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1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黃金屋”,拿到了《黃愛華與智慧課堂》這本書,這是我最大的感觸。這本書記錄了黃愛華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
一、個人成長
他在書中說“寫東西是一種促進思考的最佳方式”,的確,很多時候,我也曾萌發一些不錯的想法,當時的想法是,我先做著,待到有時間時我再來整理,往往被一些瑣事打岔就擱淺了,最后不了了之。看來動手去把把這些想法記下來就是在思考如何實施,寫得過程就是最好的思考過程。這一行職業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師筆耕不斷,不然只能停留在工匠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我還是應該堅持去寫教學札記。也不要等到以后了,就從讀這本書開始吧。也許,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
二、教學主張
黃愛華的教學主張很多,粗粗閱讀,以下幾處印象較深:
數學應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于做的。作為基礎數學教育,應使人人為今后升學、就業和自學打下扎實的應用數學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個學生培養成未來的數學家。
創設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傾注著真摯的愛,讓后進生“體面”地坐下去。課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學相長。
三、教學體驗
我借鑒前輩的數學游戲上了一節公開課《比較數的大小》,共試講了三節,其間遇到的課堂生成花樣百出,此時更體現黃愛華老師所提倡的“創造性”,只有不斷提升個人魅力,才能經營好一個鼓舞人心的課堂。研讀著他的一個個教學案例,不難看出黃老師利用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它給枯燥的數學知識賦予了生命的內涵,它使數學的課堂上也充滿了靈氣,這樣的教學過程因此成了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成了學生自由表達觀點,暢談體驗,充分展現個性的過程,成了師生雙向交流的互動過程。
俗話說得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讀過這本書后,我有這樣的感受,研讀了這本書,勝過了我十年的教書生涯。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2
讓學生在情境中習得知識,賦予數學現實意義。數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在《數學課程標準》里早就指出。創設情境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把新的概念與已有的認識基礎和生活經驗聯系起來,以便于理解和把握知識。在教學中創設真實、生動、有趣的情景,能使學生知道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學習內容,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發展思維能力。在教學案例中,黃老師提到足球比賽中為什么要“下底傳中”呢?等一些實際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角的知識不僅認識了角還將其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自主探究,培養數學思維,提升數學智慧。在上《 20 以內進位加法》一課時,在教授 8+5 時,總是糾結于是讓個別會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余學生去分享他的方法,從而建立模型,推廣應用,還是讓每個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前者的教學方式學生易懂,課堂氣氛積極活躍,后者相比之下平靜一些。看了黃老師五年級《找規律》一課后,他的設計和想法讓我不再糾結。在前者的這種方式下,很容易造成“表面的積極性”和“一切順利”的假象。在這樣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學生和思維遲鈍的學生是否也有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體驗,我們仍然不得而知。我們有理由為他們感到不安。為此,蘇霍姆林斯基的重要建議是:要把學生的獨立的'、個別的作業作為學習數學的基礎。
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師建立在學生自身經驗、興趣與動機基礎上的發現問題、認識問題、探究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自我表現。“以學生為中心”是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主體上的,即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自發需要、興趣,把學生主體活動的組織與創造視為教育活動的本質。
創設智慧的課堂首先自己要有一顆充滿智慧的腦袋,多讀書、讀好書,不在假期,督促自己平時多讀讀名家名師的書籍,多汲取養分,讓自己駛向智慧的彼岸!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3
讀一本書容易,但像黃老師那樣把讀書看成一種樂趣,當成一種享受并為之付出心血卻不容易。要想使夢想成為現實,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和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我缺少的正是這種毅力。尤其身為教師,必須不停地學習,今后我要向黃老師學習,做一個愛讀書的人,活到老學到老。
在書中,黃愛華老師介紹了許多教學主張,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化、細節化、智慧化三大觀點。
黃老師的數學課上,處處能夠感受到與生活的聯系。他總能夠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到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依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出學生去思考和實踐的數學問題,并把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讓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黃老師始終認為:“細節可以體現一個老師的實力和功力,細節的變化標志著課堂理念與實踐的變化。關注細節,就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學新境界的體現”此話不無道理。
研讀一個個教學案例,可以看出黃老師那些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獲取知識。他給枯燥的數學知識賦予了生命的內涵,他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師生“學習共同體”,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精神交流關系,教學過程因此成了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成了學生自由表達觀點、暢談體驗,充分展現個性的過程,成了師生雙向交流的互動過程。
這本書,對我在數學課堂上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影響。黃老師創設的有些情境可以直接借用,也有的可以適當改變,或者根據他的思路進行創新。這樣,我的課堂也一定會多了歡笑,多了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相關文章: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01-10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后感750字09-15
《黃愛華與活的數學課堂》讀后感范文03-13
《黃愛華與活的數學課堂》讀后感3篇05-01
黃愛華的教學課件03-24
愛華支教總結范文11-20
讓課堂煥發智慧的色彩論文04-22
智慧飄香的課堂敘事作文10-03
優秀教師課堂情緒管理的智慧讀后感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