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天我讀了《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篇文章,從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火星是地球的近鄰。它與地球有許多相同的特征。它們都有衛星,都有移動的沙丘、大風揚起的沙塵暴,南北兩極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過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組成的。火星每24小時37分自轉一周,它的自轉軸傾角是25度,與地球相差無幾。
火星上有明顯的四季變化,這是它與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處。但除此之外,火星與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個荒涼的世界,空氣中二氧化碳占了95%。濃厚的二氧化碳大氣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溫,但在火星上情況卻正好相反。火星大氣十分稀薄,密度還不到地球大氣的1%,因而根本無法保存熱量。這導致火星表面溫度極低,很少超過0℃,在夜晚,最低溫度則可達到123℃。
火星被稱為紅色的行星,這是因為它表面布滿了氧化物,()因而呈現出鐵銹紅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含有大量的紅色氧化物的大沙漠,還有赭色的礫石地和凝固的熔巖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風,大風揚起沙塵能形成可以覆蓋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塵暴。每次沙塵暴可持續數個星期。
一直以來火星都以它與地球的相似而被認為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近期的科學研究表明目前還不能證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相反的,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火星更象是一個荒蕪死寂的世界。盡管如此,某些證據仍然向我們指出火星上可能曾經存在過生命。例如對在南極洲找到的一塊來自火星的隕石的分析表明,這塊石頭中存在著一些類似細菌化石的管狀結構。所有這些都繼續使人們對火星生命的是否存在保持極大的興趣。
而我們地球的人類也正在對火星進行探索,因為它是地球的兄弟,我們的朋友。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讀后感】相關文章: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說課稿06-17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09-13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案06-29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說課稿03-18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反思04-05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12-30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02-05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12-16
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教學設計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