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后感:生命作文敬畏生命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敬畏生命》讀后感(通用21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敬畏生命》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畏生命》讀后感 1
張曉風在散文《敬畏生命》中,僅僅捕捉住人生一瞬間看到的景致,寥寥數筆就將生命最為動人的魅力展露無遺。植物憑借風傳遞種子而得以延續生命、繁殖生命本是一件再自然、普通不過的事了,但作者卻從那接連不斷飄送的“白色的纖維”中深深洞覺出這些小生命的.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韌性和強旺的活力:它們不遺余力地尋求生存的機會和空間,它們對生命的珍視、熱愛,震撼著作者當時閑適優雅的心緒,它們的生命形式和生命內涵令作者敬佩不已,也使她感悟到生命的可敬。
行文中,作者以平等或者說尊敬的情感贊美著那些看似弱小的自然界的生命,在感嘆和贊頌之余,她又聯想到人類自身,“我幾乎是第一次遇見生命──雖然是植物的”。作者巧妙地借自然界的生物婉轉地表達了她的思緒,其心靈的波動所產生的強大的感染力引領著我們一同進入她的情感和思維空間,共同品味、思悟生命的偉大和內涵。
《敬畏生命》讀后感 2
同一本書,不同的人來讀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每一本書的背后所揭示的主題、想要闡明的道理也不盡相同。有的告訴我們要堅持不懈,有的告訴我們要尊敬師長,有的則告訴我們生命可貴。
我近來讀了一本書——《敬畏生命》,作者張曉風。全書由幾篇小故事組成的,作者記錄了她的親身經歷并將想象融入其中。比如《夢稿》告訴我們做任何事不要放棄,永往直前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墩诎l生》這篇告訴我們自己要親自經歷發生了什么事,才會體會其中的種種。篇篇故事短小精悍,卻又蘊含深意。
這本書的'中心是敬畏生命,其中有一篇作者記錄的是植物的成長,對植物有一個細節描寫將作者對大自然所有植物乃至所有生物的憐憫與愛惜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也要一樣,去關愛,呵護那些極其微小的生命,像螞蟻,小鳥這樣的,在我們眼里不算什么但也是一個個肉體。”現在有許多珍稀動物滅絕,或被人殺害,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導致的,我們更應該知道生命的真締。
世間萬物皆有情,一花一木也是生命,我們要愛護它們。世間萬物皆有情,希望大家愛護生命,敬畏生命,珍惜身邊的一切。
《敬畏生命》讀后感 3
今天,我在課外書上看到一篇《敬畏生命》的短文。它主要講的是通過對不斷播撒種子這一生命壯舉的描述,歌頌了生命的'偉大力量,告訴人們怎樣敬畏生命。讀了這篇短文,我不禁想起了洪爺爺。
洪爺爺是一位老紅軍,他常常教育我們人要愛惜生命,不能拿生命來開玩笑。有一天,洪爺爺和他的孫子一起到市場去買菜,洪爺爺抓到一個小偷。洪爺爺見他還小,就問:“你為什么不去讀書呢?要拿生命來開玩笑?”他毫不在意地說:“我拿生命來開玩笑關你什么事?”洪爺爺說:“你拿生命來開玩笑,是不關我的事,但是生命來之不易,既然我們來到世上,就要對社會有用,所以,我們自己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這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你知不知道?”小偷聽了后慚愧的底下了頭。
讀了《敬畏生命》這篇短文,我掩卷沉思;,如果人人都能愛惜生命就不會出現那么多的悲劇,如果人人都愛惜生命,我們生存的大家園就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朋友,請您愛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對我們來說僅有一次。
《敬畏生命》讀后感 4
今天,我在課外書上看到一篇《敬畏生命》的短文。它主要講的`是通過對不斷播散云狀種子這一生命壯舉描述,歌頌生命的偉力,告訴人們怎樣敬畏生命。讀了這篇短文,我不禁想起洪爺爺。
洪爺爺是位老紅軍,他常常教育我們,人要珍惜生命,不能拿生命開玩笑。有一天,我和洪爺爺一起去市場去買菜,洪爺爺捉到一個小偷。洪爺爺見他還小就問:“你為什么不去讀書呢?要拿生命來開玩笑呢?”他毫不在意的說:“我那生命開玩笑管你什么事!焙闋敔斦f:“生命來之不易,既然來到世上,就要對社會有用。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你知不知道?“小偷聽后很慚愧。
讀了《敬畏生命》這篇短文,我掩卷深思:如果人人都能愛惜生命,我們生存的大家園就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朋友,請您珍惜自己的生命!
生命對我們來說僅有一次。
《敬畏生命》讀后感 5
暑假里,媽媽經常帶我去圖書館借點書回來看,其中有一篇法國作家阿爾貝特。史懷澤寫的《敬畏生命》,讓我尤其感到心靈的顫動。故事講述了主人公在小時侯尚未就學的時候就常對祈禱感到迷惑不解,覺得我們不該只為人類自己祈禱,同時也有必要為動物們祈禱。所以,經常用他自己遍的禱告詞為所有的動物們祈禱。七八歲的時候,同學邀請他去打山上的小鳥,當時他害怕被同學嘲笑,雖然心理不愿意,還是去了。就在他準備故意射偏彈弓保護小鳥時,教堂的鐘聲響起,救了小鳥。他緊繃的`心終于慢慢松弛下來。仿佛種聲向他下達了“不可殺生”的神圣命令。后來鄰居的一條惡犬對著他的馬狂叫,這時他想有權利鞭打它。可是他抽到了狗的眼睛。他接連幾個星期,都無法擺脫這哀嚎聲。
這篇文章讓我們認識到,我們必須保持善的信念,也就是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才可以給其他生命帶來痛苦和死亡。我們必須認識到,漫不經心極有可能給其他生命造成可怕的痛苦,甚至死亡。我們必須繼續保持這份善良和同情,絕不害怕別人的嘲笑和譴責。
《敬畏生命》讀后感 6
《敬畏生命》一文是我侄女推薦我看的,是中學的一篇閱讀課文。由臺灣女作家張曉風所寫。整篇文章談到了生命延續的不計成本的壯舉。作者起先是對生命不經意,接著到沒有十分注意,再到吃驚,到詫異,最后產生了一種敬畏之情。
在讀到樹絮送種的景象時,我想到了珊瑚,我在中也看到過類似于樹絮送種的珊瑚送種。在海水中,數以千計,不!是萬計、億計的珊瑚被母體送出。在珊瑚母體旁游著許多小魚。它們正在吞噬珊瑚“寶寶”。在這樣的毀滅下,也許只有少數的珊瑚可以成長。珊瑚同樣在展示著生命的.豪華、奢侈、驚心動魄的壯舉。我也不得不為此折服,為此感動。這樣的行為究竟為了什么?
生活中,父母給了我們答案。上一輩為我們所作出的一切足可以使我感動得大哭一場,但我并沒有這樣做。活著,就該珍惜一切,包括父母,周圍的親人。
《敬畏生命》讀后感 7
《敬畏生命》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通過不斷散云狀種子這一生命的'偉力,告訴人們怎樣敬畏生命,讀了這篇短文,讓我想到了李爺爺。
李爺爺是一位老紅軍,他常常教育我們,不能拿生命開玩笑,有一天,我和李爺爺一起到市場去買菜,在菜場里捉到一個小偷,李爺爺見他還小,就問:“你為什么不讀書呢?要拿生命開玩笑。”他毫不在意地說,我拿生命開玩笑,關你什么事?李爺爺說:“你拿生命開玩笑是不關我的事,但是生命來之不易,既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就要對社會負責,所以,我們自己要珍惜生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你知不知道?”小偷聽了之后,慚愧地低下了頭。
讀了《敬畏生命》這篇短文,我掩卷沉思,如果人人都能愛惜生命,就不會出那么多的悲劇,如果人人都能愛惜生命,我們生存的大家園,就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同學們,請你愛惜生命。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共同努力。
《敬畏生命》讀后感 8
生命是什么?哦!生命是磚縫里長出來的花朵,生命是人的心跳,生命是柔弱的小草……
今天我也閱讀了一篇關于生命的文章,敬畏生命。
這里面講述了張全民為了不讓老鼠偷吃東西,就用開水燙它,這讓他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那么卑劣,所以從那時候起,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分量,他又從法國的史懷澤寫的敬畏生命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愛和神圣。
所以一讀到關于生命的`故事,作者能感受到生命的無法承受之重,母駱駝為了讓小駱駝喝上水,自己跳進了水潭里,因為不是只有人類才有生命神性的光輝。
豐子愷告訴孩童不要用腳踩螞蟻,更不要殘害螞蟻,這樣做不僅僅有顆憐憫之心,更怕孩子的殘忍心不斷擴大。
對于生命的感悟,作家巴金曾經說過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
杏林子也曾經說過,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生命只有這一次,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使用它,珍惜它。
《敬畏生命》讀后感 9
《敬畏生命》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通過不斷散云狀種子這一生命的偉力,告訴人們怎樣敬畏生命,讀了這篇短文,讓我想到了李爺爺。
李爺爺是一位老紅軍,他常常教育我們,不能拿生命開玩笑。
有一天,我和李爺爺一起到市場去買菜,在菜場里捉到一個小偷,李爺爺見他還小,就問:“你為什么不讀書呢?要拿生命開玩笑!彼敛辉谝獾卣f,我拿生命開玩笑,關你什么事?李爺爺說:“你拿生命開玩笑是不關我的事,但是生命來之不易,既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就要對社會負責。
所以,我們自己要珍惜生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你知不知道?”小偷聽了之后,慚愧地低下了頭。
讀了《敬畏生命》這篇短文,我掩卷沉思,如果人人都能愛惜生命,就不會出那么多的悲劇,如果人人都能愛惜生命,我們生存的大家園,就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同學們,請你愛惜生命。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構建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共同努力。
《敬畏生命》讀后感 10
本文講述“我”在一個下午正在湖邊看書,忽然發現樹在不斷傳送纖維,隨著風兒大團的纖維在空中飄散。這是樹兒生命的延續啊,“我”當即被這種不計成本投資的生命所打動。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震撼。那些樹所傳送的所有纖維中,可能只會有極少一部分會落地生根,但它為了哪怕再渺茫的希望,也會盡全力去拼搏,只是為了完成它來到這個世界上真正的使命、真正的'意義。我覺得人活著,尤其是在年輕時,就要付出努力、汗水,也要有不怕失敗的決心,肯去奮力一搏,即使失敗,也問心無愧。
比如在生活中很多人在遇到了一個可能對于自己人生算不上什么的小挫折時,卻從此意志消沉。再比如就像很多乞丐,他們在生活窘迫的時候,為什么不振作起來,去想辦法謀生。哪怕從最底層干起,只要肯堅持、努力,只要懷著一份對生活的熱忱,只要踏踏實實、肯等待,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就像周杰倫在《稻香》中唱的那樣:“不要這么容易就想放棄/就像我說的/.”那時候,即使你的得到沒有預想那么完美,你也可以驕傲自己曾付出過,就像文中那棵樹那樣曾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么。
我想,大家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生命就是充實地過好每一天,努力、拼搏支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就是生命!
《敬畏生命》讀后感 11
人擁有生命,享用生命,卻并不在意生命。在這個光怪流陸離,變幻莫測的世界中,人更注重的是身外之物,金錢,權力,名望等,甚至天氣,穿衣,吃飯都讓人留意經心!芭既婚g才覺察到生命的存在,作為負載生命的人來說,是多么可悲的事”。第一次去關注生命,為生命感到詫異和震撼,而且滿心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之的敬畏。
“詫異和震撼”的是生命那種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人世間的.投資都要計算成本,一本萬利,最好是無本萬利。但柳絮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余,只有一顆種子可以長成樹。在經濟學看來,這是無謂的消耗,甚至被視為浪費。但生命之所以為生命,就在于它是無私繁殖后代,一代一代相傳,不求回報,不炫耀自己,沒有絲毫功利之心。而享受生命的人,卻只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本質。
生之本質在于死,因有死之苦惱,才要樂于生,以好好的生來對待死。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好好的活一回,這樣才有意義,才不會為死感到煩惱;只是為了死而等死,就浪費了自然締造的生命,拋棄了生活的機會,喪失了存在的意義。只有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對死亡才不會感到遺憾!
《敬畏生命》讀后感 12
今天,我讀了《敬畏生命》這篇短文,它主要講的是通過對不斷播散云狀種子這一生命壯舉的描述,歌頌了生命的.偉大,告訴人們怎樣敬畏生命。讀了這篇短文,我不禁想起洪爺爺。
洪爺爺是一位老紅軍,他常常教育我們,人要愛惜生命,不能拿生命來看玩笑。有一天,我和洪爺爺一起到市場去買菜,洪爺爺捉到一個小偷。洪爺爺見他還小,就問:“你為什么不去讀書呢?要拿生命來開玩笑?”他毫不在意地說:“我拿生命開玩笑,管你什么事?”洪爺爺說:“你拿生命來開玩笑,是不管我的事。但是孩子生命來之不易,既然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就要對社會有用。所以,我們自己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你知不知道?”小偷聽后慚愧地低下了頭。
讀了《敬畏生命》這篇短文,我掩卷沉思:如果人人都能愛惜生命,就不會出現那么多的悲劇,如果人人都能夠愛惜生命,我們生存的大家園就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朋友,請您愛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對我們來說僅有一次!
《敬畏生命》讀后感 13
讀罷此文,我不由得欽佩起那靠風力吹動纖維的樹木。那些樹,在有風之際,不停地,不斷地播送著自己的`種子,種子定不大。但包裹種子的白色纖維大團大團,竟似云庫,足可以見樹木空投了多少種子。
花費那么多種子,卻只有一粒成為樹木,值得嗎?也許不值得,但我知道為了生息繁衍,即便萬死一生,那樹木也必須這樣做,這便是生命的價值:千萬種子中的一粒種子成活足矣!我又聯想到了人生,人生不也是這樣嗎?人生之中,有許多機遇,我們只要把握住了去拼搏,勝敗都不重要。因為你拼搏萬次后,定有一次會成功。過去,我常常因為失敗而抱怨自己不如意,現在我終于明白,那是因為我投資不夠大,竭力拼搏才會如意。今天,我欽佩那種樹木,在我奮力拼搏后的明天,我定會欽佩自己的。作文
《敬畏生命》讀后感 14
那是一個夏天的長得不能再長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個湖邊。我起先是不經意地坐著看書,忽然發現湖邊有幾棵樹正飄散入湖水里。我當時沒有十分注意,只當是偶然風起所帶來的。
可是,漸漸地,我發現情況簡直令人吃驚。好幾個小時過去了,那些樹仍舊渾然不覺地,在飄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無限的云庫似的。整個下午,整個晚上,漫天都是那種東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樣,我感到詫異和震撼。
其實,小學的時候就知道有一類種子是靠風力吹動纖維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測驗題的答案而已。那幾天真的看到了,滿心所感到的是一種折服,一種無以名狀的敬畏。我幾乎是一次遇見生命——雖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狀的種子在我心底強烈地碰撞上什么東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華的、奢侈的、不計成本的'投資所感動。也許在不分晝夜的飄散之余,只有一顆種子足以成樹,但造物者樂于做這樣驚心動魄的壯舉。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際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種子中有哪一顆成了小樹,至少,我知道有一顆已經成長。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里,蔚然成陰,教會她怎樣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讀后感 15
近期,我讀了一本名為《敬畏生命》的書。通過閱讀,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寶貴和脆弱,心中涌起了對生命的敬畏之情。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心得體會。
首先,讀完《敬畏生命》這本書后,我驚嘆于生命的寶貴。在這本書中,作者通過講述真實的生命故事,引發了我內心最深處對生命的敬畏。書中講述了生命在各種悲劇中短暫而珍貴的一面,引起了我對生命的沉思。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它無論是短暫還是漫長,都是無價之寶。它的價值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我們如何度過、如何珍惜。
其次,這本書讓我領悟到生命的脆弱。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忽視生活的脆弱性。然而,作者用生命故事告誡我們,在生活的每一個瞬間,都會面臨突如其來的變故。無論是一場疾病、一次意外,還是一次人為的錯誤,都可能讓生命瞬間失去光芒。讀完這本書,我對生命充滿了敬畏之情,并且深切地意識到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機會,活在當下,因為生命如此脆弱,任何一刻都可能消失。
第三,這本書讓我思考生命的意義。生活中,我們常常為了物質追求、功成名就而忙碌著,卻很少停下來思考生命的意義。而《敬畏生命》這本書,以真實而感人的故事提醒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對于自己、對于他人、對于社會的貢獻。在生活的工作中,讓自己變得更好,同時也幫助他人更好地生活,這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生命的意義遠遠超出了物質的追求,而是在于我們對于世界的改變和美好的貢獻。
第四,這本書讓我明白了生命的責任。生命賦予我們無數的權利和機會,但同時也伴隨著無數的責任。我們應該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在生活和工作中,努力做到最好。同時,我們也有責任關心他人,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溫暖和美好。作為生命的主人,我們有著巨大的.責任和使命,不能辜負了生命賦予我們的使命。
最后,讀完《敬畏生命》后,我對于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生命是如此寶貴和脆弱,我們應該經營好自己的生命,用珍貴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同時,我們也應該對生命充滿敬畏,珍惜每一個機會和每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在于我們對于世界的貢獻和改變,我們應該努力做到最好,并且有責任關心他人。生命賦予了我們權利,同時也帶來了責任,我們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不負生命賦予的使命。
通過閱讀《敬畏生命》,我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生命是如此珍貴,如此脆弱,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每一個時刻,對生活充滿感恩,對生命負責,對他人給予關懷和幫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找到真正的滿足和幸福。
《敬畏生命》讀后感 16
今天,我讀了《敬畏生命》這篇文章,我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這篇文章使我深刻明白了,我們只有對生命擁有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他的無限生機,我們人類也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在這個星球上,擁有生命神性光輝的也不僅僅只有人類,包括其他一切生物也是如此,比如勤勞的螞蟻,自由自在的小鳥,高原精靈藏羚羊和海上救生員鯨等,甚至還有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及參天的古樹,都無不豐富地蘊涵著生命世界的底蘊。在浩瀚的生物海洋里,有益于人類的生物我們姑且不論,即使是一只害蟲,它雖然在人們的厭惡、唾棄和捕殺中生存,但它無意中也為自己的天敵(益蟲)提供了食物,從而能保證益蟲更好的生存,維系著整個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確實,我們應該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這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延續地球的生物鏈遭到破壞,人類就像是最后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記得去年的夏天,我走在放學的路上,忽然看到有一個小男孩捉住一只蝴蝶后肆意摧殘,蝴蝶在驚恐、怯懦和無奈中瑟瑟發抖,小男孩玩兒夠了,就任意撕毀那襯托蝴蝶美麗的地方————翅膀,我急忙上前制止他,可還是晚了一步,他已經把蝴蝶重重的扔在地上,我揀起來一看,被玩弄的`奄奄一息的蝴蝶在我手中掙扎了幾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氣。我眼前仿佛出現了這只蝴蝶往日那舒展著美麗翅膀自由自在飛翔的一幕,而那一刻,一切將成為一個美麗的回憶……這件事使我至今不能忘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約束著我。
有一首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人類只有敬畏生命,崇尚科學,熱愛大自然,都懷著一顆慈愛的心,那么我們的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才將會變的更和諧,人們的生活才會更幸福。就讓我們共同呼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共同托起美好的明天吧!
法國思想家史懷澤曾在《敬畏生命》一書中寫道:他在非洲志愿行醫時,有一天黃昏,看到幾只河馬在河中與他們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愛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驀然產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導和不懈追求的事業。
其實,也只有我們擁有對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我們才會時時處處感受到生命的高貴與美麗。地上搬家的小螞蟻,春天枝頭鳴唱的鳥兒,高原雪山腳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戲水的鯨魚等等,無不豐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蘊。我們也才會時時處處在體驗中獲得“鳶飛魚躍,道無不在”的生命的頓悟與喜悅。
因此,每當讀到那些關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總會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無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重,母駱駝為了使即將渴死的小駱駝喝到夠不著的水潭里的水而縱身跳進了潭中;老羚羊們為了使小羚羊們逃生而一個接著一個跳向懸崖,因而能夠使小羚羊在它們即將下墜的剎那以它們為跳板跳到對面的山頭上去;一條鱔魚在油鍋中被煎時卻始終弓起中間的身子是為了保護腹中的魚卵;一只母狼望著在獵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嗚咽嗥叫。其實,不僅僅只有人類才擁有生命神性的光輝。
有時候,我們敬畏生命,也是為了更愛人類自己,豐子愷曾勸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腳去踩螞蟻,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殘害螞蟻,他認為自己那樣做不僅僅出于憐憫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點點殘忍心以后擴大開來,以致駕著飛機裝著炸彈去轟炸無辜的平民。
確實,我們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人類就像是最后的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敬畏生命》讀后感 17
善是保存和促進生命,惡是阻礙和毀滅生命。如果我們擺脫自己的偏見,拋棄我們對其他生命的疏遠性,與我們周圍的生命休戚與共,那么我們就是道德的。只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一種特殊的、不會失去的、不斷發展的和方向明確的德性。
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與共是世界中的大事。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它以最有意義的方式產生著無數生命,又以毫無意義的方式毀滅著它們。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等級,都對生命有著可怕的無知。他們只有生命意志,但不能體驗發生在其他生命中的一切;他們痛苦,但不能共同痛苦。自然撫育的生命意志陷于難以理解的自我分裂之中。生命以其他生命為代價才得以生存下來。自然讓生命去干最可怕的殘忍事情。自然通過本能引導昆蟲,讓它們用毒刺在其他昆蟲身上扎洞,然后產卵于其中;那些由卵發育而成的昆蟲靠毛蟲過活,這些毛蟲則應被折磨至死。為了殺死可憐的小生命,自然引導螞蟻成群結隊地去攻擊它們?匆豢粗┲氚桑∽匀唤探o它的手藝多么殘酷。
從外部看,自然是美好和壯麗的,但認識它則是可怕的。它的殘忍毫無意義!最寶貴的生命成為最低級生命的犧牲品。例如,一個兒童感染了結核病菌。接著這種最低級生物就在兒童的最高貴機體內繁殖起來,結果導致這個兒童的痛苦和夭亡。在非洲,每當我檢驗昏睡病人的血液時,我總是感到吃驚。為什么這些人的臉痛苦得變了形并不斷呻吟:我的頭,我的頭!為什么他們必須徹夜哭泣并痛苦地死去?這是因為,在顯微鏡下人們可以看見10‰~40‰毫米的白色細菌;即使它們數量很少,以至于為了找到一個,有時得花上幾個小時。
由于生命意志神秘的自我分裂,生命就這樣相互爭斗,給其他生命帶來痛苦或死亡。這一切盡管無罪,卻是有過的。自然教導的是這種殘忍的利已主義。當然,自然也教導生物,在它需要時給自己的后代以愛和幫助。只是在這短暫的時間內,殘忍的利已主義才得以中斷。但是,更令人驚訝的是,動物能與自己的后代共同感受,能以直至死亡的自我犧牲精神愛它的后代,但拒絕與非其屬類的生命休戚與共。
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義的世界,就像一條漆黑的峽谷,光明僅僅停留在山峰之上。所有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種生命能擺脫黑暗,看到光明。這種生命是最高的生命,人。只有人能夠認識到敬畏生命,能夠認識到休戚與共,能夠擺脫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無知。
這一認識是存在發展中的大事。真理和善由此出現于世。光明驅散了黑暗,人們獲得了最深刻的生命概念。共同體驗的生命,由此在其存在中感受到整個世界的波浪沖擊,達到自我意識,結束作為個別的存在,使我們之外的生存涌入我們的生存。
我們生存在世界之中,世界也生存于我們之中。這個認識包含著許多奧秘。為什么自然律和道德律如此沖突?為什么我們的理性不贊同自然中的生命現象,而必然形成與其所見尖銳對立的認識?為什么在它發揮善的概念的地方,它就必須與世界作斗爭?為什么我們須經歷這種沖突,而沒有有朝一日調和它的力量?為什么不是和諧而是分裂?等等。上帝是產生一切的力量。為什么顯示在自然中的上帝否定一切我們認為是道德的東西,即自然同時有意義地促進生命和無意義地毀滅生命的力量?如果我們已能深刻地理解生命,敬畏生命,與其他生命休戚與共;那么,我們怎樣使作為自然力的上帝,與我們所必然想象的作為道德意志的上帝、愛的上帝統一起來?
我們不能在一種完整的世界觀和統一的上帝概念中堅定我們的德性,我們必須始終使德性免受世界觀矛盾的損害,這種矛盾像毀滅性的巨浪一樣沖擊著它。我們必須建造一條大堤,它能保存下來嗎?
危及我們休戚與共的能力和意志的是日益強加于人的這種考慮:這無濟于事!你為防止或減緩痛苦、保存生命所做的和能做的一切,和那些發生在世界上和你周圍,你又對之無能為力的一切比較起來,是無足輕重的。確實,在許多方面,我們是多么的軟弱無力,我們本身也給其他生物帶來了多少傷害,而不能停止。想到這一點,真是令人害怕。
你踏上林中小路,陽光透過樹梢照進了路面,鳥兒在歌唱,許多昆蟲歡樂地嗡嗡叫。但是,你對此無能為力的是:你的路意味著死亡。被你踩著的螞蟻在那里掙扎,甲蟲在艱難地爬行,而蠕蟲則蜷縮起來。由于你無意的罪過,美好的生命之歌中也出現了痛苦和死亡的旋律。當你想行善時,你感受到的則是可怕的無能為力,不能如你所愿地幫助生命。接著你就聽到誘惑者的聲音:你為什么自尋煩惱?這無濟于事。不要再這么做,像其他人一樣,麻木不仁,無思想、無情感吧。
還有一種誘惑:同情就是痛苦。誰親身體驗了世界的痛苦,他就不可能在人所意愿的意義上是幸福的。在滿足和愉快的時刻,他不能無拘無束地享受快樂,因為那里有他共同體驗的痛苦。他清楚地記著他所看見的.一切。他想到他所遇見的窮人,看見的病人,認識到這些人的命運殘酷性,陰影出現在他的快樂的光明之中,并越來越大。在快樂的團體中,他會突然心不在焉。那個誘惑者又會對他說:人不能這樣生活。人必須能夠無視發生在他周圍的事情,不要這么敏感。如果你想理性地生活,就應當有鐵石心腸。穿上厚甲,變得像其他人一樣沒有思想。最后,我們竟然會為我們還懂得偉大的休戚與共而慚愧。當人們開始成為這種理性化的人時,我們彼此隱瞞,并裝著好像人們拋棄的都是些蠢東西。
這是對我們的三大誘惑,它不知不覺地毀壞著產生善的前提。提防它們。首先,你對自己說,互助和休戚與共是你的內在必然性。你能做的一切,從應該被做的角度來看,始終只是滄海一粟。但對你來說,這是能賦予你生命以意義的惟一途徑。無論你在哪里,你都應盡你所能從事救助活動,即解救由自我分裂的生命意志給世界帶來的痛苦;顯然,只有自覺的人才會從事這種救助活動。如果你在任何地方減緩了人或其他生物的痛苦和畏懼,那么你能做的即使較少,也是很多。保存生命,這是惟一的幸福。
另一個誘惑,共同體驗發生在你周圍的不幸,對你來說是痛苦,你應這樣認識:同甘與共苦的能力是同時出現的。隨著對其他生命痛苦的麻木不仁,你也失去了同享其他生命幸福的能力。盡管我們在世間見到的幸福是如此之少;但是,以我們本身所能行的善,共同體驗我們周圍的幸福,是生命給予我們的惟一幸福。最后,你根本沒有權利這么說:我要這么生存。因為你認為,你比其他生命幸福。你必須如你必然所是地做一個真正自覺的人,與世界共同生存的人,在自身中體驗世界的人。你是否因此按流行的看法比較幸福,這是無所謂的。我們內心神秘的聲音并不需要幸福的生存——聽從它的命令,才是惟一能使人滿足的事情。
我這樣和你們說,是為了不讓你們麻木不仁,保持清醒的頭腦!這與你們的靈魂有關。如果這些表達了我內心思想的話語,能使在座的諸位撕碎世上迷惑你們的假象,能使你們不再無思想地生存,不再害怕由于敬畏生命和必然認識到共同體驗的重要而失去自己,那么,我就感到滿足,而我的行為也將被人贊賞……
《敬畏生命》讀后感 18
同一本書,不同的人來讀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每一本書的背后所揭示的主題、想要闡明的道理也不盡相同。有的告訴我們要堅持不懈,有的告訴我們要尊敬師長,有的則告訴我們生命可貴。
我近來讀了一本書——《敬畏生命》,作者張曉風。全書由幾篇小故事組成的,作者記錄了她的親身經歷并將想象融入其中。比如《夢稿》告訴我們做任何事不要放棄,永往直前才會取得最終的勝利!墩诎l生》這篇告訴我們自己要親自經歷發生了什么事,才會體會其中的種種。篇篇故事短小精悍,卻又蘊含深意。
這本書的中心是敬畏生命,其中有一篇作者記錄的是植物的成長,對植物有一個細節描寫將作者對大自然所有植物乃至所有生物的.憐憫與愛惜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拔覀円惨粯,去關愛,呵護那些極其微小的生命,像螞蟻,小鳥這樣的,在我們眼里不算什么但也是一個個肉體!爆F在有許多珍稀動物滅絕,或被人殺害,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導致的,我們更應該知道生命的真締。
世間萬物皆有情,一花一木也是生命,我們要愛護它們。世間萬物皆有情,希望大家愛護生命,敬畏生命,珍惜身邊的一切。
《敬畏生命》讀后感 19
我是一個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愿意活著。
在我的生命意識中,帶著對毀滅和痛苦的懼怕,渴望著更廣闊的生存和快樂;我的周遭圍繞著同樣的生命意識,無論她在我面前表達自己還是保持沉默。
生命意識到處展現,在我自身也是同樣。如果我是一個有思維的生命,我必須以同等的敬畏來尊敬其他生命,而不僅僅限于自我小圈子,因為我明白:她深深地渴望圓滿和發展的意愿,跟我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我認為毀滅、妨礙、阻止生命是極其惡劣的。
尊敬生命,在實際上和精神上兩個方面,我都保持真實。根據同樣的理由,盡我所能,挽救和保護生命達到她的高度發展,是盡善盡美的。
在我內部,生命意識懂得了其他的'生命意識。她渴望透過自身達到整合,成為一個整體。我只能堅持這樣一個事實,生命意識透過我展示了她自己:成為與其他生命意識相互依存的一員。
我經驗過向一切生命意識表達同等敬畏的不可遏止的沖動,如同尊敬自身的一樣。通過這種經驗形成了我的倫理觀。一個人遵從這種沖動,去幫助所有他能夠幫助的生命,并且畏懼傷害任何活著的生靈,這個人才是符合倫理的。
如果我把一個昆蟲從泥坑救出來,我的生命對另一個生命做出貢獻,那么對立于生命自身的生命分隔現象就消失了。
不論何時不論何種方式,我的生命對另一個生命貢獻出他自身,我的生命意識就經歷了一個從有限到無限的融合的愿望,在這個愿望中,所有的生命是一個整體。
絕對倫理要求在生命中創造完美。她不可能完全實現;這一點倒無所謂。對生命敬畏的感覺是絕對的倫理。它使生命序列的保持和提升順利運作。
不論在什么情況下,毀滅和傷害生命都如同惡魔一樣有罪。在實踐中,我們真的被迫選擇。我們經常必須武斷地決定何種形式的生命,甚至何種特殊的人,我們應該挽救,何種我們應該毀滅。盡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則仍然是完整的和毋庸置疑的。
這種倫理并不因為人們的倫理觀抵觸現象而失效,農民在牧場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棵花,可是他必須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劃掉路旁的花朵,因為這樣做是不必要,是對生命犯下罪行。
《敬畏生命》讀后感 20
生命教育是什么呢?在沒有進行閱讀教學這篇文章通過之前,我認為自己生命活動只是作為一種在地球上的生態吧?或是我們人類社會健康地存活?還是另有其意呢?讀完文章內容之后,我終于從“生命”這兩個字上理解了它中心的含義。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敬畏生命》。
它大致講述了:作者張全民在高中時候,想了一個殘酷的法子去面對偷吃的老鼠。趁老鼠出洞的時候作者拿了燙開水澆它,兩個月后才知道它是一只懷了小老鼠的母老鼠,心存自責。在以后,作者又從老羚羊,母駱駝,馬上要被煎熟的鱔魚、在獵人陷井中死去的小狼等事例中,明白了不只是人性才擁有生命的光輝。
從這些問題事例的各種不同做法中,我十分具有震撼。因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在人類為了心中對于確實有打死老鼠的一萬種理由?墒窃谏鷳B的“舞臺”上,每一種模式生物技術都有提高自己的角色。雖然通過老鼠當的確實已經不是什么太好的角色,更是有了繁殖工作任務的母老鼠!人類也應善待它。
我還在百度上看到了一段威脅生命的視頻。 一個七歲的男孩,用辣椒醬均勻地涂在蝸牛的觸角上,加水殺死蝸牛。 如果這顆殘忍的心膨脹一點,他會做更可怕的.事情。
是啊!善待生命,尊重就是害怕生命,每一個生命都是美麗的。如果人類殺死了世界上所有的動植物,是最后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地球上發生的事情最終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所以,讓我們擁有一顆真誠、純潔、善良的心去對待生活吧!
《敬畏生命》讀后感 21
你可以忽視萬事萬物的存在,因為他們并非因你的存在而存在。你可以看不見樹在空氣中呼吸,看不見魚兒在水里的喘息,也看不見被沉默覆蓋的一切。但是當你閉上眼睛,卻一定看得見人與人之間的浮躁和疏離。人類作為這個星球上被神請來的客人,機器的出現使他們變得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隨意。科技革命的推動,使物質成就日益顯現,望著這滿目打上了人的活動烙印的世界,人們似乎產生了能夠成為這個星球的主人的錯覺。
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什么呢?在工具理性的驅使下人與人之間變得越來越疏離,休戚與共的生態環境也成了取得物質成就的工具與手段,世界變得缺乏溫情。人們似乎已經忘了他們是作為客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忘了他們身上的偉大責任。
《敬畏生命》正是這樣一本能喚醒人們內心責任意識,點燃人們日益冷漠的內心的福音之書。施韋澤在書中是這樣描述這種責任的:“受制于盲目的利己主義的世界,就像一條漆黑的峽谷,光明僅停留在山峰上。所有生命都必然生存于黑暗之中,只有一種生命能擺脫黑暗,看到光明。這種生命是最高的生命,人。只有人能夠認識到敬畏生命,能夠認識到休戚與共,能夠拜托其余生物苦陷其中的無知。”
這是他在斯特拉斯堡布道時對敬畏生命進行第一次公開闡述中的一段話。他認為,“善是保存和促進生命,惡是阻礙和毀滅生命。”“自然不懂得敬畏生命。它以最有意義的方式產生著無數生命,又以毫無意義的方式毀滅著他們!彼灾挥腥瞬拍軌蚓次飞,將自然律和道德律統一起來。他認為只有人能肩負起這種責任的理由是:人是具有德性的理性存在者。其他動物無法擺脫生命意志的自我分裂,因此無法敬畏生命,而人類可以通過提防三大誘惑將“作為自然能力的上帝,與我們所必然想象的作為道德意志的上帝、愛的上帝統一起來!笔╉f澤認為這三大誘惑是:一、“你為什么自尋煩惱?這無濟于事!边@是在當你想行善又感到無能為力時誘惑者發出的聲音。二、“同情就是痛苦!薄罢l親身體驗了世界的痛苦,他就不可能在人所意愿的意義上是幸福的!比ⅰ叭瞬荒苓@樣生活!边@是指當人們體驗了同情的痛苦之后會無法安心享受快樂,變得患得患失,變得敏感。施韋澤認為提防三大誘惑的方法是:首先,你對自己說,“互助和休戚與共是你的內在必然性!蹦闼龅囊磺心苜x予你的生命予意義。隨后,在共同體驗了你周圍的不幸之后,你應這樣認識,“同甘共苦的能力是同時出現的!比绻慷闷渌纯鄷r麻木不仁,那你也會失去同享其他生命幸福的能力。最后,你根本沒有權力說你要鐵石心腸的生活,因為你內心神秘的聲音會告訴你怎樣才是真正幸福的生存。
我深深贊同作者關于“只有人能夠認識到敬畏生命,能夠認識到休戚與共,能夠拜托其余生物深陷其中的無知”的觀點,因為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生命。理性決定了人之為人和人的道德價值。敬畏生命、保存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展的生命實現其最高價值是可以成為一條普遍的立法原理的,人們遵循自己所制定的法則是意志自由的表現。因此,人們肩負起敬畏生命這一責任是一種出于尊重道德法則而產生的行為必然性。
此外,倫理學發展的歷史是人類追求現實世界中和諧完滿關系的.歷史。道德不應與人性和宇宙的自然法則相違背,而應建立在二者之上。敬畏生命倫理學對人們提出的道德要求正是這樣一種建立在理解的同情和同情的理解的情感上的,符合人性與自然法則的,利于實現人與現實世界和諧完滿關系的哲學。
馬克思按照人的發展狀態將社會形態分為人對人的依賴性社會、人對物的依賴性社會和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我認為,第三個階段所說的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中的個人影視在心智、情感和道德上充分發展的個人,理應包含這種“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的倫理理念。
【《敬畏生命》讀后感】相關文章: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作文10-09
敬畏生命教案03-20
敬畏生命的作文02-14
作文敬畏生命01-28
敬畏生命的句子06-09
生命給了我敬畏03-02
敬畏生命的作文03-17
生命的敬畏散文12-02
敬畏生命石縫間的生命散文08-18
敬畏生命小學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