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

時間:2023-01-30 18:20:05 感悟 我要投稿

2023年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范文(通用5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范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年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范文(通用5篇)

  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1

  大年初一,看了剛上映的《流浪地球2》。片子很長,將近三個小時,但節奏緊湊,我連人的三急都生生憋著。

  一邊看一邊用寫故事的思維去分析,起承轉合真精彩,每一部分里面又有自己的起承轉合。害怕劇透,就不細說了。

  除了學習寫故事,這部電影引人思考的地方很多。

  當災難發生在一百年后,現在是應該采取措施阻止它,把人類文明繼續傳承下去?還是享受當下,未來的事讓未來的人去操心?

  兩種選擇都有不少支持者。所以才會出現電影里的情況:未來的災難還未降臨,現實中反對災難應急預案的人卻造成了現在的災難。

  想起小時候學過的課文《斑羚飛渡》,每一頭小羊都踩在老羊的背上跨過險境,種族得以保存希望的.種子。

  動物都能如此,何況人?

  當電影中需要航天員主動犧牲時,五十歲以上的宇航員主動出列,像極了那些自愿當墊背的老羊。

  種族的延續,文明的傳承,永遠離不開這樣的大義犧牲。

  人類文明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時至今日,人工智能已是大勢所趨。

  電影延續上一部的內涵,再次讓人思索人工智能會不會在有一天生出自我意識,背叛人類。

  我想不明白,但牢牢記住了那句臺詞:“沒有人的人類文明將毫無意義。”

  人工智能的發展,最終目標是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取代人類。

  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2

  一直以來,我始終有個慣性思維:優秀影視劇的續集,往往就是“狗尾續貂”。目的不過是為了,最大化透支前部的良好“聲譽”,以實現“收益”的最大化。但是,在看完《流浪地球2》之后,我卻并沒有這樣的感覺。

  坦白說,《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有歡笑,有淚水,有思考。與《流浪地球》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票房和評分就是很好的證明。正所謂: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觀眾的雙腳是誠實的,哪一場精彩就會走去哪一個放映場;觀眾的“屁股”不好請,因為,只有影片足夠出色才能吸引住他們,進而把“冷椅子”坐成“熱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驚心動魄的場面?臻g站遇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核武“轟炸”月球……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堪稱是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但這些都還是表層上的東西,除了表層的東西,那些深層次的能夠引發人們思考的東西,才更具價值。

  比如:當地球面臨毀滅的巨大災難時,她還美好嗎?影片中,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他遇見了愛情——愛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東西。而愛情的力量,也是無窮大的。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它,哪怕地球會毀滅,人類將滅亡,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去愛!

  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所以,影片中聯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會說: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區區幾個字,彰顯出的卻是:對“人類大義”的深度思考。而后,當布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說道: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他們是去組建敢死隊,明明就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正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

  影片中最扣人心弦的依然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恒宇為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愿“以身試法”、以命相搏。為了替家人換得一張進入地下城的門票,劉培強選擇離開家人入駐空間站。但是,在把這張票給妻子還是給岳父上,讓他犯了難……圖恒宇不滿足于女兒丫丫只有兩分鐘的“數據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而是繼續躬身于科研,以讓女兒丫丫的“數據生命”變成永恒。當老馬提示他:擁有了永恒“數據生命”的丫丫,可能是個天使,也可能是個惡魔時。他選擇了相信。所以,當自己溺水時,讓女兒記住了秘鑰。并在最危急關頭,拯救了全人類。

  通觀整部影片,無不圍繞著“災難”與“拯救”兩個關鍵詞。災難是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地球必須要去流浪。而“拯救”則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人類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奮勇、舍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聯合政府的成立,有人類最高端武器的應用——如:核武轟炸月球,有“數據生命”的積極參與,還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靜與睿智,令人印象深刻。當人類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制造了一些災難,以此來逼迫人類盡快做出理性選擇。也許手段不夠委婉,但初衷卻是好的,也算勉強能夠接受。不過,至少透漏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當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識之后,它會自行判斷而不會聽從人類的“發號施令”。

  這就不禁讓我們擔心:這樣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備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龐大的資源,擁有了超強的力量……那么,它還能夠始終不改造福人類的初心嗎?我想未必。人類不能對此太樂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類必須要保持清醒,確保在與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終處于優勝。不然,人類就可能失去對于自身命運掌控的權利。

  當然,整部影片也并非是完全無懈可擊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嗎?流浪出太陽系,真的是最優選擇嗎?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去改造太陽嗎?地球上現有的“人造太陽”技術,不能拿出來應急嗎?在停止自轉的情況下,用上萬個引擎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會否如雞蛋一樣散了黃?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須要拋棄月亮嗎?把它改造成“小太陽”,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嗎?

  誠然,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而這些,也不是一部電影所能夠解決的問題。電影終歸只是一種藝術形式,一場視覺宴會,而不是科學研究。更多的問題,還需要留給科學來解決。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傊,《流浪地球2》已經達到了科幻電影的一個新高度。值得一看。

  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3

  大年初一看《流浪地球2》,電影拍的很震撼,但其實沒看太懂,近3個小時,看得腦袋發脹。半夜睡不著,便坐起來重看原著和影評,才算有那么一點撥云見日,不吐不快。

  原本為了應對危機的措施,成為了危機本身。

  這是流浪地球計劃所遇到的最大的麻煩。也是整部電影的矛盾點。想必過去的疫情三年,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些感悟。

  比起美國倡導的方舟計劃,讓極少數有地位有錢的人得以逃離,絕大多數人留在地球等死,很顯然,中國科幻界所要追求的價值觀是一定要帶著地球跑,哪怕要付出幾代人受苦受難的代價,至少跟我同年同月生的又是濟寧老鄉的導演郭帆是這么拍的。

  你是想降低自己當下生活的質量,去應對一場可能百年以后才會遇到的危機?還是選擇活在當下,享受這片刻的愉悅?

  如果有一天告訴你,要讓你受苦一生,才能求得人類文明的延續,你愿意犧牲你這一生嗎?很多聲音會說,憑什么要犧牲我,人類文明延續不延續跟我有什么關系?

  我一直悲觀地認為,當下世界的年輕人是屬于躺平的一代,這些人甚至連下一代都不想生了,他們會在乎以后會不會還有人類文明?

  其實可以思考一下,人類文明的存在,是為了部分個體的滿足還是為了廣大人類群體的幸福?危機來臨,是選擇犧牲一部分人的'生命,來保障少數人的生活質量,還是說為了絕大多數個體的存活,而犧牲少數人的生活質量?

  劉慈欣老師的這句話值得深思: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周喆直先生在聯合政府講了一個故事:在一萬五千年前,大腿骨骨折是致命的,一旦大腿骨折就只能任由被其他動物吃掉。但是,人們考古發現了一根一萬五千年前愈合了的大腿骨,這說明當時的人類受傷之后,有人照顧他,有人給他喂水和食物,就是人類文明的誕生。只有互相幫助,團結在一起,才能稱得上是文明。

  整部《流浪地球2》,說到底不過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濃縮為一句話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

  而關于這個話題,放在當下的世界環境,一切才剛剛開始。

  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4

  三個小時讓不少人倦意沉沉,電影我覺得兩個小時恰到好處,譬如上課,再優秀的老師一直講下去,學生也會厭煩的。但這部電影還到不了特別優秀的程度。

  抒情味道太濃,理想主義色彩固然美好,但反復強調,讓人覺得乏味。里面穿插愛情的地方太突兀,有時節奏又太緩慢,讓很多人不免于當場吐槽。并且愛情的故事切換不自然,完全靠片段沖擊大腦皮層,刺激久了,相反效果沒那么好。

  談到各國的團結合作,似乎有些一廂情愿。各國都號召走自己的路,如何精誠團結?時間來得有點快,2044,距離現在不過二十年,科技能發達到那個程度?世界各國的協同會如此之好?依當下來看,似乎正在背道而馳。

  抒情主人公的慢鏡頭實在令人討厭,尤其是后半段吳京的表現,反反復復的多余之處,并非影片的關鍵,而卻占據了太多的時間。如果把吳京的戲縮短,兩個半小時結束電影,倒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不過整部電影瑕不掩瑜,它引發了我太多的思考。用一種過于宏大的視角,淡化了我們眼下的小情緒,以及過去幾年一直被個體生命悲歡離合所束縛的感覺,在宇宙的時空之中,每個人的生生死死其實不值一提,億萬年的'宇宙世界浩瀚無垠,我們也不必杞人憂天,更不必企圖和彭祖一樣永久活下去。生物體的瞬息變化,需要自己客觀去面對。而影片之中面對地球的危機,抑或流浪的方案,我始終不看好,因為人類力量雖然在進步,但能夠到那個程度上確是太過理想化的妄談,也許在脫離太陽的那一瞬間,毀滅就會來臨得更快。

  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5

  影廳的屏幕里閃出畫面,城市破敗不堪,硝煙彌漫在城市上空,樓房倒塌,空無一人,這是2044年。

  當然,只是電影里的。《流浪地球2》我期待了好久,今年終于上映了,我馬上就讓爸媽帶我去看了!檢票時人群交雜,排隊都排到了門外,進入影廳后發現座位幾乎都被坐滿了,看來《流浪地球2》的影響力可真大。隨著電影的開始,人群乎的安靜下來,突然的就像被控制了一樣……

  《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而正實行中數字生命派的人襲擊,但最后地球終于成功發動,離開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

  通俗來講“流浪地球”計劃就是在地球上建造發動機,推動地球在宇宙中飛行,而前提是月球也需要發動機!皵底稚庇质鞘裁茨兀亢唵蝸碚f就是將人的意識放入二維空間里,這樣死去的人就能在里面獲得永恒的一生。

  正是因為有人把數字生命化想的太美好所以才有了反“流浪地球”計劃的組織,而后來“數字生命”也是受到法律的限制,不再使用。在電影的故事中,圖恒宇因為車禍失去了妻子與女兒,而他將女兒的意識數字生命化在了電腦上,他的老師馬兆多次勸告過他——“人死了就是死了”對于我來說是十分贊同的,人妄想美好的度過永恒的一生是不可能的',而且人終有一死生與死的距離并沒有那么遠,將自己的生命數字化在我看來只有沒必要……

  同時在計劃實施時人類還遇到了許多困難,有兩個片段是讓我非常印象深刻的:第1個是四四年數字生命的人入侵基地,將所有無人機與太空運輸倉控制,造成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恐怖襲擊。

  這直接導致了3000多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而令我心疼的便是那墜毀的運輸艙,這運輸距離直接沖出了大氣層來到了外太空,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第2個便是五八年月球發動機正啟動時,發動機突然超載爆炸,導致碎石砸向地球,人類為了擺脫月球砸向地球的危機直接在月球上投放核武器,手動引爆。在引爆的一瞬間,刺眼的白光將英雄的身軀遮擋,爆炸的一瞬間,英雄便化為星星奔向了遠方。人類經過這兩場災難也終于走向成功……

  “危難當前,唯有責任”。正是有了這些英雄為人類負重前行,人類才能存活下來,而電影中“我相信我們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務,我相信人類的勇氣可以跨越時間,跨越當下,跨越未來”讓我銘記于心……

【小學生《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作文09-04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范文(精選15篇)01-29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5篇)01-29

流浪地球2小學生觀后感范文(通用5篇)01-29

2023《流浪地球2》小學生的觀后感(通用5篇)01-30

2023年流浪地球2小學生觀后感(精選5篇)01-30

2023年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6篇)01-30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5篇)01-29

流浪地球2的觀后感(精選6篇)01-29

《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5篇)01-2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乱码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网友自拍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一区 | 正在播放中文中出 | 日本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