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后感1
在一定程度上,課程是由課堂上無數個細節共同組成的。所以,關注現場與細節是提升教學智慧的必經之路。新課程教學改革,最終要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細節上實踐和體現。
舉左手?舉右手?拖堂幾分鐘無關緊要嗎?教師能否為教學的失誤向學生道歉?
許多教學細節過去并不是受到了每一個教師的重視,也沒有系統的理論對它們的必要性和規范性給予深入的探討。但自從新課程教學改革開始,教師們對細節的觀念逐漸發生了變化,教學細節也開始被當作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去認識。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及“以人為本”的基礎教育觀,延伸著細節的力量,并將其從潛移默化的微妙影響轉化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清晰引導。
細節可以體現一位教師的實力和功力,細節的變化則標志著課堂理念與實踐的變化。新課程改革理念已經被多次地復述、轉述,但如果在細節上沒有更新,課程改革也只能是一句空話。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課程是由課堂上無數個細節共同組成的。所以,關注現場與細節是提升教學智慧的必經之路。新課程教學改革,最終要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細節上實踐和體現。重視細節的改造,正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
“細節在教學過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進學生發展中的意義和價值,舉輕若重。”最近出版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中如是說。關注細節,就是關注新課程的理念能否落實到位以及教學行為能否根據新課程的要求重新塑造;關注細節,就是追求教學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確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學新境界的體現。
作為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能夠深切體會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從理論到實踐,從觀念到行動的推進過程中帶給自身和學生的欣喜變化。經過培訓、觀摩和研討等活動,應該看到,改革過程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正在被很多教師理解和接受,并開始影響教學方式,改變教學實踐。
如在新課程實施中,一位教師所創造的“舉左手,舉右手”的教學細節,就是教師與成績較差的學生之間的一種約定:如果能夠回答問題舉右手,如果沒有把握則舉左手,教師根據學生舉手提供的信息來決定是否請他回答問題。既照顧了學生的自尊心,又鼓勵了他積極參與課堂交流。
但是,在課改的現場,由于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老師們在教學行為中對新理念和新要求的把握水平參差不齊。過去司空見慣的教學細節可能會仍然時而發生。如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教師讓學生站著,問“誰來替他正確地回答”,等另一名學生正確回答后,教師則對他說:“你聽清楚了嗎,請坐。”長此以往,學生回答問題的主動性、積極性會逐步消失,愿意回答問題的學生越來越少。這一細節隱含著一個錯誤的觀念,即教師已經講過的內容,學生不應再出錯。
還有很多年都習以為常的拖堂細節,多數教師認為拖堂無關緊要,甚至認為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在這次教育局對武原中學常規調研中許多學生對教師拖堂的現象很反感,而且教師拖堂普遍存在。
其實課間休息對學生發展至關重要,坐了40分鐘或45分鐘的學生,迫不及待地需要下課的10分鐘,進行身體和心理的調整,以便下節課更好地學習,所以,拖堂是否合理,應該從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角度重新進行反思和審視。再如,目前中小學普遍使用的家長簽字,引發了很多學生模仿家長筆跡、代家長簽字的現象,就是不尊重學生、不信任學生的教學細節。
細節雖小,卻不能小看。在看似“應該”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無意的忽視和漠視的地方,正存在著教師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都應該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現象,教學細節具有的對學生心理、行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著每一個嚴謹的教師。
因而應分析和反思慣常的教學細節,從中清理出由不合規律、不講科學、不重人道所導致的問題,從打造全新的`教學細節入手,改變原有教學行為,形成新的教學理念和實踐,才能以此來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信任、理解,體現出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充分重視,體現出對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的自覺,體現出教學技巧、教學藝術和教師素質,體現出先進教育理念下教師的人文關懷。
一項教育改革只有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眾多細節的演繹而轉化為深刻影響學生思維和接受的力量,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因此,教學改革,要從細節做起。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后感2
讀《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原本枯燥乏味的教育學在作者筆下竟詮釋得如此生動形象、如此具體。
讀完此書,我深深地認識到智慧并非“遙不可及”。對于智慧,我一直認為是教育者一種臨場的應激表現,學是學不來的,那是天生的。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讀完書才發現那只是我對教育機智一種狹隘的理解。書中寫到:“機智表現為克制,表現為對孩子的體驗的理解,表現為尊重孩子的主體性,表現為‘潤物細無聲’,表現為對情境的自信,表現為臨場的天賦”。“機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間,保護那些脆弱的東西,防止傷害,將破碎的東西變成整體,使好的品質得到鞏固和加強,加強孩子的獨特之處,促進孩子的學習和個性成長”。而且教育智慧也可以通過學習來積累。
“機智表現為克制”
平時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習慣性行為,總是憑著“自以為是”的經驗,機械化的進行著。記得有一次,上完課在批改學生的作業時,發現有一道題大多數學生都是錯的,包括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學生,而且我清清楚楚地記得,這道題在上課時講到過,我改著改著,氣就不打一處來,幾乎把學生的作業本都扔在了地上,孩子們嚇得大氣也不敢出,自己也氣得呼哧呼哧直喘。現在想想,自己當時的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在這本書中,范梅南這樣說,“未經反思的行動是‘缺乏智慧’的”,機智表現為克制。當時,我要是能克制自己的情緒,然后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為,可能就會想到,學生不會故意把題做錯,原本就是自己沒有教會這節課的知識,這怎么能怨學生呢!這樣下去,不但自己的教學水平難以提高,而且嚴重地影響了師生關系。
機智表現為“潤物細無聲”
“杰遜是一個大小伙子。因為他時常心不在焉的樣子,英語老師開始懷疑他是否吸毒。照其他老師的看法,杰遜只不過是坐在學校消磨時間罷了。他很少完成家庭作業。”
“有一天在上課前,杰遜早早地進了教室,在老師的周圍踱來踱去。顯然,他有什么心事。‘瞧,我寫了這個’,他說,將一張紙片放到老師的桌上。是一首詩。詩寫的不錯,老師很吃驚。‘這首詩寫得很好,杰遜,我喜歡它的意境。’‘我喜歡寫詩’,杰遜說,‘我已經寫了好一陣了……自從我上您的課開始’。接著,他有點不在意地說,‘也許,您可以將它貼起來’。老師一直習慣將選中的學生的詩貼在大廳的一塊大貼板上。”“杰遜建議她展出他的詩令她感到吃驚。她吃驚的是杰遜也在乎這樣的事。但她還是非常高興的答應了。那天晚些時候,她注意到杰遜和一個朋友在一起。他正指著墻上:‘就那首詩,是我寫的。”任何一個差生都并非一無是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閃光的地方,抓住這些閃光點就抓住了教育的契機!
范梅南教授告誡我們,當杰遜把詩遞過來的時候,我們絕不能說這樣的話:“唔,杰遜,你這兒還有幾處拼寫錯誤。”或者說,“杰遜,這結尾還不太好,你應該修改一下后幾行”。老師知道將來還有機會幫助杰遜修改他的詩。首先,她可能通過在班上將詩的收尾作為一個一般題目的討論,試圖間接地給杰遜指出某些給這首詩收尾的看法。用這樣的方式,她可能又能夠微妙地影響杰遜,使他學會理解更多的詩歌寫作技巧,而不是單單挑選出他的詩進行批評。
“杰遜的例子同樣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是多么地容易錯誤地判斷孩子和年輕人。即使其他人已經對孩子失去信心了,我們仍然還是有辦法‘打動’學生。”
總之,教學機智不是單純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稟賦,更不是虛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種充滿教學智慧,具有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映,是教師個性品質、教育理論素養、教育實踐經驗等多種因素綜合起來的結果。我決心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淀,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后感06-15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書心得06-12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后感范文06-11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優秀讀后感07-03
讀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后感范文11-08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教師讀后感07-04
《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