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時間:2024-03-19 15:35:03 文圣 感悟 我要投稿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通用23篇)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通用23篇)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

  春節期間,國內的電影票房大賣,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這三年過后市場的復蘇。《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是春節檔中反映最強烈的,各種評價都有,我也去看了,今天說說自己的觀后感。

  從影評的角度,我肯定不是專業的。這我只談談從這部電影中可以感受到的一種精神,一種態度,就是中國人的格局、眼界和面對世界未來的一股雄心壯志。

  從三個角度看:

  第一,情節的設置,主線還是拯救地球。在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出來之前,我們看過太多的歐美大片了。兩年前《流浪地球》出來后,我們就已經感受到了中國的格局,一分對人類未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到了這部《流浪地球2》,這份感覺就更強了。

  中國人就是有這樣的傳統和胸懷,這就是電影中出現的像“移山計劃”、“流浪地球計劃”等等。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淀下來的,這種格局可不是美國好萊塢電影中那種個人英雄主義所能反映出來的。

  第二,制作水準,這還真得用“野心”兩字來評價。據說之前拍《流浪地球》第一部時制作方經費嚴重不足,特效制作方面還差點意思。可這回《流浪地球2》的各種特效制作絲毫不遜于好萊塢科幻大片。很多鏡頭如太空電梯、空戰等,包括我們的殲-20等這樣的高科技作戰武器系統都出現了,設計非常精巧,制作也非常的精良,相當硬核。

  第三,科幻,這個是我特別想講的。春節前后電影、電視還有手機電視APP都上演了不少和三體有關的影視作品。三體是我們國內近些年出現的具有世界級水準的科幻著作,也培育了一大批的三體迷。這些年我們的科幻作品,無論是文字還是影視的,都還是太少了。

  我小時候就是一個科幻迷、飛碟迷,那會兒有一部文學作品叫《飛向人馬座》,被我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

  科幻作品,是人類科技發展的一個美好愿望的體現,也是推進科技發展的一種潛在動力。人類有多少科技發明,其實都是因為想象力而推動出來的。現在中國的`經濟要發展,社會要發展,科技要發展,我們已經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國家之一,也處在大國競爭的焦點之中。科技已經成為中國能否繼續上升的關鍵。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就需要更多這樣的硬核科幻作品,來激發全社會對科技的尊重,對科技的崇尚,對科技的向往。這樣科技進步就有了更廣泛、更深厚的社會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就算是流浪地球,在電影制作方面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它依然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成功之作。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2

  春節假期閑暇之余,有幸和家人們一起觀看了根據劉慈欣老師同名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是流浪地球的前傳,講述了太陽危機爆發后,人們為了幫助地球擺脫困境,尋找更適宜人類居住的家園而大膽地開啟流浪地球計劃,通過摧毀月球引力,建造巨大推進器,使地球擺脫太陽危機。在此計劃中,一代代年輕人再次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在沖突與分歧之中勇敢做出選擇,一次次在生死關頭與命運拼搏,用自己的血淚書寫流浪地球時代的傳奇。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周喆直,他是聯合政府的中國代表,他堅毅、果斷,在面對月球危機,聯合政府亂成一團時,他依然淡定自若,堅定不移地推進移山計劃,帶領中國科研團隊扛下了建設月球發動機的重任。在月球碎片一步步逼近地球,人心惶惶之時,他呼吁大家團結,告訴人們危難當前是責任。他關于“人類股骨”的演講鏗鏘有力,說出了世界人民的心聲,不僅贏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也贏得了人類文明延續的可能。

  “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務,不計存亡,不論虛實!”在移山計劃的最后環節,我們中國北京的網絡通信設備出現問題,當所有人都在指責我們時,當所有人都準備放棄時,他選擇堅持,選擇相信。當然也有人說他是盲目自信,但我卻不這么認為,我認為那是我們的中國自信、中國力量,那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服輸的氣概!果然,在最后關頭,我們的中國團隊成功完成任務。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我們看到了他挺拔偉岸的身姿,那是中國人的驕傲。

  “我相信會看到藍天、白云,會看到鮮花掛滿枝頭。”“文明的命運取決于人類的.選擇,我選擇希望。”周喆直的話是我們人類的心聲,更是我們對美好明天的期待!是的,我們人類的美好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選擇希望,選擇相信,選擇團結,選擇攜手并進去共同守衛我們的地球家園,要讓藍天、白云常在,要讓鮮花掛滿枝頭,要讓人類文明的希望得到延續和傳承!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3

  大年初二,我和妻子帶萊萊去萬國大都會影院,觀看郭帆導演及吳京、劉德華、李雪健等人主演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

  在影院入口附近的露天平臺,萊萊撿到了一塊華為電話手表,目測價值幾百塊,估計是哪位看電影的小朋友遺失的。令我沒想到的是,從沒用過電話手表的她,竟無師自通撥通了通訊錄里的“媽媽”,聯系到了失主小朋友的媽媽,和失主媽媽溝通后,萊萊將電話手表交給了影院前臺工作人員,并說明緣由,讓失主媽媽前來領取。

  整個過程,基本由她一人獨立完成,真為她感到驕傲。

  電影確實拍的不錯,場面宏大,情節緊湊,故事感人。將近三個小時的電影,萊萊看的非常投入,全程不吵不鬧,還時不時問我看不明白的地方。坦率的講,文科出身的我也看的`一頭霧水,似乎看明白了,又好像沒太明白,只好含糊其辭的應付她一下。

  看到電影中丫丫和爸爸(劉德華飾)對話的幾個片段,尤其是丫丫哭喊著“爸爸是個好人,爸爸抱抱……”的時候,和丫丫年齡相仿的萊萊哭的稀里嘩啦,我趕緊抱抱她,給她一點安慰。

  當然,這幾個小片段,也特別觸動我。除此之外,更加令我感動的是,李雪健老師扮演的中國駐聯合國官員的演講詞:我相信,會再次看到藍天、鮮花掛滿枝頭。

  正如冰心所言:有了愛,就有了一切。

  我相信,任何生命以及任何物質,包括太陽,月亮,地球都有消亡的一天,但愛會在,一直都在。

  也許愛,才是我們人類存在的唯一意義。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4

  我很喜歡看科幻小說,曾經《科幻世界》雜志期期不落地看——劉慈欣的《三體》連載也是在這本雜志上看的。

  為什么喜歡看呢?我想也許是宇宙和太空太神秘了,給人無限的遐想。

  球2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種遐想。

  個人在人類中是渺小的,人類在宇宙中也是渺小的。宇宙是大的,無法想象的大,它無邊無際,有無限可能。這些可能令人敬畏,更令人神往。

  太空電梯、空間站、月球上的建設場景——電影呈現出來的這一切讓人對科技的發展充滿期待。作為科幻電影,球2的特效是沒話說的。

  冰冷的機器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人,再宏大的故事也要落腳到一個個具體的人,而人的故事就是欲望的故事。

  劉培強第一次見韓朵朵,眨眼間連孩子都抱在手里了。

  圖恒宇想讓女兒圖丫丫在數字世界里活一輩子。

  周老師不斷強調“我們的`人肯定能辦到”。

  在電影中,圍繞這些欲望,我們看到了一次次奮斗和一次次失敗。個人雖然渺小,但人的精神是無限大的,一個人可以影響一群人。這就是人類的傳承。

  流浪地球計劃分為五個階段,持續兩千五百年,無法想象的時間長河里,將會發生多少故事啊,期待球3、4、5、6………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5

  今天。我去看了《流浪地球2》,雖然是續作,但是故事設定確實第一部的前傳,時間跨度大概在2044-2058年。

  情節整體來說分為兩個部分,較為詳細地描寫了人類解決2044年與2058年兩次危機的過程,《流浪地球2》成功地講述了兩個故事,但是中間卻沒有將他們很好地銜接在一起,有些草率,導致在觀看時會感覺電影的結構會感覺有點不完整。

  相比于前作被觀眾調侃成“太空戰狼”,這一部的個人英雄主義少了許多,即使有英雄出現,但是也沒有像前作中劉培強以一己之力拯救全人類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來的夸張。反而,這一部對于眾多小人物的刻畫很真實,很好地反映出了在災難當前普通人的恐慌和不安與在劫后余生后的感動與慶幸。我之所以喜歡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書中對于小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極好地描繪了大的社會背景,毋庸置疑,電影對于原作的改變顯然是保留了這一特點。

  如果讓我說記憶最深刻地情節,那可能是在最后緊要關頭空間站中50歲以上的各國航天員主動請纓完成那項有去無回的任務。看著一個個年過半百的英雄紛紛出列,很難不讓人心生敬佩之情。當人類真正面臨危機的時候,人性之中的光輝才最為閃耀。當他們一個個按下按鈕時,無數明亮的火球騰空而起,仿佛正在閃耀著的人類群星。

  我曾經想過,為什么國外的電影都是人類乘坐飛船逃跑,而只有大劉能夠想到帶著地球一起逃跑。我想,應該是中國人骨子里的家國情懷吧。西方自古為海洋文明,地理條件逼迫他們乘船遠航,這也在西方人的精神中種下了冒險精神的.種子。而中國是大河文明,古代的先人可以依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自給自足,久而久之,對于給予糧食與財富的土地就產生了難以割舍的依賴之情。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非常“中國式”的想法,也極具想象力,當你在電影院看到了仿佛近在咫尺的行星發動機時,你肯定能夠感受到這是屬于中國科幻的大氣磅礴。

  但是,我還是不得不吐槽一下。個人感覺,電影中涉及情感片段有點多,導致電影有點像是災難片,而非一個科幻片,也沒有那么“硬核”了。特別是在最緊要的關頭,音樂突然緩慢下來,圖恒宇竟然還在和女兒溫柔地輕聲細語,“你和爸爸一起拯救地球”,雖然最后地結局是圓滿的,但是看完還是覺得這個片段很“膈應”。

  其次,是在電影的后半部分,當聯合國決定重啟互聯網時,主角們去重啟北京的服務器,服務器已經在水里泡了很久,居然還能夠正常運行,有點匪夷所思。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維持了流浪地球系列一貫的高水準,特效也比較逼真,可以稱得上是國產科幻電影的第一梯隊了,也希望《流浪地球》系列的下一部作品能夠繼續提升中國科幻的水平。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6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去看了《流浪地球2》。我覺得特別好看,而且這部電影也深深地感動了我。

  這部電影的第一部電影我沒有看,但是這一部電影對我來說,啟發也挺大的。

  我覺得這是一部催淚片,其中有很多感人的場面和情節,而且催淚程度我可以打五顆星。因為這部電影里面感人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在這部電影的精彩片段里,會釋放很多感人的.片段,讓你的潛意識來讓你哭泣。

  并且這部電影也拍攝的很好,特別注重細節。其中的攝像頭就拍了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在不同的地方。并且演員們的妝也畫的很真實,像是真的一樣。并且導演編的劇本也非常好看,細節注重的很到位,估計演員們在演戲的時候應該要拍很多遍吧。期待下一部劇的誕生!期待ω

  在這給演員們點個贊,演員們辛苦了,加油努力哦。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7

  到底如何才算是活著?是以肉身的形式活在世上,還是精神存活于虛擬世界,頭腦永生?在責任與家人之間該如何抉擇?面對災難,我們是該得過且過,茍活一世,還是拼盡全力,賭那最渺茫的一線生機?看完《流浪地球2》后,這些問題似乎都可以得到答案。

  公元2044年,一個災禍橫行,人心惶惶的時代。太陽極速衰老之下,地球危在旦夕。人類分成兩派,一派崇尚虛擬永生,以舍棄肉身,上傳意識的方式換得永久的生命;一派認為死亡即是終點,卻也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起點,只有肉身存活于世,人才能算是真正的活著。爭執不下之下,兩派同時開始行動。量子計算機與行星發動機同時研發,便如一桿天平,無論那邊稍出紕漏便將被徹底舍棄,如同棄子。

  太空電梯,一項人類最偉大的發明,成為了地月之間的大動脈,為推離月球,減免引力提供保障,于2044年被襲,幾近被毀。2047年,幾經周折,趕工趕期完成的三大月球推力器莫明發生過載,產生爆炸,將月球推向地球。全球潮汐失控,月球沖向地球,引力即將失控,撕天裂地。冥冥中,某種特殊的力量似乎在阻止著地球的流浪。

  導彈滿天,無人機遮天蔽日,地面上人群慌亂,有兵士舉槍反擊,有空軍登機作戰,防空系統射出一條條火紅彈鏈,如同上帝之鞭一般打出滿天火花,仍是擋不住在天際劃出一條條彈道的導彈。天空煙塵彌漫,忽的暗淡,全世界仿佛都寂靜了,呆望著天空猛地墜落。

  一只U盤插入接口,男人長出了一口氣,不顧屋外嚴厲的警告,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整整十四年,從天黑到黎明,一版版公式寫滿屋中的角角落落,一次次沉思,一次次暴怒,一次次驚喜,一次次失落,他終于在虛擬世界中,給了自己女兒完整的一生。他閉上眼,在責任與家人之間,他還是做出了抉擇。

  電影中一字未談“勇氣”,卻處處彰顯勇氣。無論是在“天空隕落”時,全世界都在質疑“流浪地球”計劃,撤走建設力量,獨坐在長椅上的老人扭頭看向身邊的學生,眼神中帶著不可置疑的堅定:“有些事不得不做,這便是責任”。縱使踽踽獨行,縱使舉世皆敵,那些不得不做的事便是義不容辭。中國獨立支撐在七個月內封頂行星發動機便是責任之下的獨行之勇;在重連北京互聯網根服務器時,大水翻涌而入,各種儀器閃爍間,天旋地轉,原本昏暗的房間霎時一片碧藍,房間中的男人顫抖著手將一個不斷變換著數字的密碼器推給屋外的男人,他的眼神逐漸暗淡,卻并沒有絕望,輸入這最后一組密碼便是將地球推出安全距離的唯一途徑,屋外的男人用力伸手,呼應他的卻只有冰冷的海水。天災之下,舍一人之命換萬人之命,沒有公平,只有付出,不求回報的付出。可有人愿意,縱然放下情感,放下夢想,放下生命,擔起責任的那一刻,勇氣便占據了全部。危難當頭舍身換密碼便是對責任之下的擔當之勇。

  潔白的月球表面,千年不變的明月卻已支離破碎,巨大的隕石一顆顆的砸向那蔚藍的,它曾經守護著的星球,忽的火光閃過,密密麻麻的隕石群內出現了一個個渺茫的身影,白發蒼蒼的飛行員跳下船艙,走向閃爍紅光的核彈,人類積攢了數百年的終極毀滅武器,現今卻要用來拯救人類自身。最后的告別還歷歷在目,老人面目嚴肅地壓下身邊小輩舉起的手,“把全人類的命運放在你們手上,我可不放心。”他大聲吼出:“中國航天大隊,50歲以上的出列。”這不僅是將自己的生命置于必死之處,更是將未來的希冀全部托付給年輕一輩。月球上,閃爍著紅光的按鈕被最后拍下,寂靜無聲,一朵朵白色的`巨大蘑菇云吞沒了那一個個蒼老的身影,也將全人類的希望托起。老一輩人談奉獻,奉獻之下并非沒有索取,他們所希望的只是那如同朝陽一般的年輕一代能擁有光明的未來,哪怕殘陽如血,即將墮入深淵……

  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是一部科幻電影,卻處處反映著當下現實:全球發生的暴亂、恐慌;人類所共同面臨的種種共同瘟疫、災難;大國之間劍拔弩張,和平共處成為過去,核戰爭一觸即發;老一輩的無私奉獻,新一代的努力成長。所有的所有都令人深思。作為青年一代,處于和平的當下,于我們目光所不及處仍處處存在危機。不要懈怠,不要沉溺,不要以為當下的安樂將會是長久之計。古人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只有在任何時候都保持著一顆危機之心,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機。所以啊,堅定前行吧,永葆希望,不要停留,只有在前行中不斷磨礪,才能在真正的危機時挺身而出,成為所有人都向往的英雄。人類的勇氣會不斷譜寫新的生命贊歌。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8

  這是第一部看的電影,吳京主演,講的是太陽老了,脾氣越發古怪,一百年以后會把地球吞掉。為了應對百年后的太陽危機,全世界組成了聯合政府,商討對策。其中數字化人生讓人活在虛擬世界里,以及讓地球脫離太陽系,花2500年飛行到另外一個星系生存,是兩個呼聲最高的解決方案。作為愛家愛國的中國人,堅定支持地球流浪到別的星系的方案。在這個方案落地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這部影片寫的是其中的三個困難,第一是向人們證實這個昂貴方案的.可行性,第二是應對并化解月球危機(把月亮搞沒了),第三是應對并化解木星危機(把木星上的氫氣點燃,利用這個威力把地球推開避免撞上去)。

  整個影片我覺得拍的還是不錯的,有親情,愛情,友情,但是這一切,在宇宙面前,在比人類更龐大的各種力量面前,都顯得渺小。但是這種渺小,有時候靠著信念和堅持,有時候可以變得非常偉大。

  另一個體會是,和西方國家比,我們顯得沒有那么理智冷血,因為過于在乎感情,所以不愿意放棄家人,不愿意放棄地球,不那么愛表達,也不那么容易被信任。要強大,靠信念,靠堅持,靠溝通,和被理解之后的合作。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9

  抱著驗證的心態去看完了電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評兩級分化,一派說很好看,感動人心;另一派說不好看,整個節奏太哆嗦,容易睡著。

  我看完驗證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個片子節奏確實太平緩,為了更好的突出人類命運共同體保衛家園的主題思想,使用了兩條主線,一條是拯救地球的現實,一條是數字人類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記憶點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讓人過目不忘的記憶點,比如“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一度成為當時朋友圈刷屏的熱點。

  這也說明對于內容創作的作品,沒有人能夠保證持續的受到觀眾的好評,而從事內容創作者的.每一個人的每一次創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戰,就連我這個每天堅持日更寫小作文的,也算是一個內容創作者吧,我還把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為藝術,只要有一天斷更就算挑戰失敗,我每次開始寫完當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寫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寫點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說了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電影怎么樣,而是感嘆,生而為人,只要想好好活著,每天都是挑戰,哪有什么一勞永逸啊。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0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為看《流浪地球1》已經是四年前的事,導致不太記得劇情了,只是依稀記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陣容里還有如今已經去世的吳孟達先生,所以看過《流浪地球2》之后的第一決定,就是一定要回顧《球1》。

  當災難來臨,你敢奉獻嗎?你愿意(被)犧牲嗎?我們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當我們覺得生活艱難、日子困苦的時候,很可能,決定一切的領導者和英雄們已經在拼盡全力抵擋更大的艱難和困苦了。

  《流浪地球2》的結尾有一首歌,歌詞是這樣的:“我信,我永遠相信,希望的`引擎只燃燒信念,流浪的路會有恒星指點。我信,頭頂還會有藍天,我信,腳下還會是山川。”

  是啊,為什么不信呢?我不知你是否聽過量子糾纏,這個詞乍一聽很深奧,但通俗起來講就是,你現在相信什么,想看到什么,未來就會是什么,你的信號已經發送給未來的你,未來的。你也正在回復給你他(她)的信號。只要堅定信念,團結前行,世界就一定會好起來,民族精神和人類文明的火種,就一定不會熄滅!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1

  電影長達三個小時,起初沒有人在意這是一場災難”出處是電影《流浪地球》,開始旁白的這段話是這樣說的:“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在視覺上滿足了我對科幻片的`大部分想象。感嘆科技越來越強大,當科技達到一定水平后,人類能制作出一個模擬大腦。

  電腦可以存放人類的意識,然后這個電腦就有與此人相似的知識和思維。從而實現了另類的永生。

  電影流浪地球2劉德華飾演的圖宇恒就選擇將他女兒的意識上傳到項目開發的量子計算機中。最后預測到了百年間發生的危機;父女二人最終留在moss體內,影響moss的運算。正是因為他對女兒的愛與執念,催生了具有自主意識的人工智能莫斯(550w)也是全片最感人片段。

  結尾出現兩個圖宇恒和她的女兒,劉德華太帥了。

  李雪健老師的聲音也修復過所以不要擔心他的聲音問題。這部電影讓人感動劉德華和她女兒,吳京和他家人,還有吳沙溢那句50歲以上的出列,直接破防,這么多年看電影第一次感動流淚。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2

  流浪地球2作為流浪地球的前傳,故事線更錯綜復雜,三個小時的時長將故事完整展現出來,令人贊嘆。

  故事分為三條線索:第一條是周喆直(李雪健飾)和郝曉晞(朱顏曼滋飾)在聯合國面對一次次災難和事故發生時的堅定立場和鎮定所為。這條線索更多是展現在人類面臨生死存亡時中國的大國擔當。

  第二條是劉培強(吳京飾)的經歷。在看完流浪地球1之后。這條線索無疑是幫助觀眾回憶故事情節,理清脈絡的最好切入點。而故事也主要圍繞著他的經歷展開。

  第三條是圖恒宇(劉德華飾) 對于數字生命的'執念。他不僅參與550W的研發,將世界推向人工智能化,還清晰展現出科幻的人文關懷內核,即對于女兒丫丫的無限思念和愛。

  比較令我吃驚和感興趣的有幾點,一是550W的翻轉就是流浪地球1的莫斯(Moss),二就是第一條線索中各國外交官多次受到提醒信息,暗示高維宇宙的存在及其善意。

  總而言之,流浪地球2絕對是中國影史的巔峰之作,也是對包括我在內的科幻愛好者的驚喜。希望科幻能被更多人喜愛,中國電影有更多這樣的優秀作品。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3

  當知道有《流浪地球2》上映的時候,我是激動的,因為我看過《流浪地球1》,而我對第一部的評價很好。雖然我忘了第一部的詳細劇情,但是我能夠記得觀看時的感覺是很高科技、刺激、熱血的,情緒是被帶起來的。所以,我對第二部的期待也是如此。

  《流浪地球》系列的內容是圍繞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展開的。第二部分講述的是,地球需要脫離太陽系,但是受到月球引力的影響,所以需要引爆月球核裂,核裂后的碎片會撞向地球,地球上的宇航員需要啟動發動機推動地球偏離原有的軌道逃脫。在引爆月球核裂時,發生無法解密的'情況,情況危急,只能犧牲一隊宇航員通過太空電梯到月球人工引爆。最后,按計劃將地球推離原軌道。

  其實,看完第一遍后,整個劇情不太清晰,只能記住大概的劇情,因為節奏有些慢,中間有部分是讓我昏昏欲睡了好幾次的,所以難免有細節疏漏,可能需要2刷或者3刷才能完全掌握整個劇情和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總的來說,滿分5星的話,我會給4星,1星扣在節奏上。

  對于后續,我是有期待的,期待能夠完整地觀看到,最后地球成功離開太陽系的時刻,人類找到新家園的時刻,人類文明延續的時刻。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4

  看電影之前,我對《流浪地球2》的近三個小時的長度表示懷疑。 電影時間太長了,觀眾真的坐得下嗎?

  故事在太陽毀滅、人類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進器、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的背景下展開。 總體感覺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為后續的展開做了鋪墊。

  整個故事框架宏大,三條主線交錯前行,說明劉培強的成長和歷練,圖恒宇對數字生命的執著和堅持,以及周老師作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行動中的堅定和信任。 既有大的情節上的記述,也有小的細節上的描寫,整體很有魅力。

  作為普通觀眾,參觀體驗良好。 引人注目的是,特效畫面震撼人心,特別是在片頭,有世界末日和充滿希望的感覺。 對人物的感情描寫,對家人、國家、地球等,并沒有過度的煽動和渲染,比如張鵬在引爆核彈時,只是淡淡地說了句“地球還很美”。 另外,關于數字生命的討論也很有吸引力,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能需要在續集中進行更多的討論。

  也有不好的地方。 故事很豐富,想要理解它,需要很多細節,需要很多時間,觀眾也抓不住重點。

  看到末日即將到來,有人提前離開,但更多的人選擇繼續留下來,或者坐下或站著,看完它,耐心地等待雞蛋。 這可能表達了觀眾對這部電影的真實看法。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5

  在看電影之前,我就對《流浪地球2》將近三個小時的時長表示疑惑,覺得影片時間太長了,觀眾真的坐得住嗎?

  故事在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合力在地球上制造推進器,離開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的背景下展開。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傳,并為后續展開鋪墊。

  整個故事的架構很宏大,三條主線交錯前進,交代了劉培強的成長和歷練,圖恒宇對數字生命的執著和堅持,還有周老師作為中方代表在拯救地球的行動中的堅定和信任。既有大的情節上的敘述,又有小的'細節上的描寫,總體上還是很吸引人的。

  作為普通觀眾,觀影體驗良好。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特效畫面震撼,特別是開場部分,有一種世界末日又充滿希望的感覺。在人物的情感描述上,包括對家人,對國家,對地球等,沒有過分的煽情和渲染,比如張鵬在引爆核彈時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地球還挺美好的。另外對數字生命的討論也很吸引人,對于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能要在續集中有更多的討論。

  不好的點也是有的,因為故事豐滿,想要把它講明白,就需要很多細節,需要很多時間,觀眾也容易抓不住重點。

  看到快結束時,有人提前離開了,但是更多的人選擇繼續留下來,或坐或站,把它看完,并且耐心等待彩蛋。這也許就代表了觀眾們對這部電影的真實看法吧。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6

  剛才看到一個問題是關于《流浪地球2》中細思極恐的部分有哪些,想想剛看完的這部電影這種情形還真有,比如所有無人機突然被外敵操控,居然沒有預警。這是科技的力量還是科技的脆弱,細思很是無語。高大上的科學技術要崩就崩了,一堆人瞬間亂做一團,無力的嚎叫,怎么理解這種科技呢?脆弱至此無法言說。

  今天剛看了這部電影,想想人類如果真有此命數還真是需要珍惜當下,對于未來心懷希望就好,但不能讓當下的生活全是未來而忘卻了現下的生活質量,珍惜當下珍惜擁有,充實過好每一天,也好不負將來。今天是未來的基礎,為了迎接未來也要懂得如何過好當下,這個很重要,細思一下這個尤其重要。

  關于流浪,而且是流浪到新的未知,那個流浪的.目的地真得適合我們嗎?躲過了月亮,還要離開太陽系那我們生活的光來自于哪里呢?是我還沒看明白還是忽略了什么?我想離開太陽系還是需要有更適宜生活的光照的,這個問題觀景結束之后我才想起來,是想晚了還是忽略了這一問題的答案,希望人們在考慮流浪的時候是有了個完善的移民計劃。

  我一直以為科研是一件極其嚴謹的事情,當相關內容被搬上大銀幕時,也希望多些嚴謹的思考,給人們更多積極的影響,而少些負性問題的想象。科幻電影追求刺激,追求市場收益,但更需要一種良性的引導,希望后續的內容越來越優質。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7

  今天去看了《流浪地球2》,縱觀整個科幻電影史《流浪地球2》的表現也是相當炸裂。我也沒能力做些很專業的影評,就從一個普通影視愛好者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這應該是十年來最好的國產電影,光精良的特效、恢弘的科幻場面就值回票價,影片闡述的人性倫理政治的元素融合的相當好,劇中“生存派”和“數字派”的斗爭并不是要分出對錯,更多的像是要提供給人們不同的選擇,任何的生命形式的存在都有其意義,沒有人能否定他們的價值。

  片中的一些彩蛋和小細節也是非常多,值得人們推敲回味。比如李雪健老師飾演的聯合政府官員姓周并且最后身穿中山裝的形象非常像我們新中國的一位偉人,后面一代代發言人的傳承也給我們一種生生不息的`感覺。后面劉德華飾演的圖宏宇回到北京看到墻上的售房廣告吐槽房價終于降下來了,在緊張的劇情下提供了一些小笑點。當沙溢喊出中國航天飛行中隊的時候我激動的渾身起雞皮疙瘩。還有對馬兆這個矛盾人物的刻畫,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們好像才發現他才是“數字生命”的某種意義上的維護者。還有最后引爆核彈的各國英雄,代表了一種薪火相傳的精神,按時間算來算這些人正好是我們這一代的00后。這是一部時代的群像也是英雄的群像。

  我從這部電影看到了它想闡述的希望,它也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我真的吹爆它,細節太多我已經準備二刷了,期待《流浪地球3》。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8

  前不久,各大影院火爆上映了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電影內容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某一年,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吞沒,地球已經不再適合人類繼續生存下去。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有體會,我覺得《流浪地球2》“流浪”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太陽老化膨脹,如果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還繼續遭到人類的破壞,大自然和生態環境得不到改善,到時候大氣層也會遭到破壞,太陽的紫外線輻射就會更進一步對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傷害。當我們無法生存下去的`時候,人類還是被迫開啟“流浪地球2”的計劃。所以,我們大家都應該盡自己全力不讓地球“流浪”。其實,如果我們不能保護好環境,以后流浪的就不是地球,而是我們人類。那時如果我們的科技夠發達,也許能往其他星球遷移,但如果科技還沒那么發達呢?

  在影片《流浪地球2》里,我看到了人們的善良、人們的堅強、人們的瘋狂、人們的理智,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人們為了自己所愛之人而瘋狂,失去理智,就像莫斯說的:“看來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的確是一種奢求。”

  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人人有責。讓我們盡自己所能保護地球,不要讓“流浪”事件真的發生。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19

  先說一下我看這部電影時的感受,心里對這部電影的評分其實在觀影過程中像心跳一樣,好幾次起伏,但是等看完之后,了解了這個框架,我覺得這部電影是不錯的。

  所以,大家可能會跟我一樣,會對幾段劇情摸腦袋,心里暗想這樣也行?也會因為價值觀的不同而對某些片段覺得很不適,但是當看完后,我認為應該可以評價這是一部好的電影。

  在不劇透的.情況下,我想談談看這部電影時的感受,就是這部電影對「給文明以歲月」和「給歲月以文明」進行了探討。是的,如果你是三體迷,你一定也知道大劉在《三體》這部小說里也進行了探討。

  然而,這部電影并未延續三體的思路,而是給出了一個新的解答:「給文明以歲月」和「給歲月以文明」是一體兩面的,「給歲月以文明」是里,「給文明以歲月」是外。

  人不會永生,但是人類這個物種可以。也是基于此,對于單個的人來說,人性是給自己的歲月標上了「真正」的時間,這里的人性是正向的,是為了所愛之人愿意犧牲的人性;而對于人類而言,也存在一個「人性」,但是這個人性,既有正向的,也有負面的。

  所以,人會消亡,但是人類會永存,原因在于,人類有著正反兩面的人性。先不說這個觀點我是否認同,但是我覺得很酷。「人類總想毀滅自己,所以人類才能永生」,老實說,我是感受到這個,才覺得這部電影是部好電影。

  很期待第三部,如果能夠延續這個架構,我覺得這將是一部世界級的科幻巨作。最后祝大家新年快樂!這部電影值得票價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20

  流浪地球2中一幕幕的災難場面,使得人類空前團結。國家之間不再有敵視、黨派之間不再有競爭、種族之間不再有矛盾、人與人之間不再有仇敵。在只有炸掉月球才能逃生時,各國政府拿出了自己的所有核彈,毫無保留。當布置在月球上的核彈需要航天員手動引爆時,明知自己無法活著回來,但所有50歲以上的'老航天為了不讓年輕人去送死,集體出列,毅然決定去引爆核彈,詮釋了什么叫做“危難當頭,唯有責任”!

  比起責任,親情也占了電影里很大的一部分。為了讓家人們進入地下城,劉培強參加了領航員計劃,想要讓患了癌癥的妻子韓朵朵帶著兒子劉啟進入地下城。但韓朵朵深知自己活不了多久,于是把進入地下城的名額讓給了她的父親、劉培強的岳父韓子昂,讓韓子昂帶著劉啟進入了地下城。

  無獨有偶,圖恒宇在車禍中喪失了女兒圖丫丫,為了讓她以另一種形式生活下去,圖恒宇將丫丫的意識芯片導入了數字生命550A系統中。但是,丫丫的數字生命只有兩分鐘,雖然根據550A系統一代代的升級下逐漸有了自主意識,但圖恒宇仍然不滿意。圖恒宇想要給丫丫完整的一生,于是他冒著地下城名額被剝奪、自己入獄的風險,將丫丫的芯片導入了更好的550W系統。最終,丫丫記住了密鑰,拯救了人類。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21

  看完流浪地球2后,我確信了第一部完全就是一部試水的作品,根本不是編劇的真實水平,第二部比第一部好的不是一星半點,打比方的話,就是家常菜到國宴菜的進步。

  當年我看完第一部的時候,真的覺得挺一般的,說是所謂硬科幻,但其實本身并沒有多少科幻的內容,更接近一部純粹的災難片;劇情上沒有很出彩的地方,主旨思想之類的也只有喊幾句口號的水準。所以我在此之前并不對第二部有多少期望,但事實狠狠的打了我的臉,第二部不僅彌補了第一部的各種缺陷,還有很多大膽的深入和創新,把整部作品從剛過及格線提升到了優秀的水平。

  我最喜歡影片里的一句臺詞“災難之下 ,唯有責任”,這句話在預告片里聽到的時候,還以為又是什么正能量雞湯語錄,但事實上這句臺詞在電影是無比悲壯甚至殘酷的。影片最后50歲以上宇航員出列的時候,周有一句反問的話:“這公平嗎?”接著才是這句“災難之下,唯有責任”,那些50歲以上的宇航員也有活下去的權利,只派他們出去,這當然不公平,然而為了留下年輕的力量,為了拯救人類,必須有人做出犧牲 ,必須要有這些不公平。一般的'以團結為主題的作品,總是只會理想化的描寫團結有多么偉大,那些為團結而犧牲的人有多偉大,流浪地球卻敢于承認其背后殘酷的現實,團結就是要付出代價的。于是這些敢于面對殘酷現實的勇士們才更顯得偉大更加立體

  另外,電影里還加入了一條數據生命的暗線,加重了電影的科幻成分,也是十分耐人尋味。直到影片結束,這條暗線也還有很多懸念未揭曉,所以第三部肯定是會有的,期待就是了。

  總而言之,流浪地球2絕對是近五年來質量最硬的國產電影,完全沒有任何不推薦的理由!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22

  昨天帶著孩子觀看了《流浪地球2》電影,回來后,閨女一直嚷嚷讓我寫篇關于觀后感,關于這部片子的影評已經多如牛毛,自己思考良久,就從其他的角度來說說這部影片。

  首先這部影片整體上是成功的,對于中國科幻題材是一個比較大的進步和突破,但依然存在一些硬傷,比如情節還不夠緊湊,共情鋪墊還不夠好,矛盾沖突表現不夠突出。整體來說瑕不掩瑜,是值得稱贊。

  其次,由于主線比較多,也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一次觀影,不足以全面了解和理解,如果要深刻領會影片表現的主題和含義,需要二刷和三刷,自然好劇值得反復收看。

  再者,影片也極度表現出中國如今的自信,以及希望未來中國在全球事務里有更多的話語權。更重要的是,用中國的哲學思維來理解災難,理解生命,理解人類文明,在突出的團隊精神,而不失英雄主義,這是有別于西方災難影片或者科幻片最大的不同。

  還有其影片與西方天馬行空的科幻不同,屬于比較貼近現實的科幻,也側面反映了,中國創作的局限性,這個局限性不是原著作者的思想局限,而是現實中一些審核所局限,也局限了中國科幻題材的高度。

  最后,還是人類文明與數字生命的.沖突。影片開始,我以為是人類與數字生命選擇不同的沖突,結果是共同拯救了地球,這出乎我的意料。其實數字生命在未來科技中不是不能實現,但如何界定就是個社會的難題。還有就是隨著計算機技術不斷強大,人類與計算機之間如何共處也是未來要面臨的挑戰。個人覺得,人類文明將來最大的挑戰不是來自災難,而是來自人工智能的覺醒。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 23

  三個小時讓不少人倦意沉沉,電影我覺得兩個小時恰到好處,譬如上課,再優秀的老師一直講下去,學生也會厭煩的。但這部電影還到不了特別優秀的程度。

  抒情味道太濃,理想主義色彩雖然美好,但反復強調,讓人覺得乏味。里面穿插愛情的地方太突兀,有時節奏又太緩慢,讓很多人不免于當場吐槽。并且愛情的故事切換不自然,完全靠片段沖擊大腦皮層,刺激久了,相反效果沒那么好。

  談到各國的團結合作,似乎有些一廂情愿。各國都號召走自己的路,如何精誠團結?時間來得有點快,2044,距離現在不過二十年,科技能發達到那個程度?世界各國的協同會如此之好?依當下來看,似乎正在背道而馳。

  抒情主人公的慢鏡頭實在令人討厭,尤其是后半段吳京的表現,反反復復的多余之處,并非影片的關鍵,而卻占據了太多的時間。如果把吳京的.戲縮短,兩個半小時結束電影,倒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不過整部電影瑕不掩瑜,它引發了我太多的思考。用一種過于宏大的視角,淡化了我們眼下的小情緒,以及過去幾年一直被個體生命悲歡離合所束縛的感覺,在宇宙的時空之中,每個人的生生死死其實不值一提,億萬年的宇宙世界浩瀚無垠,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更不必企圖和彭祖一樣永久活下去。生物體的瞬息變化,需要自己客觀去面對。而影片之中面對地球的危機,抑或流浪的方案,我始終不看好,因為人類力量雖然在進步,但能夠到那個程度上確是太過理想化的妄談,也許在脫離太陽的那一瞬間,毀滅就會來臨得更快。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電影觀后感(《流浪地球》電影觀后感600字初中)04-18

2023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01-31

2023《流浪地球2》電影的觀后感02-27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范文06-07

關于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05-23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5篇)01-29

《流浪地球2》電影的觀后感(精選8篇)02-01

流浪地球2電影觀后感(精選52篇)04-18

《流浪地球2》電影的觀后感(精選25篇)02-13

電影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6篇)01-2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亚洲一级影视 |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在线看 | 日韩福利片午夜免费观着 | 婷婷色综合aⅴ视频 | 色综合综合久久88网色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