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優秀讀后感范文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獲吧,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快來參考日記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狂人日記》優秀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狂人日記》優秀讀后感范文1
《狂人日記》是一篇象征性和寓意很強的小說,當時,魯迅對中國國民精神的麻木愚昧頗感痛切。
對現實的失望是魯迅感到了喚醒人民覺醒的困難,他經常在紹興會館里以抄古碑來打發無聊的時光。魯迅對中國人民精神的麻木愚昧感到著急,這就是他的這篇小說體現出深厚的憂憤,而人民精神的愚昧又和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禮教密切相關。這篇小說也采用了自述式的手法,通過一個患有“迫害狂癥”的'人內心揭示和批判了封建禮教對人的迫害。正是由于“狂人”對外界的極度敏感,才使得他能夠感受到普通人在麻木的精神狀態下無法感受到的東西。
在這些看似可笑的言語中,隱含著小說深刻的寓意。比如:“只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古久先生即是指封建禮教對中國的長期統治,這句話也暗示了封建禮教的腐朽和對人們反抗的壓制。再如:“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貍的狡猾……”表現了封建禮教強大兇惡的形式下其內在虛弱的本質。
總之魯迅的每一句話都耐人尋味,需要讀者用心細細地品讀其中的深意。
《狂人日記》優秀讀后感范文2
作為中國新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現代短篇白話小說的《狂人日記》,初中時就曾被老師要求讀過,但那時尚小,不曾懂得魯迅先生的意圖。頭一回看的時候,都覺得背后陰陰陣陣,有一種看《十宗罪》的感覺,上了高中,再讀此文,感覺自己讀懂了一部分。
我覺得小說主人公“狂人”,從現代人的角度看來,他就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害怕,多疑。用現在的醫學術語來說,也叫作“迫害妄想癥”患者。醫生給他看病,讓他靜養,他認為那是把他養肥好吃肉。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只是個心理變態。然而,魯迅先生并不是在寫一個精神病人的犯病史。“狂人”實際上是一個敢于向傳統挑戰的知識分子,一個反封建的民主主義者,這些才是“狂人”形象的真正。
據魯迅先生說,這篇小說“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何為“弊害”?乃在“吃人”。對于這篇*,我最欽佩的是魯迅先生的構思,竟能想出用“吃人”來表現封建制度的害人之處。也確實,那時候的`社會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社會。黑暗籠罩,人們整天惶恐不安,他們無法起來反抗,因為在日夜不停的恐嚇下,雙腿早已發軟,內心也喪失了站起來反抗的勇氣,只能順從地任人宰割,什么時候,自己的肉被吃完了,血也被喝光了,骨頭都沒剩下多少,才是一種解脫。
《狂人日記》優秀讀后感范文3
初讀狂人日記,沒有完全看懂,再次閱讀方才體會到狂人之意。
狂人的狂,指的既是病理上的神經錯亂,語無倫次,措辭荒謬;還指了狂人在心態上的一種病態變化——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并且吃人。
《狂人日記》寫于一九一八年四月。它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小說,也是現代中國的新文學的`第一篇杰出作品。發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
故事梗概:一個年輕人由于腦筋出了毛病,因此疑神疑鬼,臆想所有人都在對他進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醫生的治療年輕人的瘋病治愈了,重新進入了正常人的生活軌道(赴某地候補矣)。
傳統觀念認為,魯迅借狂人之口,抨擊吃人的社會制度,事實上,也只要狂人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語,但是,我和媽媽共同認同這部小說的是對狂人精神狀態的描繪,確實是精到、準確,媽媽說以前課本很多革命小說都如過眼煙云一般消散在歷史塵埃中,而狂人卻不會,我是第一次讀這篇*,而媽媽則是重讀,她認為,因為這篇小說和魯迅曾經學過醫有關,這篇小說準確地寫出了一種有迫害癥和強迫癥的精神病人的形象,這篇作品成功不是其立意多么高,而是其形象把握之準而名流文壇。我現在不懂不要緊,過幾年后,回過頭再看看,也許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
【《狂人日記》優秀讀后感】相關文章:
魯迅《狂人日記》優秀教案12-13
《狂人日記》讀書筆記優秀感觸09-13
《狂人日記》優秀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06-29
狂人日記優秀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04-26
狂人日記600字讀后感優秀范文12-14
狂人日記讀后感700字 《狂人日記》讀后感700字05-25
狂人日記優秀讀書筆記(通用7篇)04-26
狂人日記優秀讀書筆記(通用13篇)05-08
狂人日記歌詞04-15
狂人日記摘抄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