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借我一生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借我一生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余秋雨曾經是我很喜歡的一位作家。《文化苦旅》、《千年一嘆》這些散文集我都曾經愛不釋手。有一段時間非常崇拜他,認為他研究過那么多的文明形式,是個學者。后來,他在網上遇到了一些麻煩,批評之聲日起;再加上我讀了《文化模式》一書,頓時覺得余秋雨的觀點也有些靠不住。也就不再迷戀他了,對于他的作品自然也就不關心了。
當有人向我推薦《借我一生》這本書時,我才想起原來好久沒讀他的書了。細細讀之,他的文筆一如既往的優美。只是,我對他已不復當年的崇拜,而只想從他的書中學一些寫作方面的技巧了。
薦者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時候,是作為小說來推薦的;但是,讀之卻依然是散文一樣優美的語言。
書的第一章《長輩的山》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
作者的外公——當時的上海商業巨子朱承海先生力排眾議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家道中落的余家。當時余家因為作者的爺爺去世,作者的奶奶一個人撫養七個子女,因為疾病和能力有限,不斷的有孩子死掉。——是個倒霉透頂了的家庭;而且更過分的是:余家要求過了門的朱小姐與婆婆一起住在鄉下,讓余秋雨的父親余學文一個人在上海謀生,以便節省開支。
這要是放在今天怕是不會有女方家長同意:女兒剛過門就要兩地分居,而且還要與婆婆一起到窮鄉僻壤吃苦。但是,朱承海為了把女兒嫁給忠厚的余學文毅然同意了余家的要求。就這樣,作者的父母才得以結為連理。也才有了后來的余秋雨。作者做了這樣的描寫:
那天在上海,外公與一位叫余鴻文的老朋友一起喝酒,隨口提起了我爸爸。余鴻文先生嘆道,余家如果不是突然變得如此多災多難,這個忠厚的后生實在可以成為嫁女的最佳候選。
當時外公隨手拿起那杯半溫的黃酒,說了一句:“這個后生,可以成婚。”
訂婚在上海。訂婚時男方托媒人提出,目前對余家來說,安家在上海有點昂貴。能否先讓新媳婦陪著婆婆到鄉下住,由新郎一人在上海謀生,以后再作道理?
外公說:“那么干脆,婚禮也可以在鄉下辦。”
媒人問:“到余家已經夠苦,再到鄉下,小姐受得了嗎?”
外公說:“她沒吃過苦,但吃得起。”
媒人把這番對話傳給我爸爸聽,爸爸傻立半晌,心想不管怎么樣我遲早總要把這個家帶回上海。
訂婚的時間,是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地點在上海,這天是星期一。
結婚在兩年之后,是一九四五年一月九日,地點在余姚鄉下,這天是星期二。
作為讀者,連我都不得不佩服朱承海先生。他當時的一個英明決定造就了六十年后中國最富有的作家。讓人感嘆:嫁女當如此啊!
【借我一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借我一生歌詞01-30
樊小純《借我》詩歌12-02
借我一雙慧眼作文07-18
記敘文:借我錦囊,送我東風11-19
假如借我十個膽作文11-26
借我一雙慧眼作文800字10-26
借我一輩子歌詞11-17
中班親子游戲借我一雙眼睛教案04-01
借我一雙慧眼-記敘文作文800字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