒香拜佛,以表對鬼神的尊敬。然而,這絕不是兩家結果不同的根本,這還要取決于兩人的性格。正如書中所說的,建立起并經營一個店鋪并非簡單的是,但畢竟為此所作的努力將充分顯示那些力圖去做的人的品質。茂衡的失敗有充分證據說明他的軟弱和無能。同時,也反襯出東林的富有經驗和出色的判斷。從試驗、過失和不斷的努力所獲得的人生的經驗中,東林學會了怎樣使自己適應命運,學會了保持與同行并駕齊驅,因而最終在他的事業經營上取得了完全的成功。相反,茂衡年輕而無經驗,在同樣可以最后取得勝利的道路上,卻遭到了失敗,個性對一個人乃至一家人的影響是如此之大。這兩家人的個性在一開始就已經暗示了他們的成敗!
雖然我還沒看完整本書,也沒有特別細讀,更沒有專家強有力的獨到的見解,但我知道,一個人要想成功,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讓自己主動去適應社會,而不是等著社會來適應自己!這樣的人,注定不會成功!
《金翼》讀后感800字 5
《金翼》是林耀華先生用小說體的形式寫的一部社會學著作。作者通過對二十世紀上半葉兩個家庭的興衰對比,提出了有關人類社會的幾個命題。
第一,竹竿和橡皮帶體系。作者通過對這兩個家族的描寫,勾畫出人際關系網絡的一種框架。這個框架由竹竿和橡皮帶組成,其中竹竿代表人類社會的個體,而維系這些個體的就是橡皮帶。
第二,均衡狀態。人類社會中個體之間的關系總是在平衡和失衡之間徘徊。如果“人際關系的體系處于有恒的平衡狀態,我們即可稱之為均衡!痹谌祟愓麄活動中,外界環境總給個體一些刺激。有時候,這些刺激加固了體系的平衡,也有的時候,一些刺激促使體系失衡。但總的來說,大方向還是平衡的。對于破壞環境的因素,作者歸納了四點:第一,物質環境的變遷促使適應于它的技術變遷,結果帶來了這個體系內人際關系的變遷;第二,由于一種技術上的原因所產生的技術上的變遷,也會導致人們日常關系的變遷;第三,人物及班底的變換也會促使人際關系的'變遷;第四,一個體系之外在因素的改變也會促使這一體系之中成員關系的變遷,并波及這一體系的所有人員。
第三,關于命運。書中很多地方提到了命運的問題。當東林遭遇官司后,他認為這是命中難逃得一劫;當茂橫的家道敗落后,他認為這是風水的問題……那么作者是怎么看待這些所謂的命運的呢?當東林認為“這一切都是上蒼早就安排好的!倍髡叻瘩g到“我們今天可將上蒼理解為人類本身,將命運理解為人類社會!睂τ诿瘷M的“風水說”,作者評到“他把風水的轉變歸因于一個人化身的噩夢。他完全沒有認識到所謂個人的噩夢,就是一個更大命運中僅僅屬于人本身的動力,也是由于他的環境,他的時代及他的地位的產物,這一產物又來自人們對客觀環境的情感和反映所起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大型的網狀機構!睆倪@些話來看,作者是相信命運的,只不過賦予命運更廣的內容,將“命運”定義為人類社會了。
以上三點,我認為就是作者想通過這本書告訴讀者的東西。此外,書中有一句我非常喜歡的話——把種子埋入土里。一本好書,能給讀者以點啟發就相當不錯了。在《僵局》一章的最后一段,望著從頭上飛過的敵機,東林平靜地對孫子們說:“孩子們,別忘了把種子埋入土里!”
是啊,別忘了把種子埋入土里!埋入了,便有了希望,埋入了,種子才有可能生根發芽,以后才可能有豐收,F在整個社會都在浮躁,我們個人也很浮躁很迷惘(借用很黃很暴力、很傻很天真)。如何面對眾多誘惑,讓自己靜下心來是很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學生,一定不要忘了把種子埋入土里。
最后,在閱讀中遇到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在《農業系統》一章,作者提到九的倍數,或者末位是九的數字是不吉利的數字,為什么是這樣?這種說法具有地方性嗎?
第二,為什么下葬時死者穿的衣服的件數必須是奇數?這種民俗在那些地方存在?
第三,《分裂》一章,按長子繼承制,大哥得到了比較多的財產。但在有些地區,一般是平均繼承,而且有可能是最小的兒子繼承的最多,因為父母最可能有最小的兒子贍養。問題是,中國不同地區的繼承習慣有何不同?
第四,《金翼》在人類學中屬于一本非常重要的書,該書以小說形式來闡述社會關系。問題是這種小說體的學術著作有何缺陷?這樣的書作為一本學術論文,在中國學術界能不能通過審查?
《金翼》讀后感800字 6
《金翼》這本書是中國人類學泰斗林耀華先生的經典著作,作者通過小說體裁,幾乎沒有任何學術性的文章出現,卻完整的描繪了在社會歷史劇烈變遷的時代,張家和黃家的家族興衰歷史。學者評價這部著作時說林耀華用簡筆竹葉畫一樣樸素形式高水平的人類學著作。
作者通過張芬洲和黃東林兩個人物為核心,展示出張家和黃家興衰過程原因。以東林和芬洲合作一起做生意開始,到張家衰落,黃家興旺,再到最后如初的過程。全景式的描繪了鄉村日常的生活,包括祭祀、婚喪嫁娶生等習俗的場景,也描繪出了日常百姓生存的邏輯,生意最初的合伙,到最后有人開始單干,再到社會各色人等發生矛盾沖突,與政治發生的關系,黃家的興旺,張家的衰落兩極,再到后期社會歷史發生的變化,黃家如初的狀態。就這樣以黃東林和張芬洲兩家為主線,生意的擴展,散伙,危機,生活習俗的狀況,完全的再現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圖景。
這樣的圖景我在川西農村聽到很多很多這樣發跡的故事,原來是走街串巷的買東西,后來發展成壟斷地區的大老板,原來是因為沒地方混,只有跑到甘孜州去找飯吃,結果成了專業打官司的,掙了不少錢。人生的命運就是這樣,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但是那些忠厚、品行好、有眼光的人總能出人頭地,而那些奸詐,善惡不分的終究會衰敗下去。
無論是《金翼》中的張家和黃家,還是現實生活發跡的歷史,我們都會看到,他們是如何如何的會來事,會為人,會巴結人,會籠絡人。這就是作者也在文章結尾提到的人際關系才是決定家族興衰的核心,不管是東林賣花生到合伙開店,都是人際關系的變化,內部均衡關系的打破,重新建立新的均衡關系。而張家不會保持均衡的人際關系,打破之后也沒辦法建立起來,張家從此走向衰落。
而這種均衡的關系作者認為有四種影響因素,第一,物質環境變化促進關系變化;第二,技術的發生變化也促進關系變化;第三,人物班底變化也促進關系變化;第四,外在社會條件變化素影響。
筆者認為一個家族的變化從最開始創業者的艱辛努力,再到后面與別人矛盾產生,這都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當然這個家族的創始者必定是經過非凡的毅力和苦難成功的,之后又面臨很多風險,如何化解這種風險,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黃家子孫眾多,接受教育不同,職業不同分擔了不同的'家族風險。比如其中有當大學老師、當官的,有些甚至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友人,在黃家一次次危機中幫助,化解了危機。看來,“多子多!币彩呛苤匾摹
這本書本身反映了龐大鄉村社會與宗族體系,以及社會變遷的一個斷面,作者透過大大小小的事件敘述,從微觀到宏觀,超越了一個家族、一個地區的范疇,賦予其社會學上的普遍意義。
而從功利一點講,從這個實例看出,家族的興衰和家族成員的發展情況,以及編織的關系網的多少有很大關系。至少在當下,不講關系還是寸步難行。
在這里,你將透過我的文字,用你獨具的慧眼和我一起發現、了解、探討社會、人生。且行且思。
《金翼》讀后感800字 7
這本書是通過同學介紹而去看的了,零零散散看了幾次了,還是看完了。剛開始看的時候,不了解何為“金翼”?后來才知道,原來主人公的黃東林的“金翼之家”得名于附近一座形狀很像金雞的山,山巒的一側如翅膀一般伸向新的房舍。也因此引出黃東林的致富大部分是因為有一個好風水的房子帶來的。
是用小說體裁寫成的,活動年代在辛亥革命至日本入侵中國的30年;場景:南方閩江中游的農村,主要是福建,寫的是從村落到鄉鎮甚至到都市;舞臺:農業到商業,經濟、文化再到地方政治。黃東林從一個農民到最后的影響到整個家族的發展,是小說里面的主要線索。里面有段話:家庭就是這樣一種生活的圈子,是圍繞著一個由習俗、責任、感情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編織的強有力的網。抽段家庭中的一員,扯斷他同其他人、其他人同維系在一起的紐帶,家庭便面臨危機。黃東林的富裕讓整個家族甚至自己的鄉鎮都得到很大的發展。
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命運存在于各個人的心中。書里面有段話:個人的惡魔就是一個更大命運中的僅僅屬于個人本身的動力,也是由于他的環境,他的時代及他的地位的產物,這以產物又來自人們對客觀環境的情感和反映所起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大型的網狀結構。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一個人的命運不只是一個人的命運的,他還是一個家庭的了,一個國家的。而不是簡單的風水解釋那么容易就說得通的了。黃東林經過大起大落,最后的一次衰敗是在日本侵略中國,他所創造一切基業都沒有了。他只是認為這是上天安排的了,只好坦然接受,重新做了農民。
這本社會學的書籍,作者林耀華教授用了小說的形式給我們指出“人是怎么跟社會產生聯系?怎么去進行社會關系的?”。對于我們社工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值得去閱讀的。
【《金翼》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金翼》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06-08
折翼的作文08-11
趙翼《論詩》教案06-29
折翼的天使作文02-06
折翼天使作文02-27
折翼而飛作文07-28
記憶之翼作文04-18
自由之翼作文04-28
折翼天使散文11-05
天使之翼作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