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害預測預報方案

時間:2024-08-26 05:05:01 方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蟲害預測預報方案通用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蟲害預測預報方案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蟲害預測預報方案通用

蟲害預測預報方案通用1

  一、病害的預測預報

  枸杞病害的預測預報就是預先了解枸杞病害的發生可能性,發生的輕重程度,從而決定防治的對策。枸杞各種病害預測的主要根據是:病害的生物學特性,侵染過程和侵染循環的特點,病害流行前寄主的感病情況與病源物的數量,病害發生與環境的關系,當地的氣象預報等。

  二、蟲害的預測預報

  在枸杞害蟲的預測中,常常采取直接取樣調查方法。其調查結果的準確程度與取樣方法、取樣的樣本數、樣本的代表性有密切的關系。

  1.枸杞害蟲種類調查

  調查方法主要是進行田間采集調查,其次可附以誘蟲燈、色板誘集和性引誘等方法。田間采集調查最好每半月進行一次,凡遇到害蟲或益蟲都應該采集標本,標明名稱、危害蟲態、捕食或寄生狀態等。對于一些不知名的`害蟲或益蟲,可以臨時編號待查。通過誘集器所誘得的蟲子標本要及時檢查登記。這樣經過兩年的系統調查,就可能獲得當地枸杞作物上的害蟲或者益蟲種類組成較完整的基本資料,為進一步研究枸杞作物上的蟲情及危害狀態和防治工作打下基礎。

  2.枸杞害蟲數量調查

  害蟲數量調查方法一般采取取樣調查的方法。影響取樣調查代表性的因素主要有人為因素和調查取樣技術兩個方面。人為因素主要是指調查的責任心,只要責任心強就可以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影響。調查取樣技術主要有取樣的方式、樣本數量和取樣單位三項組成。

  (1)昆蟲分布型

  枸杞生產每種害蟲及其蟲態,由于其生物學特性對環境條件的長期適應性,而表現出一定的分布型。最常見的有三種分布型:隨機型、核心型和嵌紋型。活動力強的昆蟲一般呈隨機型分布,比如蚜蟲、癭螨、木虱等。活動力弱的昆蟲呈核心型分布,表現在田間分布均勻,形成一個個核心集團,并從核心作放射性的蔓延。有的昆蟲是從田間的雜草過渡來的,在田間呈布均勻的疏密相間分布,稱為嵌紋型分布。

  (2)調查取樣技術

  ①取樣方法對于隨機型昆蟲分布取樣方式采取五點取樣法、棋盤式或對角線式的取樣方法,能夠獲得較為準確的數據。核心型分布采用分行取樣或棋盤式的取樣方法,比較有代表性。嵌紋型分布的昆蟲采取“Z”字形或棋盤式取樣方法較為科學。

  ②取樣單位有機枸杞病害蟲調查取樣單位因病蟲種不同、蟲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而存在差異。因為枸杞害蟲大多蟲體較小、不活潑、數量多而且具有一定的群集性,如枸杞蚜蟲、癭螨及銹螨等,可以取枸杞植株的一部分(葉片、枝條、花蕾及果實)或枝條的一定長度作為取樣單位。生產上對于某些病害比如枸杞根腐病及流膠病,可以取枸杞植株發病數量作為取樣單位來統計。對于調查比較活潑的蟲情,如枸杞紅癭蚊、枸杞木虱等昆蟲,通常以時間作為調查取樣的單位,即以單位時間內采集到的或目測到的昆蟲的數量來表示。

  (3)樣本數量

  在調查昆蟲過程中,所取樣點數量的多少叫做樣本數量,一般為5、10、15或20點。以植株為單位時,一般采取50~100株。枸杞面積小、地形一致、生長整齊、四周沒有特殊影響、隨機分布型昆蟲,取樣時可以少些,反之樣本數量要多些。

  3.枸杞害蟲田間統計分析

  通過對枸杞田間害蟲數量調查的數據,采用數理統計、相關分析、聚類分析和時間序列分析的方法,就可將枸杞田間害蟲的集中趨勢和離散趨勢進行有效的分析,繪制各種枸杞害蟲在田間發生的動態曲線。依靠害蟲動態曲線,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可以為有機枸杞生產病蟲害發生進行有效的預測預報,使生產管理者隨時了解有機枸杞基地的病蟲害發生情況,提出并實施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方案。

蟲害預測預報方案通用2

  新疆農作物病蟲害,棉葉螨是三大害蟲之一,其對棉區的危害極其嚴重。對棉花產量和質量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棉花播種面積不斷擴大,棉花品種的增加,棉田的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地膜高密度栽培技術推廣以來,棉花的連作年限不斷延長,這就為棉葉螨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較好的生態環境,棉葉螨的為害,不僅影響著棉花的品質,更影響著棉花的產量。給棉花生產帶來很大障礙,預測預報棉葉螨病蟲害,有利于做好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棉葉螨的蔓延,對于農作物生長具有重要意義。

  1、農作物病蟲害的預測預報

  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在長期的積累條件下導致的大面積蔓延,因此,如果事先了解病蟲害的生長環境,就可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棉田棉葉螨基數的.大小, 越冬基數的成活率,螨源的多少,直接影響著的棉葉螨發生程度以及發生的早晚。棉田棉葉螨的主要來源,就是越冬棉葉螨,越冬基數越多,成活率越高,第二年棉葉螨發生數量就越大。棉葉螨成活率受諸多因素影響,如果當年棉葉螨越冬基數大, 棉田周圍枯枝落葉多,將給棉葉螨越冬繁殖帶來許多的便利條件。如果能秋耕冬灌或輪作倒茬, 越冬螨大部分都會消除。如果當年葉螨發生數量大, 棉田雜草叢生, 棉稈、枯葉在秋耕冬灌時沒有及時清除,就會給來年帶來足夠的螨源。同時,雖然做了秋耕冬灌,灌了水再翻耕,但是,許多枯枝落葉集中在一起,覆蓋在表面上,越冬螨有枯葉覆蓋, 為其越冬繁殖帶來提供了條件。例如,筆者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對幾個農場棉田抽查越冬螨樣本,其中,一個農場未分離出棉螨,一個農場越冬螨的存活數量較少,一個農場越冬螨數量達到較多,并且雜草上已有活動螨取食。可見, 周圍環境、耕作制度關系到棉葉螨發生基數。

  要想做好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氣候的因素也不能夠忽略。一般葉螨可耐-19℃的低溫,如果當年冬季氣溫平穩,沒有出現突然的降溫寒冷,同時,降雪較多,越冬螨就容易存活。室外較低的溫度有利滯育的雌螨。但是,如果室外溫度超過-27℃時,就會有15%~20%越冬螨死亡,如果室外溫度超過-32℃,越冬螨就會全部死亡。但是,在新疆地區,-32℃的低溫年份非常少,一般情況下,棉葉螨都可以正常過冬。另外,早春時節,大量棉葉螨已經開始出蜇活動,如果遇到突然降溫的天氣,就會有大量的棉葉螨被凍死。例如:1999年4月下旬,我地區突然降溫(0℃以下),這一年在棉區棉葉螨普遍發生輕。所以,冬季的溫度以及春季是否會突然降溫,都會影響到棉葉螨發生。另外,棉葉螨是高溫活動型,干燥的氣候,適當的溫度對棉葉螨發生有利,溫濕度制約棉葉螨種群消長。春季時節,氣溫在9. 5~12. 6℃左右時,棉葉螨一代發育歷期需27~28天,如果氣候逐步轉暖,溫度在22. 7~27. 5℃左右時,棉葉螨發育歷期就會縮短至13. 7~15. 5天,如果溫度繼續升高達到27. 9~30. 1℃時,棉葉螨發育歷期只需7. 5~11. 8天。溫度越高其發育歷期越短。但是,當氣溫升高到30℃時,棉葉螨產卵量就下降,如果室外溫度超過34℃,棉葉螨就會停止產卵。所以,棉葉螨生長繁殖最好的時節就是6、7、8三個月。我們了解了棉葉螨的生長條件以及生存環節,就可以提前做好預測預報,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棉葉螨的繁殖。

  2、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

  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受諸多因素影響,我們只有知己知彼,早作預測預報,才可以有效防治。影響棉葉螨發生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耕作栽培技術秋耕、冬灌做的好,就會破壞棉花害螨的越冬場所,減少棉葉螨的越冬基數,進而有效的減少棉葉螨的發生率。清潔棉田實行秋耕冬灌,還要積極對棉田周圍殘枝落葉進行清除,可以在春季到來之前,對堆放的棉秸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消滅大量越冬雌螨。另外,為了有效的控制棉葉螨的發生率,我們也可以因地制宜進行輪作,輪作的農作物最好是選擇抗螨品種或非棉葉螨寄主的作物。另外,科學用藥對于有效控制棉葉螨也非常有效。棉葉螨發生和危害最嚴重的月份就是在夏季的六至七月份,7月下旬是棉葉螨的高發期,在這一時期,我們可以采用科學用藥的方式,控制棉葉螨的發生。最好選擇專一性殺螨劑防治棉葉螨,如果還須防治其他農業病蟲害,也可以選擇愛福丁、樂斯本等,為了防止棉葉螨對于化學農藥產生抗性,我們提倡幾種不同類型殺螨劑輪換使用,從根本上惡化棉葉螨發生條件。還有,保護自然天敵,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也是防治棉葉螨的有效方法,這一方法還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避免農藥產生環境污染,殺傷有益昆蟲或造成對其他生物的傷害。

  綜上所述,早期對農作物病蟲害進行預測預報,有利于早發現,早預防,早防治,預測預報棉葉螨病蟲害,有利于做好防控措施,同時,合理的耕作栽培技術,做好秋耕、冬灌,利用自然環境,保護自然天敵,對棉葉螨進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棉葉螨的發生,對于農作物生長具有重要意義。

蟲害預測預報方案通用3

  應對農作物重大病蟲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通過預測預報的有效手段,降低病蟲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減少病蟲害造成的損失,確保農業生產能夠豐產豐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加大監測調查、預警和信息發布力度,大力推廣綜合防控 技術,加大綠色防控力度,提高防治效果,合理使用高效低毒農藥,減緩病蟲抗藥性的.產生,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治理。

  二、目標任務

  健全監測預警與防控技術支持體系,力爭預測預報的準確率達到90%以上;擴大綜合統防統治面積 ,科學用藥,改善生態環境,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達到控藥減害的目的。力爭產量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三、主要措施

  (一)嚴密監測病蟲發生動態,準確提供病蟲發生信息。

  由于各種不利氣候因素的影響,會造成某種病害或蟲害的發生,針對這種情況,我區主要監測的地下害蟲有小地老虎、金針蟲等,危害性較強的害蟲有草地貪夜蛾草地螟、向日葵螟、玉米螟、棉鈴蟲、粘蟲、紅蜘蛛、蚜蟲等。主要監測的病害有蕃茄早晚疫病、向日葵黃萎病、菌核病等,瓜類果斑病、白粉病等。為此,測報工作要結合我區種植作物的品種布局,嚴密監測病蟲害的發生動態,拓寬監測范圍,不定時到各鄉鎮進行大田調查,對于危害性較重的害蟲,實行重點監測,及時發布信息,為指導大面積防治提供準確情報。

  (二)大力推廣可持續治理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

  不利的氣候因素,是病害和蟲害發生的主要因素,針對這種情況,測報工作要有效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力爭把農作物病蟲害危害損失降到最低,綜合治理技術采用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物理防治為主要手段(今年建成的三個病蟲監測點,主要靠殺蟲燈誘殺為主 ,并以每天誘蟲量為依據,準確發布蟲情信息),以生物防治為輔助,化學防治為補充”的綠色綜合防控措施,實現可持續治理。

  (三)、強化宣傳指導,確保技術普及到位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手機等媒體或通信工作,采取印發明白紙、發短信、辦培訓班、開展科技下鄉、科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等多種形式,進行病蟲害的科學防治技術宣傳指導,逐步提高農民科學防治水平。

蟲害預測預報方案通用4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預報工作,織牢織密監測預警網絡,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植物保護工作機構或植物病蟲害預防控制機構(以下統稱“植保機構”)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信息報送、分析預測和預報發布等監督管理和有關技術工作,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農業農村部負責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預報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預報的監督管理工作。

  植保機構負責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預報的有關技術工作。

  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將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預報工作經費(含監測設備運行維護費等)納入本級部門預算。

  第五條支持和鼓勵科研教學單位、學術團體、企業等組織和個人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預報相關技術研究和產品研發。

  第六條對在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預報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

  第七條從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與預報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農業有毒有害保健津貼、高溫補貼等相應的勞保權益。

  第二章監測網絡建設

  第八條農業農村部和省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分別編制全國和本行政區域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建設規劃或方案,按照分級負責、共建共用、聚點成網原則,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建設。

  第九條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植保機構,應當根據農作物種植結構和病蟲害監測工作需要,原則上按照耕地面積平原地區每5萬-10萬畝、丘陵山區每3萬-5萬畝設立不少于1個田間監測點的標準,組建縣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并配備必要的設施設備。

  地市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植保機構,可以根據當地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工作需要,組建地市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

  省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植保機構,根據本行政區域一、二類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工作需要,選擇一定數量的縣級植保機構,作為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重點站,組建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

  農業農村部及其所屬的植保機構,根據一類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工作需要,選擇一定數量的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重點站,作為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區域站,組建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

  第十條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區域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位于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源頭區、境外病蟲源早期遷入區、境內遷飛流行過渡區、常年重發區,以及糧食作物主產區或經濟作物優勢區;

  (二)具有農作物病蟲害系統觀測場(圃)、配備自動化可視化監測設施設備的田間監測點,配備監測調查所需交通工具;

  (三)具有相應專業技術人員5人以上;

  (四)具有完備的工作崗位責任和考核制度。

  縣級和地市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絡以及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重點站參照前款規定進行建設。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植保機構,應當加強農作物病蟲害觀測場(圃)、監測檢測儀器設備、信息化平臺等基礎設施和條件建設,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設施設備的管理、維護和更新。強化必要的監測調查交通工具保障。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植保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農作物病蟲害測報隊伍,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加強技術培訓,保障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工作正常開展。

  第十三條從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有植物保護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或農業專業初級以上技術職稱。

  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承擔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的人員,應當具有植物保護專業知識或相關工作背景。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植保機構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或聘用農業生產經營者等有關單位和個人,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監測。

  第三章監測與信息報送

  第十四條農業農村部所屬的植保機構、省級植保機構應當根據農業生產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需要,按照服務生產、簡便易行的原則,依據或參照農作物病蟲害測報調查技術規范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分別制定一類和二類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方法。

  縣級和地市級植保機構應當根據農業生產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需要,制定三類農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方法。

  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監測,應當根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求,并遵循依據前兩款規定制定的.監測調查方法。

  第十五條縣級和地市級植保機構應當采取田間監測點定點監測與大田定期普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監測。

  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區域站、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重點站應當重點開展一類和二類農作物病蟲害系統監測。

  第十六條農作物病蟲害監測信息實行定期報送和緊急報告制度。

  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區域站、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重點站應當及時收集匯總本行政區域一類農作物病蟲害監測信息,按照要求定期報送。

  一類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關鍵時期,實行一周一報制度。省級植保機構每周收集匯總本行政區域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同時報送省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農業農村部所屬的植保機構。

  如遇農作物病蟲害新發、突發、暴發等緊急情況,縣級以上地方植保機構應當在核實情況后,在24小時內報告同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和上一級植保機構;特別嚴重的,直接報告農業農村部及其所屬的植保機構。

  二、三類農作物病蟲害監測信息報告制度,由省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瞞報、謊報農作物病蟲害發生信息,不得授意他人編造虛假信息,不得阻撓他人如實報告。

  第十七條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區域站和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重點站的農作物病蟲害監測數據等信息,未經其主管植保機構同意,不得擅自對外提供。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植保機構應當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監測信息平臺建設、運行和維護,做好監測調查數據及預報資料的采集傳輸、分析處理、匯總上報和保存工作,保證數據安全。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植保機構應當按照全國植保專業統計調查制度要求,做好年度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防治信息等調查統計工作。

  第四章預測預報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植保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會商制度,及時組織相關專家綜合分析監測信息,科學研判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勢。

  第二十一條農作物病蟲害預報應當包括農作物病蟲害發生以及可能發生的種類、時間、范圍、程度以及預防控制措施等內容,并注明發布機構、發布時間等。

  農作物病蟲害預報分為長期預報、中期預報、短期預報和警報。長期預報應當在距防治適期30天以上發布;中期預報應當在距防治適期10天至30天發布;短期預報應當在距防治適期5天至10天發布。農作物病蟲害一旦出現突發、暴發勢頭,立即發布警報。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植保機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農作物病蟲害預報發布工作。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農作物病蟲害預報;擅自向社會發布農作物病蟲害預報的,依據《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第四十一條處理。

  農業農村部所屬的植保機構重點發布全國一類農作物病蟲害長期、中期預報和警報。省級植保機構重點發布本行政區域一類、二類農作物病蟲害長期、中期預報和警報。縣級和地市級植保機構發布本行政區域主要農作物病蟲害長期、中期、短期預報和警報。

  第二十三條發布農作物病蟲害預報,可通過廣播、報刊、電視、網站、公眾號等渠道向社會公開。

  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載農作物病蟲害預報的,應當注明發布機構和發布時間,不得更改預報的內容和結論。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四條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信息的報告與發布,依照《農業植物疫情報告與發布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2010年第4號)執行。

  第二十五條本辦法自20xx年1月24日起施行。

蟲害預測預報方案通用5

  一、目的和意義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植保工作,中國煙葉公司從20xx年起,開始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開展煙草病蟲害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示范,在各級煙葉部門和有關科研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湖南永州、云南楚雄、湖北襄樊等三個示范區在病蟲害預測預報、病蟲害綜合治理和農藥合理使用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以“統防統治”為主的成功經驗已逐步推廣到其他煙區。但總體上我國煙草植保工作與煙葉生產的要求仍然不相適應,地區間也存在很大差距。“統防統治”的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需要進一步擴大示范以帶動大面積植保工作水平的提高。

  示范目的:

  1、完善煙草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以準確的預測結果指導防治;

  2、規范煙草農藥的管理和使用,在農藥的管理和使用上全部達到國家和總公司的有關管理規定。

  3、優化煙草病蟲害“統防統治”的體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從以上三個方面使示范區煙草植保工作逐步達到標準化和規范化。以此為樣板來推動行業植保工作走向正規,從而提高煙草病蟲害防治整體水平,降低農藥殘留,提高煙葉和煙草制品的安全性。

  二、目標

  (一)技術體系目標

  1.建立完善的煙草病蟲害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站點(包括人員、儀器設備、病蟲害圃地等)。

  2.建立當地主要病蟲害預測預報辦法(主要病蟲害種類由各示范區根據病蟲害發生實際情況自行確定,并報中國煙葉生公司和青州煙草研究所),能準確預報當地主要病蟲害未來發生發展趨勢(包括短期預報、中期預報和長期預報)。

  3.結合預報能及時提出區域性病蟲害“統防統治”措施,并全部落實。

  4.建立3個區域性規范:煙草病蟲害預測預報規范、煙草病蟲害綜合防治規范、煙草農藥合理使用技術規范。

  (二)技術經濟指標

  1.主要病蟲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控制到在10%以內。

  2.總公司推薦并且生產上使用較多的農藥品種在初烤煙葉中殘留量不超過下述指標。

  注:初烤煙葉中不得檢測到總公司禁用農藥品種和沒有推薦的農藥品種。

  3、煙草植保投入低于當地非示范區平均水平。

  三、20xx年示范地點

  云南楚雄、昆明,湖南永州,貴州銅仁,四川涼山,湖北襄樊,河南許昌、平頂山,廣西百色,陜西安康,吉林延邊等11個地市級公司。

  四、示范組織保障

  中國煙葉生產購銷公司牽頭,負責項目的管理、組織和協調;青州煙草研究所具體負責項目技術方案制訂、實施過程中的檢查、指導和培訓工作,提供技術支持,關鍵環節派專人駐點指導工作。

  每個示范區分別建立組織領導小組和技術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小組由省煙葉處(公司)領導、省級測報站技術依托單位領導、示范區所在地、縣公司領導組成。技術領導小組由各級產區主管領導或干部、技術人員和技術依托單位技術人員組成。

  組織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研究制定項目實施規劃和方針政策,為項目順利開展提供組織、政策、人員保障。技術領導小組主要負責技術方案的制定和實施。

  五、主要技術措施

  示范區應在切實做好預測預報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項防治措施,做到以最低的投入,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取得最高的效益。所有農藥的使用必須符合中國煙葉生產購銷公司頒發的農藥推薦意見中“煙草用藥合理使用技術”要求。

  煙草病蟲害綜合防治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從煙田整個生態系統出發,統盤考慮綜合治理策略和措施,才有可能把有害生物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水平。其主要內容:

  一是從煙田生態系統的全局出發,根據煙草-病蟲-環境諸因素間辨證關系,盡力創造一個不利于病蟲發生而有利于煙草生長發育的條件,并盡可能減少副作用;二是突出預防為主,堅持以農業措施為基礎,有機運用各種必要的措施,長期穩定的把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控制在較低水平;三是要注意各項措施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其防治作用。根據近年病蟲害發生實際情況,各示范區病蟲害防治應以病毒病為重點。

  (一)突出預防為主,減少初侵染源基數

  初侵染即煙草開始生長后引起最初的侵染,引起初侵染的病菌叫初侵染源,初侵染是病害再侵染的基礎和前提,初侵染源的數量多少對于煙草多數病蟲害發生流行的早晚及危害的輕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采取以下措施減少初侵染源數量。

  1.合理輪作

  目前雖然較難推行,但對于黑脛病、根結線蟲病等根莖病較重的田塊,必須進行輪作。在輪作時只能選用與煙草共性病害較少的作物,如禾本科作物、棉花、地瓜等,而不能與茄科、十字花科、葫蘆科等作物進行輪作,至少煙的前茬不能種植這些作物。

  2.及時清理病株殘體,搞好田間衛生

  煙葉生長季節發現死亡病株,及時清除出煙田并銷毀;采收結束,立即拔除煙株并認真清除散落在田間的煙株殘體集中處理,盡快進行深耕,并用圓盤耙耙地,以便切碎煙株殘體,加速腐爛,創造一個不利于病原生物越冬存活的環境;春節以前徹底處理完堆放在各處的煙桿、煙根及烤房、晾房等場地的殘體及碎屑;控制農家肥的使用,尤其是不能使用混有煙株、茄科等作物殘體漚制的肥料。

  3.種子處理

  迄今已知炭疽病、赤星病、野火病、破爛葉斑病、煙草環斑病和煙草花葉病(TMV)等病害可在種子或混在種子的碎屑上越冬,成為主要初侵染源之一,同時也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包衣加工前必須進行種子消毒處理,其主要步驟為:

  首先采用篩選、風選或水選等方法以去除混在種子中的碎屑及不飽滿的種子,其次溫湯浸種,即將篩選后的種子在50℃~52℃溫水中浸5~10分鐘,晾干備用;或用藥劑處理,0.1%硝酸銀或2%硫酸銅浸種5~1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3次,晾干備用。

  4.清除雜草,阻止病蟲向煙田擴散

  黃瓜花葉病毒(CMV)、馬鈴薯Y病毒(PVY)等許多病毒只能在越冬雜草及蔬菜上越冬,這是唯一的初侵染源,近年蚜傳病毒病逐年加重與大棚蔬菜等有直接關系,不僅病毒可以安全越冬,且其傳毒介體蚜蟲亦可在冬季繁殖危害,春季可直接由有翅蚜帶毒遷入煙田進行傳毒,為了阻止其危害,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要注意合理布局,苗床要遠離蔬菜大棚,煙田與土豆、油菜田塊等要有適當間隔,避免臨作;鏟除苗床及大田周圍的雜草,避免從有馬鈴薯Y病毒和馬鈴薯塊莖蛾的地區運種薯(PVY主要越冬場所)。

  二是要在蚜蟲遷飛前防治大棚及馬鈴薯、油菜及其他留種蔬菜上的蚜蟲,減少遷入煙田有翅蚜的數量。

  5.播種前的準備

  許多病蟲可隨移栽苗傳播到大田,也是田間主要初侵染源之一,如病毒病(TMV、CMV、PVY)、黑脛病、青枯病、低頭黑病、炭疽病、野火病、根結線蟲病、赤星病等都可在苗期發生侵染,但多不顯癥狀,不易發現。

  培育無病壯苗的措施有:選擇苗床地和大力推廣集約化育苗,育苗棚要遠離蔬菜大棚及其他集中的菜地,背風向陽,地勢較高不易積水的地方;土壤和大棚用溴甲烷或斯美地和抗病毒劑消毒,大棚通風處必須用不低于22目紗網防止蚜蟲進入大棚。具體措施如下:

  營養土消毒。采用威百畝水劑進行消毒,其消毒方法見標簽說明。

  煙草育苗專用大棚消毒。采用威百畝水劑進行消毒,其消毒方法見標簽說明。大棚準備好后,用抗病毒劑藥液噴灑消毒大棚和托盤。必須使用包衣種子或消過毒的種子。

  (二)合理利用品種

  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了解和掌握本地的主要病蟲害及其分布和發展趨勢,做到知己知彼;二是了解品種的抗性,以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綜合各方面的資料,對主要的'推廣品種抗性進行綜合評價(表)供參考。

  (三)生長期病蟲害防治

  根據煙草病蟲害發生發展的實際情況,可以按幾個生長階段來考慮病蟲害綜合治理措施,但不能截然分開,要靈活掌握。

  1.苗床期病蟲害防治

  這個時期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猝倒病、病毒病、黑脛病、低頭黑病等。

  控制人為傳播病毒病。最好采取大棚育苗或集中育苗,專人管理,苗床管理人員在管理中嚴禁吸煙,且在進入苗床前要洗手;不用池塘及其它可能污染的水澆煙苗。

  藻類是大棚育苗常發生的有害生物,它不僅與煙苗競爭營養,同時還分泌某些有毒代謝產物,阻礙煙苗健康生長,對此可通過控制營養土和苗床濕度,注意通風排濕等措施防治。

  對于炭疽病、猝倒病,可通過通風排濕,降低苗床濕度進行防治,必要時噴施1:1:160~200的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g/667m2液。

  要經常噴藥防治苗床周圍大棚和露地蔬菜作物上的蚜蟲,特別是通風排濕前,以減少進入煙苗的蚜蟲數量。

  剪葉鍛苗時必須用抗病毒藥液消毒,在葉片無水滴時進行剪葉。剪葉用器械(剪刀等)要求每剪一盤苗子消毒一次。

  移栽前1天,噴一次3%啶蟲脒乳油2500倍液噴施防治煙蚜。

  假植前、剪葉前和移栽前24小時內噴灑病毒抑制劑(寧南霉素水劑、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等),以防治花葉病。

  2.移栽期病蟲害防治

  對于較感黑脛病的品種或黑脛病發生較重的地區,移栽后2~3天,澆灌72%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防治地下害蟲:40%辛硫磷等毒餌,在移栽前施入煙穴中。

  云煙85移栽時注意使用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防治黑脛病。

  剔除病苗,病害較重的苗床或托盤中的煙苗一般不再使用,在栽煙時不得邊抽煙邊操作。

  3.還苗至團棵期病蟲害防治

  此期是防治蚜傳病毒病的關鍵時期。

  組織聯防,噴藥防治煙田周圍的土豆、油菜等作物及雜草上的蚜蟲。

  還苗后至旺長期每7~10天噴灑一次病毒抑制劑。此期除有少量炭疽病外,葉斑病發生較少,一般不要噴藥防治。

  煙青蟲防治可用40%滅多威可溶粉劑1500倍液噴灑防治。

  煙蚜可用3%啶蟲脒乳油2500倍液噴施防治。

  4.團棵至旺長前期病蟲害防治

  除繼續防治蚜蟲、煙青蟲及病毒病外,由于全面推廣地膜覆蓋栽培,黑脛病、青枯病等發病始期有所提前,野火病也開始發生,從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要密切注意這些病害的發生情況,不失時機地采取防治措施。發現黑脛病、青枯病、低頭黑病等病株時,立即拔除,并帶出田外妥善處理,切不可隨地亂扔,同時開始施藥防治。

  黑脛病:48%霜霉·絡氨銅水劑1200~1500倍液噴淋莖基部15天一次,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淋莖基部10天一次。

  根黑腐病和低頭黑病:在發病率較高的田塊,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噴莖(低頭黑病),灌根。

  野火病和青枯病: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粉劑1000~4000倍噴霧防治。

  5.旺長后期至現蕾打頂期病蟲害防治

  除繼續注意黑脛病等發生發展情況外,開始進入赤星病為主的葉斑病始發期,是這一類病害防治的關鍵時期。主要措施有:

  及時清理底腳葉,并帶出田外妥善處理,不可隨地亂扔,減少田間再侵染菌源數量,并有利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清理底腳葉要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

  葉面噴施鉀肥提高煙株的抗病性。

  合理留葉,使煙株呈腰鼓形或微塔形,避免傘形出現。

  6.成熟采收期病蟲害防治

  此期主要病害為赤星病,間有局部暴發野火病和角斑病。主要防治措施是適時采收和噴藥防治。

  適時早采下二棚煙葉。在底腳葉摘除后,下二棚煙葉就成為赤星病菌、野火病菌及其它葉斑病菌侵染和積累再侵染源的主要場所,發病率迅速上升,且由水平擴散向垂直擴散轉變(病情開始上升),這一措施不僅可進一步減少侵染源數量,還有利于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不利病菌繁殖和侵染。

  噴藥防治。結合清理底腳葉,噴施40%菌核凈500~800倍液防治赤星病。第一次噴藥重點是中下部葉片。

  (四)烘烤期病蟲害防治

  煙葉烘烤階段,某些病蟲害仍有加重趨勢,如赤星病、野火病、蛙眼病等的病斑數量和病斑總面積仍有較大幅度增長。若點火后迅速將溫度升到38~40℃,多數病原菌都停止生長,抑制病斑繼續擴散。

【蟲害預測預報方案】相關文章:

病蟲害的防治方案07-24

蟲害防治治理方案09-19

病蟲害的防治方案【優秀】09-20

林業病蟲害防治方案08-11

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11-07

蟲害消殺公司服務方案(精選11篇)12-14

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案范文11-06

園林綠化病蟲害的防治方案范文11-08

病蟲害防控工作方案(精選5篇)01-2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真人作爱视频免费大全 | 性欧美在线看片a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v日本 |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五月 |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 欧美精品免费人爱视频在线观看 | 中日欧美精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