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精選10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赡苣悻F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巴菲特之道》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1
近來,將《巴菲特之道》這本書讀完了,合上書本,細細思量,感覺收獲滿滿,似撥云見霧,又感覺道阻且長,需理性投資,可能也是這本書想要傳達給讀者的吧,就如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和和平》中所說的“天下勇士中,最為強大的莫過于兩個:時間和耐心”一樣,投資之道需要的恰恰就是時間和耐心,若要明白這兩個的重要性,需要的恰恰就是理性。什么是理性,書中也做了闡述,理性就是回望過去,總結現在,分析若干可能情況,最終做出決策的能力。巴菲特投資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體現在耐心、自律和理性。
巴菲特很小對經商就有些濃厚的興趣,并且付諸于實踐,他賣過巧克力、香糖、汽水、雜志等小商品,他將他父親書架上所有的書讀完之后,又讀了當地圖書館里所有關于投資的書。11歲的巴菲特買了他人生的第一只股票,熟悉他的朋友一點都不感到意外,當他宣布他的投資金額為120美元時,大家還是震驚了,這對于一個靠自食其力掙錢的小朋友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可見巴菲特有多努力,也可見巴菲特確實有經商的天賦。巴菲特對他買的第一只股票信心滿滿,他還說服他姐姐多麗絲一起加入,他們各自支付了114.75美元各買了三股城市服務優先股。可是股價一度下跌30%,多麗絲天天來問巴菲特股票的損失情況,這讓人有些崩潰,最后當股價回升到40美元每股時,巴菲特將其賣出,終于掙了5美元。可是,賣出后不久股價就飆升到202美元每股,這令巴菲特懊惱不已。要知道,他用了5年時間才掙到120美元,他算了下,他整整少掙了492美元,這次錯失令他損失了20年工作所得。這是痛苦的一課,這次經歷估計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也許11歲的巴菲特就已經明白了耐心得重要性。
巴菲特依然在如饑似渴的學習投資方面的理論,同時依然在賣商品或服務掙錢,通過各種努力,到巴菲特高中畢業時,他已經積累了9000美元的財富。他一度不想上大學,因為這將影響他的商業計劃。不過在他父親的勸說下他還是上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可沃頓強調的是商務理論,而巴菲特感興趣的是實操層面~如何掙錢!兩年后,他轉學到了內布拉斯加大學,一年修完了14門功課,1950年畢業時他還不滿20歲。畢業回到他的家鄉奧馬哈,他依然在不斷的閱讀學習,一天,他在當地圖書館看書,讀到了剛出版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新書《聰明的投資者》,他描述當年的情景:“就像看到了一道光!”。當他得知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投資課程,他迫切想要成為格雷厄姆的'學生,經過多方努力,他終于如愿以償,巴菲特的最終學習成績是A+,這是格雷厄姆執教22年以來給出的第一個A+。事實證明,巴菲特也沒辜負老師的期望,成為了格雷厄姆最為出色的學生。
格雷厄姆究竟教了巴菲特什么?格雷厄姆被譽為價值投資之父,開價值投資之先河,他是第一個證明挑選股票可以有可靠的理論方法,而在此之前,它是像賭博一樣的偽科學。自從11歲第一次買了城市服務優先股,巴菲特花了生命中一半的時間研究股市的未解之謎,現在他終于得到了答案。巴菲特最初認為“股票就是一張張可供交易的紙片,現在,他知道股票是其背后真實企業價值的代表符號!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2
最近接觸的股票書籍挺多的,接觸的越多,就越有點后悔,大學期間也看了很多的書,卻對股票的書籍敬而遠之(覺得自己不行,也沒實力),只可惜,當時沒有這樣的意識。
這本書理論偏多一點,有些理論讀起來比較難懂,我盡量試著先記住它,在腦海中留點印象,等后期見到再次加深理解。有些理論暫時也用不到,我只挑揀一些對目前的實踐有用的。
看完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更見堅信了一個理念:投資要靠持續的`學習、調查研究、獨立思考。讀書,多讀、兼聽、多思考,信也不要迷信,并與實踐相結合,這才是人生閱讀的真意義。
學習巴菲特,學的更多的是理念以及心態,玩股,更多的是要把握好人性,克服自身的性格弱點。漸漸的,就會發現,股市也會給我們一種力量,讓自己心態穩,也會刻意去規避自己性格中的弱點,讓自己實現一次一次的成長。
感謝巴菲特讓我知道:我們需要長遠的眼光,做價值的投資,看到人生與事業的長期價值,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誘導;自己要學會獨立思考,聽取別人的見解后,要去驗證思考,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即使自己的判斷有時候會出錯,選擇錯了,也不怕,思考的過程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堅持自己所選擇的,也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相信相信的力量,有執行力。
愿這一切可以伴我成長。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3
本書講述著巴菲特個人經歷,他11歲就開始了投資之路。不難看出巴菲特是非常聰明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商業經濟頭腦。表現出的天賦異于其他兒童,當然這也離不開他所處的家庭環境的影響,個人認為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成年后的巴菲特在遇見了三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這也為他在傳奇的投資道路中奠定了基礎。格雷厄姆給予了巴菲特投資的知識基礎—安全邊際,以及幫助他掌控情緒以利用市場的波動。費雪教會巴菲特更新的、可執行的方法論,讓他發現長期的優秀投資對象,以及集中的投資組合。芒格幫助巴菲特認識到購買并持有好企業帶來的回報。
所以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傳奇人物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參考巴菲特的投資之路,但一定要獨立思考、發現自己的道路。堅持耐心并刻意練習。
在這里不得不提巴菲特股票投資方法的核心:12準則
其中感觸最深的莫過于篇幅中“耐心的價值”。理性、耐心、時間這三點,可以是說巴菲特的“核心”“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耐心和時間是投資重要基石。
2018年貿易戰、債務違約、質押盤爆倉等,使得上半年國內證券市場下跌,整個市場陷入恐慌絕望?梢哉f是“綠油油的一片”的'半年,A股市場的底部特征逐步顯現。就說我個人,看了《聰明的投資者》以及朋友的建議,于是每周開始定投,雖然定投的錢并不多,但實際觀看了動畫片“熊出沒”,內心也是恐慌。那股神巴菲特他在自己一生投資生涯中經歷的大風大浪可不是我們普通投資者所能想象。
對于中國經濟而言,2018年盡管是很多重大事件的關鍵年份,但從長期來看我相信中國經濟的未來絕對是向好的。那么中國的投資者是不是也要給自己以及未來予以時間與耐心呢。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4
看完《巴菲特之道》,收獲頗多,感覺其中很多道理、方法,不僅僅對股市投資,對工作事業和人生,一樣很有價值,也許是因為對于沃倫。巴菲特來說,股市投資就是他的事業和人生。
首先,對于股市投資,“股神”巴菲特雖然11歲開始投資第一只股票,但不建議年輕人做!霸谔ど仙鐣谠缙陔A段,大多數人隨著本職工作技能的提高,其收入多會超過投資收益。那些曾經20歲、現在40歲的人們過去10年、20年的‘炒股’經歷,最大的損失并非股票虧損,而是由此耗去的時間與精力本可以成就另一番事業!逼鋵,年輕人開始也沒有多少本金,如果10萬以下,很多年不可能維持生活。所以,最好還是在取得自己第一桶金的時候,如果還有興趣,再開始學習、逐步進入。
要理性和耐心,這是基于個人的能力!袄硇缘幕褪腔赝^去、總結現在,分析若干可能情況,最終做出抉擇的能力!薄澳阕约夯ㄔ谡{查研究上的時間越多,對于股評家的依賴就越少,從而減少不理性的行為!比绻麤]有能力做出判斷,怎么可能理性,怎么可能有定力,怎么可能在別人瘋狂的時候全身而退,在別人極度悲觀的時候大膽進入?“近來是否有愚蠢的家伙給我提供了低價買入好公司的機會?”“你必須懂得別人在做什么,懂得他們為何不對,懂得應該做什么,還必須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反其道而行,以及能夠堅持備受煎熬的狀態直到最后的勝利來臨。”
要對自己能力有客觀的評價,“清楚自己到底能吃幾碗干飯”,買股票只買自己非常了解的!拔謧愔渌恢瑘允刈约旱哪芰θ,放棄其他!币獙W,“沒有人會擅長每一件事,不斷更新和學習新事物是很難的!钡F在,好像專家越來越少,什么都懂的“大家”越來越多,這不符合常理!鞍头铺叵嘈,只有那些不了解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才需要廣泛的多元化!
對于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是靠智商!鞍头铺馗嬖V我們,成功的投資不要求有高智商,或在商學院接受高等教育。”“他有句妙語:‘如果你有160的IQ(智商),賣掉30吧,因為你不需要這么多!瘋ゴ蟮某晒,只要有足夠的智力即可,不必是天才。多余的智力并不會增加你成功的機會!
而是靠持續的學習、調查研究、獨立思考!白x書,多讀、兼聽、多思考,信也不要迷信,并與實踐相結合,這才是人生閱讀的真意義。”“花越多時間閱讀公司年報和行業的相關報道,你越會變成企業主一樣的行業專家!币喾矫媪私猓⒅匾蚤e聊的方式,這樣會更客觀、有更大的價值。
總之,投資及人生的主線就是:“實力,持續學習進化提升軟實力(智慧和境界),通過提升軟實力壯大硬實力(財富和影響力)。實力強大后像太陽一樣,普照大地、回報社會,實現對人類的終極關懷!
到做人與人生,要成為最好的自己,要積極、坦率、追求快樂。要“與誠信且有能力的人打交道”,“不要試圖成為他人,成為最好的自己,永遠不要停止前進!薄八顿Y是因為喜歡解決其中蘊含的復雜的智力問題,而名聲和金錢的獲得倒是這一過程中的副產品。”“人生真正的幸福,不是來自奢華的物質享受,而是來自對某種興趣的追逐,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過程之中!薄八偸菢酚^、積極、向上的態度看待這一切。一般認為,人在年輕的時候,容易樂觀,隨著年齡增長,悲觀主義逐漸抬頭,但巴菲特似乎是個例外!薄八f‘我擁有我想要的生活,我熱愛每一天!
簡單說點本書的重點,如何股票投資。首先要強調的是:同樣是買股票,投資與投機有本質不同?偨Y下來,就是要在好的時機用好的價格,買好行業中的好企業!八麑ふ夷切┠芸炊钠髽I,有著長期的光明前景、誠實且能干的管理者,以及,最為重要的是具有吸引力的價格!彼^的好企業,個人總結就是“有良好的管理團隊+對科研的重視”。
最后,感謝上初一的侄子,是他推薦我看的《巴菲特之道》這本書。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5
剛剛讀罷《巴菲特之道》,作者羅伯特·哈格斯特朗。
接觸這本書起源于楊天南讀者見面會,當時楊老師有推薦過,這是他翻譯的第三版,后來在天南讀友會中,亦有其他讀者朋友提及,當天當當網搜索到后,連同其他一些投資類書籍共同購買,書到之后,開篇讀序,評價甚高,很是期待。
閱讀過程中,多次感慨,感慨相見恨晚。一般來說,我看到喜歡的書,總是一口氣讀完,享受讀罷的酣暢淋漓。而這本書不同,我讀的小心翼翼,輕輕咀嚼每一個字,同時怕讀完,用兒子的話說:“舍不得”。
真的舍不得,投資這么多年,我卻一直徘徊在投資的邊緣,閱讀的越多,越發現自身能力圈的局限性,我和老婆說:“我現在最多只是找到了投資的門口,卻還是沒有進入”。有人說:《巴菲特之道》是射進自身生命中的一道光,我愿說該書叩開了我投資之路的大門,這正是我需要的,而苦苦尋覓的。
學習,一定就要向行業中頂尖人學習,以免走彎路,巴菲特堪稱最偉大的投資家,我為現在才找到正路而感到惋惜,感到慶幸,惋惜的是耽擱的時間太久,時間成本浪費太多,慶幸的是我還是找到了……
巴菲特是偉大的,寫巴菲特的書也很多,但能把巴菲特的偉大寫的.如此清晰,如此貼近普通讀者的能力圈,著實不易。對,我想說:羅伯特?哈格斯特朗亦是偉大的,這本書每十年一版,這已經是第三個十年,出的第三版,作者將巴菲特的投資理念總結的清晰到位,對普通讀者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同時作者能夠歷數多位各領域大家,以理論及實踐數據支撐自身的觀點。
作者筆下的巴菲特不是帶著光環,讓讀者以瞻仰的,而是讓讀者看不到距離,覺得巴菲特就在身邊,我正是需要這本書,我感謝楊天南老師,感謝巴菲特先生,我更要感謝哈格斯特朗。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6
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考CFA二級,那是一個關于金融分析師的考試,考的基本內容是現代金融常用的財務理論和分析技巧,共分三級,考到第二級的時候所有現代的理論和技巧基本也就包括了。雖然由于工作原因,我準備時間不足,與通過二級失之交臂,但自己也是對現代投資理論系統地學習了一遍,加上剛讀完MBA沒多久,所以覺得自己一下子可以去做投資了,信心滿滿。于是從薪水里擠出一小筆,打開選股軟件,準備按照考試當中所學到理論去做一個漂亮的投資組合,可是沒過多久我就泄氣了,因為看著這一排排的股票名字和代碼,我腦子里不斷地閃現各種名詞和數學公式,可就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法讓我去做選擇。之后沒過多久,我就接觸到了關于巴菲特的這本書。
市面上研究巴菲特的書不說上百種,也至少有幾十種,在投資領域巴菲特是被當做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對于選擇哪本書來了解巴菲特,我猶豫再三,通過書評、網評等等看了又看,才最終選擇了這一本,因為如果選的書不好,不僅浪費了買書的錢,最重要的是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全書正文267頁,對于研究巴菲特來說顯得薄了點,但畢竟不同于自傳,沒有那么多或杜撰或回憶的細節,而是從采訪者的角度來客觀解讀巴菲特和他的投資哲學。作為初步了解而言,這本書算是精品了。
按照書中所敘,巴菲特本人倒是沒有什么特別之處,無非是從小就比較聰明,喜歡和數字打交道,有做生意的頭腦,童年經歷了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磨難,使他產生了要賺很多錢的想法,成年后受教于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費雪以及查理。芒格這些金融分析和投資的開山鼻祖式的人物,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投資理念,而后創辦自己的投資公司,運用與現代投資理論格格不入的投資理念將區區幾千美金的資本金在25年的時光里增長到了250億美金,而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每股股價是249,660美金,市值4,130億美金。
可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著實與眾不同!之所以稱之為哲學,是因為他所展現出來的已經不是技巧和經驗,而是理念,而且這些理念所適用的也不僅僅是投資,對于我們如何規劃、執行、反思我們人生也是非常地有幫助。當然,巴菲特本人從來沒有這樣去宣揚過自己,他也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別人的人生導師,而是我們這些學習他、研究他的人對他的解讀和和對他投資理念的延伸。這本書觸發了我很多的感想,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是對現代投資理論體系的再認識,F代投資理論有幾大主要理論基石,最主要的是早期的MM理論、后期的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理論APT以及衍生品中的期權定價公式B—S模型等。這些模型和理論的基本關注點就是風險和回報,它們對股價的歷史波動進行數學量化,比如用方差來代表風險,而后對市場上所有的股票進行研究,選出風險和回報一一對應的那些股票,剔除那些風險和回報不相對應的,然后在篩選出來的這批股票中盡量分散配置資產,達到一個最優化、風險最小的組合,這就是CAPM的基本原理,而對于不同市場之間運用“一價原理“ 進行配置來防止套利,這就是APT,最后隨著近代金融工程將衍生品引入市場,人們多了對沖風險、賺取超額利潤的機會,于是在基本的股票買賣的基礎上進行期權期貨以及其它衍生品的交易,于是就有了B—S模型。可以看出,盡管這些理論越搞越復雜,但基本的理念就是把風險分散,盡可能多方面地配置資產,也就是所謂的”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墒,巴菲特不是這么想,他認為這些高深的數學理論在把這些作者推入象牙塔的同時也擾亂了人們的思維,使得人們無所適從,更使得人們越來越只懂得關注數字,而不是數字背后實實在在的企業。巴菲特所使用的分析方法看上去其實很簡單,就是一些基本的營收變化、成本變化、庫存變化、稅后利潤、留存利潤、現金折現等等,還有就是秉承”一美元留存利潤要產生至少一美元新利潤”的原則,而這些方法幾乎是所有學習金融或者商學院的畢業生都明白的。在這基礎之上,巴菲特著重看企業本身,看企業的歷史、所處行業的情況、企業管理層的能力和態度等等,他會像這家企業的擁有者一樣去觀察企業的方方面面,得出自己的結論。事實證明,這樣實實在在地選出來的企業不會令投資者失望,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在長周期角度來看會為投資者帶來可觀的回報,這就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資“理念。反觀大多數投資經理所持的現代投資理論所暗含的意義是什么?就是“懶人心態” 和“投機者“心態的”分散投資“理念,因為地球人都知道,如果把手里的錢分別放在不同的地方,那么總會有”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結果,那也就沒什么必要去辛苦地看每家企業的情況,大不了讀一讀財報,關注一下相關的新聞,人云亦云地調整一下籃子里的不同股票的比重,然后安心地去打高爾夫球?墒沁@樣一來,經理人貢獻的智慧就非常有限,對于投資對象獨到的判斷就沒有體現,那么最后所獲得的回報也就平淡無奇。(也許以后AI可以替代這類投資經理人)
第二是對長期和短期定義的再認識。投資是追逐金錢的游戲,而金錢挑逗著我們的神經,使得我們心煩意亂,急切地想把它抓在手中。這就對人的耐心提出了挑戰。雖然在股市上我還是個菜鳥,而且我也認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不要去準追短期利潤、不要受短期的波動的影響,但我還是覺得真金白銀地投資到一家公司里,幾個月或者半年之后怎么著也應該看一看它的股價變化吧,萬一有個大漲大跌呢?可巴菲特不這么認為,他相信他的”投資十二準則“,相信一旦經過理性判斷而選定的股票,就可以放在那里十年不用去管,甚至二十年,除非他要把它賣掉了。據說他的辦公室里都沒有電腦和股票報價器,只有電視機可以看新聞。這就是他眼中的”長期“。這些說起來簡單,可真正做起來就太難了,人畢竟是受欲望控制的。看一看華爾街的歷史,多少年都是”boom and bust“的循環重演,貪欲支配著眾人,厭惡風險、”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birds in the bush“, 有誰在眼前的既得利益面前可以輕易走開而去冒險期待未來更大的收益呢?在這一點上,不但是在投資領域里的巴菲特,在其它眾多有所成就的人們身上都得到了印證,那就是用理性戰勝人類自身追逐短期結果的思維缺陷,從而取得眾人無法企及的成績。這也是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希望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我可以克服自身的短視行為,用理性做出正確的選擇,并用踏實的行動踐行這一條將眼光放長遠的做事原則,最終可以有所成就。
第三是對快樂的再認識。對于早已坐擁金山的巴菲特而言,物質享受似乎無異于普通人。他仍舊住在1958年的老房子里,開著老款的車,他對錢的態度是”并不是我不喜歡錢,而是我喜歡看著它們增長“?梢钥吹贸,他對于投資這件事情本身是樂在其中的,而不是這件事情所產出的金錢。這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在現代社會實在難以找出不被金錢驅動的行業和人。喜歡財富無可厚非,喜歡物質享樂同樣也無可厚非,但是在追逐快樂的過程中的人們卻有著千差萬別。無容置疑,對一件事情的全情投入帶給人的持續終身的快樂是那種依靠物質和外在帶來的短時間的刺激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然而,全情投入太難了。世界這么大,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又在不斷變化,如何找到內心真正喜歡的事情并抵御住外界的誘惑是一個艱巨的任務,我想別無它法,唯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萬般事、聚萬家才”一途!
不受條條框框、不懼權威、遵從內心,找到真正的快樂并全情投入,不被短時誘惑所困擾,我不是巴菲特,但我可以學習他,我也不用成為他,我只需要成為我自己,快樂地、認真地生活就好!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7
《巴菲特之道》是我第一本投資類讀物,讀完后感悟很多。本杰明·格雷厄姆是巴菲特的投資導師,教授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的智慧,尋找被低估公司價值的股票,通過財報分析公司好壞。俗稱撿煙頭,就是煙快吸完,還有最后一點拿起來吸一口過過癮就扔掉。
后來巴菲特遇到費雪,費雪教他集中投資和價值投資法。不過與巴菲特之前導師本杰明·格雷厄姆不同的是,費雪提倡的是看企業的運營、管理層、發展前景然后再結合公司財報來投資。后者更看重公司本身,就像巴菲特說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買股票就是買一家企業,而你就是一家企業的主人。
所以說沒有可能企業的CEO會隨便買賣自己所持有的股份,經常見到就是很多大公司想并購創業公司,給出很高的收購價格都不愿意被收購。比方說之前有一家Shapchat創業公司,Facebook用高達30億美金來收購,創始人都不愿意被收購。一旦你確定要投資這家公司,絕對不能立馬賣掉,不然就是投機者而已。
這書講了主要有兩大塊,財報分析和如何看企業。財報可以看清一家公司的運營狀況,而看企業是最主要的環節,因為有些好的`企業被低估了。它的價值低于股票價格時,最好立馬買進持有,一般這機會都是很少的,看見一次就珍惜一次。
投資一定要先前做好準備,絕不能投資以后再做功課,一旦投資了一家差的公司時間越久,無非就是放大自己的損失。隨便買不懂公司的股票等于拿著火把走過炸藥房,運氣好沒事,不過次數多了難免會中彩。
而另外就是理性、耐心、時間這三點,理性可以說巴菲特的“秘密武器”,巴菲特說過:“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有不少人就是看熱門股一直瘋漲,以為會一直漲上去,結果自己一買就一直下跌。本人我自己也中過彩,不過金額小到沒什么關系,這就是人性的貪婪。
耐心和時間是投資重要基石,價值投資大家都知道是持有數十年,如果是好的企業最好是“永遠”。那些想通過短線交易股票來發財,結果不過就是收益率降低的同時,甚至還虧損,每次交易費用都會交易所拿走一部分,你投資的基金又拿走了一部分,到你手上分到就非常少了。
吳軍老師說過一句話,《巴菲特之道》是一本好書。如何沒有理解好結果就是放大自己的損失,投資是門藝術而不是一門技術,買股票就是買一家公司,說多少次都不過分。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8
這本書講述了沃倫·巴菲特的故事,他在11歲時開始了他的投資生涯。
不難看出,巴菲特非常聰明,而且有一定的商業經濟頭腦。他的才能不同于其他孩子。當然,這也離不開家庭環境的影響。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成年后,巴菲特結識了三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這為他傳奇般的'投資之路奠定了基礎。格雷厄姆給了巴菲特投資的知識基礎——安全邊際,以及幫助他掌控的情緒,利用市場的波動。
費雪教會巴菲特更新的、可執行的方法論,讓他發現長期的優秀投資對象,以及集中的投資組合。芒格幫助巴菲特認識到購買并持有好企業帶來的回報。
所以,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和傳奇人物并不容易。你可以參考巴菲特的投資路線,但你必須獨立思考,找到自己的道路。要有耐心,有意識地練習。
這里我們必須提到巴菲特投資股票的核心方法:12條準則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耐心的價值”。理性、耐心和時間可以說是巴菲特的“核心”,“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耐心和時間是投資的重要基石。
20xx年,貿易戰、債務違約、質押盤爆倉等導致國內證券市場上半年下跌,整個市場陷入恐慌和絕望?梢哉f是“綠油油一片”的半年,A股市場底部特征逐漸顯現。
就我而言,我看了《聰明的投資者》和我朋友的建議,所以我決定每周開始定投。雖然我沒有投太多的錢進去,但實際看了動畫片“熊出沒”,心里也會感到恐慌。這就是沃倫巴菲特一生所經歷的那種投資者。
雖然2018年對中國經濟的許多重大事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但從長遠來看,我相信中國經濟的未來肯定是積極的。那么,中國投資者應該給自己、給未來的時間和耐心嗎?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9
巴菲特以價值投資的理念獨木成林,由于他傲人的投資成績,使得他在投資者眼中似乎是深不可測、捉摸不透的。《巴菲特之道》一書就像是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了解巴菲特理念之門,引導我們摸索價值投資在實踐中的應用。
巴菲特買股票就是買公司的理念讓我重新思考對股票的估值方法——市場短期是投票機,長期卻是稱重機。判斷公司的價值+低價買入+長期持有,似乎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的核心思想。雖然沒有確切定義多低的價格算是低價,但是至少是低的很離譜了;雖然沒有明確長期有多長,但是至少是做好永不賣出的打算了。
巴菲特的理論也是經過多年的.探索,吸收了眾多大師的思想,在實踐中得來的。這可能是這位大師最過人之處。在本杰明格雷厄姆、菲利普費雪以及查理芒格的影響下,巴菲特形成了不拘于特定模式的價值投資理念,在長達60年的市場波動中如魚得水。
最難能可貴的是巴菲特的自信,他不為他人嘲諷所動,不為市場波動所動,他細致研究、耐心等待,正是如此的精神成就了巨大的收獲。短時期雖有很多人勝過他,但是他從不與他人賽跑,他只是用時間證明自己的判斷,正是如此的信念贏得了市場的尊重。
《巴菲特之道》不是告訴我們如何成為巴菲特,而是通過介紹巴菲特的理念,讓我們更加接近大師的思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 10
終于讀完這本書,本書系統概括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核心就是12個準則,印象較深的是巴菲特對管理層的理解是很深入的,尤其重視管理層是如何分配盈利的,是否將股東的利益最大化,這表現在將錢投資于有更高回報的項目上,或是提高分紅或回購。財務上更看重凈資產收益率,強調成本控制與較高的利潤率。 終于讀完這本書,本書系統概括了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核心就是12個準則。 印象較深的是巴菲特對管理層的理解是很深入的,尤其重視管理層是如何分配盈利的,是否將股東的利益最大化,這表現在將錢投資于有更高回報的項目上,或是提高分紅或回購。財務上更看重凈資產收益率,強調成本控制與較高的利潤率。 如何確定企業價值?企業價值是其生命存續期內現金流在合理利率上的折現,現金流就是股東盈余,股東盈余就是凈利潤加上折舊、攤銷,減去資本支出和其它運營資本。這里我用書里面的例子算了下,用等比數列求和,假設未來盈余不變,企業價值就等于股東盈余÷折現率,如果企業成長率高于無風險利率,用兩段貼現法,例如可口可樂的例子假設下一個10年15%增長,從第11年起5%增長,書上算出1988年的可口可樂內在價值是483.77億,自己也算了下確實是這個數,這可是1988年盈余數8。28億的58.4倍,書上還給出永續增長5%的情況下也值207億,相當于盈余的25倍。看來長期增長率小的變化能帶來估值很大的變化。
在投資數學上主要的理念就是保持組合在5~10只股票為最好,適當集中,不要多元化,書里還給出了凱利優化公式2p—1=x,p是贏的概率,x為投注的比例。投資心理學上人們總對壞消息反應過度,對好消息反應遲鈍,對同樣數量上的損失帶來的痛苦是盈利帶來喜悅的兩倍到兩倍半。損失厭惡的'結果是過于保守。
最后說到的是耐心的價值,系統1與系統2兩種思維模式,投資需要慢速的系統2思維,如何激活?閱讀年報,及競爭對手的年報,做分紅折現模型,得出估值,搞清管理層的長期資產配置策略,而非簡單看幾個財務指標。
巴菲特成功最重要的性格就是理性。理性的基石就是回望過去,總結現在,分析若干可能情況,最終做出抉擇。
【《巴菲特之道》讀后感】相關文章:
巴菲特語錄10-21
巴菲特名言01-23
巴菲特的經典名言08-11
巴菲特名言10-26
巴菲特的名言01-15
巴菲特的經典名言12-16
巴菲特語錄推薦06-13
巴菲特的標準的美文03-10
巴菲特投資名言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