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調研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辦學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決定了一所學校核心競爭能力的高低。在過去的一年里,我校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力地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發展。但我們深感師資隊伍建設是制約我校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問題。從堅持科學發展的高度出發,我校領導班子再次認真回顧總結了以往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分析了目前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并召開座談會聽取教師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再思考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我校師資隊伍基本情況:
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師群體的整體素質,其結構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師隊伍整體作用的發揮。對我校師資隊伍基本情況的調查主要包括:性別、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等。我校現有專任教師22人,其中幼兒教師3人,小學教師13人,校產教師1人,保衛教師2人,職員3人。
(一)性別情況:男教師13人,女教師9人。
(二)年齡結構:36—40歲3人;41—45歲5人;46—50歲4人;51—55歲5人;56以上5人。
(三)學歷結構:本科學歷4人,專科學歷6人。中師學歷12人。
(四)職稱結構:小學一級教師:7人,小學高級未占崗教師8人,小學高級占崗教師7人。
二、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
1、教師結構不合理
在調查中,教師年齡結構不夠合理,老年教師居多,其中50歲以上的教師占45%。可以看出教師隊伍存在一定的老齡化現象。主要原因是:農村學校“民轉公”的教師比例大;基礎教育不合格教師的退出機制不健全。
2、教師水平偏低
通過調查結果分析其原因:由于農村教學設施欠缺,教學科研水平偏低,再加上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限制,教師角色和教學觀念難以轉換,加之受農村文化的內在影響,特別是中老年教師的經驗主義文化模式占主導地位,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師對課程的開發能力不強,對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文化沖突普遍感到不適應。
3、教師職稱結構不盡合理
目前具有小學高級占崗教師教師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僅為31.8%,根據我校的性質及主要的培養目標,高級職稱的數量及質量仍需加大培養力度。其原因存在于:首先,教學成績差,和全鎮教師通算不占優,其次,分配占崗名額不均勻。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1、應盡快制定出臺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政策。應針對農村學校的實際,在人才引進、教師待遇等方面,從政策上向農村地區傾斜。要提高農村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的待遇。具體表現在工資待遇、工作環境待遇和職稱評定等方面,以不低于城鎮的待遇留住骨干教師,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到農村地區工作,形成相對穩定的骨干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和輻射作用,降低農村地區骨干教師流失率。
2、采用定向招錄的辦法為農村學校補充教師,不應從農村招錄優秀教師去縣直學校。應充分考慮教師結構的合理性,把復合型教師作為今后農村小學階段招錄教師的重點;要實行定向招錄,多招錄一些愿意在農村長期工作的教師,解決當前教師隊伍在年齡、性別、學科上的布局結構不合理問題。
【教師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教師崗位調研報告05-29
尋訪鄉村教師調研報告05-22
教師培訓需求調研報告09-20
小學教師調研報告05-28
基層城管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7-08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3-21
關于教師校本培訓的調研報告08-03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9-30
小學教師調研報告13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