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給予孩子什么家長會家長交流發言稿
各位家長、老師好:
記得上次走上講臺,我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書。今天,既然吳老師又給了我一個機會,就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朱軒宏的媽媽,很高興咱們因為孩子坐到了同一間教室,共同來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也借這樣一個機會,向我們的老師們說聲謝謝,老師們辛苦了!
咱們的孩子來學校已經一個半學期了,孩子剛入學的情景您是否還記得:大家早早地來到學校報名,帶著熱切的期盼又有點焦急地等待著班主任老師的到來,報名—→搬桌椅—→老師安頓孩子們的座位—→吳老師現場給家長們開會。事后,家長們還是不舍地離開教室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快一學年了。在這么一個半學期的時間里,我們的孩子都長高了、進步了,日記也基本可以獨立完成,閱讀和識字量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就在這些點滴的變化中,孩子們悄然進步和成長著,怎能不深感欣慰?這里有老師們的辛勤汗水和精心教導,老師們的傾心培育,想必諸位家長朋友和我一樣是心存感激的!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也沒有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摸索、領悟,朱軒宏在媽媽的眼中是個活潑、開朗、樂觀、自信、善談、好動、心急、粗心、好強、有主見的孩子。當然,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也有弱點。我經常跟一些朋友聊天,會聽到說孩子膽小,不敢發言,不善于表現自己,比較安靜。而我的孩子朱軒宏他總是有那么一點“鬧”,還很“急”,我總是試圖讓孩子安靜一下,哪怕是稍緩那么一點。所以對孩子我們不需要去比較,來追求孩子的完美,其實每個人也不可能完美。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和缺點,優點與缺點并存很正常,我們家長也一樣。我們要善于來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不要去放大孩子的缺點,不定時地找些適當的理由給予孩子贊美和鼓勵。
這是我要與在座的親愛的家長朋友們分享的第一個話題——
及時肯定、鼓勵,與孩子平等相處,尊重您的孩子。
贊美您的孩子時,不要單純地對孩子說“你真聰明”,你表揚他、鼓勵他,要給他一個充足的理由,告訴他是為什么?什么事,你要告訴他,和他商量;尊重他,多跟他溝通和交流。他若按照您的要求做了,給他鼓勵;他沒做或者不愿做,那么你做做表率,同時邀請他和你一起做。在他2歲多時,我們就告訴他《新聞聯播》是播報國內外發生的大小事,而我們天天在家,在學校,在單位,不知道外面發生的情況,所以我們需要通過《新聞聯播》,去了解外面世界所發生的事。自從那時起,只要到了《新聞聯播》和《天氣預報》時間,他就會主動給我們換臺,同時告訴我們——“快來看,不看就會落后”。平常和朋友或其他家長聊天的時候,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孩子會不停的在你身邊打轉,其實他也有心在傾聽,你別看他在玩,他的眼神會不定時游離于主客之間。所以,當您和別人聊天而孩子就在身邊時,您千萬得留意,不要一味地去指責孩子的缺點與不是,否則給您的孩子貼上了壞標簽,他的信心也會因你而削弱,與人聊天的時候多說說他的好話,給他戴高帽子,肯定他。“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樣你就不知不覺給您的孩子增強了自信。
與您交流的第二個話題是——
注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自覺性。
朱軒宏剛開始上學的時候,有個不好的習慣:放學回家,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打開電視看動畫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立下個規矩:洗手,喝水,拿著書包進書房寫作業或看書,必須無條件服從,絕不妥協。開始,孩子嘟著小嘴很不樂意,但攝于家長的'威嚴又不得不從。隨后幾天,我們為了讓他從心里認同,我們給他分析利弊:回到家就完成作業,時間往前趕;完成后我們可以玩玩具,可以吃零食,也可以講故事,咱們就可以早睡;第二天才能早起,上學時有精神會學更多的知識;掌握的知識多了,我們就變得更聰明了。孩子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現在孩子一進家門,就寫作業或看書。我一進門,通常第一句就是:“朱軒宏今天真棒!”輔導作業時,我們總是挑選他寫得好的部分,大加贊賞,希望他能夠保持,做得更好。要求有了,重在落實,而落實需要您的監督和持之以恒的堅持。當然,期望和現實的確有些落差,有時也會感覺有點茫然,效率不大。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堅持才會習以為常。說實話,每次看到老師發的短信,考試成績多少多少分,當孩子沒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時,多多少少也會有些在意。但我并不教條,因為我認為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更為重要,一次兩次成績代表不了什么,更用不著大驚小怪,但一定要給孩子施加一點壓力,讓他有所承擔,因為學習畢竟是陪伴他終身的事。當孩子取得了好成績,我就告訴他:媽媽每天陪護著你,成績是你和媽媽共同的,媽媽也有一份;;要是哪天你學習時不要媽媽在身邊陪著,同樣能取得的好成績,才是真正的、完完全全的、屬于你自己的。
孩子誦讀的《弟子規》有言:首孝悌。是的——
讓孩子學會孝順,懂得感恩,應該成為孩子做人行事的第一命題。
朱軒宏從小就很懂事,很會體諒人,從1歲多點學走路起,我就經常帶孩子到外面去玩。每次看著孩子累了,想抱抱他,他不讓媽媽抱,說會累著媽媽。可是,如果有他爸爸在,他一定賴著爸爸抱。他爸爸常戲謔地說,孩子這是在欺負他。從兩歲多點上幼兒園起,我就全部自己帶。孩子好喜歡去上學,從來就沒有哭過鬧過。因為是雙職工,每天下午都好晚去幼兒園接他,后來他隱約發現自己經常是最后一個被接走的。于是,仰起小臉給我提了個要求:“媽媽,你能不能最后第二個來接我哦,還有一個人或兩個人的時候就來接。”其實,我每天看到自己最后一個到校,心里也很內疚,可是也沒他法。那天,我真的被兒子的這種不算要求的要求感動得落淚了。有時孩子看到我不舒服,他會趕緊用他的拳頭給我捶捶背,一個勁地錘,同時會問你舒服不?有時,看到我不停地做事,他總會不經意地說媽媽好辛苦;有時,家里來了客人,他總是搶著給客人拿拖鞋。我們總不忘抓住這些點滴小事,鼓勵他,告訴孩子怎么樣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漸漸地,我們欣喜地發現:孩子會說“謝謝”了,孩子會說“您辛苦了”。
和諧、幸福的家庭,是孩子成長的不竭動力。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我們,責任重大,尤其得——
注重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和夫妻間的角色互補。
言傳重于身教,榜樣示范作用和學習氛圍的營造,對孩子們的成長很重要。我和他爸爸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一般都陪在孩子身旁,他寫作業,我們共同讀書,查字典,背書。根據夫妻雙方性格的不同進行角色分工,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特殊情況互換角色。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一味的“壓”和一味的“哄”,都不能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只有夫妻教育角色互補,讓孩子在一張一弛中經受成長的歷練,才會真正成才。
孩子現在從家已經來到了學校,將來必定還會滿載著知識和夢想從這里再出發,走進廣闊的社會,適應自然生存的法則——
讓孩子學會理財,作為父母的我們理應學會適當地放手。
剛入學一年級時,我就給孩子辦了一張校園卡。孩子天天看著別的孩子有卡可以自由地買零食,好羨慕哦!回家總要求我把卡給他,我不敢給他,一怕他弄丟,二怕他亂買東西。上學期,臨近結束的時候,卡上只剩20塊錢,我把卡交給他,當時的確有些許隱憂。第一天他向我匯報,用了1。5元。第二天用了1元。第三天用了0。5元。后來的幾天他沒再向我匯報,我也漸漸把這事淡忘了。本學期剛開學的時候我去充卡,發現卡里面居然還有16元。這個學期,我毅然把卡掛在孩子身上,嘗試讓孩子自己來管理。這個學期,幾乎每天早上我只把孩子送到站臺上,他自己坐公交上學。中午,幾次他爸爸和我來接他吃飯或送飯,直接就把我們給罷了。孩子愿意珍惜與老師、同學在一起的時光,更愿意享受自我支配的快樂體驗,作為家長的我很高興,但還是人些牽掛。
看著孩子一天天成長,看到自己摸索的教育方法有了起色,我心里更多的是祝愿和鼓舞。祝愿孩子快快脫去幼稚和嬌嫩,一路跳躍,一路奔騰,勇敢地、勇敢地向前奔……我們有理由相信,有我們的精心陪伴,有老師科學耐心的教導,孩子們一定會茁壯地成長,將來定會成為我們的驕傲。最后,祝愿我們的老師健康、快樂,也祝愿在座的各位家長朋友,享受孩子們成長的幸福和快樂。
【今天,我們給予孩子什么家長會家長交流發言稿】相關文章:
家長會后該怎樣與孩子交流02-23
家長會交流發言稿10-12
家長會家長交流發言稿范文01-11
家長會交流發言稿范文05-26
家長會家長經驗交流發言稿01-23
家長會發言稿交流家長教育感言12-07
家長會教育孩子經驗交流發言11-23
家長會孩子發言稿01-06
家長給孩子開家長會的發言稿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