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會計監督調研報告

時間:2024-10-20 16:21:09 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供銷社會計監督調研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那么什么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供銷社會計監督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供銷社會計監督調研報告

供銷社會計監督調研報告1

  從5月初開始,我社組成調研組用7天的時間,深入到下屬公司、基層供銷社就強化會計監督,防止社有資產流失情況進行了調研?偟挠∠笫牵航鼛啄陙,隨著供銷社的“四項改造”不斷深入,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資產的質量和運營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由于會計監督力度弱化,致使社有資產在一些企業不同程度被流失。截止20xx年,部分企業與xx年相比,資產總額減少,資產負責率上升,資產收益率下降。

  會計監督力度弱化,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會計監督法律約束機制不健全,使得會計人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監督職能。比如,新的《會計法》雖以頒布,但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有些企業領導人只把《會計法》當作一項財經紀律,認為違反了《會計法》根本不算違法,甚至出現了違法行為,也沒有相應的法律對直接責任人進行制裁,使得會計監督形同虛設,導致普遍存在執法不嚴,違法難究的現象。

  第二、企業管理體制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失調。比如,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但這些制度只是貼在墻上、掛在嘴上,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以致會計秩序混亂,徇私舞弊現象時有發生。

  第三、對企業領導人的約束機制不健全,阻礙了會計的有效監督。比如,有的單位領導人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指使、授權會計人員做假帳、辦理違紀會計事項,從而使得會計工作受制于管理當局,不能獨立行使監督職能,影響了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四、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比如,有些企業的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有的沒有經過專業培訓,而且有的還是無證上崗。有的會計人員監督意識和原則性不強,法制觀點淡薄,自我管制能力差,使會計工作處于被動。

  綜合上述原因,筆者認為:在供銷社企業改革、改制后,強化會計監督尤為重要。其監督力度的大小與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有著直接聯系。供銷社企業當前的突出問題是如何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不發展,供銷社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發展的本質特征就是資產保值增值,社有資產不能保值增值就談不上發展。因此,社有資產保值增值,不僅是供銷社企業發展的目標,而且是做好會計監督工作的方向,也就是說,只有強化會計監督,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才有內在動力。為此,對如何強化會計監督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會計人員應全面掌握《會計法》的精神實質,明確各自在貫徹實施《會計法》中的責任和義務,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會計法》和各項財務制度,按照市場經濟要求重新認識會計監督職能。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管家,原有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不但要保留,而且要加強,切實把監督職能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

  二、會計監督應從四個方面著手強化:一是會計監督應遵循以社有資產保值增值為核心,不斷優化資產、資源等生產要素的配置,強化內部宏觀調控,搞好監督約束,規范企業行為,促進供銷社企業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二是會計監督要有一整套辦法,講究科學規范,既要建立和完善各項財會監管制度,最大限度消除企業管理中的隨意性,更要敢于動真碰硬,狠抓制度的落實到位;三是會計監督要以建立出資人管理制度為中心,以資本管理為聯接點,要改變計劃經濟時期的簡單管理方法,以經濟手段創新管理模式,善于運用資本運營、資產經營等手段配置資源,運用財務杠桿強化會計監督;四是會計監督要切實做好企業改制、重組過程中的社有資產的監管。對企業資產的處置,如出售、轉讓要實行“陽光交易”,防止暗箱操作;對重大的對外投資要統一決策,不能個人說了算,特別要防止盲目投資,同時要積極

  清理收回舊欠,盤活資產存量,走內涵型發展道路,確保社有資產有序運營,不斷創造新效益。

  三、強化會計監督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一要正確處理會計監督與服務關系。會計監督的最終目的是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通過改善財務管理,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會計監督工作不是為監督而監督,而是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在強化監督中搞好服務。企業在經濟活動中難免出現違紀行為,會計人員在拒絕辦理財務手續時應做耐心的解釋工作,應講究會計監督的藝術,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強化監督中搞好服務。二要正確處理會計監督與會計參與決策的關系。會計作為一種管理活動,它是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給領導參考、決策之用。會計人員當好領導的參謀,一方面要及時向領導提供可靠信息的最優方案,另一方面要參與決策活動。事實證明決策一錯,全盤皆錯。因此,會計人員應高瞻遠矚,不僅在參與決策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監督,而且要對決策的實施進行全程監督,這就要求企業領導人以領導者的特殊地位和膽識,為會計人員參與決策創造條件,也要求財會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把會計監督由單純的事中、事后監督轉移到事前決策、監督上來,這樣就能更好的履行會計監督職能。三是要正確處理好會計

  監督與會計核算的關系。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作為會計工作的兩大基本職能,共同為實現同一目的服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會計核算不能為會計監督提供可靠的資料,則監督就會失去依據,因此,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要以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為依據實施會計監督,還要通過對會計核算結果的分析,針對發現的問題,追蹤會計監督的不足方面,去加強會計監督的薄弱環節。另一方面要實現會計核算的現代化,使會計人員從繁重的日常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將主要精力用在會計監督上。

  總之,企業要把強化對會計監督工作的領導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會計監督是多方面、多環節、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是滲透到企業內部各項工作中的價值管理中樞,需要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需要內部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需要全體職工的參與,更需要企業領導、會計人員、職工嚴格遵守國家經濟法規、財經制度和企業內部各項財務制度,加強自律意識,規范經濟行為,只有這樣,供銷社企業才會贏得振興和發展。

供銷社會計監督調研報告2

  從5月初開始,我社組成調研組用7天的時間,深入到下屬公司、基層供銷社就強化會計監督,防止社有資產流失情況進行了調研。總的印象是:近幾年來,隨著供銷社的“四項改造”不斷深入,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資產的質量和運營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由于會計監督力度弱化,致使社有資產在一些企業不同程度被流失。截止20xx年,部分企業與20xx年相比,資產總額減少,資產負責率上升,資產收益率下降。

  會計監督力度弱化,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會計監督法律約束機制不健全,使得會計人員不能有效地行使其監督職能。比如,新的《會計法》雖以頒布,但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卻沒有跟上,有些企業領導人只把《會計法》當作一項財經紀律,認為違反了《會計法》根本不算違法,甚至出現了違法行為,也沒有相應的法律對直接責任人進行制裁,使得會計監督形同虛設,導致普遍存在執法不嚴,違法難究的現象。

  第二、企業管理體制不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失調。比如,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但這些制度只是貼在墻上、掛在嘴上,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以致會計秩序混亂,徇私舞弊現象時有發生。

  第三、對企業領導人的約束機制不健全,阻礙了會計的有效監督。比如,有的單位領導人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指使、授權會計人員做假帳、辦理違紀會計事項,從而使得會計工作受制于管理當局,不能獨立行使監督職能,影響了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四、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比如,有些企業的會計人員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有的沒有經過專業培訓,而且有的還是無證上崗。有的會計人員監督意識和原則性不強,法制觀點淡薄,自我管制能力差,使會計工作處于被動。

  綜合上述原因,筆者認為:在供銷社企業改革、改制后,強化會計監督尤為重要。其監督力度的.大小與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有著直接聯系。供銷社企業當前的突出問題是如何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不發展,供銷社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發展的本質特征就是資產保值增值,社有資產不能保值增值就談不上發展。因此,社有資產保值增值,不僅是供銷社企業發展的目標,而且是做好會計監督工作的方向,也就是說,只有強化會計監督,社有資產保值增值才有內在動力。為此,對如何強化會計監督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會計人員應全面掌握《會計法》的精神實質。

  明確各自在貫徹實施《會計法》中的責任和義務,增強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會計法》和各項財務制度,按照市場經濟要求重新認識會計監督職能。會計人員作為企業的管家,原有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不但要保留,而且要加強,切實把監督職能貫穿于經濟活動的全過程。

  二、會計監督應從四個方面著手強化:

  一是會計監督應遵循以社有資產保值增值為核心,不斷優化資產、資源等生產要素的配置,強化內部宏觀調控,搞好監督約束,規范企業行為,促進供銷社企業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二是會計監督要有一整套辦法,講究科學規范,既要建立和完善各項財會監管制度,最大限度消除企業管理中的隨意性,更要敢于動真碰硬,狠抓制度的落實到位;三是會計監督要以建立出資人管理制度為中心,以資本管理為聯接點,要改變計劃經濟時期的簡單管理方法,以經濟手段創新管理模式,善于運用資本運營、資產經營等手段配置資源,運用財務杠桿強化會計監督;四是會計監督要切實做好企業改制、重組過程中的社有資產的監管。對企業資產的處置,如出售、轉讓要實行“陽光交易”,防止暗箱操作;對重大的對外投資要統一決策,不能個人說了算,特別要防止盲目投資,同時要積極清理收回舊欠,盤活資產存量,走內涵型發展道路,確保社有資產有序運營,不斷創造新效益。

  三、強化會計監督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要正確處理會計監督與服務關系。會計監督的最終目的是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通過改善財務管理,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會計監督工作不是為監督而監督,而是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在強化監督中搞好服務。企業在經濟活動中難免出現違紀行為,會計人員在拒絕辦理財務手續時應做耐心的解釋工作,應講究會計監督的藝術,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強化監督中搞好服務。

  二要正確處理會計監督與會計參與決策的關系。會計作為一種管理活動,它是通過提供財務信息給領導參考、決策之用。會計人員當好領導的參謀,一方面要及時向領導提供可靠信息的最優方案,另一方面要參與決策活動。事實證明決策一錯,全盤皆錯。因此,會計人員應高瞻遠矚,不僅在參與決策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監督,而且要對決策的實施進行全程監督,這就要求企業領導人以領導者的特殊地位和膽識,為會計人員參與決策創造條件,也要求財會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把會計監督由單純的事中、事后監督轉移到事前決策、監督上來,這樣就能更好的履行會計監督職能。

  三是要正確處理好會計監督與會計核算的關系。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作為會計工作的兩大基本職能,共同為實現同一目的服務,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會計核算不能為會計監督提供可靠的資料,則監督就會失去依據,因此,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要以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為依據實施會計監督,還要通過對會計核算結果的分析,針對發現的問題,追蹤會計監督的不足方面,去加強會計監督的薄弱環節。另一方面要實現會計核算的現代化,使會計人員從繁重的日常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將主要精力用在會計監督上。

  總之,企業要把強化對會計監督工作的領導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會計監督是多方面、多環節、全員參與的系統工程,是滲透到企業內部各項工作中的價值管理中樞,需要強有力的組織領導,需要內部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需要全體職工的參與,更需要企業領導、會計人員、職工嚴格遵守國家經濟法規、財經制度和企業內部各項財務制度,加強自律意識,規范經濟行為,只有這樣,供銷社企業才會贏得振興和發展。

【供銷社會計監督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水土保持預防監督調研報告03-28

會計調研報告02-03

會計調研報告03-16

會計行業調研報告03-03

會計監督自查報告07-31

企業會計監督開題報告12-09

會計實習調研報告范文03-24

會計行業調研報告范文05-16

會計調研報告(精選9篇)02-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韩经典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图片 | 曰韩欧美亚洲美日更新在线 | 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