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孩子這不是你錯》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好的心得體會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孩子這不是你錯》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當我在讀《孩子,這不是你的錯》一書時,有一句話發人深省,那句話是:“如果你一定要說問題生是壞孩子,那么,每一個壞孩子都是受害者”。那么,又是什么害了他們。我們知道,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都是那么的純潔,天真無邪,就像一張白紙。可到中小學時期,則有的變得令父母、老師、甚至社會頭痛的問題生。是什么導致那張原本潔白的紙張被涂黑一片。本人借用下面的一段文字:
如今的社會,大家談論最多的是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們經常會聽家長說:為什么現在的`孩子這么不聽話?也經常會聽老師們說:為什么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管?更是在媒體上看見:某學生上網成癮,某學生弒父,某學生弒師,某學生糾集校外人員制造惡性的事件,這種犯罪年齡低齡化的現象,究其深層的原因,應該說是教育出了問題,更嚴格的說應該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第一、家長不注重家庭教育與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的起步,家庭環境是接受的第一教育環境,這直接影響著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形成。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家長的一些做法直接影響著孩子,如:家長滿嘴臟話,孩子就不會文明;家長做事漫不經心,孩子就不會認真;家長打麻將沒有節制,孩子玩游戲也會瘋狂;家長請客送禮,孩子從小就認為只要有錢就可以做成一切;家長玩弄權力,孩子就會認為權力高于一切;這種潛移默化的家庭氛圍的影響,對于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的形成,是無法替代的。家長只有優化家庭環境,注重個人修養,才能優化孩子的第一教育環境。
第二、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值。有很多家長由于對孩子寄予了過高的期望,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智商水平、孩子的實際能力、孩子的承受能力,這樣的家長過于自信,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托關系讓孩子早一年上學。結果孩子無論是知識面、理解能力、集中注意力能力、書寫能力、記憶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差距,就這樣本來正常上學應該不錯的一個孩子,就變成了一個不認真聽課、記不住作業更完不成作業、成績倒數的一個十足的差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自信,于是,差生心態逐步形成。家長只有從實際出發,才是最好的出發點。
【讀《孩子這不是你錯》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這不是我的錯作文09-07
老師,這不是我的錯作文05-14
老師這不是我的錯作文08-06
這不是風的錯童話作文07-25
孩子不愿意與你交流,你錯在哪?05-06
這不是我的錯作文1000字09-20
不是孩子的錯11-26
老師這不是我的錯作文800字01-11
這不是我的錯小學生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