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報告

時間:2024-11-02 09:24:20 報告 我要投稿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報告2篇

  在現在社會,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報告2篇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報告1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著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

  一、調查對象: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xx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xx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于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沖突時,你的做法是什么?”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著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于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系。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于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于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報告2

  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我們常發現有的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不相一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怎樣才能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一致呢?為此,我們做了認真的調查和分析。

  一、調查方法我們在全區調查了區屬不同性質的幼兒園。調查對象:中班4-5歲幼兒200名。調查以開封市品德教育評估標準以及我區中心教研組制定的評估標準為依據。調查方法是采取隨機抽樣,以問卷為主,兼聽、查、看等方法相結合進行。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從調查結果看,幼兒回答是令人滿意的,回答問題正確的占幼兒總數90%以上。如回答跟爸媽上街要不要買東西?為什么?

  如果不買怎么辦?正確率高達98%。由此可見幼兒對道德行為的好壞是能正確分辨的,說明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是有成效的。

  為了弄清孩子的真實表現,我們又對其中50名幼兒進行了家庭調查。從調查結果看,幼兒的道德行為表現是很不理想的,幼兒的道德認識與行為是嚴重脫節的。如對幼兒提問的第一個問題“客人來了怎么辦?客人走時怎么說?”有一位幼兒這樣回答:

  “客人來我把他請進屋,然后給他倒水,再給他拿水果吃。客人走時我對他說再見,歡迎你下次再到我家來玩!”這樣的回答,誰聽了都會滿意。可是,這位幼兒的媽媽卻說:“這孩子,家里來客人他什么也不說,有時讓他說他也不說。”如再問一幼兒:

  “跟爸媽上街時要不要買東西?”這位幼兒說:“不要他們買。”

  “為什么不要買呀?”“老師說不要亂花零錢。”“街上有些東西不衛生。”可我們在問她奶奶時,奶奶說:“我們這孩子真沒辦法,只要帶她上街,看見什么要什么。如果不買她就哭。”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在10%的教師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占80%(5人中有a人是一致的);在24%的干部家庭中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統一的占50%(12名中有6人是一致的);在50%的工人家庭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占19%。(26人中只有5人是一致);其他家庭中幼兒的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更少。總之,從對50名幼兒調查中,認識與行為相統一的只占3%左右·

  三、值得我們注意的幾個問題幼兒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的相互脫節,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如果忽視了這一點,我們的品德教育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教師對幼兒的教育不僅使孩子具有一定的道德認識,更重要的是使這些認識轉化成他們的行為。我們認為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時,要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在使幼兒明白道理的同時,著重從培養幼兒的`道德情感入手,使幼兒懂得:遵守道德規范,不能光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而要使自己的情感符合道德規范。同時,及時糾正幼兒從自己的感情出發,不自覺地做出不合道德要求的事。()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幼兒時,要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去影響他們,要以情育情,豐富幼兒的道德情感,這樣才能有利于幼兒良好行為的形成。

  2、當前獨生子女增多,作為父母應切實負起第一任教師的責任幼兒在家時,父母要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更要成為幼兒的榜樣,一言一行要為幼兒樹表率,同時還要注意對孩子嚴格要求與尊重孩子相結合,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肯定與表揚,從而養成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特別是孩子在家時,家長要鼓勵孩子克服困難,盡量多做一些他們能做的事。父母不要大包大攬,在孩子做的過程中要及時加以提醒和指導。如早上穿衣、戴帽,要讓幼兒自己動手,不要因為家長急于上班或爺爺奶奶的疼愛,而替孩子穿戴。

  3、建立幼兒園與家長聯系制度,取得二者教育的一致性現在幼兒園每個班都有與家長的聯系,但真正聯系的似乎不多。因此幼兒在家里的表現老師不知道,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不知道,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教育的不一致性。所以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時,要切實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與要求要讓家長知道,幼兒在家里的表現也要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應針對幼兒在家里的表現,有的放矢地教育幼兒。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4.家長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家庭的社會交往逐漸增多,所以社會上一些人的不良行為也會直接影響幼兒,對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因此,父母要有選擇地帶幼兒參加社會活動,有選擇地看一些電影、電視,有選擇地去一些文化娛樂場所,同時,還應對幼兒聽到和觀察到的不良社會現象,告訴幼兒哪是好,哪是壞,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逐漸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

  5、創造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幼兒園要適當開辦類似專題講座性質的家長學校,不斷提高幼兒父母的自身素質;爭取社會力量,為幼兒為大家創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以促進幼兒道德行為的形成。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報告03-08

幼兒園學前教育調查報告01-27

學前教育調查報告03-03

關于學前教育的調查報告06-06

學前教育調查報告15篇03-26

社會學前教育調查報告07-25

學前教育調查報告(精選5篇)01-29

學前教育調查報告(通用10篇)02-14

學前教育專業社會調查報告03-0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 | 日本亚洲欧美综合在线无毒 | 宅男宅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成年片在线 |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