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脫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跡材料

時間:2023-03-20 20:20:15 個人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村脫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跡材料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可以起到引導良好風氣、推動工作、激勵后進的作用。想擬事跡材料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脫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跡材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脫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跡材料

  農村脫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跡材料一李向陽,今年33歲,家住固關鎮固關街村四組,全家5口人。李向陽20xx年退伍后很長時間他都不知道如何創業,一直在家務農,父母年齡大,身體不好,兒子前兩年患病花費十幾萬元,至今未還清借款,給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增加了許多負擔。一家人雖然勤勞能干,但由于沒有致富的路子,又沒有資金,全家只能靠李向陽一人在本地打零工維持生活。

  今年,脫貧攻堅全面打響,鎮村兩級干部挨家挨戶調查摸底,最終確定了一部分特別需要幫扶的困難戶,李向陽家也被精準識別為20xx年脫貧對象。4月初,鎮上的幫扶干部就來到李向陽家中,與他結對子、交朋友,在詢問了解了具體情況后,幫扶干部分析出他家經濟單一,沒有致富產業,發展資金缺乏成為了脫貧致富的主要制約因素。要想脫貧致富,還是要從產業發展上想辦法。

  打消顧慮,積極發展脫貧產業

  針對李向陽家實際情況,鎮上幫扶干部多次入戶與他家溝通交流做工作,從思想上激發了他發展的信心和動力,鼓勵他大膽干。憑著自己當兵多年的那種精神信念,按照菜單式脫貧項目,李向陽與家里人溝通協商,逐項分析,最終決定新建養殖小區一處,發展養殖奶山羊的脫貧致富項目。村組干部得到這一消息,—1— 決心大力支持李向陽的產業發展,給全村貧困戶帶個好頭、做好示范,為其騰退集體土地畝,用于養殖小區建設。地方有了,資金又成了問題。鎮上幫扶干部帶著李向陽,大清早就到來鎮信用社,為其協調辦理產業發展貼息貸款,最終享受到了5萬元的資金扶持。地方和資金問題解決了,很快,李向陽的奶山羊養殖小區建成了,大小奶山羊發展到了60余只。自從認準了這個致富路子以后,李向陽一家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暴曬,他們總是在羊舍奔波忙碌,晴天趕坡放養,雨天在圈舍里集中喂養,經過一家人的悉心照管,奶山羊一茬一茬茁壯成長。

  任勞任怨,科學管理增加收入

  李向陽深知,買羊不難,但要養好并不容易,既要科學飼養,又要有實干精神,為此,他積極聯系鎮幫扶干部邀請鎮獸醫站技術員專門為其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平時,李向陽也經常去羊舍里轉,清理圈舍衛生,整理圈舍雜物,查看奶山羊的長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不管是飼草飼料的搭配還是養殖設施的運行,每個細節都不放松,飼養的山羊沒有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病害,也沒有發生過一次因管理不當而死亡現象。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李向陽用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在奶山羊養殖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效益。今年9月份,他根據市場情況,出售成年奶山羊12只,實現收入9500元。有了收入上的改觀,加上鎮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堅定了發展產業來脫貧致富的信心。

  勤于服務,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2— 在自己脫貧產業穩步發展的過程中,李向陽并未就此滿足,因為他有自己的想法: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須在自己富的同時,帶動和幫助其他貧困戶脫貧致富,共同發展。因此,他將學到的養殖知識結合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總結出了一套簡便易學的養羊技術,在貧困戶圈舍、在自家養殖小區、在家里隨時隨地向其他村民傳授養殖科技知識、各種常見病防治技術,向村民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引導貧困戶積極發展養殖業。通過他對群眾正確引導,全村今年新增貧困戶養羊大戶9戶,戶均養殖奶山羊23只,新增貧困戶養牛大戶6戶,戶均養殖肉牛4頭,帶動了貧困戶積極發展產業的自覺性。全村脫貧攻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現在,李向陽已成了全村畜牧養殖戶的主心骨,農戶有什么問題都愿向他請教,而他也總是毫不保留地教會別人。

  作為一名普通的公民,他把自己的知識、技術奉獻給了全村貧困戶,他的所作所為得到了老百姓們的高度贊譽。他說:正是黨的脫貧攻堅的政策讓我們家踏上了脫貧致富路,我還要通過自己的辛勤努力,帶領大家過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農村脫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跡材料二走進嵐縣東村鎮東陽澗村有珍油松種植基地,一排排油松翠綠喜人,40余名工人正在忙著起苗、裝車,其中一位衣著樸素的中年男人累的滿頭大汗卻一言不發,他就是嵐縣名人于有珍。正是這個平凡的男子,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撐起了脫貧致富的夢想。

  直面挫折不氣餒

  —3— 于有珍是嵐縣東村鎮東陽澗人,今年48歲,患先天性耳聾,妻子智力殘疾,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生活十分困難,20xx年被縣里確定為精準貧困戶。

  于有珍先天殘疾,從懂事開始,幼小的心靈備受貧窮和疾病的折磨。受家庭條件和身體原因的影響,他沒有上學,從小跟父母在地里辛苦勞作,生活的艱難使他養成了勤勞堅韌的品格。后來在親戚的介紹下,于有珍娶了一位智力殘疾的姑娘,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夫妻二人直面挫折,互相扶持、互相幫助的感人事跡,在嵐縣一時傳為佳話。

  迎難而上不等靠

  女兒的出生給于有珍一家帶來無比的喜悅,同時也給他們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年邁的父母需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嗷嗷待哺,于有珍夫婦一年到頭在地里辛苦操持,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無法擺脫貧困的影子。期間,縣里給他們享受了低保政策,讓一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感到溫暖的同時,于有珍立志要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

  為增加收入,于有珍一邊種地一邊跟著本村的泥瓦匠當小工,從和泥、搬磚一類的粗活、重活做起。他克服言語困難,認真觀察記憶大師傅的每一個動作,大家休息時,他就在一旁琢磨練習。看到這個年輕人的非常舉動,師傅們也十分樂意向他傳授技藝。在大家的幫助下,于有珍學會了泥瓦工技術,開始承攬一些小工程。隨著嵐縣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他的工程越做越多,解決—4— 了一家的溫飽問題。于有珍自己沒有上學留下遺憾,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補償,克服一切困難讓兩個孩子上學讀書。

  脫貧路上不停步

  一個殘疾人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相當不容易,但于有珍并沒有停下脫貧致富的步伐。乘著縣里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的東風,在鎮、村兩級的大力支持下,于有珍創辦起自己的6畝油松基地。有了幫扶單位和對口幫扶人,他的信心更足了。

  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于有珍在種植油松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他虛心向身邊技術人員請教,讓孩子幫忙上網學習咨詢,不斷解決種植中的技術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于有珍的油松品質好,市場行情也不錯,近年來他靠油松獲利3萬余元,致富的腳步邁得更加堅實。

  同時,兩個孩子也沒有辜負于有珍夫妻的培養,女兒于20xx年考上山西醫科大學,兒子大專畢業后在太原從事裝修行業,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他現在就是嵐縣勤勞致富的一面旗幟,每做一戶貧困戶的思想工作時,我們就拿于有珍的故事給他講嵐縣東村鎮黨委書x自豪地說。

  堅韌推開了困難,勤勞戰勝了貧窮。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熱心幫助下,于有珍的脫貧致富之路會更加平坦寬廣,未來的生活會更加美滿幸福。

【農村脫貧致富個人典型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農村網格員典型事跡材料(精選5篇)11-17

農村脫貧致富的工作計劃08-06

優秀個人典型事跡材料02-07

農村網格員典型事跡材料范文(精選5篇)11-19

鄉村振興個人典型事跡材料11-22

先進個人典型事跡材料01-16

學生個人典型事跡材料10-11

先進個人典型事跡材料06-21

典型事跡材料11-1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字幕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 亚洲性爱免费观看视频 | 在线电影日韩亚洲中文久 | 午夜大片免费观看日本毛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