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走向生本》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龍外教師專業發展課程有一個重點系列——自主閱讀課程。每次教職工大會,龍外的老師都會輪流做讀書分享。讀書是龍外教師最美的生活姿態。這個寒假,老師們讀了哪些書?他們從書中收獲了什么?學校教師發展部將連續刊發老師們的優秀作品,讓我們站在他們的肩膀欣賞書的美景吧!
利用這個寒假我靜下心來拜讀了郭思樂先生的《教育走向生本》,全書貫穿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新理念,我們需要把為教者設計的教育,轉變為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把師本教育轉變為生本教育。結合本專業“藝術教育”,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感受:
一、價值觀:一切為了學生
書中提到:“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終端,是教育的主體”。生本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認識和把握兒童這個本體,把一切為了兒童作為教育價值原則。教育教學是十分復雜的活動。我們常常有這樣的認識,把教師的教育設計誤認為是為兒童設計的,教師的意志誤認為是兒童的意志,教師的興趣誤認為是兒童的興趣。現在,我們教師迫切需要的是把為教者設計的教育,轉變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把師本教育轉變為生本教育。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教育對象,但傳統觀念使我們對教育對象缺乏完全而準確的認識和把握,并沒有把兒童當作活生生的人;我們的教育過程,并沒能從對象的生長和生成規律去設計;我們的教育常常為社會習俗所左右,從而偏離了教育對象的本體,我們目前教育的模式,正是忽視了教育主體這一點。在我的音樂課日常教學中,時常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備課,以自己的內心想法去揣度學生的內心想法,并沒有完全做到以學生為本,這是有所欠缺的,學生學習的效果當然也不會太好。而在舞蹈創編課中,我就時常給孩子們多的時間、空間去思考,去發揮他們的想象,自由舞蹈,出來的結果與之前的大相徑庭,孩子們積極主動、課堂氛圍活躍,他們喜歡上這樣的課,并且他們創造出來的舞蹈動作是有靈性的獨特,他們每一個都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種,孩子們的潛能是不可限量的。
“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在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下的課,學習效果是不同的。我常常思考,孩子在怎樣的狀態下舞蹈動作學得快,并能跳出感覺,那就是孩子在快樂主動的狀態下舞蹈是最有效的。這就要求我充分調動孩子的主動性,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的狀態下主動地去舞蹈,即愉悅身心、又能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教育這件事是發生在學生身上的,教育是為學生服務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既不能像裁縫那樣對兒童進行裁剪,也不能像理發師那樣對兒童進行修剪,更不能像牙醫那樣對兒童進行打磨。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兒童的外部,不是裝飾兒童,而是改變兒童自身。我們可用語言來影響他,用環境來教育他,用活動來培養他,但就是沒有辦法像裁縫、理發師、牙醫那樣地對兒童進行裁剪、打磨。我們所做的,全都要通過兒童自己去最后實現,我們教師只不過是兒童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所有教師都應力爭做到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教學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二、倫理觀:高度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是生本教育的本質和基本原則,關鍵是從內部和外部了解學生。兒童的天性是活動的、創造的,“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
首先,學習是人類自身的需要。人類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成為具有智慧的、不斷地擴展自己的智慧和實踐領域的獨特生靈,就是因為學習。
其次,人是一種非凡的動物。人類面臨的自身的許多未確定性,也是人類必要性的證據。學生具有學習的天性。如:人在成功時獲得的快樂;在自我實現是得到的高峰體驗;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的充實感。都說明兒童無時不刻地在運用自己的思維跟物跟人打交道。反過來,對人的學習活動的貶損,幾乎是對人生物的貶損,也就是對人最基本的貶損。兒童的這種天性,需要教育者去引導,正確地對待與呵護,才能長久地保持。人的潛能無限在于人是一個可以自我激勵的系統。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現,你又受到激勵,你就會走向更大的成功。
兒童人人可以創新,兒童創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學條件下進行的,如在常規舞蹈課上,我常常用激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頭往左倒,雙腳立半腳尖原地轉圈,你可以想象一個夜晚,你正在星空下做什么?”,學生就會用所學的知識去想象,去探索,“可以想象成聽天上的星星給自己說悄悄話”,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們的想象力真的是太豐富了,我悄悄地笑了,我的內心深處在為孩子們鼓掌,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有許多新鮮知識,無限的想象,更有著能力和態度。兒童的創新是兒童學習的核心過程,上課就意味著創造,而創造就意味著成功和成就。
兒童的潛力無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育者寬廣的、崇高的期許,會給兒童以良好的暗示,并給予更廣闊的心理發展空間。克萊恩說:“孩子們所擁有的潛力比教育體制所能啟發他們的多得多,你必須要從旁協助他們。”盧贊諾夫說:“人們可以比以前學得更快、更好、更快樂”。
兒童的獨立性既是社會的規定權益,也是他的生理和心理的規定性確定的,是一種生存狀態。除了物質生命的獨立性外,人的獨立性更表現在精神生命的獨立性,學生更深層的獨立性即表現在他們認知事物和保持敏銳的需要。尊重兒童的獨立性就是保護他們最大發展的可能性。
三、行為觀:全面依靠學生
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學生。人的最終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學。學生不僅是對象,更應當看成教育資源,就是“借力”,“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依托學生資源來進行教育,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形體課上,可以讓學生管理學生,互相學習照鏡子、互相指導糾正動作,共同成長;再如在舞蹈“主題編創”課上,根據學生自己想象、編創出的最有新意,最獨特的舞蹈動作,然后相互觀摩、評價,說出誰的動作最有意思最好玩,賽選出最有想法的動作,整合創作成一套原創劇目,這都出自學生。知識經濟需要創新,而創新是民族的靈魂,這就需要從小就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作為教育者,我們的任務是,創造生機勃勃的課堂,建立促使人回歸人的自然的教育。孔子說過“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強而弗抑’,自然的總又是最好的。蒙塔古說: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孩子是最為如饑似渴的學習者,也如克萊恩說的”一旦我們開始根據人類的天性做事,過去認為復雜的事也變得簡單。”我們把這樣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和教學,這就是生本教育。郭思樂先生的這本書讓我更深刻的理解“生本教育”,現需要自己在教學中不斷體會,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期盼在自己今后的課堂中,希望“教師可以少教,學生可以多學,是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教育走向生本》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走向生本》的讀后感07-04
《教育走向生本》讀后感03-25
《教育走向生本》讀后感范文04-02
教育走向生本讀后感作文07-15
《教育走向生本》讀后感(精選6篇)10-26
《教育走向生本》的讀后感1700字02-25
讀《教育走向生本》有感03-27
教育走向生本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03-25
關于《教育走向生本》讀書心得07-16
《教育走向生本》讀書筆記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