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成長經驗交流會發言稿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發言稿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發言稿的寫法比較靈活,結構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講稿那么嚴格,可以根據會議的內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況而有所區別。還是對發言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成長經驗交流會發言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成長經驗交流會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晚上好!作為青年教師,我今天和大家談一談我們成長中的感悟。自工作最初的一片茫然,到現在基本能勝任教學工作,回顧經歷,我們成長中的點點滴滴都離不開清河中學這片肥沃的土壤。沃土給予我們空氣,給予我們養分,如母親般哺育我們成長。在這片沃土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發展自己,提高自己:
1、設計職業規劃,確立發展目標
剛走上工作崗位之時,突然從學生轉變為老師,有許多的不適應,不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里。為了讓我們盡快的適應,學校指導我們設計職業生涯規劃,引領我們找到前進的方向。這是我找到的一份青年教師的規劃,我們看一下有三年規劃與五年規劃,當然我們的目標也不能只放在紙上而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當中,要經常回頭看一看,自己還要那些方面做得不好,要及時的改進。
2、借助青藍平臺,站穩三尺講臺
初登講臺時,我上課的時候雖然能流利的把本節知識點講完,但就好像一個人在表演一樣,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課堂組織更談不上了,自己著急,學生也急。這時學校給我們配了師傅,實行一對一幫扶,我的師傅是朱海波老師,他親切隨和,那時候我是聽一節上一節,師傅也經常去聽我的課,他每一次鼓勵,每一次肯定的評價都讓我信心倍增,也逐漸放下心里的包袱,在講臺上越來越自如,雖然出師了,但我們向師傅學習的過程并未結束,學校經常會有老教師開設的示范課,我們應該多聽課,多聽老教師的課。
3、吸取集體智慧,發揮團隊力量
我校的備課制度實行的是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的方式,既提倡資源共享,又注重突出個人特色、我所在組里的人都能記住這樣的話:不能一枝獨秀,要百花齊放;公開課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生物組,這兩句話從兩個不同的層面闡述著集體主義精神。有一次我承擔了對外公開課的任務,根據教學進度要講“探究PH值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這節內容,正好淮海中學剛開設過這節內容的公開課,我聽課回來以后就和組長馮麗華說,他們都是做了演示實驗,我們也做演示吧。馮老師說這節內容在考綱上有明確要求,我們不能怕麻煩,我們不但要做學生實驗而且最好還要到探究實驗室做。我一聽就犯愁了,公開課讓學生實驗本身對我來說就是巨大的挑戰,且不說五十幾位學生到實驗室,課堂駕馭很困難,最讓我頭疼的'是我們的探究實驗室剛建好,探究的儀器我根本不會用,而按照我們設計的教學的流程,先是學生具體操作實驗,然后教師用PH傳感器進行驗證,這就要求我既要備課又要學習相關儀器的操作,馮老師說不用擔心我們一起幫你。學生是分組實驗,探究實驗室的桌子是圓的正好六人做一組實驗,而每組的試管有三支,分別做PH=5,7,9的,這樣就有三位同學不用操作,在磨課的時候組內老師提出可不可以可以再加一組試管,也就是每個組內再分兩小組,這樣每位同學都參與了,課堂氣氛也更活躍了;諸如此類的細節有很多,不在列舉了,在全組老師的幫助下,公開課順利開設。在組里誰上公開課,我們都以不提建議為恥!以不幫忙為恥!友情歸友情,但組里面在爭論問題方面,大家都堅持意見,但不堅持己見!很多時候,教研組似乎是一個大家庭,彼此間更像是兄弟姐妹!良好的教研組氛圍,確實有助我們青年教師的培養。
4、珍惜學習培訓,把握學習機會
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行青年教師考學活動,督促我們去做高考題。此外,學校還分批次派教師赴外地聽課、學習培訓,記得小高考去南京培訓,其他學校一般每門學科只有一人,且多為老教師,而我們學校是全員出動,而且專車接送,由此可見學校的重視。外出聽課時,一般開課的老師多為優秀教師,我們在聽課的時候會不知不覺得思考:這節課要是我自己來上該怎樣講?這樣將別人新的思想、新的經驗、新的教法與自己的構思相比較,更能接受別人的優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比如我聽過一節關于DNA結構的課,真是精彩。我自己上的時候就是按步就班,先講組成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再講脫氧核苷酸有哪幾部分組成,要求學生記住并會畫出結構,學生雖然當時能記住,但很快就會忘記了,而那位老師是讓同學看書分析,然后給出事先準備好的卡片,讓學生自己拼出一個一個核苷酸的結構,進而引導學生拼出一條脫氧核苷酸鏈,最后再讓學生思考兩條脫氧核苷酸鏈的拼法,學生興趣盎然,我們也感嘆學生動了一次手比在紙上畫出10次效果都要好。
5、參加各項比賽,提高自身素質
20xx年,我剛參加工作,參加了學校舉辦第一屆青年教師賽課,從選題、設計教案、制作課件到磨課,我準備了個把月,當時覺得是一種煎熬,但當自己的課得到評委肯定的時候,那種喜悅與自信無法言語,原來我也可以上好一節課的,我想我后來課堂中所表現出來的自信和那次賽課是有很大關系的。20xx年,我有幸又參加了第二次賽課,因為剛經過學校的對外公開課的磨練,覺得這次賽課準備起來很輕松,結果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實每次賽課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精心準備一節課過程中的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不知不覺得自己在教材處理,課堂駕馭,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等方面都上了一個新臺階。
在清河中學這片沃土上,我們青年教師都在逐漸的成長,在參加這次論壇之前我也走訪了部分青年教師,在感激學校栽培的同時,我們也懇切的希望學校能再多給我們一些錘煉的機會,比如說讓更多的青年教師也能到高三這個更高的平臺上去鍛煉鍛煉,這樣我們對教材的把握可能會更加全面,更加系統,更能凸顯它的核心要素,真正做到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在教學上能有更大的提高,更大的突破。那么,在清河中學這片沃土中我們青年教師就會成長的更快,成熟的更快!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教師成長經驗交流會發言稿2
各位同事:
大家好!
很高興能參加新教師成長、經驗交流會。首先,借這個機會對學校給我們提供這個交流的平臺表示感謝。像這種成長、經驗交流會對于我們新教師的成長獲益良多,通過互相經驗交流,可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為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總有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一邊教學,一邊總結,可能是我們目前普遍狀態的真實寫照了。今天參加交流會,我有點誠慌誠恐,感覺沒有什么拿得出來的經驗,只能就我個人談一些體會和感想,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大家不吝賜教。
一、多渠道學習,提高教學業務水平。
學校給我們配備了師傅,這無疑大大有助于我們的成長。但我們在平時虛心向師傅學習請教之外,也不能忽視了其他渠道的學習。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我覺的除了向師傅學習外,我們還可以借助來學習提高,比如網絡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師。現在大家上網都比較方便,有時間可以上網找找相關的資料,比如網上的一些課堂實錄,教案等,我們不一定要模仿別人,但要學習借鑒別人的一些優點,將別人的一些好的做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
二、重視知識的積累和材料的搜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老教師、優秀教師之所以教學水平比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材料,量變到了一定階段必然發生質變。我們現在剛走上教學崗位,在教學中肯定有很多不足和缺失,但只要我們平時多花時間學習,積累,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日日有進步,年年有進步,相信在不久的以后我們也會由量變到質變,從新手成長為熟手。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肯定會收集、利用大量教學材料,有些老師可能不重視材料的整理和收藏,用完就丟 掉了,這樣等以后要用到時又須浪費大量時間去搜集,整理,而且收集的材料沒有連續性。做為新教師,我覺的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就培養收集、整理材料的習慣,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必有收獲。尤其是一些精華材料,要多收集,多整理,書到用時方恨少,只有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和習題,我們在教學中才會更有針對性,才能體會到“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暢快。
三、提高備課、聽課效率。
備課也許是每一位教師每天的必修課了,那么怎樣備課才能備得好,備得有效率呢?有些老師備課沒有詳細計劃,想到什么就找什么,沒有一個先后順序,備課效率不高。所以,我認為我們在備課時應該結合自身的特點和習慣,在備課前詳細列一個備課計劃,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聽課也是新教師的一門必修課,對于新教師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我們要防止一個誤區,那就是聽得越多越好,而不重視聽課效率。如果聽課沒有反思,光有數量,沒有質量是絕對不行的。我們在聽課前最好要先對聽課課題心中有數,帶著問題或學習目的去聽,聽課要有目的性,要挑選老師,挑選課題去聽,聽完課,課后再借閱其他老師的教案觀摩,肯定會大有裨益。
【教師成長經驗交流會發言稿】相關文章:
教師成長經驗交流會的發言稿(精選5篇)02-08
青年教師成長經驗交流會發言稿03-22
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經驗交流會發言稿06-14
教師經驗交流會的發言稿04-17
教師讀書經驗交流會活動總結01-22
教師創先爭優經驗交流會講話08-08
教師成長感悟07-21
教師成長名言07-28
教師成長感言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