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6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1
地球何以美好?因為藍天、因為鮮花、因為月亮,因為身邊的家人,對于每個人來說最最核心的其實就是人。
電影《流浪地球》系列是在說如何讓人類得以生存,達成的方式是驅動地球去流浪的方式,但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提出方案、執行方案、建設設施、化解危機,電影體現的更是人的核心。其實,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僅是講一個好的故事,更是展現了人在故事中的優秀品質,沒有國界,這樣的電影才能打動人心。
《流浪地球2》的四個主角其實在宣傳片里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他們都是有著自己或大或小的目標追求,從而在這條為人類生存、為地球生存的道路上各自表現出了符合自己意志的行為。周喆直(電影人物)為了化解國家的為難承受著責任;圖恒宇(電影人物)為了讓女兒在數字世界的生命可以完整;劉培強(電影人物)為了家人可以有個安全的港灣,可以繼續活下去。而他們的身邊還有支持他們、關心他們、甚至愿意犧牲自己的人,比如張鵬、馬兆、韓朵朵、郝曉晞(四位電影人物)。
電影中多次出現機器的紅色“獨眼”,用電影中的'話說“幽默的說法是更容易聚焦”。在我看,個人對機器的特寫有這樣的想法:一、高度智能化的機器是完全理性的存在,正如對劉培強的審核,看似說了句幽默的話,但處處透著冰冷的態度——完全的理性。二、智能化的機器在靜靜地看著人類將要走向何處,是相互的殘殺、詆毀,還是能互助、協作。這也就是最后智能化的MOSS講出的“從歷史上看,文明的命運取決于人類的選擇!备_切地說,應該是人類的文明取決于人類的選擇。智能化的機器有可能在人類的選擇下會做出機器的選擇,至于這個選擇有利于誰?不得而知。更值得人們去思考。
與機器的對比,人類突顯了人性的多樣;多樣的人性在危難之前會有不同的選擇。對于人類而言,感動著人類之所以能持續的生存進化,地球之所以美好,就是人性中的善占據了主導,才讓一切美好成為可能。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現實中,地球上就是有了這樣的人,地球才得以光芒無限。而這光芒是人性之善——對抗危機、堅持理想,傳承與感動這一代一代的后來者,人類才能做出不斷的跨越,讓生命得以延續進化,散發光芒。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2
太陽進入末年,太陽系已經不適合地球生命,世界各國決定帶著地球離開太陽系,即流浪地球計劃。
在這個浩大工程中有一些感人的瞬間:
劉培強為了給妻兒留下地下城的名額,再次選擇復役;
圖恒宇女兒因為車禍走了,只留下了數字生命卡,強大的量子計算機可以讓女兒擁有2分鐘“生命”,圖恒宇寧可犯錯誤,也要將女兒生命卡數據上傳主機;
周喆直在大會上關于一萬五千年前那根股骨演講:團結延續著文明火種;
300名宇航員引爆核彈,當沙溢飾演的中國宇航員說到50歲以上中國宇航員出列,真的淚目了,不管是電影還是現實,真心感謝這些先輩們的.犧牲。
電影真的太贊了,感謝撒花!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3
進入影廳的通道很黑,頭頂點著微弱的光,讓人激動又好奇。整整三個小時,從開頭到結尾,最讓我感觸的是“團結”。當外部危險促使人類合成一物,是我理想中世界的狀態。
這種想法讓我在一瞬間拋開了嫉妒、對弱者的嘲笑或是對其他人的不滿,我好像懂得了尊重所有人,即使他窮、沒有學識、狹義…或是不同民族。不僅僅是口頭,它讓我從內心認識了”人”。
看完電影后,如果某次我對人或物發表了極端個人的評價,我都不自覺在內心譴責自己。我對其他人,慢慢的.不只是人類,所有帶思想感情的物種都退了半步。
它們都是完整的個體,它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造物主。每一個帶有獨立思想意識的人都是偉大的,那也是最美好的部分。哪怕它比我美麗聰明,或是比我丑陋愚笨,我同樣沒有資格去評價或改變。
《流浪地球2》從編劇到制作和演員對我來說是完美的,是迄今為止我比較喜歡的電影。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4
看過這樣一個段子:有一個年輕的爸爸忙著工作,他的兒子卻在旁邊搗亂。為了不被干擾,他就把一張世界地圖撕碎了丟給孩子,讓他把地圖拼接好。本以為可以讓孩子安靜一段時間,沒想到孩子一會就把地圖拼好了。驚異的爸爸問孩子怎么這么快拼好了地圖?孩子說:地圖背面有個人的照片,根據人的模樣拼接,人對了,世界也就對了。
在北京工作的侄子春節回家,邀請我看電影《流浪地球》,于是,大年初三踏進橫店影視城。
影片開演,很宏大的題材,地球面臨毀滅,人類拼死保衛地球,出臺了“移山計劃、數字人類計劃、流浪地球計劃”。觀眾們在感嘆科幻片魔幻的畫面、地球人的勇敢和擔當、人類面對毀滅時的坦然時,我感受到的是一個個平凡的人的.人性光輝和溫暖,讓人為之動容。
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由于他開車時的一次走神,致使女兒丫丫被撞身亡。而他冒著被逮捕的危險,把女兒的思維植入550C系統,想利用數字生命計劃延續女兒生命,讓女兒在智能數字世界里擁有完整的一生。
由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是名宇航員。他和同樣是宇航員的韓朵朵相愛并生子?墒瞧拮訁s罹患二型輻射病,生命只剩下84.3天。他毅然報名參加保護地球計劃,只為家人能享受“特惠機會”——可以優先進入地下城避難。
在地球面臨毀滅之時,由沙溢飾演的中國宇航員。在危機時刻,需要報名參加有來無回的地球拯救計劃時,他按下一位舉手報名的小伙子的手,高喊:50歲以上的中國航天員,請隨我出征。
看完之后感慨良多,我們總習慣把小道理推及到國家民族甚至宇宙時空角度,而我卻想把這部影片涉及到的宏大的問題濃縮至個人和家庭角度。我想:其一、我們所在的地球嚴重內耗,意識形態之爭、戰火紛飛、饑餓瘟疫,無不在透支地球,跟電影里毀滅前的地球何其相似!未來某天,我們能否有一個類似電影里的“地球聯合政府”,不分地域和種族,讓地球每一位公民都均等地享受美好的生活。其二、民強比國富更重要,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公正、自由、富裕和尊嚴。其三、人性的溫暖的光輝,不要像在類似電影里的特殊時刻才閃亮,而是要在平時的每一天。
而這些要想實現,前提是看重人、尊重人!就像我開頭講的那個故事一樣: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們的世界才不至被毀滅!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5
看完《流浪地球2》,想起了《遙遠的救世主》里的一段話:
丁元英舉例解釋“強勢文化”。他說:“文學、影視是扒拉靈魂的藝術,如果文學、影視的創作能破解更高思維空間的文化密碼,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啟迪人的覺悟、震撼人的靈魂,這就是眾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場、名利!
我認為《流浪地球2》就是“強勢文化”的經典案例,因此收獲市場和名利!豆瓣8.3高分,上映首天就打破22項記錄。
《流浪地球2》代表了「中國式科幻」,融入了中華文化的內核。
它用龐大的視角,淡化了很多個體小情懷,讓人從個體悲歡離合中解脫出來,去嘗試思考更大的議題。
比如:
“如果世界末日來臨之際,我們選擇一起滅亡,還是小部分人奉獻生命,拯救全人類?”
“我們是選擇把生命轉換成數字信息存儲,還是通過無數代人的犧牲奉獻,讓人類得以延續。”
“我們是帶著地球去流浪?還是坐著飛船逃離我們世世代代繁衍生存的地球家園?”
“悲壯”、“愛”、“希望”是回答這些問題的底色,充滿了中國式浪漫。
劉慈欣曾說,外星人如果向地球發來信號,就等同于陌生人來敲自己的家門,“不回答”是“常識”。
外國人不理解我們為什么會帶著地球流浪。
我想借用大劉的回答,因為我們不會輕易拋棄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園,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賦予我們的“常識”。
再說影片制作,真是硬核至極。
好萊塢都不敢嘗試的“太空電梯”,中國科幻竟然拍出來了。
還有空間站的墜落、月球爆炸,很多科幻電影里不曾見過的恢弘場景,代入感極強。
作為一枚科幻迷,如今,很少有科幻片甚至災難片,能讓我感受到心潮澎湃,猶如坐上過山車一般的感覺了。
光是沖著這部電影的精良制作,我覺得科幻迷也值得一看。
電影有三條線,分別是:
1、數字生命故事線——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對女兒的愛的'執念。
2、太空故事線——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和妻子相識、相戀、相愛的一生。
3、“流浪地球”vs“數字生命”計劃博弈——李雪健飾演的周老師的氣魄與魅力。
最后,提醒一下準備觀影的讀者,2其實是1的前傳。
另外個人的感受,沙溢的身材管理確實太差,給角色減分不少。
還有個細節特別感人,電影用AI技術實現了吳孟達的“復活”,讓達叔重新扮演年輕時候的韓子昂。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6
昨晚去看了《流浪地球2》,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深夜11點了,怎么說呢,邏輯上確實比較混亂,因場景太過于宏大,每一條線,每個場景無法去深入的講述,加上剪輯快速切換,讓人目不暇接,路上聽許多人講沒看懂。
我是沒看彩蛋就出來了的,所以后面關于莫斯的彩蛋和圖恒宇這些,我是沒有看到的。個人感覺,特效這塊比第一部有進步,國產科幻工業化天花板又提升了一些。
電影分兩條線來敘說故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從熱血青年成長為一名父親,劉德華飾演的圖恒宇試圖用數字生命計劃讓女兒另類重生,這也代表著兩種選擇,兩個方向,兩人惟一的交集便是在劉培強面試領航者號航天員的時候,劉培強為了讓家人獲得入住地下城的資格去參加選拔,而圖恒宇是作為面試官(隔著塊單面玻璃),出門的時候兩人相向而過,這也是兩條線惟一一次交匯。
但也正是這一次交匯,讓圖恒宇堅定了讓女兒另類重生的想法,兩個父親,做了相同的選擇,這是做為一個父親的責任,就是保護自己的小孩。劉培強選擇離開地球去領航者號服役,而讓家人擁有了活下去的機會。圖恒宇則是通過550C讓女兒另類重生,擁有了完整的一生,而不僅僅只是兩分鐘。
同樣的,承擔責任的場景還有沙溢飾演的張鵬,也貢獻了全片惟一的淚點,為保護年輕的航天員,他選擇站了出來,去完成有去無回的任務,那句:五十歲以上的中國航天飛行中隊成員出列,讓人淚目。
還有圖恒宇重啟北京互聯網根服務器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倒下,而他在臨死的時候上傳了自己的意識進入了數字空間,在數字空間里完成了自己未完的使命,這也是責任。
中國人的責任感,向來是很強烈的,特別是男人,可以為了小家、大家、國家不惜犧牲自己,而電影中也沒有了美式的個人英雄主義,沒有了靠個人拯救世界的情節,有的只是團結、協作、互助、責任,每個人都在完成自己的責任,或有退縮,但終將向前。
而中國人背負的責任,也終將打敗所有的困難,為生存迎來轉機。
危難來臨之時,只有責任。那是一句重錘,無時無刻的提醒我們,去完成屬于自己的責任,當父母的責任,當夫妻的責任,當職員的責任。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相關文章:
《流浪地球2》小學生的觀后感(精選5篇)01-31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精選5篇)01-31
流浪地球作文09-04
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01-31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通用5篇)01-29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范文(精選15篇)01-29
小學生流浪地球2觀后感范文(精選7篇)01-31
流浪地球2小學生觀后感范文(通用5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