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弟子規》之讀后感

時間:2022-09-01 19:16:39 讀后感 我要投稿

教育工作者的《弟子規》之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工作者的《弟子規》之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工作者的《弟子規》之讀后感

  說來慚愧,因為孩子的原因,我才接觸到《弟子規》,在與女兒一起閱讀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有一點點感悟和體會,在此與大家分享。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后來清朝賈存仁進行了修改,并改名為《弟子規》。

  《弟子規》的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全文包括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共有360句、1080個字。具體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學習上應有的禮儀與規范。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告訴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做人應有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種文明,感恩是一種品德,有了感恩的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將會變得更加親近、和諧,生命也將得到滋潤。而孝敬父母則是心存感恩的起碼表現。

  《弟子規》還告訴我們做人要誠信,“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被視為人的第二張“身份證”,是為人之道,立身處事之本。《弟子規》還教導我們要有博愛的胸懷,“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對待大眾要有仁慈、關愛之心。“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指做人要注重道德修養的提高,而非外表容貌;確實才學豐厚,威望自然就高,而不是靠自吹自擂。

  《弟子規》不僅教我們做人的.道理,還教我們如何做學問,如何學習。“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告訴我們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注重身體力行,知行并重。“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則告訴我們讀書學習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同時,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又告訴我們在制定讀書學習計劃的時候可以設一個適當寬松的期限,但在實際執行時卻要加緊用功,不可懈怠,日積月累地功夫到了,困頓疑惑的地方便迎刃而解。學習過程中如有疑問,要隨時記錄,以便在有機會時向良師益友請教,求取正確答案。

  《弟子規》還在與人交往、個人穿戴儀容乃至飲食、衛生等方面有明確的規范要求。“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弟子規》集孔子道德教育之大成,是我國璀璨文化的結晶,雖時過數百年,依然不失為當今人之行為典范。需要注意的是,“弟子規”中的“弟子”應做廣義理解,他可以是子女、學生,也可以指公司的員工、社會之公民,可以是我們每一個人。

  學習了《弟子規》,我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所打動,其中的禮儀規范正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擁有一顆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才是一個真正有益于社會的人。

  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是肩負著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育有德之人的重任,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而傳承《弟子規》的關鍵在于身體力行,因此,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從與身邊的朋友、同事相處做起,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愛崗敬業、謙虛友愛、關愛每一名學生,共建和諧校園,共育國之棟梁!

【教育工作者的《弟子規》之讀后感】相關文章:

弟子規之親仁的讀后感11-29

《弟子規》讀后感之職業人生05-31

《弟子規》之奸巧語09-30

《弟子規之謹》讀書心得11-16

《弟子規》之讀書筆記11-27

《弟子規》之借人物 及時還09-29

《弟子規》儀表的規矩之穿戴11-07

國學經典之弟子規演講稿11-27

弟子規典故之孟母斷機11-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精品 |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性感AV天堂亚洲专区 | 日本中文字幕大片人成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在线 | 亚洲好看的AV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