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讀后感范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記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記》大約寫于公元前的戰國末年,是禮記一書49篇中的一篇。它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極為重要的文獻,值得認真研究。它從教育目的、教育原則、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學校制度、學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統論述。雖然時隔20xx多年,但是對今天的教育仍富有現實意義。
雖然僅有一千多字,言簡意賅,比喻生動,但是包含了很多教育理論,果然濃縮就是精華嘛!而且似乎與現在的教育理論差別不大,是該說《學記》太先進,還是教育發展太緩慢?現在的教育理論一般都比較冗長繁雜,但是就是那些意思,翻來覆去的講,可能把本來言簡意賅的變得復雜了,弄的讀者就沒心思看下去了,包括我,如果看到像一塊板磚那么厚一本書,就沒有耐心仔細看了。
《學記》中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教學方法和為師之道。現在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這句話原來是出自《學記》,這句話講了學習的重要。古代帝王治理國家統治人民,都始終以教育為本,更別說現代社會了,當然更應該以教育為本了!
當初學《師說》時,對于師者的理解就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評價一位老師的標準很多,我想,為師之日,就是肩挑重擔之時。畢竟,孩子們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作為一位教師,肩挑教育祖國下一代的大梁,總不能誤人子弟、辣手摧花。其中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師也,大意是教師只有知道了教育成功的原因,又知道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后才可以成為教師。當然這是一個前提,學記之后還強調了君子之教重于喻即誘導啟發。首先,要引導學生主動去學,切勿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其次,重在鼓勵學生前進,不必勉強推動;最后,注重啟發學生使他們自行思索,切勿熱衷灌輸注入。按照這樣的方法教學就可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樂于學習而不感到困難,并能自覺思考,深入鉆研。這些見解都很有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中,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至關重要。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學記中也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只有尊師重道,才會致力于學業。我覺得教師和學生如果能像朋友一樣相處,是最好不過了,這樣平等的交流對于學業的進步有很大幫助。如果學生很討厭某位老師,肯定連帶討厭那門課,產生厭學情緒,后果就嚴重了。
閱讀學記之后,發現短短一千多字的學記包含了很豐富的教育理論,對現在仍有借鑒意義。很像一句好時巧克力的廣告詞,小身材,大味道,的確,學記值得我們仔細研究,細細品味其中的大味道!
【學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學記原文及譯文02-04
學花落地記06-10
學記原文及譯文10-22
學記原文帶譯文09-24
學記原文及翻譯及解讀02-26
學記原文和翻譯01-12
學懶記_小學作文08-21
《黃山記》導學教案09-10
王安石的《虔州學記》09-22
《學記》讀后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