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安的荔枝》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詩意有多浪漫,故事背后便有多慘淡。所幸馬伯庸把這史書上一筆略過的故事娓娓道來,你我才有機會一解其中滋味。
李善德被判荔枝使,負責轉運嶺南的荔枝為楊玉環慶生。可這嶺南的荔枝,距長安城路途遙遠,腐壞極快。誰都對這件苦差避之不及,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五刑避四的燙手山芋。五十而知天命,兩鬢斑白的李善德稀里糊涂被帶入天坑。可就是這么一位九品小官,不負圣人所托,歷經重重磨難將荔枝送到長安,貴妃一笑,善德免死……
三月紅的荔枝——肉粗汁酸
三月紅的荔枝是李善德用做轉運荔枝的試驗品,可這早熟的荔枝,肉粗汁酸,難以下咽,用它釀出的酒便好似官場那爾虞我詐的一杯苦酒。
領導們深知這掉頭之事如何艱難,一層一層推脫,最終劉蜀令笑瞇瞇地將這塊燙手山芋遞到李善德手中。無可奈何的李善德兢兢業業為轉運荔枝之事撥開一點眉目之時,大家原本都是為圣人做事,官場的小人不愿幫忙也就算了,還為自己的利益處處設計陷害李善德。
李善德爆發智慧之源想出的轉運荔枝法,也險些被魚朝恩盜去阿諛奉承。
唐朝各部門間互踢皮球,李善德過五關斬六將,嚴格按照流程來走,處處碰壁。卻因為楊國忠的一枚銀牌暢通無阻。用衛國公原話來說:流程,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規矩。
而這一切的一切,皆是高力士為討好圣上和貴妃靈機一動生出的主意,最終受益者還是他。高明的高力士,早已深諳官場之道。
可就是高層領導為滿足自身芝麻大點的私欲,也牽動著許許多多小人物的命運。轉運荔枝這件事,不知累死多少個騎手,跑死多少匹駿馬,耗費多少筆巨資。就連這筆巨資,都不是從國庫支取,而是壓榨百姓,搜刮于民。
這爾虞我詐的官場,壓榨貧苦人民的開元盛世,內外部矛盾層層交織,早已預示著不久之后的分崩離析。用三月底早熟的酸澀無比的荔枝比喻黑暗的官場,恰當至極。
熟透的荔枝——溫軟如玉
縱使荔枝使李善德這檔差事難于上青天。和數字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李善德,晝夜不寐,不到黃河心不死,直至心疲力竭,垮了身體,白了頭發,最終靠著自己聰慧的頭腦計算出一套嚴絲合縫的荔枝轉運之法。杜甫的鼓勵沒有白費:骨肉恩豈短,男兒死無時,既是退無可退,何不殊死一搏。所幸終是撥開云霧見天日。
我從書中感受到的,雖然有爾虞我詐的心酸,卻也有隨處可見的溫情。李善德為了家庭勤勤懇懇工作,期盼妻子和女兒可以搬進更舒適的房子。他當了一輩子的老實人,年輕時也憑借著這一份誠懇俘獲了妻子的芳心,從此溫柔的妻子和可愛的女兒治愈了李善德一半的人間疾苦。而李善德的朋友——韓承和杜甫,一位深諳官場之道,教李善德辨別真偽;一位從感性出發,給李善德一路前行的鼓勵。只有這兩位摯友,才是李善德為官一生真正為他著想的貴人!
還有在嶺南碰到的那個林邑奴,念及李善德把他真正當做一個人而敬酒的恩情不惜一死告知危險,最終使李善德躲過嶺南經略使的追殺。這個被當做牲畜奴役了一輩子的忠仆,令人心生憐憫。
李善德本身不狂妄傲慢的性格也為他贏得了荔枝莊園阿僮和胡商蘇諒的信賴。與兩人在一次次交道中結成的友誼也在被逼無奈破碎之時緊緊牽動著讀者的心。
這一幕幕溫情,如同一枚枚鮮紅的荔枝,溫潤可口,暖意融融。而最高級的感動,莫過于李善德在識破官場的黑暗之后,不與淤泥茍同,而是拋棄榮華富貴,勇于說出真相,說得一代宰相楊國忠老臉一紅,恨不能置他于死地。這份初心,無疑是那顆無比碩大的丹荔,是那園中結出的最大一枚,珠圓玉潤,鱗皮紫紅,晶瑩剔透!
可惜我拙筆一支,不如馬先生文采的一絲一縷,寫不透其想要體現的深意。我只知馬伯庸先生對于史實的拿捏以及斐然的文采,使他僅花了11天時間便把這部不足十萬字的作品推向成功。簡潔有力的語言,道出了大唐盛世統治集團內部的腐朽以及小人物身上爆發的大能量。書中交織的辛酸與溫情,唯有親自一讀才能領會。這枚《長安的荔枝》,你應當去嘗一嘗!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相關文章:
長安的荔枝讀后感07-10
家鄉的荔枝04-07
荔枝的文案03-09
荔枝的作文07-21
【精選】荔枝的作文11-17
長安的作文09-26
荔枝小學作文02-03
《荔枝》教學設計04-28
摘荔枝作文07-15
(精)荔枝的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