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豐碑》有感1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豐碑》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豐碑》有感1
他,舍己為人,他,樂于助人,他,先人后己,他,視死無歸,他想知道他是誰嗎?沒錯,他就是我們19課里面的軍需處長,到底將軍能不能認出軍需處長來呢?想知道的話,就看下面吧。
故事是這樣的: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前進。由于天氣非常冷,棉衣都發完了,軍需處長看到士病非常冷,就把自己的棉衣讓給士兵們,而自己卻穿著一件單薄破舊的衣服。將軍看到了就叫警衛員把軍需處長叫過來,可是警衛員告訴他:“他就是軍需處長”,將軍驚呆了,久久的站在雪地里然后舉起右手。風更狂了,雪也大了,大雪很快的蓋住了軍需處長的身體,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將軍什么話也沒說就的不走進了漫天的飛雪中,他還說:“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讀完這篇文章之后我知道了我們要互相幫助,不能看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就不幫他,還要說他什么什么。
記得有一次,媽媽的公司非常忙,叫我幫她打包裝,可是我卻說她:“你自己不會裝,我來這里是來玩的,不是來幫你打包裝的,可是我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我不敢再不聽媽媽的話了。
我以后要發明一些先進設備,它們專門為人民服務,讓人們不用那么幸苦。
讀《豐碑》有感2
語文課下課后,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項作業,自主復習豐碑這一課。回到家,我拿出語文課本,貪婪的讀著,絲毫不放過一字一句。
課文講述的是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里,紅軍戰士穿著剛剛發下的舊棉衣,頂風冒雪前進。風雪中,一位警衛員發現一位老戰士凍死在冰崖旁。軍需處長這個管理棉衣的人沒有棉衣,被凍死的感人故事,歌頌了他舍己救人的偉大精神,表達了對這位紅軍戰士深深的崇敬之情。紅軍隊伍在風雪中繼續前進,軍需處長被大雪覆蓋,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在這篇作文里,我聯想到了社會上的人們。在社會上,有誰會樂于助人,例如小悅悅事件,在那種情況里,有18個路人經過,卻只是好奇的望了一眼,并冷漠的路過。誰叫法律沒有規定不救人是犯法的行為。而第19個路人。卻是出手相助,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拾荒者,卻有一顆善良的心。
這篇課文的主人公軍需處長,心里裝著別人,有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心。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我們要向他學習,雖然做不到舍己救人,但起碼我們能做到樂于助人!
讀《豐碑》有感3
豐碑是指高大的石碑,然而這篇課文是指的軍需處長犧牲后高大的形象。這篇課文講了紅軍隊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前進,在前進中還可能遇到很多困難,嚴寒凍死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鼓勵了戰士們取得了勝利。
學了這篇課文我感慨萬千。軍需處長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克己奉公,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流給了自己。更加重要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毫無私心。
因此,他在我心中,是一個高尚的人。
讀《豐碑》有感4
最近我讀了《精神豐碑》一書,這本書中有許多感人的篇章,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見義勇為篇中的《“應為我是班長!”》,這篇文章講的就是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林浩。
林浩是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魚子溪小學的學生。在班級里,林浩成績優秀,一直擔任著班里的班長職務,是老師、同學們的好幫手。在地震來臨時,林浩和他的同學們正在班里上數學課。突然,教學樓搖晃起來,大家意識到了,是地震!在老師的組織下,同學們都迅速往樓外撤離。林浩剛跑到教學樓的走廊上,一聲巨響,教學樓忽然倒塌了,林浩和兩位同學重重的壓在了下面,漸漸的昏迷過去了。當他醒來時,聽到身邊的女同學在哭,他大聲說:“不要害怕,別哭,我們一起來唱歌吧!”。兩小時后憑借嬌小的身軀,他幾經努力艱難地爬出了廢墟。但一想到剛才身邊被壓的同學,他又毫不猶豫的鉆進廢墟,冒死將那兩位同學連拉帶拽的成功背出了廢墟。事后,小林浩被送往醫院檢查,在場的大人紛紛贊嘆道:“真不敢相信,就那樣一個小娃娃,居然比很多大人還堅強!”
當有記者問他為什么不自己逃走而是留下來救同學時,他平靜地回答道:“因為我是班長!如果其他同學都沒有了,要我這個班長有什么用呢?”也許,在他眼里,這就是一班之長應該做的!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動萬分,10歲的小朋友,竟然面對死亡,毫不懼怕,令我佩服!想想我自己,一個六年級的學生,平時遇到一點小挫折,就退縮,往往半途而廢,慚愧啊!今后,我要以小林浩為榜樣,學習他的勇敢,學習他的堅強,勇于克服困難,戰勝困難
讀《豐碑》有感5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永遠的豐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它使我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斗打響了,董存瑞是爆破組組長。可是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二班,四班兩次想對暗堡進行爆破,但都沒成功。這時,董存瑞自告奮勇地去炸碉堡,他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時左腿負傷,但他堅持重蹈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為了祖國而獻出自己的一切。愛國英雄岳飛,他少年時就立志精忠報國,他作的那首《滿江紅》,曾激勵過多少青年人奮發向上;清朝名臣林則徐為了祖國,堅決禁煙,他頂著重重壓力,在虎門進行了硝煙行動。為了祖國,那些為民族的解放事業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我們的祖國還不夠發達,人民的生活還不夠富裕。但是,我們有遼闊的疆土,豐富的資源,五千年的歷史,輝煌燦爛的文化,勤勞工作的人們。神舟七號飛船遨游蒼穹,就證明了中國科學的進步。
“熱愛祖國,就要從行動上去實踐。”這是我讀了《永遠的豐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后的體會。
讀《豐碑》有感6
我想,可能會有后人經過這冰天雪地,看到老紅軍的尸體,哪怕他們只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也一定會感到溫暖,因為老紅軍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哦,豐碑!難怪軍長看到他會敬軍禮,難怪戰士看到他會受激勵,難怪勝利看到他便選擇了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讀《豐碑》有感7
我覺的豐碑這篇文章寫出了軍需處處長又、團結又勇敢,而且寫的很好,下面,我就說一說我本人的感想吧!
勇敢又團結的軍需處處長,我為什么要這么說呢?因為,我覺的軍需處處長很團結,為了別人,自己的事情一點也不管,哪怕是生命,也不管,為什么要這么深情的對待別人呢?就因為這兩個字:團結。軍需處處長是怎么團結法的呢?接下來,就看一看這件這真人真事吧!這天,狂風呼嘯、白雪紛飛,堅強的紅軍部隊艱難的走在雪地上,忽然,前方部隊亂了起來,將軍嚴格的大聲喊到:“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警衛員快步的跑了過來,說:“前方有人凍死了!”。將軍聽了,嚇了一跳,迅速的拔腳往前飛奔過去了,看見一個不慌不忙的老士兵,將軍看見他穿著破爛的衣服,沒穿棉衣,他轉身喊到:“為什么不給他發棉衣!軍需處處長!”。這時,一個人告訴他,這個老士兵就是軍需處處長。
從這里看起來,軍需處處長又團結又勇敢,團結的是,他可以把自己的棉衣給別人,自己不穿。勇敢的是,他不怕死,可以在雪地里穿著破舊的衣服,所以,我覺得軍需處處長很團結。
讀《豐碑》有感8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叫《豐碑》,這篇文章深深的吸引了我。文章中講述了:“長征時期,紅軍隊伍在寒冷的天氣里艱難的前進。突然前面有一位老戰士凍死了,后來才知道這位是軍需處長,他為了不讓大家給凍死所以就犧牲自己的生命。最后他成了一座豐碑”。看完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令我感受最深的是第13個自然段到第15個自然段,因為這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軍需處長不想戰士們被凍死就犧牲自己的生命。這讓我想起第18課《軍刀》候萬山愛國愛民,同樣跟軍需處長一樣舍己為人。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們要做一個舍己為人的人要跟軍需處長一樣,不能為了自己而犧牲被人的生命。這使我想起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一次我去我的朋友家,那時后是冬天,我們兩個都覺得很冷,可是他的家只有一張小的被子。他說:“給你蓋”,可是我說:“這是你家被子應該給你蓋”。我們說來說去,最后他還是把被子給了我蓋,他忍著寒冷不吭聲”。經過這次我以后要做一個舍己為人的人。
讀《豐碑》有感9
二萬五千里長征---那些祖祖輩輩留下的紅色經典事跡漸漸浮出我的腦海。細細品味這些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我永遠不可能將他們遺忘,已深深地銘記在心。
仔細閱讀《豐碑》,真的讓我感觸頗深。《豐碑》講述了一位將軍帶領著紅軍們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艱難前行。途中一位身著單薄的紅軍老戰士凍死在雪地里。將軍氣憤至極,想追查軍需處長的責任。但當他得知凍死在雪地里的老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本人時,他對這位舍己為人的軍需處長所鑄就的晶瑩豐碑致了崇高的軍禮。
當我讀到軍需處長被活活凍死時,哽咽不止。我被他克己奉公的行為所震懾,也為他的死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悲痛。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戰友生的希望,用他不朽的精神鼓舞著每一個戰士一步步走向勝利,走向美好的未來!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軍需處長掌管著軍隊的服裝調配,很方便就能得到棉衣御寒。而他卻把大家的冷暖放在心里,關心著每個戰友,卻唯獨沒有考慮自己的利益得失,寧愿自己凍死也不讓戰友凍著。他對革命的忠誠和責任心讓他對死也淡定自若。雖然他犧牲了,但他舍己為人的精神將永垂不朽,永不磨滅!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夠吃飽穿暖,衣食無憂。但不少政府官員卻為了中飽私囊,不顧老百姓的死活,貪污受賄數億元,相比軍需處長一心為公的精神,他們難道不覺得汗顏嗎?我覺得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懂得如何做人處事。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得起革命先烈的殷切期望。
讀《豐碑》有感10
俗話說:“人生只有一生一死,要生得有意義,死得有價值。”可是,在文中的軍需處長,卻是舍己為人,奮不顧身得去幫助戰士們,而毫不在乎自己的死活,把僅有的一件棉衣都給了戰士們……
在一個冰天雪地異常寒冷的冬天里,軍需處長把棉衣都發給了戰士,可就在這時候,軍需處長看見一位穿著單薄的戰士向自己走來,軍需處長毫不猶豫得就把唯一棉衣給了戰士,自己卻凍僵了……
人哪有不怕死呢?可是文中的軍需處長并不是不怕死,可當軍需處長想起祖國,想起渺小的自己,在想想中國的未來,他終究還是把這一件懷著滿滿愛心的棉衣給了這個年輕的戰士……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軍需處長的人生只能用一句話形容:“在人生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
這讓我想起了在惠州時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我的哥哥想帶著自己的小狼狗想和我們玩,我們不但不敢和它玩,還被它嚇得屁滾尿流,我們急忙爬上滑梯,可妹妹爬得慢了,我便迫不及待得把妹妹擠下滑梯,自己趕忙爬上去,而妹妹卻從滑梯上掉下來,摔得哇哇大哭,這時,我才后悔末及……
想起這件事,我的精神和文中的軍需處長的精神比起來,我的臉真是“從頭紅到腳”啊!
也是這篇文章告訴了我一個道理:人生是短暫的,可如果你懂得怎么讓它變地有意義,那么這樣的一個短暫的人生也是值得的。
讀《豐碑》有感11
雖然長征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是,長征的勝利,卻是數萬人用血肉之軀換來的。長征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想想軍需處長,再想想我,磕了一點傷就叫苦連天。“為什么倒霉的,受傷的總是我。”而軍需處長呢,在災難到來之際并沒有慌張,叫苦連天,而是十分鎮定的去面對事實,而且還舍己為人。我跟他們比起來,實在是太差了太渺小了。軍需處長,您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讀《豐碑》有感12
今天我讀了豐碑這篇作文,感受到了一個紅軍戰士的的偉大。狂風呼嘯,大雪紛飛。一位紅軍老戰士凍死了,他好似一尊雕像,依靠著樹干。將軍讓警衛員把軍需部部長叫來,沒人吱聲,,就在那時有人小聲的說:"他就是軍需部部長。”將軍愣住了,緩緩的舉起右手。將軍大步走在風雪中,什么話也沒說。
那個軍需部部長他負責發放棉衣,可以想穿那幾就穿哪件,但他沒有,他仍穿著夏季的衣服,沒有換衣服,因為他知道棉衣并不多。他想讓更多的人穿上棉衣。他心里默默的想:我還能堅持住,為了勝利,為了人民,怎么樣也要忍著,勝利是屬于我們--中國人民的。但他年紀太大了,堅持不住了,當他向一個戰友借火時他倒下了。但他仍未閉上眼睛,因為他要看著我們勝利。
如果這件事換了你,你會怎樣做?我想那位偉大的軍需部部長看到了今天的勝利,一定會高興的。其實為了抗戰倒下的戰士有很多,他們為了我們的新中國,用自己的鮮血沾紅了國旗,染紅了我們的'心。我們今天的幸福來與他們的鮮血,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奪回了我們中國的土地,我們向他致敬。
讀《豐碑》有感13
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4篇贊揚長征精神的文章,其中令我最受感動的是《豐碑》。主要內容是寫一位軍需處長將御寒衣發給戰士們,自己卻凍死在漫漫雪原上的故事,體現了他廉潔奉公、舍己救人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動。
文章講述了一支紅軍隊伍中的老軍需處長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毫不猶豫地將本該屬于自己的御寒衣物發給了戰士們,自己卻穿著單薄的衣服凍死在漫漫雪原上,成了一座晶瑩而高大的豐碑的事。他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十分值得贊揚。尤其是他身為軍需處長,本應該,也可以多拿幾件御寒衣物,而這位軍需處長非但沒有多拿一件衣物,還把自己的衣物也發了下去,甘愿自己凍死,卻讓戰士們穿著棉衣行軍。他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嗎?我想,他-這位真正偉大的軍需處長的光榮事跡將被所有參加長征的戰士們銘記在心中。
當我讀到“一個凍僵的老站士,倚著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像······大雪很快地覆蓋可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而高大的豐碑”時,我發現,老戰士的神態那么鎮定,可見他對死死亡是早有準備的呀!看看現在的人們,貪生怕死,特別是那些小偷,強盜······在自己的地盤說什么不怕警察,結果警察來了,跑得比兔子還快。還不顧別人的生死,抓個人來威脅警察,叫他馬上離開。著種行為非常惡劣,非常可恥!敢做這種事的人簡直就是禽獸不如!再看看軍需處長,他就是發衣物的,而他卻因為缺衣而被活活凍死,是因為他把所有餓衣物留給了戰士。老軍需處長身先士卒,而沒有想到他自己,他這種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令人敬佩。
可我呢?平時只會自己獨吞,不會與別人分享,如果說我是那位軍需處長的話,就我這種心理在關鍵時刻還能把棉衣發給戰士們嗎?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今后,我一定學習軍需處長那無私奉獻和熱愛集體的精神,做一名永遠為集體著想、為集體奮斗的學生。
讀《豐碑》有感14
當時間凝聚在1935年時,為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一支紅軍隊伍中的老軍需處長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毫不猶豫地將本該屬于自己的御寒衣服發給了戰士們,自己卻穿著單薄的衣服凍死在漫漫雪原上,成了一座晶瑩而高大的豐碑。
他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十分值得贊揚,我想,他這位真正偉大的軍需處長的光榮事跡將所有參加長征的戰士們銘記在心中。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著一根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像一尊塑像。他渾身落滿了雪,右手的水指還夾著半截紙卷的旱煙,神情自若,一時還無法辨認他的面目。”這時老軍需處長那晶瑩而高大的豐碑似乎永遠刻在我的心里。我仿佛從他那十分安詳、鎮定的眼神中看見了:他感到安慰,戰士們都沒有倒下,自己盡到了責任,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死而無怨。老軍需處長身先士卒,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但頓時我感到一陣慚愧,軍需處長舍己為人,與常年積雪化為一體,我卻在生活中遇到一點小事就退縮。經不起任何的挫折,經不起任何的風吹雨打。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做一個知難而進,永遠為集體著想,為集體奮斗的學生。將來保護祖國,動手建設祖國。
老軍需處長化成豐碑,不僅僅記載著他的光榮事跡,更飽含著他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讀《豐碑》有感15
我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讀者完了《豐碑》一文。這時,我早已熱淚盈眶,對文中軍需處長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豐碑》一文講的是中國工農紅軍在二萬五千里長征時,一位軍需處長為了給戰士們節省棉衣,被大風雪活活凍死的感人故事。我曾努力在文中捕捉軍需處長的言談舉止,哪怕是一句短暫的話語,但最終留給我的只有將軍那獅子般的怒吼和他佇立在風中的莫名感動。“一心為公,舍己為人”,這些詞語在此刻竟顯得那么蒼白無力,正如文中作者所想,我們應該給他樹一座豐碑,讓世人都來瞻仰他,聆聽聆聽這個悲壯的故事,使他的精神永垂不朽,世人相傳!
由軍需處長,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國家機關人員。他們同樣身居要職,地位顯赫。在金錢和利益面前,他們膽敢以身試法,大肆揮霍,利欲熏心,貪贓枉法,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損失,嚴重損害了“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與軍需處長相比,這些害群之馬是何等的庸俗和骯臟,是何等的卑鄙和渺小。愿社會多一些“軍需處長”,少一些“害群之馬”。
【讀《豐碑》有感15篇】相關文章:
讀《魯濱遜》有感04-06
《家》讀有感03-10
讀《童年》有感12-08
讀《壇經》有感03-23
讀《范仲淹》有感11-04
讀《冰心》有感01-27
讀張愛玲有感12-21
讀林清玄有感12-14
讀蝶戀花有感09-28
讀《李白》有感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