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

時間:2023-04-01 23:52:45 個人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通用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跡吧,事跡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我們該怎么擬定事跡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通用8篇)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1

  盧仁峰:焊接技能極致追求

  1986年,盧仁峰在某軍品生產攻堅中意外發生工傷,左手4級傷殘基本不能工作。重返崗位后,他定下每天練習100根焊條的底線。為了克服左手殘疾帶來的技術“短板”,他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練習試板,反復訓練恢復技術能力,最終創造了熔化極氬弧焊、微束等離子弧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HT火花塞異種鋼焊接技術”等國家專利。他牽頭完成152項技術難題攻關,提出改進工藝建議200余項,一批關鍵技術瓶頸的突破為實現強軍目標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作為閱兵裝備的`某型號輪式車輛首批次生產,盧仁峰主動請纓,經過多次失敗和從頭再來,創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操作方法,使該產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對推動我軍輪式裝備性能和國防工業水平的躍升、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具有重要的牽引推動作用。2020年,他對某海軍裝備鋁合金雷達結構件焊接變形問題進行攻關,通過優化焊接順序、改進焊接方法、制作防變形工裝等措施,一舉解決了該裝備變形問題,為開拓海軍裝備市場奠定了工藝技術基礎。

  他從事焊接工作42年,即便左手因工傷落下殘疾,仍選擇繼續堅守焊工崗位;他單手掌握十幾種焊接方法、練就精湛的獨臂焊接絕技;他創新操作法,在我國新型主戰坦克等重要裝備的制造過程中,突破技術瓶頸,為國防軍工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2

  徐立平:為鑄“利劍”不畏艱險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級技師,自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30余年一直從事固體火箭發動機藥面整形工作,該工序是固體火箭發動機生產過程中最危險的工序之一,被喻為是“雕刻火藥”。多年來,他承擔的戰略導彈、戰術導彈、載人航天、固體運載等國家重大專項武器裝備生產,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準操作,工藝要求0.5毫米的整形誤差,他卻始終控制在0.2毫米內。在重點型號研制生產中,他經常被指定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險、高精度、進度緊等嚴苛的生產條件下,經他整形的產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從無超差。

  多年來,他先后數十次參與發動機缺陷修補型號攻關,并創新實現了真空灌漿、加壓注射等修補工藝。在某重點戰略導彈發動機脫粘原因分析中,他憑借扎實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氣,鉆入發動機腔、精準定位并對缺陷部位完成挖藥、修補,修補后的發動機最終成功試車,保障了國家重點戰略導彈研制計劃順利進行,為國家挽回數百萬元的損失。為解決手工面對面操作帶來的.安全隱患,徐立平帶領班組開展機械整形技術攻關,推動實現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內的20余種發動機遠距離數控整形,填補了國內行業技術空白。

  從1987年參加工作至今,他一直從事著極其危險的航天發動機固體動力燃料藥面的微整形工作,相當于在炸藥堆里雕刻火藥。他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實踐,自學數控知識并親手設計出多個改良設備,大大提升了藥面雕刻精準度。他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導航、嫦娥探月等一項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精雕細刻”,以匠人之心,用雙手助力著大國航天夢。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3

  張路明:追求卓越永無止境

  張路明長期扎根專業技術一線,從事無線通信射頻電路設計工作,幾十年如一日埋頭鉆研,聚焦軍工通信核心關鍵技術研究、產品研制,先后突破了短波小型化射頻信道的“機芯平臺”“高速跳頻”軟切換技術、“抗強干擾”同軸腔體濾波器、“超寬帶大動態”低噪聲放大技術等數十項關鍵技術,其中多項技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突破了國外在高性能短波偵收、小型化高性能抗干擾電臺、超寬帶短波通信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封鎖,他參與研制了共4代(模擬、數字、自適應、自動)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統數十型號產品,支持了我國在短波、超短波電臺等軍工通信裝備緊跟世界領先水平同步發展。

  他從1988年至今負責研制“100W短波自適應通信系統”“xx戰術短波跳頻電臺”“艦艇遇險救生通信系統”“125W自適應電臺”“軟件無線電網關”等多個項目。中國自主研發制造戰斗機殲20是國防重器,意義重大且深遠。他負責其中“X20機載短波通信設備”項目,指導確定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案。通過試飛驗證,該技術方案基本解決了機載短波通信設備發射效率低的問題,較大提升了有效通信距離,滿足了飛機遠距離覆蓋的要求。

  他堅守科研一線近40年,在無線通信領域有著“戰神”稱號。他主導研發了我國四代短波通信產品,曾帶領團隊成功解決邊海防通信難題,他和團隊助力新一代戰機、新一代通信網絡等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設與應用,屢屢為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立下功勛。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4

  劉麗:過硬功夫源自“鐵人”

  劉麗始終把“我為祖國獻石油,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己任,堅守在生產一線,苦練本領。她專注于解決生產難題,研發各類成果200余項,其中獲國家及省部級獎項33項、國家專利及知識產權軟著41項。她研制的“上下可調式盤根盒”,使操作時間縮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壽命延長6倍,在60000多口油井應用,年節約維修工時10萬小時、節電2.4億多度。她研發的“螺桿泵井新型封井器裝置”等一批成果填補了國際國內技術空白,累計多產油60000多噸。

  作為中國石油技能專家協會主任,劉麗帶領專家團隊行程17萬公里,走遍石油、煉化、石化生產現場,攻克中國石油生產難題1000余項,取得國家專利704項,技術技能成果獲獎2081項,為油氣勘探領域技術技能進步提供了有力支撐。

  她扎根采油井場近30年,用勤奮與韌勁解決了一個個生產難題。她帶領“劉麗工作室”全體成員,先后實現技術革新1048項,用團結與創新培養了一批批石油領域人才,在實干與奮斗中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石油精神。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5

  陳兆海:中國精度極致匠心

  陳兆海先后參建大連灣海底隧道、大連港30萬噸級礦石碼頭、大船重工香爐礁新建船塢、星海灣跨海大橋等多項國家戰略工程,堅守“用一輩子做好工程的眼睛”,從攻克懸索安裝到高精度測量,將測深技術從原有的二維推展到三維,對海上沉管安裝測量工藝進行革命性創新,用執著和匠心雕琢“中國精度”,詮釋“中國速度”。

  2001年,陳兆海參建福建石湖港項目,海域情況非常復雜,在沒有測深儀的`情況下,水深測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準儀配合水準尺作業)。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準尺好比是頂著2—3節流速練百步穿楊,測深讀數時間必須在配重觸及海底的2秒內完成,最佳讀數時間不足1秒。為抓住這1秒鐘,只要沒有施工,他就反復練習眼力和反應速度,最后將一整套快速讀數方法練成了條件反射,練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內精準讀取水準尺的絕活,創下了靠人工測量方法將沉箱水下基床標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跡。隨著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全面啟動,他向著更高精度目標發起攻堅,提出了立體成像測量方法,成功引進多波束測量設備和系統并進行優化,實現海底沉管“毫米”級精度對接。

  26年工作在測量一線,他先后參與修建了我國首座30萬噸級礦石碼頭、首座航母船塢、首座雙層地錨式懸索橋等多個國家重點工程。他執著專注、勇于創新,練就了一雙慧眼和一雙巧手,以追求極致的匠人匠心,為大國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6

  周建民:周式精度如琢如磨

  作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周建民在工具鉗工這個平凡的崗位上40年的堅守,走出了一條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項專用量規生產制造任務,進行小改小革,工藝創新項目1100余項,累計為公司創造價值3100余萬元。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產品態度,15000余件微米級專用量規沒有出現一件質量事故。他用工匠擔當,組織團隊破解位置量規、無人機內外軸、中國現代第一槍電磁槍等工廠、國家乃至世界級的機械制造難題。面對一次次高薪聘請、各種誘惑,他選擇了工具鉗工這個平凡的`工人崗位,敬業堅守、道技合一、精雕細琢、默默敬業奉獻。

  他有一雙神奇之手,工作39年來,完成創新成果1000余項;他有一雙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專用量規無一發生質量事故;他有一雙精準之手,憑借眼看、耳聽與手感,使專用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執著忘我練就一身功夫,巧思鉆研成就創新達人,一人一冊培養后輩新人,他用行動詮釋著工匠精神。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7

  洪家光:言傳身教匠心筑夢

  洪家光始終秉持“國家利益至上”價值觀,以實干踐行初心,在生產一線創新進取、勇攀高峰。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壽命和安全性取決于葉片的精度,他潛心研究葉片磨削加工的各個環節,自主研發出解決葉片磨削專用的高精度金剛石滾輪工具制造技術,經生產單位應用后,葉片加工質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發動機自主研制的技術進步。憑借該項技術,他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工作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了300多個生產難題,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飛機打造出了強勁的“中國心”。

  他以國家級“洪家光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省級“洪家光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臺,先后為行業內外2000余人(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親授的`13名徒弟均成為生產骨干。他先后完成工具技術創新和攻關項目84項,個人擁有8項國家專利,團隊擁有30多項國家專利,助推航空發動機制造技術水平提升,積極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動力夢”貢獻力量。

  他以精妙絕倫的手藝和孜孜不倦的鉆研精神,潛心研究航空發動機葉片磨削加工的各個環節,自主研發出葉片磨削專用的高精度金剛石滾輪工具制造技術,39歲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他先后完成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了300多個生產難題,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飛機打造出了強勁的“中國心”。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8

  姜園濤,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玻璃制板及玻璃成型工高級技師。工作20多年來,他專注于對洛陽浮法玻璃技術的研發,形成了一套創新先進的浮法玻璃生產工藝,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浮法玻璃領域的領軍人才。

  打破壟斷,創造世界記錄

  2013年,姜園濤受集團委派,作為技術專員到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工作。歷任公司槽窯部工程師、部長助理、副部長,現任生產制造部部長、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主管玻璃生產和技術工藝總結工作。

  在公司玻璃生產設備調試和試生產攻關期間,姜園濤參與了多個攻關項目,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作為公司技術中心的'主要成員,他在設計研發0.33mm以下超薄乃至極薄玻璃生產參數時帶領技術團隊連續攻破了0.33mm、0.2mm、0.15mm、0.12mm規格的超薄浮法電子玻璃技術難關。這一技術的掌握與運用,打破了國外壟斷,在全球市場上,超薄浮法電子玻璃貼上了“中國”標簽。

  2018年4月,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第一條超薄浮法玻璃生產線成功生產出0.12毫米超薄玻璃,打破了國外技術和產品的壟斷,創造了浮法技術拉引的世界最薄記錄。此次0.12毫米超薄電子玻璃的成功拉引使得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成為目前國內唯一具備批量生產0.12毫米至1.1毫米全系列品種超薄浮法電子玻璃的企業,整體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也標志著中國玻璃行業實現從跟跑、并跑向領跑的跨越。

  創先爭優,示范帶頭做表率

  在工作中,姜園濤積極參與項目科研、專利技術申報、新員工技能培訓等工作。在他及團隊的努力下,公司共申報專利44項,其中創新型專利13項,個人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

  姜園濤深知公司作為集團、行業標桿的重任,一直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處處起到帶頭表率作用。他的優異表現和良好作風得到廣大員工的一致好評,多次榮獲集團各級表彰。由他領軍帶頭成立的安徽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和蚌埠市技能大師工作室,共培養了17名助理工程師、3名高級技師、3名技師,高級工152人次。他也激勵和鼓舞著一批年輕的骨干力量快速的成長,為企業的壯大發展貢獻力量。

【工匠申報個人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先進個人申報事跡材料02-10

工匠精神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1-04

消防先進個人申報事跡材料11-05

健康個人申報事跡材料(精選7篇)10-21

企業工匠事跡材料03-28

勞模工匠事跡材料05-26

大國工匠事跡材料04-30

大國工匠事跡材料12-01

中國工匠事跡材料04-12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1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国产a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 在线播放日韩精品 | 三个少妇的按摩中文字幕 | 尤物萝控精品福利视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