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讀后感600字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逍遙游》讀后感6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逍遙游》讀后感600字1
一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逍遙游》。
小時候,曾在語文書上讀過簡化版的《鵬程萬里》,卻從沒有真正感受過“乘物以游心”的逍遙,從沒有真正感受過那種“獨于天地精神往來”的淡泊。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愿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于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游》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游》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逍遙游》讀后感600字2
莊子在《逍遙游》中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生活意境,逍遙游作為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子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復申明絕對自一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并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游。接著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游的“至人”具體化。莊子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后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子與惠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子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游。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游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一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斗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閑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暢游。
【《逍遙游》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逍遙游》優秀說課稿12-25
《逍遙游》閱讀原文及答案12-16
《莊子》逍遙游節選原文欣賞12-14
高中語文中的作文素材:《逍遙游》06-30
初中語文課文《逍遙游》原文節選12-14
《名人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6-23
《童年》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9-13
童年6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7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