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道讀后感(五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狼道讀后感(五篇),歡迎大家分享。
狼道讀后感(五篇)1
自古以來,眾多的關于狼的古詩總是能夠激發人們的強烈興趣和贊嘆。狼懂的進攻;狼懂得遵守紀律,也具備團隊合作的精神;狼善于交流,更善于獨立思考;狼從不膽怯,能在關鍵時刻奮力一搏;狼能逆境生存,做到王者必勝,立于不敗之地。在所有哺乳動物中,最優感情者,莫過于狼,最有成就者,莫過于狼。狼代表了一種精神,代表了一種哲學。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社會,每一個人必然面臨著強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也不得不面對競爭。學生需要競爭,因為他們必須承擔升學的壓力;職場人士需要競爭,因為他們必須面臨就業與下崗、出色與平庸之間的選擇;企業同樣需要競爭,誰技高一籌,誰就能獲得賴以生存的資本;誰一招疏忽,誰就可能被人打的一敗涂地。在競爭中,不是做“羊”,就是做狼。做“羊”就要面臨被吃掉的厄運,所以人人都希望做“狼”,但是做狼必須要練就鋒利的牙齒、快速奔跑的速度,十足的耐力和毅力、出眾的謀略、不屈的精神,乃至幾分勇敢和兇猛。
競爭是現實的,它不會以為任何事物,而做絲毫地改變。所以,我們不僅要面對競爭,更需要具備競爭爭取的個人品質和智慧。
要成為競爭中的勝利者就必須讓自己成為強者,必須讓自己具備強者的品質,必須讓自己具備強者的風范。而狼道就是生存之道、強者之道!可以這樣說,狼道是個人生存和團隊的智慧精華,是適者生存與強者的完美指南。
讀完《狼道》這本書讓我確實感慨良多。這是一本關于個人,企業成功之道,市面惟一精華權威讀本。作者以獨到眼光和筆觸,再寫《狼道:人生中的狼性法則》。用古今人事,利用狼的特點充分地作了最嚴謹的對比和類比。對《狼道》的閱讀,會使各位對人生、對人性、對社會各方面有不同的感悟!
狼道讀后感(五篇)2
一提到狼,很多人都會想到它的兇惡、殘忍、陰險,它也是一個貶義詞,比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等。但是事實上,當我讀完了《狼道》這本書,我對狼有了重新的認識。
狼的力量來自于團隊,團隊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書中所說的真正的狼族精神不僅僅在于團結,狼群的力量源泉也不僅僅是因為團結。
狼也有著許多不為常人所知的優秀品質,比如耐心與堅韌:在面對大群獵物的時候,狼群可以在一個合適的區域連續不眠不許幾個晝夜,只為等待最佳時間,然后一舉消滅。
比如合作精神:人們在形容狼的時候,往往用“獨狼”、“孤狼”等詞語,這其實是一種誤解,狼是一種群居動物。為了生存下去,狼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它們團結合作的精神和技巧,即使是人類也難以望其項背。一只狼可能不是一頭虎的對手,但四五只狼卻足以殺死比他們強大很多的老虎。
比如目標:狼的一生都在尋找目標,它永遠在找那個強而有力的目標,永遠在攀登,一直在競爭中前行。沒有獵物它們就去尋找獵物,發現獵物它們就去追逐獵物。尋找、發現、追求、獲得,這就是狼的生活要素。生活和學習也是一樣,要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要想做到哪個職位,這就是我們為之奮斗努力的目標。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團隊是一只船,每個成員都搖著一只櫓。只有大家一起朝相同的方向使勁才能駛向前方。沒有忠誠就沒有立身之本,沒有責任就沒有人生價值;世界是公平的,我的以個人存活于世界上時我們是何其的渺小,但是當我們是以團隊在奮戰時,我們就會無形中多了一份底氣。人活于世,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不斷充實自己。
我認為這和我們職高生的處境非常相似。我知道“職高生”這種學歷在社會上是比較低下的。相同的,假如我們在一個公司上班,也會叫人看不起。但我不這樣認為。為什么說只有高學歷的人才會創造奇跡。我認為只要有狼族精神,有爆發力就能使出那最為致命的一擊而成為不敗之人。
我想說,其實我們生活中,狼族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大家不能因為一些小小的困難而選擇放棄,一定要和狼群一樣擁有如此的精神,一起創造美好的明天。
狼道讀后感(五篇)3
好久沒上來寫點東西了,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半年時間已經過去了,生活還是一如既往,沒有什么大的變化。
前幾天看了一本書,叫<狼道>,其實以前也看過類似的書,那時候覺得如獲至寶似的',不過現在看來,其實也就是些虛無縹緲的大道理,年輕人看看可能會覺得又學了點知識道理,如果真要去解決自己的實際處境,其實是一點也對不上號入不了座位的,就象周星星拍的那個電影里的情節,遇到困難看到求救木屋一樣,只能是給靠寫一些無聊的大道理的寫手,或者是書商增加一些銷售收入而已,其實,人活著,不一定要學某種動物(狐貍或狼)。因為人也是一種動物,只是脫離了動物的那種混沌,學會了語言,技能,關愛而已,實際上,現在的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我覺得最缺少是知識是,<解決方案>。讀了很多書,很少見到寫這樣內容的,現在很多大企業或者大公司都注重有能力的人,注:能力其實也就是<解決方案>。小到我們這些小人物,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沒有能力去解決,所以也想看到這方面的書,可是我到現在也沒有看到,也就是說,我到現在還沒有最好的解決方案來解決我的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最近我發現圣經真是本好書,讀它的人我感覺都能理解它所寫的人生解決方案,就是"愛"我估計它有全世界眾多追隨者的一個主要原因,最后希望寫書的能多寫點實實在在的生活解決方案什么的,別整天哭著喊著講些大道理,教育人,你怎么就能證明你比別人高明呢,再者也別寫些學狐貍或狼什么的,你見過那個狐貍或狼學習人的生活方式了,那不被同族吃掉才怪。
狼道讀后感(五篇)4
這學期,我讀了《狼道》這篇小說,我感到非常的悲憤和十分的痛惜。
在冬季,臺來花草原遭遇了大雪災,缺少食物的草原狼群,在頭狼杰雪的帶領下,決定向罕山老林轉移。在那里打敗了當地的狼群以后,頭狼杰雪率領的狼群更加壯大。狼群度過了冬季的生存危機,春天來了,它們決定返回臺來花草原。就在這時,一群筑路大軍發現了狼的蹤跡,從此一場轟轟烈烈的人狼大戰開始了……最終,頭狼杰雪倒在了人類的槍口下,在一個下午,母狼參花也走上了不歸路,劫余后的老狼頓巴埋葬了同伴以后倒在了軌道下。
人類的殺戮讓我感到悲憤,狼的死亡讓我感到痛惜。所以我們要保護地球,維護地球的生態環境,愛護動物,才能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
如今人類還做這殺害動物的事仍歷歷在目,我做爸爸的手機上看到了這樣一條信息:在20世紀初,在美國西部落基山脈的凱巴伯林 中約有4000頭野鹿,而與之相伴的卻是一群群兇殘的狼,威脅著鹿的生存。為了這些鹿的安寧,1906年美國總統 決定開展一場除狼行動。從此狼在凱巴伯林區不見蹤影了。于是鹿在那里開始無憂無患地生育。興旺的鹿群啃食一切可食的植物,吃光野草,毀壞林木,為此也使鹿群陷于饑餓和疾病的困境。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中鹿下降到8000頭,且病弱者居多,興旺一時的鹿家族急劇走向衰敗。出現這種事與愿違的局面,鹿在狼的追逐下,經常處于逃跑的運動狀態,促進了鹿的健壯發育。由于狼消失了,鹿沒有天敵 ,鹿群退化。
我讀完這篇小說之后感到非常悲憤和痛惜,們要保護地球,維護生態環境,愛護動物。
狼道讀后感(五篇)5
只要一提到狼,人們便會想到它的兇惡、殘忍、陰險、狡詐,也會想到“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等等這樣一些負面的詞匯。事實上,狼有許多不為常人所知的優秀品質,比如“堅韌”——在對付大群獵物時,狼群往往會在一個合適的區域不眠不休等上幾個晝夜,等待最佳時機,然后一擊必殺;比如犧牲精神——一只狼,根本不是一頭老虎的對手,但四五只狼卻足以逼退甚至殺死比它們強得多的老虎。狼憑借著這些品質,足以雄行于天下也!
看完了《狼道》的第一章,我知道了“至不利,則天下無可為之事。”沒有明確的目標,強大的野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要成事,先立志;成大事,須野心。定好了目標后我要大膽追,努力追,直到成功!
以前的我總想走成功之捷徑,怕失敗,怕嘗試,怕走彎路。但是狼從不知道“失敗”,何況我是一個“人”。現在的我會銘記著狼的捕獵豎式:勇氣-空想=獵物。
一個動物學家跟蹤狼三年,驚訝地發現:狼對機會的有效把握率高達80%以上,而人類卻只有35%左右。從此可以看出狼的機敏。這是為什么呢?我細細想了想……因為狼敢于果斷地抓住,而人不行。看到這里我懂得了人得果斷不能猶豫。
獨狼顧然,尖牙利爪,但卻不如三只快要死亡的老狼。一只狼,連一只黃羊都難捕到,幾十只狼卻可以圍獵成百上千的黃羊群。看到這里我又明白了“團結”是如此可貴。
《狼道》告訴我們:狼群具有堅韌、頑強、耐心、果斷、團結、犧牲……在殘酷的競爭當中,一個人假若有這種智慧,將戰無不勝,令所有對手畏懼,如果一個團隊有著這種智慧那它足以立足于天下!
我要感謝狼,感謝你告訴我這么多……
【狼道讀后感(五篇)】相關文章:
狼道800字讀后感03-12
《林徽因傳》讀后感-讀后感02-16
《名人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6-23
項鏈讀后感1000字_讀后感02-20
《童年》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9-13
童年6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7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讀后感800字-讀后感06-17
《童年》讀后感 600字_讀后感04-01
《童年的秘密》讀后感_讀后感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