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行動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持續行動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本書不講方法論,不套用許多看著高大上的名詞,直接拋出基本原則反而讓我觸動最深。在我看來,最能直接應用到生活中的莫過于每天鎖定一小時。
“持續做一件事情,一段時間之后,無須任何人教你,你自然會有新的想法產生。”
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我們常常會用復雜的方式去解答簡單的問題,卻用簡單粗暴的思維定義真正復雜的問題。該簡單時,我們迷信復雜;該思考了,我們卻想偷懶。
如何開始持續做一件事,從而提升自己?答案很簡單,就是每天騰出不被打擾的一個小時,認認真真去做。很常識也很直白,卻很少被執行。
這便是 S 君的硬核之處了,他繞開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花架子,用最有說服力的語言讓人直面現實。現實很骨感,擺在眼前我們也假裝看不見,這本書便逼著我們盯著現實看,再老老實實開始行動。
“鎖定”的這一小時好處很多,用雞湯式的文字講便是能每天比別人多出一小時。對于工作繁忙、各種事務纏身的人而言,這一小時是從現實中抽離出來,將目光放得廣闊,做長遠之事的絕佳時機。
而于我這樣的中考生,則更顯得意義非凡。我目前有兩條使用這清晨一小時(深夜也同理)的思路:用于課內學習或投入課外愛好。
前者更適用于備考前夕或課業上不游刃有余的時候,一是整理筆記,二是回顧易錯點,三則是刷一刷薄弱科目的題。后者則是上上之選,無論公眾號寫作還是讀書摘抄喝咖啡,保持一點情懷上的愜意,有張有弛。
總的來說,我的這一小時除了頭二十分鐘必須投入練字外,更多是機動性的,滿足間歇發力的需求,為自己挖護城河。
書中提出了一個長久以來困擾我的問題:如果一個人非常有競爭力,那他的競爭優勢應該來自哪里?
S 君的思路是,從時間維度入手。我們永遠被困在當下,既無法穿越到過去,也不能跳躍至未來。既然如此,就可以想方設法地占到時間的便宜,形成“無法逆轉”、無法在短期內被迅速超越的核心競爭力。
這給我平素做許多未雨綢繆提供了理論支撐。也許我不知道現在拼盡全力在做的一些事有什么具體作用,每周在時間和精力允許的'情況下推送一篇文的積累到哪一天能涌現,但這終究是我早起步做的事。
任何表面上十分實用、光鮮的技能,都不是朝夕之間就能掌握的。我們無法靠市面上的課程五天看美劇不用字幕,無法通過一本教人如何演講的書就立馬口若懸河、侃侃而談。發文也是一樣,當別人反應過來這樣的事情好處無限多才開始,已經比先做的人晚上一步,時間上的鴻溝無法跨越。
有關競爭力優勢的內容再推而廣之,又印證了書中其他章節寫到的兩個內容。這不再是解答我以往的疑問,是已有思想的加強與肯定。
其一,是不要怕走彎路。以往我僅僅只是知道,能做的便多做一些,不要怕學到的知識沒有用,有充足的腦力一切都不是問題——而學習的腦力是需要鍛煉的,再不濟也是鍛煉了學知識的能力,不必畏手畏腳。
書中則做了更直接的解釋:“只要方向改變,那原來的最短的路還是會變成新的彎路。而改變必然是會發生的。”
只要大致的方向對,走彎路也是離目標更近一步。不斷地糾結、尋找直線在哪里,反而會浪費時間、得不償失。說不定某一截彎路上看到的風景,就是人生藍圖上的點睛之筆呢?
另一則,是不沉湎于過往的輝煌。這更像是一種警醒:既然開始得早,就更沒理由給別人超越的機會了。只要有半分松懈,對手就可以借著這樣的時機彎道超車,時間的優勢會被逐漸抹去,甚至變成自己的劣勢。
“榮譽只是對過去的注解,而不是讓行動停滯的功勞簿。”
曾經獲得的成功,高興一下就該擺正心態、繼續努力。行動得越多,就越有這樣的感受——時刻提醒自己,總有滿懷野心的人在追趕。同時,自己也做著那個有野心的人,去追趕前方的身影。
看了書,就該去行動了。讀者的蛻變,更能顯現這本書價值的難能可貴。
【持續行動讀后感】相關文章:
持續的幸福讀后感03-14
《邁克行動》讀后感06-20
持續的造句06-24
可持續的快樂05-04
持續的英語短語09-10
用持續造句01-21
持續觀察日記04-12
持續人生詩歌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