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讀后感3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散文讀后感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3篇1
也許很多人不知汪曾祺,也許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現代難見散文大家。這是一種誤讀,更是一種謬論。
《汪曾祺散文》是我01年時偶在市集中買到的,記得還是盜版書。當時對汪先生所知甚少(應式教育的后果),只知汪先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著名作家。
閑暇之余,開始是以一種慵懶的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哪知,一讀之下竟不能放下。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是聽一位經歷抗戰、解放戰爭的歷史老人在向我們娓娓動聽地傾述生活小事,而在傾聽之中,這種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種無形中的人文和歷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看到了曾經的西南聯大教授們的風采,我們讀到了當時人們對于政治、文化的評判,我們如同讀一位歷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讀到了中國文人不屈的傲骨,看到了中國學者在艱苦的環境中對思想與學術的孜孜追求......
汪老以一種充滿人文色彩的筆調,向我們講述著曾經的往事,向我們傳來種種可供學習的精神與思想。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讀歷史,更如同在向眾多先賢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學習為人處世!
讀了汪老的書,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實中國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家,我們只是缺乏學習和認知的機會。讀了此書再說中國無散文大家,也許會是一種笑話!
汪曾祺之書,不讀后悔,讀了不遺憾!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3篇2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最打動人的是他的語言文風。他的文字質樸簡練,卻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反而讓人感到一種親切、一種情調,含蓄雋永,極簡卻有灑脫詩意。他寫人的時候,你能感覺到每一個普通人的可愛;他寫景的時候,你能感覺到他對每一寸山河的熱愛;他寫美食的時候,你仿佛也能感覺到那舌尖上的快樂。
他所寫的都是他所熟悉的生活——舊時代的高郵小城、西南邊城昆明、文化里的故舊師友、西南聯大的師生等,他所描寫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山丹丹、枸杞、槐花、栗子、馬鈴薯等。可就是這些普通的事物,在他的筆下,也都變得活波、可愛、生動起來。
《我的家鄉》中有一段描寫:“這些大船常有一個舵樓,住著船老板的家眷。船老板娘子大都很年輕,一邊扳舵,一邊敞開懷奶孩子,態度悠然。舵樓大都伸出一枝竹竿,晾曬著衣褲,風吹著啪啪作響。”看似平鋪直敘的白描,卻構成了一幅極富動感的風景、風情和風俗畫面,栩栩如生。
正如汪曾祺所說:他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質樸的語言,如話家常,讀來讓人十分放松。在這喧囂的'城市里,沉浸在他所描繪的悠然閑適的場景中,就像陽光明媚的午后,品一茗新茶,聽一位老朋友緩緩敘舊般,讓人放松。忙碌高壓的生活中,我們需要這樣一種安慰,一種來自文化層次的休息。偶爾停下來,欣賞這個世界的細微之美。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3篇3
也許很多人不知汪曾祺,也許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現代難見散文大家。這是一種誤讀,更是一種謬論。
《汪曾祺散文》是我01年時偶在市集中買到的,記得還是盜版書。當時對汪先生所知甚少(應式教育的后果),只知汪先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著名作家。
閑暇之余,開始是以一種慵懶的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哪知,一讀之下竟不能放下。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是聽一位經歷抗戰、解放戰爭的歷史老人在向我們娓娓動聽地述說生活小事,而在傾聽之中,這種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種無形中的人文和歷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看到了曾經的西南聯大教授們的風采。我們讀到了當時人們對于政治、文化的評判,我們如同讀一位歷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讀到了中國文人不屈的傲骨。看到了中國學者在艱苦的環境中對思想與學術的孜孜追求……。
汪老以一種充滿人文色彩的筆調,向我們講述著曾經的往事,向我們傳來種種可供學習的精神與思想。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讀歷史,更如同在向眾多先賢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學習為人處世!
讀了汪老的書,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實中國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家,我們只是缺乏學習和認知的機會。讀了此書再說中國無散文大家,也許會是一種笑話!
汪曾祺之書,不讀后悔,讀了不遺憾!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3篇】相關文章: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04-25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11-11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范文11-11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100005-25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60005-20
汪曾祺散文11-29
汪曾祺散文11-13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7篇04-30
汪曾祺散文讀后感10篇10-09
新版《汪曾祺散文全集》讀后感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